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天全職大師、不熟、修真之一劍在手、吃rou的狐貍不好養、秘制甜妻:柏少,要抱抱!、喂你一顆糖、滿床笏、嫁個金龜婿、農門小寡婦、權相養妻日常
張翠花等人都是做飯好手,搟餅那是又快又薄,這攤煎餅比搟餅可簡單多了,她們看一下立刻就能上手。 一個老太太一個木片,跟著李桂云學一下,一個煎餅的功夫就出師了。 等煎餅的外圈翹起來的時候,那就熟了,李桂云喊道:“起鍋!” 攤完一個,鏊子不粘,不用刷油,繼續…… 王月娥道:“這攤煎餅可比搟餅烙餅快多,人家辦法真是多,以后咱們也這樣?!?/br> “可不是咋的,真是快!” “那推磨也費勁啊?!?/br> “你搟餅的面,不也得推磨嗎?” 外面下著雨,磨坊里女人們推磨,食堂里老太太們攤煎餅,歡聲笑語的一下子就把下雨淋了地瓜干會發霉腐爛的愁事兒給吹散了。 新出鍋的煎餅雖然發黑,口感是微微苦中帶甜,卷上蔥和咸菜,一咬筋道有嚼勁,又不會和搟餅那么太韌咬不動。 老太太們都說好,“比搟餅好咬,不費牙口?!?/br> 李桂云笑道:“這是你覺得,等它涼了,一點不比我們烙餅好咬,筋道得很?!?/br> 但是老婆子們普遍覺得這地瓜粉煎餅比搟餅要好咬。 攤了一天煎餅,晚上天又放晴了。 因為攤了很多煎餅,做飯的時候更省事,烀一鍋菜,多加菜湯,直接泡煎餅吃。 這樣吃飯節省時間,還不用天天蒸窩窩頭,騰出時間來去地里繼續收地瓜曬地瓜干。 地里泥濘得很,就算中午脫了鞋子也是刺骨的冰涼。 正好隊里獎勵的兩雙水靴派上用場,晚上的時候莫茹已經穿著水鞋幫忙把地瓜收了很多堆,直接堆在地頭,這樣大部分人不用進地里踩泥。 地瓜實在是太多了! 好在連雨天之后就是艷陽天,風又干又大,吹的地面干了地瓜片干得也快,大家就拼命地擦地瓜干曬地瓜。 這時候莫茹發現三隊四隊以及外村那些婦女們又發明新的收莊稼辦法。 她們可能刨地瓜擦地瓜太累,可每天還是得上工,地瓜不能原樣扔在地里,他們就直接刨一個大坑,把成堆的地瓜扔進去。 甚至后來連坑也不刨,就那么扔在地里。 還有的都累病了不肯上工,地瓜直接丟在地里,收也不收。 畢竟她們棒子還沒掰完呢! 更何況,很多婦女也都要去煉鋼鐵呢,哪里有時間收棒子地瓜! …… 這種情況被反映到了縣委指揮部,高瑞陽召開了緊急會議,要求農村婦女不得去鋼鐵廠煉鋼,只有城鎮戶口不種地的婦女才可以。 同時要求鋼鐵廠合理安排生產,分批抽調鋼鐵戰士們輪流去村里幫忙秋收,務必完成秋收公糧繳納任務。 命令傳達各鋼鐵廠,分指揮部們又趕緊安排任務。 高進縣建立鋼鐵廠的三個公社是最忙的,其他公社都留了一部分勞動力在家里秋收、秋耕、秋種。他們就商量讓他們調派勞力去附近的公社幫忙秋收,同時也從鋼鐵廠調派任務不重的鋼鐵戰士幫忙秋收。 但是不能各村男人回各村,只能輪到哪里去哪里,尤其是困難村。 他們主要幫忙將玉米收回家保證交秋糧任務,有余力再幫忙刨地瓜、耕地、種小麥。 先鋒大隊也來了一波,一共四十來個男人,他們早上來,天黑走。 第一天先幫著三隊四隊把玉米收回來。 第二天又幫著四個隊收地瓜。 在他們的幫助下,原本二隊還得有幾天才能收完的地瓜一天收完了。 有的曬地瓜干,有的繼續上磨磨糊糊,糊糊一部分攤煎餅,另外的就曬干成地瓜粉,留著以后攤煎餅、下粉條。 收完春地瓜,剩下的麥茬地瓜就容易一些,刨出來直接運回隊屋儲藏就好。 有莫茹暗中幫忙收地瓜、運輸,夏地瓜的收獲根本不是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隊屋倉庫不夠,還得找先進社員幫忙儲藏在地窖或者房間里。 現在大家犯愁種小麥的事情。 當地的維度決定了“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笨伤刀歼^去了,要是不趕緊種上小麥,那真就晚了。 張翠花何桂蘭等人商量,“咱們還得想辦法種點小麥?!?/br> 可沒有牲口不能耕地播種啊。 前幾天她們試過人工犁地,女們拉犁,前面倆中間三個,左右再各倆,一共七八個女人拉一面鐵犁,到了地頭再換一撥人。 不過這么半天以后,一個個感覺累傻了根本堅持不下來,只能停下免得把人累壞了。 莫茹道:“我去找婦女主任幫忙?!?/br> 她找到陳愛月,“主任,上一次你說畫大煉鋼鐵的畫,我一直沒見過,不知道怎么畫,不如你領著我去看看。你也知道,我畫畫都是照著畫的,自己畫不出來?!?/br> 從第一幅大海航行靠舵手,第二幅鐵娘子秋收圖,后來莫茹還給陳愛月一副社員支援大煉鋼鐵的場景,家家戶戶捐鍋、木頭、雞毛、磚頭等等,也獲得好評。 但是鋼鐵廠放衛星的畫莫茹沒畫,借口是自己沒見過畫不出來什么樣。 鋼鐵廠宣傳部自己也出了畫,相玉亭覺得不如陳愛月的好,還問過幾次呢。 陳愛月現在對莫茹簡直是有求必應的,因為她已經憑借這個正式成為公社下鄉宣傳員。 一個月有兩塊錢補貼,以后還要漲呢,而且只要做的好她已經也有機會轉成正式工。 這才是陳愛月最期望的。 “莫茹同志,我早就想這樣建議了,明天一早咱們就去?!?/br> 莫茹和陳愛月約好了,然后回去和張翠花何桂蘭匯報,“明天陳主任帶我去鋼鐵廠,看看能不能借牲口回來耕地種小麥?!?/br> 這時候趕緊種下去還能出苗,再晚就不行了。 成不成的姑且一試吧,張翠花就帶人去食堂收拾一些煎餅、大蔥、大醬、咸菜讓她們背去給男人們加餐。 她們則在家里繼續刨夏地瓜,老婆子們就帶著孩子在家里處理芥菜、蘿卜,曬曬腌咸菜。 第二天一早天還黑著,陳愛月就來敲門找莫茹出發。 陳愛月見她抱著孩子,還有一筐子煎餅,想了想道:“我們還是推個小車吧,你等著我家去推?!?/br> 莫茹尋思隊里的車輛都去支援鋼鐵廠了她哪里來的小車,等陳愛月推著那輛小車過來,她發現原來是輛被淘汰的獨輪手推車改裝的。 管它怎么樣的,反正能用就好。 莫茹將那一筐子煎餅和給周明愈做的睡袋放在車上,自己抱著閨女,陳愛月推著小推車,兩人天不亮就上路。 最近因為大煉鋼鐵進入如火如荼的階段,鋼鐵廠周圍污染厲害,大氣中總漂浮著厚厚的顆粒,襯得天空灰蒙蒙的。 原本應該燦爛的星空都晦暗起來,只有北極星和少數明亮的星星還在頑強地放射著光芒。 越往北走空氣越差,只見北方濃煙滾滾,連啟明星都看不見了。 等兩人到了鋼鐵廠天光也大亮,看著前方的景象,莫茹幾乎說不出話來。 這是她第一次看到成千上萬的人一起勞動,不管結果如何,此時此刻,真有一種波瀾壯闊、戰天斗地的震撼! ☆、第122章 貼心 到今時今日,全縣投入煉鋼鐵的人數超過六萬人,并且還有繼續增長的趨勢。 第一鋼鐵廠有民工超過兩萬人,這還不算在坊子煤礦挖煤以及路上運輸的民工。這些民工分撥駐扎在鋼鐵廠周圍,占據了附近好幾個村落以及周邊田地,更是嚴重擾亂了這些村的農業生產計劃。 那些田地都被挖泥砌煉鐵土高爐,做起了蓄水池塘。 為了迎合全國的鋼鐵衛星周,第一鋼鐵廠自然也不甘落后,現在已經豎起密密麻麻的土高爐,而且還有不少正在修建中。 鋼鐵廠上空濃煙滾滾,越靠近就有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夾雜著濃重的煤灰味兒,非常嗆人。 莫茹緊緊地抱著女兒跟在陳愛月旁邊,所過之處,她看到的都是黑乎乎的泥人,有的更是滿臉泥水只有倆眼珠和牙齒是白的。 他們一個個都疲憊不堪,但是全都精神抖擻,沒有一個垂頭喪氣的,倒好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振奮。 因為有人不斷地鼓舞著他們,宣傳員拿著喇叭不停地喊: “同志們,咱們第一鋼鐵廠又煉鐵一千五百多噸,距離咱們的任務又前進了一大步!” “咱們戰天斗地,一定要完成大煉鋼鐵的任務!” “趕美超英,早日實現我們的現代化!” “有了鋼鐵就有機械,咱們再也不用泡在莊稼地里用手刨地!” “咱們放出去的衛星上,有你們每一個人的功勞!你們是當之無愧的鋼鐵戰士!” 鋼鐵廠的廣播站,也不斷地播放著《東方紅》《人名公社好》等歌曲。 旋律激昂奮進,讓人聽得熱血沸騰。 莫茹都不由自主地跟著哼起來,她笑道:“怎么不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啊?!?/br> 陳愛月道:“那是城里新來的歌兒嗎?我沒聽過呢,回頭去宣傳辦公室問問?!?/br> 莫茹一怔,哎呀,不會現在還沒這個歌兒吧,她之前還畫了一幅大海航行靠舵手給交上去了呢。 不怕,就當是和文藝工作者們不謀而合了唄。 為了讓她好好觀察一下,陳愛月領著她繞了幾處,把運輸線、修建高爐的工地、冶煉爐、挖礦、碎石、和泥、煉焦等地都看了一角。 莫茹看那些高高的腳手架搭得非常粗糙,木頭和麻繩捆在一起,民工們扛著裝滿原料的筐子爬上去,然后把筐子里的原料倒進高爐里。 爐火是不能停的,所以高爐非常燙。 那些民工不斷往里添加原料,都需要爬上去、傾倒,必須小心,否則很可能就會被燙傷,甚至有些腳手架搭得太高,傾倒原料的時候雖然省力卻也有連人帶筐子栽下去的危險! 轉了一會兒,莫茹發現女兒的小臉上都落了一層黑灰,生怕迷了她的眼睛就搭上一塊手帕。 周七七卻不樂意,嗚嗚啊啊地抗/議,讓她拿掉,眨巴著長長的睫毛一副好奇的表情。 陳愛月笑道:“看得也差不多了,我帶你去找明愈他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