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問題就在于這個問題有些難啊,你又沒有太陽月亮星星作為指標,又看不到兩岸方向,風雨之中河水的流向都可能發生改變,而你連指南針都沒有,你告訴我你要分清楚方向,靠什么?” “不不不,我有一點思路了,你們說,要是船上的人分不清楚方向,那岸上的人總能知道方向吧?” “你的意思是?” “意思很簡單,畢竟風雨天氣還是少數情況,不過這個時候也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的,比如我們可以在岸上的高地上生一堆火?!?/br> 羅琦下意識的看向遠方,若有所悟:“燈塔?” 羅琦仿佛記得某些上寫的,為了給夜里航行的船只辨別方向,或者讓他們避開巖石,在很多的海邊區域都會有燈塔。 既然是燈塔,那么一定要高一些,這樣燈火才能傳的遠,叫人能夠看見,就算沒有時間和能力建造高塔的話,大河邊上有不少巖石山,選擇一個在上面生起火來,也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不過我們說的是風雨交加的時候哎,那時候也能生火?” 但凡是在這里生活過的人,那么就永遠避不開生火這個話題,從原始的轉木取火到火石打火,無一不是需要環境和燃料盡量的干燥,這樣才方便燃燒,要是有天氣陰雨連綿,那么為了防止難以生火的情況出現,甚至需要有專人看守著火種,以免熄掉。 而在風雨之中生火,先不說會不會被雨水打濕,光是生火,那都能夠讓一個熟練此事的老人崩潰吧? “建一個房子吧,簡陋一點沒關系,能生火就行,怎么說也是人比較精貴吧?” “對對對,還有要弄一個燈籠出來,每個船頭掛上一個,要不他們自己也容易失散?!?/br> “好吧,這個問題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決辦法了?!痹跊]有指南針的時代里,這已經是大家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 這也是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技術需要摸索,而各種礦石也需要時間和人手,才能在茫茫大地上一一尋找,就是羅琦穿越前的年代里,不是也經常有專業人士天南海北的尋找石油和別的礦產資源嗎? 以當時的人口密度和技術發展,尚且不能發現所有的資源分布,何況是眼下這點人手,面對的又是一片野蠻原始的大陸呢?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啊?!绷_琦也有好幾次翻過激進冒失的錯誤,當然更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 不過有些事情還是不能等的,比如: “說實話,我們是時候給所有的船都加上帆了!” 羅琦在竹簡上畫上幾條:“還有,我們的紙張制作,也要到了關鍵的時候” “另外就是找到了幾種新的類似于麻的植物,也需要一一驗證” “另外就是也已經收集了一部分的硝,具體的應用范圍是?” 隨著山谷越發壯大,需要面對的緊急事情或者說關系存亡的事情雖然變少,但是別的事情可要多多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看遠方 竹子最適合生長在溫暖潮濕的地方,不過眼下每次到了冬天,總是免不了大雪紛飛,河水凍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片土地并不是特別的適合竹子生長。 所以自從穿越以來,羅琦只在石洞部落附近看到一片竹林,別的地方就沒有見到竹子的身影。 而竹子的用處顯然非常廣泛,不管是作為竹筏,作為扁擔,或者是書寫文字的竹簡,裝水的竹筒,都是很好的,而且竹子生長出來也非??焖?,相比于一棵樹木最少十年的成材期,竹筍從長成竹子的時間要短的多。 但是栽種竹子依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羅琦嘗試過很多次,多次讓人從北方石洞部落那里帶來竹子,想要栽種到這里,不過路途不算太近,所以栽種不算困難,到現在也只是瘦瘦弱弱的十幾顆竹子成功成活。 羅琦之所以想要栽種竹子,也是因為竹子的應用太廣,如果每次都要從石洞部落那里運送,那么顯然太過耗費時間和人力了。 在準備搬入山谷的時候,羅琦已經考慮過這種情況,所以很多東西都在嘗試著別的材料,就比如原本常見的竹筏,眼下已經大都變成了用整顆原木制作而成的木船了。 雖然比起竹筏的制作來,木船需要的工藝似乎更多,而且制作的周期也更長一些,但是好處也不是沒有,一是大河的河水湍急,竹筏更不安全,另外一個則是捕魚的時候,船艙可以是天然的容器,而竹筏則做不到這一點,只能另外設置容器或者捕撈一網就來回與河岸之間,耗費人力。 后世里,船只可以使用鋼材或者別的材料,而這里,只能從自然中選擇,而落后的木頭加工技術,顯然也做不到將幾塊木板拼接成船,而只能用整顆木頭來制作船只。 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鋒利的青銅工具,也能更有效率的加工木頭,使其光滑,但是他們制作船只,最常見的方法,依然是燒。 是的,那些粗壯的木頭,不使用工具鑿出來的,而是用燒出來的。 當然,燒也有燒的方法,首先是要用粘土將不需要燒的地方遮掩起來,這樣燒的時候就不會燒到,然后在木頭上放上燃燒著的木炭。 木炭燃燒起來溫度高,持久,但是卻又不會燃起熊熊大火,可以說是效率和安全的典范了。 而等到木炭燒掉一些木頭,就需要用青銅工具將炭化的地方都給去除掉,然后再燒下面一層。如此一來,雖然花費的時間不短,但是一個人是可以顧及好幾顆木頭的,所以效率上也不算低。 而為了方便船只下水,所以都是在靠近河灘的地方進行造船,在距離大河的那一段路途之中,還給用厚厚的河泥涂了一層,也是為了減少船只和地面的摩擦力。 船帆制作也不算困難,需要的無非是木頭,繩索,還有一大塊帆布。 帆布雖然眼下沒有,不過還是可以用別的東西來代替,獸皮或者布料都是可以的,魚皮就太薄了,不適合——很容易被風吹破的。 不過獸皮和白背草——為了達到效果,白背草還得縫好幾層——也不是那么多的,而從資源的角度來說,也還有別的替代品,就比如藤條布。 將藤條浸泡曬干,從中提取出長纖維來,依次制作出來的布料質地粗糙,簡直像是一個扎人的席子,無法作為衣物來使用,但是如果是用來作為船帆,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有了船帆以后,船只就可以航行的更快,有些時候甚至是不需要用漿滑行的?,F在山谷人大都在大河近岸的地方航行捕魚,而這樣的船帆并不意味著沒有了作用。 “一是為了接白狼回來?!?/br> “二也是為了去往更遠的地方?!?/br> 羅琦雖然在山谷內擁有很高的權威,但是遇到事情的時候也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見,當然這里的大家自然不可能是山谷里的全部人,而是管理人員,有些機密會議,更是只有她最信任的人才能參加。 而和山谷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女神使者的話并沒有那么神圣無暇,尤其是很多石洞部落的老人,他們尊敬愛戴女神使者,很多時候他們覺得女神使者不能更聰慧了,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他們卻覺得她像是一個孩子一樣。 在很多人看來,眼下的山谷已經是他們從未想象過的龐大,而還有各個部落的人源源不斷的來到這里,甚至有時候他們還會覺得來的人未免多了一些。 而現在,還有必要去那些陌生的地方,陌生的部落嗎? 相反,不少人從私心里覺得,山谷里的人現在就已經夠多了,他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的得到了眼前的一切,也準備享受一下山谷里面富足溫暖的冬天,但是將陌生的人拉入這里,和他們分享一切? 人心本私。 何況就算不帶外人回來,只是單純的交換物資的話,那也是不需要的。 他們有陶器,鋒利的銅刀,還有美麗的衣服,他們有各種別的部落想也想不到的好東西,住的也是女神恩賜他們的土地,而那些部落有什么,他們閉著眼睛都能知曉,無非是一群露著屁股的人,手里不是石頭就是木頭,他們有什么值得交換的東西嗎? 羅琦摸了摸自己的臉,那里隱約有些發燙。 其實在知道白狼在對面河岸的時候,羅琦的第一反應是羞愧和自責。她忍不住反思自己是不是最近日子過的太好了一些,居然對于不算遙遠的地方,甚至說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地方,都失去了探索進取之心。 對于一個老人來說,減少外出可以理解。 而對于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部落來說,光著搖籃里面的那點東西,簡直可以說是自取滅亡。 第三百八十九章 地圖開疆 羅琦當初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當初有一個國君,國力強盛,想要攻打旁邊的小國,然后有人來阻止勸諫,勸諫者問國君:“加入有一個人,有著一架華美漂亮的馬車,那么他會搶鄰居家那個又破又小的壞車嗎?” 國君固然說不會。 勸誡者就說啊,您現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啊,您的國家寬闊強盛,而那個國家土地貧瘠人口稀少,您要攻打占領,就像是富有的人放棄自己的華美馬車不要,而去搶奪別人的破馬車啊。 國君聽了這番勸諫,終于停止了攻打的念頭。 眼下的山谷充其量來說,最多只能算是一個小村莊,不過也已經展現出了對于別的部落壓倒性的實力和技術差距。 對于生活在山谷里的很多人來說,他們就是擁有華美馬車的人,當然對于破落鄰居看不上眼,更看不上鄰居家的破馬車。 不是嗎? 對于土地的爭奪是因為需要耕耘和資源,而現在的田地如此廣闊,可以耕耘的土地到處都是,哪里需要眼巴巴的跑那么遠? 至于人口嘛,每次新人口加入進來,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學習,而這中間還要給他們提供食物,幫助他們一起建造房屋,雖然沒有人多說什么,但是每次有人來到山谷的時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現有居住者的負擔。 既然山谷里面已經有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那么外面的世界,自然也就很難提得起他們的興趣了。 當然,這中間也有羅琦的一部分原因。 以前部落交流,都是因為追逐獵物,一不小心跑到了別的部落的地盤,而現在要么是在地里挖土,要么是在大河里打魚,對外面的交流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所以大多數人和外界的交流,反而是變少了。 交流變少,那么就進一步的封閉,所以對于羅琦的提議,贊成的人真的不算多。 事實上,那些不贊成也不反對的人,也大都是看在羅琦的威望上才沒有反對,但是因為看不到好處,所以他們也無法贊成。 而羅琦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面是因為自己那坑爹的任務,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山谷的將來而考慮。 羅琦自然相信,只要她在一天,那么山谷的優勢就會保持一天,但是她到底是會離開的,而眼下的各種關鍵技術的門檻并不高,比如捕魚,只要他們學會了織網和綁小石頭,那么接下來就足夠用經驗來摸索到正確的捕魚技巧了,而青銅雖然門檻更高,但是普通的紅銅,確實可以用礦石輕松的煉出來的。 或許幾十年內,山谷誠然可以保持優勢,但是隨著技術的擴散,那么山谷的優勢是會逐漸縮小的。 而更要命的永遠是妄自尊大和固步自封。 而山谷現在遠遠還沒有達到固步自封的資本呢。 別看山谷現在的人數不少,但是別的部落倘若得到了青銅和捕魚或者別的東西之后,短期內人口想要超過山谷也不用多麻煩,只要一個個的去征伐別的部落就可以了,然后再吸收其為戰士,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面壯大,草原游牧民族的興盛往往就是在一場又一場的戰斗之中成長起來的。 小部落被合并成大部落,地盤逐步擴大,最終才會成為國家的雛形。 羅穿越前的時空里,竹簡上記載的婦好四處征戰,想來也是開拓疆土,征服四方,最后使其成為“自古以來”的國土,要不然,九百多萬的國土,顯然不是憑空得來的。 羅并不能憑空變出來一個國家,就算她在這里呆上一百年,因為這里落后的條件和稀少的人口,能夠收攏的地方也絕對不會太多,但是她走了以后,只要山谷的人始終保持著探索之心,保持著對于未知的探求,那么疆土就會逐漸擴大,人口繁多,最終成國。 并不是羅對于將山谷營造成一個國家有什么偏好,而是歷史告訴了我們,雖然很多發達的古代文明最后也免不了消亡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能夠延續下來的必然不會是弱小且封閉的國家。 如果沾沾自喜且固步自封,那么只會成為新生文明的墊腳石,如果羅不愿意山谷人有朝一日成為別的部落的奴隸,因為一場戰爭就滅族,或者因為幾件沾了天花的衣服而消失在這片土地上,那么就需要提前準備了。 不過這些東西,對于面前的這些人來說,理解起來就太過困難了。 羅給出的方法也很簡單,一是早就用爛的女神論,畢竟當初羅就已經說過了,信仰女神的人越多,女神越是喜悅。第二個則是減輕干活,如果人口越來越多的話,那么后來的人就會陸續的從事眼下那些沉重枯燥的累活,那么山谷里現在的人不是變得更加輕松了嗎? 這樣勸說之下,總算也爭取到了他們的同意。 羅知道他們的擔心和不解,但是這并不會讓她停止。 換而言之,山谷里面現在幾百號人,再也不是從前石洞部落里那大貓三五只的情況,羅也用不著像是眼珠子那樣守住他們每一個人,換而言之,就算派出去的人遭遇危險,那么對于山谷的影響也不算太大。 所以在羅的鼓舞下,三艘掛著船帆的木船開始了航行,船上帶著食物,他們將會前往大河的另一端,前去尋找流落在外的白狼。 而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進一步的探索那片未知的土地,在船艙里面裝著陶器,制作成飾物模樣的青銅珠子,蜂蜜和食鹽等禮物,他們將會和那些陌生土地上的人往來貿易或者單方面贈予,依次來建立親密的伙伴關系。 而除此之外,弄清楚這片土地上的勢力分布,礦產資源和植物,顯然也是他們的任務之一。 世界這么大,大河這么光,是時候出去浪一浪了。 第三百九十章 不學則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