第176節
離的遠錢七就是想管也管不到,一切順其自然吧。 晚上時劉氏來她屋里,婆媳倆聊了一番,聽她詳細說了孫家這邊的事。 劉氏說完看著錢七語重心長道:“祥子啊,你們就幫著cao點心吧,這孩子懂事有志氣知道感恩,跟他爹娘不一樣,他爹娘是指望不上了?!?/br> 錢七聞言一笑:“娘放心,夫君以前就說過,小輩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是那有志氣的他都管?!?/br> 不光是孫家小輩就是錢家的小一輩,只要是有志氣的他們都會管。 自家孩子都不扶持那成什么了。 婆媳倆又聊了一會,錢七也借機說了有身孕的事,劉氏聽后更是高興,直言在添個男娃娃。 對此錢七不過笑笑,孩子這事只能順其之然… 因著五哥過段時日要走,在加上公婆和祥子頭次來京,所以每天讓寶琴和熟悉京城的德順,帶著他們四處游玩。 京里玩的差不多了,又安排他們去湯山莊子玩了五天。 他們去湯山這幾天,她讓德全找了個商隊,是直接到臨安府的,因為德全跟這家商隊的東家熟悉,說有人幫著拿東西,這樣的話她忍不住讓人買了好些東西帶回去。 給爹娘和哥嫂孩子們的,到臨安府讓他們幫著雇輛馬車,這樣五哥也不費力。 等幾人從湯山莊子回來,錢五跟著商隊走了后,錢七才問過祥子的意思,把他安排到德全那,先跟著德全學一段時間,等孫保財回來在做安排。 孫保財可不知道,在他走后他爹娘和大侄子還有舅哥來了。 他和邵明修用了半個月時間到了金安府,跟金安府知府林徐見面,在人家地盤干事情,自然要先打招呼,這是基本禮節,主要是要他的幫助。 林徐看是這兩位還帶著圣旨,自然是一番用心接待,邵明修和孫保財都是皇上當太子時的班底,他這個四品知府哪里能得罪的起。 雖然這兩位要做的事以前沒聽過,但還是表明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圍內,一定盡力配合他們行事。 孫保財看邵明修在跟林徐周旋,這知府就是根老油條,說的可是好聽,出人出力皆可就是沒錢。 想罷不在理會林徐,看著陪同一起吃飯的同知莫宸翰,出聲有一搭無一搭跟他說著話。 可能是在官場呆的吧,這人一點都不像莫大夫夫婦實在豁達… 等酒局散了,跟邵明修說要去拜見莫同知的父母,讓他回去后挑些東西,送到莫同知府上。 等邵明修應了才叫過莫宸翰,說想去拜訪他的父母。 莫宸翰聞言一愣,隨即聯想到孫保財是東石縣人,意識到孫大人認識他父母,要不然也不會提出來去拜會。 笑著應了帶著孫大人去他家,一路上小心試探著。 孫保財對此也不介意,畢竟這事又瞞不住,主要是想看看他們,到時好給錢七去信,錢七一直惦記她師父呢。 到了莫府看到莫大夫夫婦,不論是身體或是精神頭都不錯放心了,雙方見面自然高興說了好些話。 莫夫人問了錢七的近況,聽徒弟現在只會給人診治不孕等癥,笑著說能做到這樣就不容易了。 沒有人在身邊教導,只靠書上的東西,能學成這樣確實不易,醫道博大精深不是能從書上學精的。 莫大夫看著孫保財,心里也感嘆人的際遇真是沒處看去,那時他以為孫保財憑借著稻田養魚的功績,被皇上封賞為員外郎已經是特例了,沒想到再見時孫保財已然是四品官身。 孫保財一直等到天全暗下來才起身告辭,謝絕了他們留宿的好意。 明日要和邵明修起早去安縣,不能在金安府停留了,今日見過他們算是了了一個心愿。 翌日一早,孫保財和邵明修啟程往安縣去。 兩人在馬車里說著話,現在只知道安縣的縣令姓劉剛上任不久,安縣是個下等縣,其它知道不太多,主要是林徐一問三不知,昨天在他那就沒打聽出多少有用的消息。 下晌一行人才到安縣,直接去了縣衙。 車馬剛到縣衙就看到縣令帶著人在等著迎接他們,明白應該是林徐派人通知安縣縣令了。 下了馬車見到縣令覺的有些眼熟,想了會沒想起來這人是誰。 邵明修看著縣令一臉詫異,沒想到會遇到他:“好久不見了承儒,你怎么來這當縣令了?!?/br> 真沒想到在這里能遇到劉承儒。 對于劉承儒的事,他聽了都不知該說什么,覺的要不是他母親做的太過,承儒這事也不至于鬧到明面上來。 他進京后去見過他一次,那時他那頹廢的樣子讓人記憶猶新,現在看著雖然不如曾經的儒雅俊逸,但這會能出來應該是走出來了吧。 不過以劉家的家世,劉承儒怎么會來當個縣令呢,就是不說家世背景,以劉承儒兩榜進士出身,還在翰林院當過差,想不通怎么會來這么遠的地方做個縣令。 劉承儒沒想到會在這里遇到認識的人,看著邵明修不由一陣苦笑,請邵明修和孫保財兩位欽差進去說話。 他是接到知府大人的通知,說有欽差大人來安縣辦事,讓他全力配合,倒是沒想到這欽差會是邵明修。 進到縣衙里,縣丞等人見過欽差大人退下,就剩他們三人后。 劉承儒才苦笑道:“不想在京城呆著,就去吏部謀了個縣令的缺補上,當時看這里離著京里遠就選了這里?!?/br> 當他知道蕭淑君懷了身孕時,心里唯一的念想都斷了,他確實負了她,這個果他該承受,離了家只身來這里,心里輕松了不少。 孫保財他知道這個人,還知道他夫人和蕭淑君的關系,所以說話也沒必要避著他。 孫保財聽著有些云里霧里,他在旁邊也不插話就這么聽著。 這劉縣令和邵明修明顯認識關系還不錯,這樣的話對他們要做的事有力啊。 聽著兩人說的話,也分析出點信息,這人明顯家世不俗,不想在京里呆著,就跑到吏部謀缺,選擇這里還是因為離著遠,這話可不是誰都能說出來的。 這般想著總覺的劉承儒這個名字耳熟呢。 邵明修聽了知道這是為何,劉承儒當年和蕭淑君和離的事,都鬧到當時的還是皇上的太上皇那里了,此事當時弄的滿城風雨。 事后一個被送走,一個從此在家閉門不出,兩個家族從此決裂。 現在這兩人一個已然找到幸福,這個能從家門走出來,也算是個好的開始吧。 拍了拍劉承儒的肩膀道:“過去就過去吧,彼此放過是最好的結局?!?/br> 剩下的他也不知道該說什么,誰對誰錯不需要他們這些外人來評說。 劉承儒聞言點頭表示明白,整理下思緒不在說他的事,開始問邵明修兩人來這里所為何事。 他不太明白安縣這么個窮地方,皇上為何要派了兩位欽差來這里。 他來這里當縣令,雖然不到兩個月,但是基本情況還是知道的,安縣是一個下等縣,因著土地貧瘠地里出產不多,所以百姓過的不太好。 百姓手里沒有余錢購買力不行,所以這里的商業也不發達。 邵明修詳細的跟劉承儒說了要做的事,他們需要劉承儒的全力支持,嗯如果可以希望拉著劉承儒一起干。 說完看劉承儒臉上除了驚訝沒有其他激動的情緒,轉頭給孫保財使了個眼神讓他接著說,這小子在煽動人心上比他強。 孫保財這會已經知道這人是誰了,劉承儒他老婆閨蜜蕭淑君的前夫,這人在他家的度假山莊住過,他見過這人才會覺的眼熟。 按說這應該是個渣男的人設,但是看著眼前的劉承儒卻有點同情他,在古代做男人能做成他這樣,嗯也不容易! 他和蕭淑君的事,在他看來這事的起因肯定是劉家不對,行事太過沒顧慮到蕭淑君的烈性子。 估計劉家人誰都不會想到,蕭淑君會以那么決絕的方式跟劉家決裂。 這事現在看最后是劉承儒承受的更多,因為他要背負一輩子不能生育的名聲,這樣的名聲對于一個古代男人打擊得有多重可想而知。 但話又說回來,這事對蕭淑君的傷害也非常大,如果蕭淑君沒遇到帶她走出來的永安侯,或許也要背負著傷痛了此殘生吧… 正胡思亂想接到邵明修的暗示,拉回八卦的心神,笑著先跟劉承儒套了會近乎,等兩人熟悉些后,才開始跟他說開辦綜合官學的意義。 說完這些對著劉承儒,語重心長的說了一番人生大道理。 大意是不管遇到什么坎,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當你老了時回首不過爾爾,細想這樣的人生經歷,即使痛苦萬分,但是是否也讓你開始反思人生意義。 最后又說了一番,男兒來這世上走一遭,豈能什么都不做,豈能不留下些什么。 邵明修在旁邊聽著孫保財忽悠人的話,都忍不住被這番話打動了。 孫保財把大道理說完,最后來了個實在的:“其實有個能讓你專心投入的事做,就不會想那些讓你痛苦的事了,你說是吧劉兄?!?/br> 剛剛說那些大道理,就是為了給這句話做鋪墊,對于這種經歷情傷遇到過重大挫折的人,這話應該能打動他。 畢竟劉承儒為何只身來到這里,為了逃避他不想面對的,但是眼不見那心呢。 劉承儒聽了這番話,心里多少都有些觸動,特別是最后一段話。 想罷嘆了口氣道:“謝過孫兄邵兄的勸導,劉某跟著兩位一起干這事,在這安縣只要不做危害百姓的事,怎么折騰都行,劉某必定全力配合支持?!?/br> 大不了這安縣的縣令不做了,他現在確實需要有個事,能讓他全身心投入。 孫保財和邵明修聽完劉承儒的話,兩人相視一笑有了這話,他們就放心了。 三人又說了會話,劉承儒問過兩人,看他們同意住在縣衙后院客房,先給兩人安排了住處。 想著這樣也好,有什么事幾人商量起來也方便。 吃過飯三人聚在一起,說起了安縣的具體情況,蓋綜合官學的地皮好說,這個劉承儒可以直接批了。 但是這錢哪里來,縣衙窮的叮當的,根本就拿不出錢來蓋綜合官學。 至于夫子那個到時候聘請就好,但是前提是要先把這個官學蓋起來。 劉承儒本來提出要不他來出錢吧,被兩人拒絕后只能跟著一起想辦法。 他現在也明白了孫保財的意思,在安縣辦綜合官學是試點,這個做好了是要以同樣的方式,在大景朝各地開展的。 所以他自己出錢不行,畢竟其它地方,不一定遇到像他這么慷慨的人,到時豈不是進行不下去了。 最后幾人商定,請安縣的商賈豪紳等人吃飯,打算在他們身上籌集蓋綜合官學的錢。 不管什么地方總有些有錢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讓這些人參與進來。 大景朝商業發展的快,商人重利但也重視名聲,倒是可以在這方面好好謀劃下。 弄來錢在選地點,然后在全縣大肆宣傳,招工時動員百姓參與。 每戶只要出一人來建設綜合官學,那么這家人有適齡上學的可以提前報名,優先選擇想學習的手藝。 當然這個怎么實施,還要看請客后籌集多少錢,錢少可能連工錢都發不了,只能提供伙食。 錢多的話,可以適當發些工錢,但不能多發,要不什么提前報名和優先選擇手藝就沒有意義了。 第157章 晉江首發 劉承儒剛剛說不行他出錢蓋綜合官學這話提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