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節
所以他們用來收割的工具只是經過了磨制的碎陶片,綁在長長的棍子上。 為了防止逃跑還有偷懶,在田里還有石洞人看守著,手里拿著藤條,看誰動作慢就抽一下。 “我怎么感覺這場景太反派了?”羅琦站在半山腰,看著下面收割的場景,摸了摸下巴。 想了想,她一拍腦袋:“這不就是奴隸制嗎?” 就羅琦穿越前所看的各種電影來說,一般作為奴隸主的這一方都是大反派,然后被壓迫的人民在忍無可忍之下就會揭竿而起,將一切反動勢力都打倒在地。 一想到無數電影里面奴隸主的悲慘結局,羅琦就感覺身上涼颼颼的:“臥槽這里面不會有什么姓陳姓吳吧?” 但是這想法很快就被肩膀上的系統給大肆嘲笑了一番,通過對雙方的武力對比,msk1089告訴宿主:“他們拿著武器打不贏石洞部落,現在連武器都沒有,怎么是石洞人的對手?還有宿主啊,你不是監獄出身嗎?” “怎么說話的你,我那是獄警后備役,再說了作為一個新世紀的好青年,奴隸制什么的感覺太落后愚昧了?!?/br> 話雖然這么說,但是這已經是羅琦所能找到的最優解了。 如果換上這個時空的另外一人,不管是石洞部落還是別的部落,就是對大河部落的人來說,羅琦對大河人也已經仁慈到了極限,雙方戰斗,都是爭著將對方全部殺死的,萬一沒有當場殺死,說不定他們養好了傷就會來報仇,得不償失。 而將對方收服?這個難度實在是有點大,就算對方心悅誠服的想要加入進來,可是部落里面也養不了多余的嘴啊。 也就是石洞部落食物富足,才能這么做。 和狩獵的危險相比,收割這份工作算不上多么繁重,但是歪腰低頭一整天的重復勞作,卻也是很累人的。 將糧食收割后,還要將糧食脫粒,因為眼下的這種植物的種子非常細小,所以脫粒的時候需要將植物的穗頭放進陶罐里面摔打,然后反復揉捏,這才能夠將植物的種子脫粒干凈。 這份工作非?,嵥?,不過因為可以坐著的緣故,被安排給了那些受過重傷的人,他們中大多數人傷勢明顯變好,干這些輕活并不礙事。 俘虜的人數不少,但是將所有的糧食都收割干凈也用了好幾天,需要脫粒的植物更是堆積的老高,看上去像是金燦燦的小山。 羅琦實在是無法忍受手工脫粒的低效了,她讓人找到幾塊平整的青石鋪在地上,然后將收割后的植物堆放其中,然后用連枷拍打,促使種子脫粒。 這種農具制作起來也不困難,就是一個木頭長柄,連接著一組平排的木頭,上下揮動木柄的時候,木排就會繞桿轉動,就是羅琦穿越前,不少農村還在使用這種農具。 這種新型的農具一發明出來,果然使得效率大大提升,比手工摔打所花的時間快了好幾倍。 而脫離后的種粒需要攤放到地上,反復晾曬,直到水汽完全消失后才能儲存。 晾曬的勞動含量并不高,只需要選太陽好的日子,攤放在沒有風的平地上,然后用摟耙翻開攤平,讓每一粒糧食都得到充足的晾曬就可以了。 但是和上一次的精根細作不同,這一次雖然走的是廣種薄收的路線,但是奈何種的田比較多,所以收上來的糧食,從畝產來說簡直可以說是慘絕人寰,但是總量還是不少的,最起碼部落里的幾口缸盆是裝不下的。 而這么多糧食需要趕緊晾曬,不然受到潮氣發芽了,那么就沒有辦法儲存了。 不過想要找到適合晾曬的地方也不容易。 第一次收獲的種粒不多,所以在石洞那邊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晾曬,但是眼下這成堆的谷物,卻需要一個平整的地方來晾曬,在羅琦穿越之前,農村每家都會在自家的門前留一塊平整的土地,叫做場,就是專門用來曬糧食的。 有了免費的勞動力,曬谷場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將地上的草燒光,將土地用大石頭捶打以平整踏實,然后再將需要晾曬的種粒倒在那里,攤開,剩下的就教給太陽了。 秋天的太陽雖然不比夏日來的灼人,但是好在天高氣爽,氣候干燥,這些種粒反復晾曬了四五天之后就可以儲存。 用的是緊急燒制的大陶缸,雖然號稱是缸,不過石洞部落燒制大型陶器的技術還很不成熟,只要器物高到了大腿,就沒有不開裂的,所以這些陶缸最大的也不過膝蓋高度。 一口陶缸里面裝糧不過三四十斤,不過因為土地多,所以足足裝了好幾十個陶缸。 這些陶缸被小心的帶回石洞部落,上面用緊密的蓋子蓋住,然后放到石洞過道后面的小石洞里面儲藏,為了使他們盡量干燥,陶罐上面除了蓋子外,還用小塊的魚皮布塞住,防止水汽和小蟲子進入。 就算在羅琦穿越前,收割也是農忙時節,是需要付出大量勞動力的,不過石洞部落因為有大河人可以奴役,所以除了燒制陶器有些忙之外,別的時候和平常一樣。 甚至,不少人看著大河人干了這些活,還很有些高興,要知道,當初開墾田地的時候可比眼下累多了,要是以后都歸大河人干,那該多好啊。 不過羅琦并不這樣想,按照很久以前就有的構想和決定,眼前這些大河俘虜即將被分開送到不同的地方去。 第二百五十七章 離別 將這些大河人送到不同的部落,是羅琦之前就已經做好的決定。 雖然奴隸很好用,但是為了防備這些大河人反抗,石洞人每天也需要耗費相當的人力日夜看守,而不同于大河人只能充當基本勞動力使用,石洞人或多或少都掌握著更高技術含量的手藝,不論是制作陶器還是知網捕魚,總比干站著抽人鞭子強。 而且眼下種的植物都已經收割了,留著這么多大河人,也沒有太多的活給給他們干。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現在已經是秋天,再往后就是大雪連綿的冬天了,雖然石洞部落的食物比較充足,但是一下子多了幾十張口要吃飯,還是很吃力的。到了冬天,狩獵捕魚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石洞部落就很難養得起這么多的閑人了。 而將這些大河人分流一部分送到不同的部落之中去,每個部落送一兩個人到三四個人,容易看守不說,而且還能展示石洞部落的武力。 塊莖是最后挖掘的,雖然種植的面積不如另一種植物多,但是收獲卻完全不亞于前者,而且儲存起來也沒有前者那么麻煩,在石洞后面的小石室里面鋪上一層干草,將塊莖倒入里面,上面再蓋上一層草墊,這就可以了。 當然塊莖的儲存時間也遠遠不能和種粒相比,只需要干燥防蟲,種粒就算放上七八年也是可以食用的,而塊莖在眼下這種情況大約只能儲存一冬的時間,到了春天就會發芽,那就不能夠再吃了。 如果想要盡可能的保存食物,那么可以將塊莖切片曬干,不過石洞收獲的塊莖雖然不少,但是考慮到冬天的消耗還有春天的播種,也并不會有什么盈余,所以只需要正常的儲存就夠了。 也是在這個時候,石洞部落和周圍部落的貿易重新開始了。 因為之前需要應對大河部落的侵略,所以石洞部落緊急收縮,將所有的人都召集了回來,也停止了對周圍部落的傳教攻勢和貿易往來。 而獲得了和大河部落之間的勝利之后,為了防備這些俘虜作亂反攻,石洞部落必須保持一定的人數優勢,不能給對方可乘之機。 所以除了和藍紋部落的貿易在戰后立刻重新啟動之外,和別的部落暫時沒有聯絡。 而現在,也是重新開始聯絡的時候了。 這些大河人并不知道,在他們被俘虜然后被奴役的這段時間里面,石洞人并不只是用棍子和藤條抽打他們,也在認真而仔細的觀察著。 而這些觀察的結果匯報了上去,被記錄在羅琦的小本子上面,綜合考慮下,大約一半的人將會被留下,剩下的人會按照近多遠少的原則,分給遠近關系密切的部落。 之所以留下一般人,是因為大河人的人數眾多,如果全分出去,別的部落一下子接受了四五個人,別說看看管的壓力了,單單這些人的食物,就足夠讓每一個部落的首領愁光了頭發。 而且這些大河人眼下安靜,是因為石洞人的武力勝過他們,要是分到了不同的部落,他們的人數一多,自然想著逃跑,四五個人合力,再有個趁手的工具,要是拼命的話,一般的部落也不會舍命攔住他們。 所以一般的部落只能分到一兩個,只有和石洞部落關系很密切的部落,比如小河部落,山巖部落等,才可以分到三四個,這也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好,可以支持這些人的口糧。 這些大河人被分到了各個部落,當然也不能只吃飯不干活,所以押著這群俘虜的還有一列石洞人,他們按照路線將俘虜送到各個部落之后,還將在這些部落之中多停留一些時間,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貿易和傳播女神的光輝,也會趁著大雪到來之前的這段時間,指導幫助各個部落多儲存一點食物,好度過冬天。 這其中當然有收買人心的一部分原因,不過羅琦更多的也是不希望各個部落再出現凍死餓死的事情了,她畢竟是穿越者,生活的水平雖然遠遠夠不上中產階級,但是也沒有被凍餓過,這種餓死的悲催事情,只在書上見到過。 再說了,整天的用女神忽悠人家,不給一點實貨東西,羅琦自己也不安心,怎么說,她這個女神使者當初打出來的口號那都是給女神傳播光輝,讓人間不再饑寒之類的。 將這些大河人分開送走,也費了很大一番周折,那些被綁起來準備送走的大河人爆發出呼喊和哭泣,躺在地上不愿意起來,就算是和他們說好了只是送到別的部落也不愿意,反而百般哀求,寧可待在石洞部落山下也不愿意被送到陌生的地方。 不過在棍子的敲打之下,任何反抗和拖延都被扼殺了,不能走的大河人半是慶幸半是哀懼的看著同伴們雙手被綁著,每五個人被綁在一條長長的繩子上,然后在石洞人的驅趕下,踏上了前往遠方的路。 而這些剩下的大河人,看到同伴被帶走后不免有些傷感和對前途的忐忑。而接下來,他們就被安排了重新裝修房屋的工作。 當初這些窩棚搭建的很是簡陋,兩面漏風,外面只是簡單的覆蓋了些干草,而在石洞人的指揮下,他們又用水和泥,踩踏的細膩了,然后涂抹成泥墻。 當得知這些新修建的窩棚,日后將會成為給他們的居所的時候,這些可憐的俘虜們很快就將離別的感傷拋到了腦后,而真心實意的感激了女神使者的寬宏和慈悲。 而這樣的待遇,也讓石洞部落的人很是羨慕,大家都知道,雖然石洞很大,但是從居住的舒適度來說,還是不如草屋的。 “他們住好地方,我們還要擠山洞?!辈恢挂粋€人,跑過來和羅琦抱怨道。 而羅琦只是笑了笑,告訴他們,只要等到完全安全的那一天,大家就可以都搬到舒服的屋子里去住了,而且屋子還會修剪的又大又好,比大河人現在住的還要漂亮和舒服。 “安全?可是我們已經打贏了大河部落???”他們都很是疑惑。 而羅琦只是笑笑,望著西南的方向,想著那里的人也都該知道結果了吧。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河部落之亂狀 “還沒回來嗎?” “沒有?!?/br> 這樣的對話每天晚上都在大河部落的火堆旁重復。 部落里的男人們一去不復返,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回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在意,畢竟路途遙遠,差個幾天也很正常。 但是過了幾天,還是不見他們回來,女人們就有些著急了,每天都有人站在山谷外面的山上朝著那邊看去,只是等來等去,總是看不到人影。 那時候她們總是相互詢問著,并且想出了許許多多的理由來互相安慰。 但是等到月亮從月牙變成了圓,男人們還是沒有回來,女人們也沒有新的說辭來安慰自己了,每天只是在火堆前互相詢問這句話,到了后來,甚至不用說話,當一個人露出詢問的表情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就已經了然的搖頭了。 大河部落是一個大部落,一下子少了這么多人,還主要是男人,一天兩天還好,時間長了,就多了許多的不便。 最先表現出來的是食物問題。 在各個部落之中里,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采集,眼下已經到了葉子枯黃的季節了,各種果子塊莖都到了成熟的時候,按理說,食物是不缺的,不少部落里,光女人們每天采集的植物,就夠大家吃的半飽了。 但是大河部落是和別的部落不同的。 他們擁有著遠超過別的部落的人口,當然是因為他們的地理環境及其優越,坐落的山谷常年溫暖,而在離他們部落不遠處的那塊地方地勢復雜,地形多變,獵物之多,更是遠勝別的部落。 但是有得就有失,當男人們長時間外出的時候,食物也就變成了問題。 相比于植物的枝葉和塊莖,乃至于果子,同樣分量的rou類,能夠提供的熱量要多得多,而且動物的血液,可以給他們身體提供必要的鹽分。 而大河部落的人口需求,注定了更多的需要依仗男人們的狩獵,而在男人出發之前,為了給他們準備三天的食物,就讓部落里的人忍饑挨餓了好幾天,等到男人們離開了,這個情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發嚴重了。 地上的植物雖然多,但是收集起來也并不容易,而且收集了一顆就少一顆,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每天收集的植物雖然隨著季節而變化,但是總量大約總是恒定的。 因為想要吃飽,所以部落里的女人們抓緊一切時間去收集植物,這種做法在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效,但是過了這么長的時間后,女人們卻發現她們收集到的植物在緩慢的減少。 最要緊的還有秋天的狩獵。 為了度過冬天,各個部落會在秋天的時候組織男人們去最危險同時也是收獲最多的地方去狩獵,帶回來豐富的rou食,一方面用作儲備食物,另一方面也讓部落里的人吃的飽飽的,身上多出一些脂肪來,好度過寒冷的冬天。 自然界中,利用這種方法來度冬的動物很多,所以一個個在秋天的時候都是瞟肥體胖的。 雖然大河部落因為山谷溫暖,每年冬天都有很多動物跑來過冬,所以并不會將rou食儲存起來,然后用這些變質的rou作為冬天最寒冷時候的食物,但是秋天的時候也會組織狩獵,讓大家多吃一點,畢竟到了大雪的時候,部落里的人每天分到的食物也是少的可憐的。 可是男人們是上一次月亮彎彎的時候走的,月亮圓了又圓,而他們卻始終沒有回來。 為了更多的采集植物,女人們不得不越走越遠,甚至還碰到了別的部落的人。 要知道,女人們收集植物雖然會走遠,但是都是一邊走一邊收集的,所以一般都不會超過自家的地盤。 而這些來自別的部落的男人,雖然看見了大河人就很快的離開了,但是短暫的交談并不愉快。 大河女人看到他們深入自家部落的地盤打獵,當然指責。不過對方雖然避免了和大河部落發生直接的沖突,但是話語里卻沒有以往的尊敬,他們告訴大河人,石洞人抓住了那些侵犯他們部落的大河男人,還將他們送給了不同的部落,他們部落雖然沒有分到,但是有人親眼在別的部落看到了被俘虜的大河男人,用繩子拴著,千真萬確,做不得假。 也是因為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大河部落周圍的部落才日漸膽壯起來,雖然沒有膽量直接冒犯大河部落,但是跑到人家部落的地盤上打獵,這些日子卻不少見。 而這個消息被帶回大河部落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畢竟那些男人不僅僅可以為部落帶來豐富的rou食和安全,同樣的也是她們的親人,伴侶和兒子。 不少人已經開始歸罪于這場貿然的軍事行動了,在她們看來,石洞人怎么折騰都沒有折騰到大河部落里來,要是大河男人不去打仗的話,他們就會仍然呆在部落之中,這個時候大家應該一起圍著火堆吃著熱騰騰香噴噴的烤rou,哪里有眼下這么多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