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展御貓:貓眼圓瞪:“你就是那號稱錦毛鼠的白五爺?” 白錦鼠:俏臉一揚:“正是小爺我!哎哎,臭貓你怎么不打招呼就出手傷人!枉你還自稱南俠,真是一只小人貓!” 展御貓:“展某打的就是你!誰讓你鼠膽包天竟敢去碰公主脖子以下部分的?!” 脖子以上:“……為什么但凡有點好事都輪在兄弟頭上,我們究竟是不是一個媽生的?” 第71章 8、 “你說什么?遼人又要加歲幣?!” 本該高坐于御階之上的趙禎難以置信地起身詰問道:“這次他們想要多少?不會又要拿草原大旱、民生不濟當借口吧?!” 自從宋遼兩國結下澶淵之盟, 遼人非但不曾如同盟約所述那樣友好往來互不侵擾, 反倒變本加厲地滋擾邊防、掠奪宋境人口財物, 更是仗著蕭太后所謂的叔母身份不間斷地派遣使節入朝向趙家子侄索要供奉, 其貪婪無恥之嘴臉簡直令人發指。 憶起遼國使館中那位小王爺不可一世的嘴臉, 連向來容人有度的王丞相也不免被氣得青筋暴跳,“陛下有所不知, 這次的使臣耶律昊死咬著日前出行時被開封府巡街官員打傷親兵的事情不放, 非說咱們大宋如此惡語相待是不仁之舉。若是皇上不肯給他一個交代, 那耶律昊就要回國奏請遼主另行處置了!” 若不是怕壞了兩國相交不斬來使的規矩與人詬病, 他都恨不得派人將那倒打一耙的遼賊叉出去亂棍打死了事。 “哼!當日之事朕早有耳聞!” 趙禎說著走下御座,“多虧了公主在坊間微服出游,這才攔住了那些縱馬行兇的契丹人,否則任由他們整條街沖撞下來還不知要有多少無辜的百姓受難!” “事到如今,那耶律昊不說自省己身,又怎能將錯處歸在秉公執法的展護衛身上?” 想到那只靈動的御貓, 趙禎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笑意,“也是展昭不畏強權,才敢站出來協同公主擊退遼賊。如此看來, 倒不枉朕促成了一對佳偶?!?/br> 他的笑容還不待退去,敬立一旁的龐太師卻接連給王丞相遞了無數眼色, 只可惜后者卻如同老邁的家翁一樣,微微闔目視而不見。 龐吉的連番怪異舉動沒有喚醒故意裝聾作啞的王延齡,反倒引起了皇帝的注意,“太師可是有話要說?” 趙禎本就是個仁善寬厚的君主, 再加上龐吉非但是兩朝元老還是后宮貴妃的親父,他自然愿意給些優待。 “老臣是有要事稟報!” 不著痕跡地狠狠瞪了一眼獨自跑到避風處躲災的王丞相,龐吉定了定心神說道:“啟奏萬歲,那遼國王子耶律昊除了提出加增十萬兩銀子、二十萬匹絹以作賠罪之外,還想要求娶我朝貴女!” “和親?”趙禎皺著眉頭問道:“自宋遼建立盟約以來從未有過此舉,那耶律昊又為何有此一求?” “只因他,”龐吉猶豫再三還是硬著頭皮說道:“只因耶律昊當日在街上見過天佑帝姬之后從此茶飯不思,還曾經對月立誓終身只娶此女一人!” “豈有此理!” 趙禎聞言甩身喝罵道:“那耶律昊自幼熟讀詩書又入京多日,難道不知道公主已經被朕下旨許配給展護衛了嗎?若是朕只為了契丹人的一時威脅就將公主遠嫁遼地,豈不是要讓天下人取笑趙家女連配三夫!” 更何況天佑乃是他唯一的胞妹,自己又怎么忍心讓她去那千里之外的蠻荒之地受苦。 “陛下三思??!” 龐吉躬身勸道:“自宋遼兩國結盟,非但朝廷歷年來省下了難以計數的軍費開支,就連百姓也不用再受戰亂之苦,這才使得幾乎被徭役、賦稅拖垮的兩國國民有了繁衍喘息之機?!?/br> 見皇上面色稍有緩和,龐太師又一鼓作氣進言道:“如今難得耶律昊肯化干戈為玉帛,陛下身為萬民之主,又為何不能舍小家而顧大家呢?究竟是一人重還是萬萬人重,相信陛下心中自有取舍!” 他如此力主和親亦是因為心中尚有一絲不可為人道的念頭,與其留著那公主下嫁御貓為包黑子再添助力,還不如把她遠遠送去遼國彼此一拍兩散。 “這,”趙禎只遲疑了片刻就做出了最有利的抉擇,“愛卿此話有理,這天下是趙家的天下,這江山也是趙家的江山,身為趙家人自該為民分憂!” 龐吉聞言將要笑贊,卻聽皇帝話音一轉,“朕會從宗室中擇一貴女與遼國和親?!?/br> 未料皇帝心中竟然如此看重天佑帝姬,悔于開罪劉太后的龐吉面色僵硬地張了張嘴,方要說些什么挽救一下,又被另一聲疾呼打斷。 “萬歲不可!” 面色發黑的包拯上前一步力勸道:“那遼人貪婪無度,昨日才開口加歲幣今日就敢妄言迎娶公主,若是長此以往縱容下去,只怕終有一日欲壑難填生出更大的禍事,屆時必將悔之晚矣!” 若不是之前每逢遼人要挾之時朝廷上下俱都露出一副瞻前顧后、不敢妄動的軟弱姿態,又豈會讓今日的遼國視大宋皇威如無物?他身為臣子,又豈能坐視不理看著陛下一錯再錯荒廢反敗為勝的大好時機。 “包拯!不過是幾十萬兩銀子就能解決的小事,你至于如此夸大其詞嗎?” 龐太師吹胡子瞪眼的質問道:“你不愿舍銀子給那遼人,難道你就舍得看著大宋將士血染沙場、讓那些無辜百姓再受劫難?虧你還自稱是青天父母官,有你這么給人當爹娘的嗎!” “太師此言差矣!” 包拯據理力爭道:“有道是長痛不如短痛,既然宋遼之間總有一戰,又何必將百姓勤苦賺來的銀兩布匹拿來壯大遼人,如若待遼國兵強馬壯之時再戰,豈不是損敵一人而損我百人!” “你!你是什么意思,難道你是在暗指我龐某人叛國資敵不成?!”龐太師氣得渾身直顫,連牙根都帶著咯咯作響。 “太師息怒,包拯并無此意?!?/br> 包大人見老對手氣得面部紫脹,身上也軟綿綿的好似隨時要昏倒一樣,慌忙頷首致歉。 “兩位愛卿不必再爭論了,朕,心意已決?!?/br> 不愿因為御前對奏一事氣倒老臣的趙禎只得站出來當和事佬,“因著和親之事涉及宗室,朕須得與太后與八王叔商量過后再行定奪?!?/br> 疲憊不堪地趙禎方要揮手讓三位重臣退下,殿外就傳來了小太監的唱名聲:“太后駕到,天佑帝姬駕到!” 才被老臣逼著險些送妹和親的皇帝不由心中一虛,趕忙換做笑臉恭迎道:“母后與御妹怎么有空過來,可是有事要與朕商議?” 待包拯諸人行禮起身后,劉太后才皮笑rou不笑地盯著渾身不自在的龐太師慢慢說道:“哀家倒是不想來這文德殿打擾皇兒,可若是此等緊要關頭哀家還要裝作無事人一樣在后宮枯坐,只怕哀家那苦命的女兒又要被人逼入絕境了?!?/br> 心中暴怒面上卻不顯分毫的劉太后沉聲問道:“皇兒,哀家聽說那居心叵測的耶律昊想要與大宋和親,還指名非要天佑遠嫁,是也不是?” “朕也不過是才聽龐太師說了幾句,母后又是如何得知的?” 趙禎不自覺地看了一眼方才還生龍活虎與包拯對罵,這會兒卻如秋后的螞蚱一樣躲在樹蔭下裝死的太師大人,含糊道。 “自然是聽天佑說的!” 宋辭不肯讓便宜娘留下窺視帝蹤的把柄,又不能把自己派出偵查小分隊日夜監視幾位巨頭的事情說出來,只能把鍋甩在遼人身上。 “自從那日在街上給了遼狗好看,天佑就知道那些人不會善罷甘休,這才派人晝夜監視大遼使館?!?/br> 她說到這里傲嬌地揚了揚小下巴,“果然讓天佑知道了那頭野驢想要挾私報復的詭計!” “野驢?”殿內以趙禎為首的幾人先是一愣,隨即紛紛啞然失笑。 “御妹,不可調皮!” 皇帝無可奈何地指了指毫無悔意地站在母后身旁的公主小妹,溫聲道:“母后寬心,朕不會讓天佑遠嫁番邦的?!?/br> 劉太后聞言終是松了一口氣,誠心勸解道:“皇兒,哀家知道你的難處。那契丹人的兇悍無理哀家早有耳聞,不說是你,便是你父皇在世的時候也不敢與遼人硬碰?!?/br> 對于和親一事,只要不牽涉到愛女身上,太后還是頗為贊同皇帝的決定。 還是那句老話,知子莫若母,即便不是親生可她好歹也養了皇兒二十幾年,又怎會不知他懦弱怕事的性子。 與其等到皇帝被遼國大軍逼境嚇破了膽子,還不如早早舍去些財物打發了契丹人。 至于那位替代天佑出嫁的宗室女,也只能待此間事了在她父兄身上找補一二了。 “母后,連你也贊同皇兄的和親之舉?” 瞧著龐太師那一臉僥幸的樣子,宋辭憤憤不平地發泄道:“遼狗氣焰如此囂張,還不是因為父皇和皇兄一味縱容所致?今日他們想要尚公主您就給他一位趙家女,一旦改天遼人又想要這萬里江山,難道皇兄還要把皇位也讓出去不成嗎?!” “天佑不得無禮!”劉后急斥道:“事關國策你皇兄自有打算,豈容你在這多言?!?/br> 早知道這女兒被先帝慣得不成樣子,卻想不到她當著重臣之面也敢與皇帝對質。如今皇兒念著一母同胞之誼不放在心上,他日萬一事情敗落,今日種種言行,豈不是全都成了錐心之舉! 想起那早已被一把大火燃盡的冷宮,劉太后禁不住微微愣神。 “母后,天佑又沒有說錯!” 宋辭仍舊不甘地拉扯著劉太后的衣袖,“天佑就不相信這滿朝文武大臣就沒一個人敢站出來與契丹狗對峙的?!?/br> 她隨即將期待的眼神放在了始終沉默不語的包拯身上,“包大人,你也希望皇兄答應遼國的無恥要求嗎?” 有先前的據理力爭打底,她也不怕這包黑子突然反口,正好拉來給自己打氣。 包拯不過沉吟片刻便鄭重說道:“回公主,臣以為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那遼人分明是言而無信的背棄之人,縱然我主誠心懷德、苦心栽培,亦如對牛彈琴無以教化?!?/br> 好容易有大人物幫著背書,宋辭笑呵呵地說道:“母后你看,連包大人都這樣說了,可見那遼人真是不可救藥!” 眼見劉太后在御妹的糾纏苦勸下漸漸面色松動,自覺肩負祖宗基業苦不堪言的趙禎也只能苦笑道:“朕又如何不知遼人貪婪兇殘,如今的步步妥協不異于與虎謀皮、早晚必受反噬??梢坏鹗屡d起,不論勝敗如何都必將讓社稷受累、百姓難安??!” 不肯讓開封府在娶得公主后再添一助力,龐吉伺機蒙混道:“陛下!如今那遼國特使可就守在使館內虎視眈眈,不管他日宋遼之間如何,還是請陛下即刻將和親之事做出定奪吧!” “龐太師!” 宋辭冷冷盯著這位一心為私的小老頭,開口嘲諷道:“既然太師一力主和,皇兄還不趕緊把龐貴妃送去遼國,也好讓那些蠻夷看看咱們趙家的誠意?!?/br> 反正姓龐的一家沒一個好東西,早些送出去也省得在宮中礙眼。 “荒唐!龐貴妃已是皇上金冊一宮之主,豈可任由蠻人欺辱?” 乍然聽說此等荒謬至極之事,龐吉連眼珠子都瞪出來了,“何況那耶律昊本要求娶的就是天佑帝姬,若非皇上念及骨rou親情不肯割舍,臣等又何必在此為難至今?!” 不顧便宜哥哥目瞪口呆的傻樣,宋辭巧言歪辯道:“太師學貫古今,難道未曾聽說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更何況比起當朝皇后,龐貴妃不過勉強算作一件褙子,有何難舍之處?” “而那耶律昊之所以求娶本宮,不過是因為他從不曾見過龐貴妃的美色罷了,如果讓他知道太師如此善待遼人,一定會用八抬大轎將您的愛女迎回去!屆時不單太師求仁得仁、兩國百姓又不用再受兵戈之苦,豈不是兩全其美的妙事!” “你!” 未料及開封府竟然又添一位牙尖嘴利的戰將,忍無可忍的龐太師只得朝皇帝女婿痛斥道:“后宮干政實為禍起之源,還望陛下三思,切勿聽信公主一面之詞!” 見他不戰而退,宋辭仰頭傲然道:“天佑本就是趙家骨血此事又關系本宮的終身,既然爾等皆可妄語,為何偏偏本宮說不得?” 別以為她沒在殿內就不知道龐老頭想要把自己推出去和親的打算,女子報仇一刻不等,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夠了夠了!御妹稍安勿躁,太師也莫要多言。朕,尚有一法可用!” 焦頭爛額不知該如何是好的趙禎終于忍不住拍案而起,“伴伴,替朕請出父皇的遺旨!” 殿內之人除了早有預感的陳林,全都一時間呆立當場。 尤其是適才與包拯和公主爭辯不休的龐太師更是愣上加愣,“難道先皇早已料到會有今日之禍?既是如此,自己又何必當那出頭鳥得罪太后娘娘?真真是讓老夫悔痛肝腸!” 就連劉太后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從殿后而來手捧錦盒的陳林,在心中思忖其中究竟暗藏何物。 緩緩將錦盒捧至發頂,陳林提聲道:“眾卿叩首,恭迎先帝遺詔!” 此話一出,除去肅穆而立的趙氏家人,以王丞相為首的三位臣子俱都伏地叩首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趙禎上前一步珍而重之地接過錦盒,將其擺放在御案之上,緊接著從中取出了一扎細香與一個精心雕琢的銅制香爐。 劉太后見那盒中之物并不是先帝遺物,不免驚呼道:“這是何物?皇兒,你父皇的圣旨呢?” 余下幾位臣子也不禁面露疑色納罕不已,只是礙于身份不便出言詢問一二。如今既然太后娘娘已然開口提出質疑,皆都不約而同地看向面色坦然的皇帝陛下。 “母后,兒臣手中這兩個物件就是父皇留下的旨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