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
光山寺的佛光綸音奇觀,怕是很快就會傳遍整個帝都,而了凡卻跑過來說,會出現這等奇事十有八、九和寧姐兒點燃了頭香有關; 本以為這個消息已經夠嚇人了,不想后面還有一波更大的,寧姐兒方才之所以一直沒出現,竟是偶遇了皇后不說,還救了皇后一條命。 饒是高氏這等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也不覺頭暈目眩,半晌反應不過來—— 難不成之前小兒子說夢見仙人告訴他寧姐兒來歷不凡,是有大造化的,不是編的? 倒是丁芳華那等直腸子的人沒有想太多,最先反應過來南春話里的意思,分明是想讓寧姐兒留在寺廟幫她看診,一顆心不由就懸了起來—— 印象里楊皇后一向是頗為慈善的一個人,甚至兩人閨閣之時,也有幾分交情,太子故去后,楊皇后一病不起,每每提起這事,丁芳華也頗不好受。 眼下既提出這個要求來,分明就是皇上的意思。 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眼下既是令南春過來,袁家怎么也不能拒絕的。 就只是寧姐兒剛回侯府,并沒有教過她什么禮節,可不要惹了皇上皇后不高興才好…… 這般想著,便有些期期艾艾: “能為皇上皇后分憂,自是寧姐兒的榮幸,只有一點,姑娘怕是也知道,我們家寧姐兒剛回府不久,若有那里犯了忌諱,還請姑娘千萬提點一二才是……” “夫人放心,這世上,端沒有哪個人能欺負得了袁小姐?!蹦洗赫J真的點了點頭,“既是太夫人、夫人首肯,奴婢這就回去復命?!?/br> “還有我家主子的身份,也請兩位先瞞著些小姐,就說,咱們是遠房的親戚吧?!?/br> 兩人也懂,南春這么說也是怕蘊寧知道了皇后的身份,有了負擔的話,不敢放開手腳治療。 一直到南春離開,袁成陽從外面進來,高氏和丁芳華還沒有緩過勁來??磧扇耸Щ曷淦堑哪?,袁成陽當即明白,方才那丫鬟的主家,身份怕是非比尋常。 畢竟武安侯府的身份,尋常公侯世家出來的,又如何能把老母和侄媳婦驚成這樣? 略一思索,不覺蹙了下眉頭: “方才那女子,和皇室有關?” 高氏長嘆一口氣,點了點頭: “不錯,聽你侄媳婦的意思,她是皇后面前第一得用之人?!?/br> “你也猜到了吧?她來這里,卻是因為寧姐兒?!?/br> 當下把南春的話和丁芳華的猜測一一說了: “……咱們身為臣子的,自當為皇上分憂,可我還是止不住擔心啊——寧姐兒年紀還太小了些……” 除此之外,更聽人說,皇上和皇后感情甚篤,這之前因對皇后疾病束手無策而遭黜落的御醫還少嗎? 倒不是怕連累了袁家,畢竟皇上不是昏君,可就怕,真有個什么,會遷怒寧姐兒。 ☆、119 “您說, 今兒個這事,是不是也太巧了些?”丁芳華忽然道—— 佛光, 綸音, 皇后……總覺得這里面有什么古怪。 卻被高氏打斷: “莫要妄度天意?!?/br> 畢竟自家來廣善寺也是臨時起意,便是有人想要取巧, 也是不好做的: “好在當初阿烈有先見之明, 及時封鎖了寧姐兒擅醫的消息?!?/br> “我和阿娘還有寧姐兒就在山上住些時日吧?!痹申柦涌诘?,“有人問起, 就說娘親一片誠心感動菩薩,我這腿終能下地行走, 佛光普照、佛音教誨之后, 更是行將痊愈, 須得在山上多住些時日,以還報菩薩恩情?!?/br> 這話分明是把腿痊愈的緣由完全歸功于天,把蘊寧完全摘了出來—— 多年不問世事, 并不代表袁成陽就老糊涂了。高氏和丁芳華想不到,袁成陽卻是馬上想通了其中緣由—— 外界傳言皇上身體不好是真的, 皇上對朝廷的掌控權已是完全轉移到了慈寧宮胡太后那里卻肯定就是假的。 今日之事,或許有天意在內,更多的卻是人為。 甚至雖是沒有證據, 袁成陽卻認定,各大公侯府邸必然都潛伏有皇上的人。而自己得以痊愈的原因,更是早被呈上皇上的案頭。 之所以這么久都沒有宣召寧姐兒,一則阿烈當時的策略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則皇上怕是對寧姐兒的醫術也并不十分相信,畢竟,再怎么說,寧姐兒都不過是一個十二歲的弱齡女孩罷了。 會有今日之事,分明是皇后已是病入膏肓,來尋寧姐兒,也是完全絕望后的無奈之舉罷了。 偏偏是,寧姐兒還真成功了。于寧姐兒而言,自是大功一件,卻又蘊藏著極大的危機。 若然被有心人查知,皇后那邊有半點差池,袁家就必然大禍臨頭。 為今之計,自然讓寧姐兒越不被人注意到越好。 幾人把一切商量妥當,才讓丁芳華叫蘊寧過來。 高氏招招手,讓蘊寧到自己身邊坐下,嘆息著道: “倒還真是有緣……那位周夫人,確然是一位故人,當初于咱們袁家有大恩,倒不想,竟是在這兒遇著了,還得了這么重的病……既是能幫上他們,咱們就盡些心吧?!?/br> “正好曾祖母和你小叔祖也準備在山上小住一段,這段時間,咱們祖孫三人就暫住此處,寧姐兒瞧著可有什么需要準備的?” “也沒什么要準備的,娘只讓人給我送些換洗衣物來就行?!碧N寧搖搖頭,卻是從身上掏出那位周先生送給自己的碧色暖玉—— 之前倉猝之間未及細看,這會兒才發現,分明是一只翠色玉蟬,雕工之精致,分明是此生僅見。 “之前周先生送了我這塊兒暖玉,說是讓我拿著玩兒,只他們家既于咱們家有恩,暖玉又恁般貴重,是不是還回去的好?” 袁成陽定定的瞧著玉蟬,微不可查的稍微翻轉,果然在底部發現了形似篆刻“周”字的花紋,饒是久經風浪如袁成陽,也差點兒把持不住,良久才道: “無妨。既是周先生一片心意,寧姐兒只管貼身收著就好?!?/br> 高氏則和丁芳華對視一眼,倏忽間想起之前了凡大師的斷言——寧姐兒是個?;垭p全的,眼下瞧著,卻是果然如此。 這哪里是玉蟬,分明是大正有朝以來第二次送出的信物! 之所以說玉蟬乃是信物,卻是和它的來歷有關。 眾所周知,大正開國皇后,芳名中可不就有一個蟬字? 開國帝后本是患難之交,待得登基為帝,更是親手雕琢了一對兒玉蟬公然送于妻子,以示堅貞之外,更暗含有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承諾。 終其一生,即便大臣再三勸諫,周□□卻始終堅守承諾,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動搖。 更在去世前,和皇后共同留下遺詔,但凡有女子于大周建下奇功,便可擁有此玉蟬,而得此玉蟬者,身份上的尊貴榮耀自不必說,還可自主擇夫,延續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傳奇之外,更可澤被子孫,保家族三世安樂。 而第一次送出的玉蟬,則是給了渤海王家的姑娘。 也是那王家姑娘持此玉蟬嫁入了崔家后,才有了大周第一名門延陵崔家的誕生。換句話說,若非當初崔家第二代當家人有幸娶到了渤海王家那位奇女子,崔家也絕無可能如現在般,成為大周第一書香名門。 是以若問起大周有國這么多年來,閨閣女子最想得到的東西是什么,除了這玉蟬,再不用做它想。 如何也沒有想到,這會兒竟會被皇上送給了寧姐兒…… 又想起坊間關于蘊寧的種種不堪議論,一時只覺說不出的痛快—— 正好借此機會好好篩查一番,一定要尋一個對寧姐兒真心真意的才好。 至于那些看不上寧姐兒的蠢貨們,讓他們知道真相后,自己悔青腸子、哭瞎眼去吧。 丁芳華忙要囑咐蘊寧千萬小心些,可莫要弄丟了玉蟬才好,又怕蘊寧察覺,憋了半天才道: “寧姐兒且仔細放好,怎么說也是恩人的一片心意?!?/br> 卻是無論如何也止不住臉上的喜意。 直到一家人準備下山時,丁芳華還有些恍恍惚惚。甚至懷疑,今兒個真真是和做了個再離奇不過的夢相仿…… “jiejie不同我們一道回去嗎?”看蘊寧不曾跟著下山,袁明儀不免覺得有些奇怪。 聽袁明儀如此問,其他姐妹也一道看了過來—— 祖母上山時,卻是不曾說過,還有在這里住一段的想法。 丁芳華點點頭,含糊著道: “你們曾祖母和小叔祖想在山上盤桓些時日,寧姐兒左右無事,就陪你曾祖母住些時日?!?/br> 袁明儀點了點頭,垂下的睫毛掩住了眼底的失望之意—— 從前袁明珠在時,曾祖母不管去哪里,都會帶在身邊,本想著袁明珠走了,自己會有些機會呢,再不料這才多久啊,曾祖母就忘了袁明珠,轉而把一片心腸全放在了袁蘊寧的身上…… 一家人登上車,正準備走,不想蘊寧又追了出來: “娘親,爹爹——” 說了一半卻又頓住,改口道: “娘親和爹爹在家時多注意身體,莫要掛念這里,女兒一定會照看好曾祖母和小叔祖的?!?/br> 又拿了封信遞給丁芳華: “還有這信,娘親找人替我送給程家祖父?!?/br> 女兒這么知道心疼人,丁芳華自然很是窩心,笑著一疊聲的答應了下來: “寧姐兒放心,程家老爺子那里娘也會跟你爹說,讓他派人照料著,你只管照顧好曾祖母、小叔祖……也要顧好自己……” 蘊寧揮了揮手,目送著一行人下山,眸中憂色卻是更濃—— 今秋起,大正可不就要陷入多事之秋? 先是十月底皇后崩殂,皇上痛失愛妻之下,病體越加沉重,竟是幾度昏厥,直至春節前,都不曾上朝理事;而人禍之后,相伴而來的又有天災,皇后崩殂后第二日,天上便飄起了鵝毛大雪,帝都昌邑隨之迎來了百年難得一遇的暴風雪天氣,大雪竟是接連下了半月之久,帝都之中餓死凍死的人不知凡幾,又因為死尸太多,引發了大規模的瘟疫…… 方才讓丁芳華轉交的書信,可不就是蘊寧囑咐祖父替她盡可能多的購置些瘟疫時用到的草藥? 好在萃香閣生意興隆,自己手里銀錢很是充足,現在那些藥草又正是便宜的時候,蘊寧估摸著應該能買到不少。 可即便如此,卻依舊提心吊膽。 如果蘊寧依舊是程家女,國難也好,家愁也罷,自然離她的生活還遠得很,畢竟,即便再悲天憫人,可也心有余力不足不是?可她這會兒身份卻是已然變化,成了袁家小姐—— 國難之外,袁家的危機可不也同樣近在咫尺? 而危機的源頭卻正是和唯一的庶妹袁明儀有關。 上一世可不就在這一年,傳聞中已經死去多年的袁明儀的嫡親舅舅郭耀祖回京? 要說袁明儀的外家郭家,從前曾經也算是大正名門。郭家先祖郭洪,雖是前朝舊臣,卻最是個識時務的,在前朝行將敗亡時,最先舉起義旗,投奔了大正。郭洪更跟著□□入關后,憑著從龍老臣的身份,使得郭家成為□□手下第一批分封的人家,并被賜爵安西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