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趙禎從那扎細香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三支,插在裝滿細沙的香爐里,“當日父皇仙逝之前曾經給兒臣留下一句話:‘如若有難,點燃此香?!?/br> 他說話間已經用一個透著點點紅光的火折子湊到香頭處,“今日兒臣正值兩難之際,只能恭請父皇圣裁了!” 堂上肅立的包拯與太師、丞相諸人不由得面面相覷,“莫非皇帝是被遼人氣糊涂了不成,否則青天白日的又怎么說出這么一段堪稱胡言亂語的怪話?” 冷不丁瞧見皇帝此番作為,別說三位重臣如同被人敲了一記悶棍般渾噩不知,就連劉太后也跟著焦心起來,唯有宋辭依然面色不改地笑看著那一柱已然飄散出徐徐青煙的細香。 這三支香也不知道是何種材料所制,外貌雖是平淡無奇,卻能散發出一股好似具備勾魂奪魄之力的迷魂香氣,只稍稍一聞就讓人前塵盡忘、無駭無憂,恨不得生生世世沉浸在它勾畫的曼妙仙境中。 不過片刻,恰在眾人飄飄然如墜云端的當口,緊閉的大殿內突然出現了一道直竄云霄的清唳。 趙禎只覺得眼前猛然閃過一道黑白相間的影子,目光緊隨之處,但見一只紅首墨尾的大鳥緩緩在大殿上空盤旋飛行,時不時發出一聲尖銳的鳴叫。 “好神駿……” 此物一出,趙禎忽然覺得自己的胸膛好像再也包裹不住那顆躁動不安的心臟,只能用掌心死死壓在胸口之上。 包括先前把皇帝所為當做笑談的三位臣子也立時變得目瞪口呆宛若癡人,連同陳林在內,大殿上所有能夠轉動的眼珠子全都緊緊地貼在那只大鳥身上,恨不能脫框而出。 在眾目睽睽之下,發出了最后一聲鶴唳的大鳥徐徐落在寬敞的宮墻之前,又在歪頭理了理翅尖的羽毛后乖巧地伏在地面。 不等趙禎想要上前去摸摸那只疑似先帝真身的仙鶴,在那潔白的墻壁上又緩緩浮出了一道瑩白的影子,含笑立于飛禽身畔。 因著之前差點將先帝錯認為一只仙鶴,此時趙禎也不敢再輕下結論了,只得朝對面那位不染塵埃、恍若謫仙的來客含糊其辭地問道:“不知這位仙者……” 來人輕輕一笑,“吾本是三清道尊手中的一柄拂塵,因受千年教化煙火熏染得以化為人形,后為尋機緣堪情關,特將萬縷繁絲投入界下三千境以求修得正果。十八年前,本有最后一縷纏絲合該回還此身,吾莫名有感掐指一算,此物卻與趙氏王朝有緣。而陛下身后的天佑帝姬,就是融合吾一抹分神的那位有緣人?!?/br> “??!” 因為對面的仙人一直被籠罩在神光中看不清面容,趙禎也只能從飄蕩在空氣中的回音里得出了一個往常想都不敢想的結論,“仙者是說,朕的皇妹竟是神仙投身而成?” 待對面的仙人頷首應是,趙禎不由得喃喃自語道:“難怪,難怪父皇在得知母后有孕后會那般欣喜若狂,又特特為皇妹取了天佑兩個字,如今看來,果真是承天庇佑!” 貿然得知皇家秘辛,包拯四人都如同聽奇談話本一般神游天外,只有驚喜交疊的劉太后緊緊抓住女兒的手臂,生怕她被那位無人可及的神仙搶了回去。 “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br> 伴著一曲宛若仙音的金石之聲,仍舊云里霧里、恍若夢中的趙禎及一干臣子只看見對面的仙人彈手一指,就有一道瑩潤欲滴的光澤隨著他的動作沒入天佑帝姬體內,又在游走全身后幻化出重重七彩寶光。 “此番因果已了,吾去矣?!?/br> 不及話音落下,眾人但見這位始終不曾留下道號的仙人揮手一招便駕鶴騰空而起,在剎那間悄然遠遁。 稍待仙音已渺,空蕩蕩的宮墻上只余下一縷清暉久久不曾散去,長澤于這巍然肅穆的殿閣之中。 作者有話要說: 《封神演義》 宋辭:女主又要祭出最拿手的老本行了,裝神棍。=、=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溫暖了我~~ 以下是歡樂小劇場 ――――諸位大人被下了封口令之后的焦躁日常。 包大人:“展護衛,你那媳婦,唉,本府真是一言難盡?!?/br> 王丞相:“柔兒,你可知,唉,爹沒事,你去花園撲蝶玩吧?!?/br> 龐太師:“女兒??!嗚嗚嗚嗚嗚??!” 龐貴妃:“爹,你這是怎么了?難道那包黑子又在朝上與你作對了不曾?” 龐太師:“……為父心里苦,可為父不能說啊?!?/br> 第72章 9、 紫宸殿內, 高坐于皇位之上的趙禎愜意地舒展著眉眼, 靜候那位自遼國而來的耶律王子入宮覲見。 而御階之下肅穆而立的諸位文武大臣俱都神情古怪地暗中打量著那位突然冒出來、且三生有幸伺候在陛下身邊的白臉道人。 只有熟知內情的包拯、王延齡和龐吉三人不免搖頭苦笑, 雖然公主身份尊貴今非昔比, 可是讓一介婦人女扮男裝參加接見契丹使臣的大朝會也太過兒戲了些。 萬一公主一時不慎在那耶律昊面前露出馬腳, 再由使臣將此事傳回遼國豈不是貽笑大方。 偏偏最該cao心此事的皇帝反倒是一派來者不拒、斗志昂揚的作態,好像隨時要下場與那契丹人角斗一番似的。 朝野內外, 多少獲悉遼使來意的文武大臣亦是難免在心中抱怨皇帝不務正業, 眼看火燒眉毛了, 竟然還在紫宸殿里叫上了一位瞞神弄鬼的道人。 再聯想到那位又是在大內設道場、又是督促道人著書, 甚至開宗立派沉迷不可自拔的先帝,更加覺得社稷堪憂。 “唉,皇帝如此胡鬧,太后身為一國之母竟然都不曾過問,長此以往恐生不測啊?!?/br> 在一位位老大人愁腸百結的竊竊私語中,不改囂張本色的耶律昊帶著三位貼身侍從在小太監的唱名聲中趾高氣揚地走了進來。 “參見陛下?!?/br> 耶律昊只是象征性地頷首致意之后, 便讓隨從遞上了一本奏折,“這是我大遼國主讓小王代呈的國書,愿遼宋兩國永結萬世之好?!?/br> “哼!” 不滿于小小遼國竟然將我大宋這等幅員遼闊的禮儀之邦安放在后, 大臣們全都不屑地瞪了那四位化外蠻族一眼。 “呈上來吧?!?/br> 今時不同往日,有神仙小妹撐腰的趙禎淡淡地瞥了一眼不足為懼的遼國小王子, 從陳林手中接過了那本閉著眼睛就能猜出內容的奏折。 果不其然,在幾句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之后,遼主赤\裸裸地提出了再加歲幣的無恥要求。 若是以往遇到此事,趙禎說不得還要氣急大罵幾聲, 如今他只是略微掃了幾眼大致內容就將奏折反扣在御案上。 “同為一國之君,朕深深明白遼主的拳拳愛民之心?!?/br> 見那耶律昊面露得色,趙禎突然話題一轉,悲天憫人地哀嘆道:“只可惜今歲春耕伊始,秦嶺、淮河以南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朕尚不知該如何籌集糧草解救當地受災的百姓,又拿什么去相助千里之外的遼國?” 皇帝這番詭辯一出,拋開短暫失神幾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耶律昊,一概宋臣全都張目結舌地瞪視著彼此。 “喂,可是你這老頭子私瞞了上報災情的折子?”這里是拼命使眼色的戶部尚書。 “本官何至于此,朝廷又不是拿不出賑災的銀兩!”工部尚書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 “那會是誰?總不至于是王丞相吧!” 兩個心懷鬼胎的老頭子不約而同地瞅向了同樣被蒙在鼓里卻故作鎮定的王延齡,嗯?看起來丞相大人倒像是知之甚深的樣子。 莫非…… 兩位主官默契地對視了一眼,眼觀鼻鼻觀心地欣賞起了官服上的繡紋。 就在幾位大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腦門官司的時候,惱羞成怒的耶律昊高聲質問道:“皇上此言莫不是托詞吧?小王一路游走而來,卻未曾見到宋境百姓缺衣少食!” “放肆!區區小國番王,怎敢對我大宋皇帝如此無禮!”隨侍在旁的陳林見他出言不遜,立刻上前呵斥道。 “誒,伴伴何必生怒,小王爺也不過是在為家鄉那些難以飽腹的牧民擔憂罷了!” 趙禎態度和藹地回敬道:“小王爺若是不信,大可遣人去受災的區域看看,屆時便可知真偽?!?/br> 此番終于揚眉吐氣、一雪前恥的皇帝心中極為得意,他就不信那遼人還能有耐心跑去嶺南查證揭穿自己的說辭。 “不必了!” 耶律昊見宋朝皇帝難得的硬氣起來,氣恨交加之下脫口威嚇道:“即便小王有那游山逛水的雅興,只怕遼地的百姓卻不肯餓著肚子等候消息。一旦激起民怨,到時少不得會做出些驚擾陛下的舉動?!?/br> 他冷冷轉身背對著皇帝說出了一句讓殿內之人驚心動魄的話語,“比起遙不可及的嶺南,只怕這汴京皇城就難享安樂了!” 不待面色微變的皇帝陛下張口欲言,一直站在御座旁邊無聲旁觀的道人忽然揮手指向階下之人呵斥道:“耶律昊,陛下看在你是一國使臣的份上不肯與你計較,可你也莫要太過自恃身份了!” “哦?你是何人,也配來指責本王!” 耶律昊放肆地打量著這位雖是眉清目秀卻明顯身量不足的小道人,惡意譏諷道:“難道這堂堂大宋皇朝,竟連一個敢于和小王對話的朝臣都沒有?這究竟是因為你們漢人天生怯懦,還是因為這滿朝文武皆是口不能言的殘廢之人?!” 言畢,陪著他進入殿內的契丹人全都仰天大笑起來,那猖狂笑聲疊加在一起幾乎要把紫宸殿的天花吊頂沖破了。 宋辭見狀不由冷笑連連,“陛下,依小道來看,這小小番邦也是實在無人可用,才會派出一只不通人事的豬玀出使大宋!” “什么?你敢說本王是一只不通人事的豬玀!”方才還在兀自狂笑的耶律昊聞言猛地抽出懷中的佩刀,“你若是有膽子就再說一遍!小王必定讓你血濺當場!” “耶律昊!” 突逢異變,包拯出列擋在御前高聲厲喝道:“殿前對奏你竟敢私挾兵器,難道不怕國法難容嗎!” “國法?” 耶律昊緩緩將刀刃拔出外鞘,“本王倒要試試,這大宋的律法敢不敢制裁遼國的王爺!” “耶律昊!你且抬頭看來!” 就在這劍拔弩張之時,傲立于御階之上的宋辭定睛一指,“皇上細看,這殿下之人哪里是大遼使臣,分明就是一只青面獠牙的豬玀!” 她的話音方一落下,還在冷冽怪笑的耶律昊就慢慢龜縮軟成一團,又在匍匐倒地不過片刻之后,從鼓脹的外袍中拱出了一只長鼻豁嘴的豬臉。 “??!妖怪??!” 隨著滿朝文武的驚駭疾呼聲,從耶律昊外袍中鉆出的黑毛野豬先是驚慌無狀地哼叫了幾聲,隨即從兩只斜斜的立眼中迸射出了一道兇狠的嗜血獸光。 “保護皇上!” “王爺!不要傷害王爺!” 同一時間,慌亂的大殿上響起了兩道急切的呼喚聲,結果還不等遼人撲住那只狠狠沖向御案的兇獸,揚蹄急奔的黑豬就被先前的道人揮劍斬于御前。 “陛下,小道一時護主心切,不小心讓這畜生的臟血染紅了御階,還請陛下恕罪!” 輕輕擦拭著手中的寶劍,宋辭面色不變的說道。 眼前的血腥場面確實讓趙禎始料不及,可是看著耶律昊那具人首分離的尸身,他又覺得莫名解氣。 稍微安撫了一下自己脆弱的小心臟,趙禎輕咳一聲,“國師不必自責,朕也知道你是無奈之舉?!?/br> 連皇帝陛下都能若無其事地聞著殿中的血腥味,為人臣子的也不好太過難看。 諸位臣工在慌忙打轉后發現妖怪已然斃命,俱都裝作沒事人一樣站回了先前的位置,只有最前面的幾位老大人不著痕跡地稍微退開了幾步。 安靜的大殿上一時間只剩下了三個契丹人的哀嚎悲泣聲,“小王爺,你死的好慘??!都是宋人害了你!” 用散落的外袍那那具豬身捆好,其中一位領頭的親兵惡狠狠地宣誓道:“小王爺的血不會白流!早晚有一天,遼主會用你們宋人和妖道的血洗干凈整片草原!” “死到臨頭還敢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