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護送風明貞的張嬤嬤急忙下車去問了門房,才得知文府的人都去給文氏上墳了。 張嬤嬤不由怔住了。 不是說好風明貞也去嗎?怎么文府的人一大早就走了呢? 文府的門房異常恭敬:“這位嬤嬤您也知道,我們家二表姑娘今年還未滿孝呢。再加上風府五姑娘也過來了,所以二表姑娘就想領著五姑娘去大姑奶奶墳前盡盡孝心。這不一大早的就催促著備車,我們老爺和太太不放心兩位表姑娘出京,就一起跟著去了。兩位公子看到老爺和太太要去,自然要一路護送?!?/br>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沒有一丁點不對的地方,可是張嬤嬤就是越聽越不得勁。 門房說的沒錯,三年才算滿孝。雖然世人都是只服兩年零一個月就算出了孝,然而這最后一年還算是在孝中。 風重華領著風家的庶女去祭拜亡母,這是合理合情的事情。 可是昨天明明說好風明貞也跟著一起過去的,這文府的人算怎么回事? 門房就答道:“我們太太想著風大奶奶到底是出嫁的姑奶奶,萬沒有將娘家人放在婆家人前面的道理。風大奶奶能來祭拜這是我們老爺和太太修來的福氣,可是我們太太想著會昌候府的祖墳與我們大姑奶奶的相去甚遠,不忍心風大奶奶跑這么遠的路程,所以才沒有通知貴府?!?/br> 門房這句就更沒錯了。 風明貞拜祭完文氏之后就得趕去拜祭張家的祖宗,這一來一去就得一天了。 可這世上又沒有半夜拜祭祖宗的道理。 風明貞就只能等到清明那一日上香。 然而呢,又有早清明晚十月的說法。 若是風明貞清明當日上香,別人會不會對她有看法? 張嬤嬤嘴巴張了又合,翕翕地說不出話來。 倒是風明貞在馬車里聽完了門房的話,對文謙與周太太的敬仰之情又重了幾分。 這才是真正為兒女后輩考慮的好長輩啊。 風明貞打定了主意,以后要多與文府的人走動。 她撫了撫小腹,想起昨夜…… 臉上露出甜蜜的微笑來。 張延年果真是君子,在聽了她的一番哭訴后,真的留宿下來…… 張嬤嬤上了馬車,看到她笑得甜甜蜜蜜的,面無表情地轉過臉去。 能生下小世子就好。 這樣老夫人就放心了! “往城西,追趕老夫人的馬車?!睆垕邒呦破鸷熥?,吩咐趕車的車夫。 眼見得會昌候府的馬車走得遠了,榮大管家自門內走了出來,往馬車消失的方向看了過去。 不一會,他就吩咐緊閉府門。 而后勿勿向府內走去。 榮大管家腳步焦急,啪啪的腳步聲響徹整條游廊。 繞過幾條游廊和穿山,他走到一座小樓前,推開玄色松木雕花大門。 “大公子,會昌候府的人已經打發走了……”榮大管家恭敬的聲音自門內傳來。 “好?!蔽陌矊W聲音平淡,目光卻沒有離開過書本,“這幾會在書房里看書,無事莫要擾我?!?/br> 榮大管家躬身應了聲是,悄悄地將門掩上。 隨著大門掩上,一陣朗朗的讀書聲自門內緩緩飄出。圣賢語句如水流淌,吸引著窗外黃雀躑躅跳躍。 榮大管事側耳諦聽了片刻,滿臉含笑地離開了。 等他離開后,門內的讀書聲漸緩。 文安學將書平放在面前,雙眼有些放空。 因臨近殿試,這次清明上墳父母特意將他留在家中。 雖然沒人告訴他外面的事情,可他卻知道父母似在躲避著什么。 是因為定國公嗎? 文安學靜靜想了片刻,做起了策論。 想得再多又能如何?還不如多做幾篇策論,等到殿試時超常發揮。 這是現在他能為父母做得唯一事情。 京城的郊外下了一場蒙蒙細雨,這場雨來的快收的也快,快的讓人還來不及品嘗春雨的喜悅。 文謙領著家人先去拜祭了文老爺子與文老夫人的墳,然后才去了‘文氏’墳上。府里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座兩年多前立的墳里埋葬得不是文氏,依舊誠意十足的上了墳。 上完墳之后,就驅車來到山莊。 山莊里的管事知道府里的人今日會在這里過夜,忙得不可開交,將里外打掃一新。 前兩年京城氣候異常,山莊里收成一直不好。眼見年景不好,風重華干脆免了租子,去年派許東過來看了看,見到幾家佃戶房頂破損的厲害,出錢做了修繕。佃戶們都感念主家待他們的好處,聽到主家要來的消息,早早地就聚在莊外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