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節
書迷正在閱讀:文科學渣的古代種田生活、所有人都在攻略朕、[綜]技高一籌、師父,晚上好、紅唇撩人[娛樂圈]、靈素入凡記、攻略那個神級寫手、閣老繼妹不好當、限制級軍婚(作者:堇顏)、嬌寵記(作者:上官慕容)
他伸手將奏折取過來一看,倒是微微皺起眉頭來,低聲說道:“立后?” 錢玉鉉點了點頭,說道:“是禮部和翰林院的老大人過來通了氣,陛下已經登基快半年了,后宮卻還是無主,他們要推請陛下立后?!?/br> 鎮北王府的內眷早就已經抵達京城,住進了后宮之中,文九據說是自愧出生文家,在關山的時候就一病不起,卻還是撐著身體想要趕到京城,最后在路上終于熬不住了。 還未進京,鎮北王妃就死了,這位王妃還是出生文家,不免讓人想多了,只是這會兒也無人去追究文九的死因,百姓們更是只知道王府的內眷是扶靈進京的。 文九一死,不管她背負了多大的罪孽都成了空,皇帝親自下令將她以王妃的規格下葬,顯然并未想要在這個時候追封她為皇后的一死。 皇帝對嫡長子的偏愛是顯而易見的,這位嫡長子雖然體弱了一些,卻也聰明伶俐,出生也正統,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傳統派的認可。 這封奏折里頭卻是鼓動文武百官一起請陳皇帝,追封原配發妻為后,讓這個嫡長子更加名正言順一些。但這么一來問題就來了,鎮北王爺可是有三任王妃,雖然都已經過世,但除了文九之外,不管是出生還是人品都無瑕疵,封了第一個,那第二個第三個要怎么處理? 章元敬心中還有更多的考慮,要知道他們家中還養著一個簫甯,簫甯也是嫡出的兒子,卻是嫡次子,更糟糕的是跟嫡長子還不是一個母親。 唯一應該慶幸的大概是簫甯與小世子之間年齡相差了十歲,當年王妃與世子的關系也不算差:“雖說皇帝無家事,但聯名上書的話,怕是不大好?!?/br> 錢玉鉉點了點頭,也說道:“確實如此,陛下雖然寵愛嫡長子,但也不一定樂意看見文武百官推舉太子,更別說后宮可不只他一個皇子?!?/br> 除了簫甯之外,世子還有三個弟弟在,無一例外都是庶出,不過母親的家世和分位都不算高,其余分位高的生的卻都是女兒,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鎮北王有意為之。 比起當年的世子來,他的這些弟弟待遇就差很多,鎮北王爺對他們并不關注,雖然在王府之內不缺吃穿,也有專人教導,但比起世子來卻差了不止一籌。 以他們現在的情況來看,想要跟世子搶天下是不太可能的,但要知道皇帝還在壯年,他還能生,以后的事情誰又能知道呢? 章元敬腦中飛快的閃過鎮北王原配的家世,當年老皇帝為幾位皇子選擇妻子的時候,可見還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依稀能看出當年老皇帝的所想所圖。 不說文九,鎮北王爺的兩任王妃,原配高氏出生顯貴,父親曾是邊疆大將,大興大名鼎鼎的永寧侯,當年正是因為這位侯爺戰死沙場,鎮北王爺才不得不掛帥出征。 這場賜婚與其說是門當戶對,不如說是當初老皇帝在證據之下不得不做的事情,永寧侯一死,兵權必定旁落,有什么人比娶了高家女的兒子更合適呢? 而鎮北王爺也確實沒讓老皇帝失望,永寧侯身后有六個兒子,最后從戰場上活著回來的也有兩個,但鎮北軍卻慢慢被他完全控制,以至于永寧侯府貴而無權。 即使如此,作為小世子的親舅舅,老牌的勛貴永寧侯必定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即使這些年來他們往來稀疏,但血緣決定了永寧侯的位置。 此次封后和立太子的呼聲之中也沒少了永寧侯的動作,就章元敬看來,他倒是覺得侯府太著急了一些,原本就是意外之喜,這么著急反倒是容易壞事。 再看鎮北王爺的繼室紀氏,那時候鎮北王爺已經掌控了鎮北軍,卻因為臉上的疤痕失去了角逐皇位的資格,不知道是出于補償心理還是什么,老皇帝為他賜的這門親事更加不錯。 紀家在大興的地位十分微妙,紀家入仕的人并不多,但家中各個都是讀書人,或者立書為著,或者教書育人,更有走遍大興疆土整理民俗的。 說直白點,紀家就是一個以文化人為主的家族,雖然手中權利一般,但在讀書人和民間的名聲是極好的,紀家的女兒更是人人求取,當年若不是皇帝賜婚,紀氏真不一定愿意嫁進鎮北王府當繼室。 相比起永寧侯府的上躥下跳,紀家卻顯得安靜的很,除了紀氏的老母親帶著女眷親自過來章家探望過簫甯一次,紀家幾乎是忘記了這個遠嫁的女兒和身為皇子外孫的存在。 章元敬又看了一遍奏折,忽然笑著問道:“錢大人,您看這奏折是誰起的頭?” 錢尚書也是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誰起的頭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必定不會放棄的,說不定他們還以為自己揣測到了圣意?!?/br> 章元敬也沒追問,跟著笑道:“那大人打算如何?” 錢尚書直接把那個奏折扔開了,淡淡說道:“老夫年紀大了,這樣的事情還是少摻和的好,再說了,圣上正當壯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有些事情不用急,也急不來?!?/br> 章元敬也笑了笑,在他看來早早的成為太子其實對小世子并無好處,但顯然永寧侯府并不這么想,只是不知道這次的動作里頭有沒有小世子的手筆。 就如他們猜測的那般,在這一日大朝會上,一大片的大臣都跪倒下來,敬請皇帝立后,又有人提出早日確立太子一事。 皇帝的臉色變幻莫測,讓人看不出絲毫的痕跡來,他一眼掃過站在最前頭的兒子簫靖,只見他似乎一臉擔憂的模樣,一雙眼睛朝著自己看來。 想到這孩子身體才剛剛痊愈,原本有些不滿的皇帝倒是微微嘆了口氣,心中對永寧侯府卻更加的不喜歡,他心中原本也有立太子的想法,但這事兒讓大臣們提出來,一來讓他倍感被動,二來也是挑撥他們父子親情。 皇帝瞇了瞇眼睛,開口問道:“靖兒,你怎么看?” 簫靖微微一愣,抬頭小心翼翼的看了一眼父親,即使世人都說父親寵愛自己,但他心底還有幾分畏懼在,這是在他年幼時候看著鎮北王爺親自斬殺將士留下的。 考慮再三,簫靖才終于開口說道:“作為兒子,靖兒自然是希望母妃能夠得到榮光,不過太子一事事關重大,父皇不必急在一時?!?/br> 皇帝瞇了瞇眼睛,看不出來對這回答滿不滿意,忽然轉頭看向其余人等,最后視線落到了章元敬的頭上,問道:“章愛卿,你對此事怎么看?” 章元敬心中咯噔一下,不知道皇帝為何突然點名自己,只能硬著頭皮回答:“后宮之事,乃是陛下的家事,微臣不敢對后宮有所看法?!?/br> 皇帝冷哼了一聲,嚇得下頭的人紛紛低頭,忽然又笑了起來,指了指他說道:“你啊,真是個滑頭,成了皇帝之后朕哪里還有什么家事呢,怕是連后宮都自己做不得主?!?/br> 這話卻有些嚴重了,尤其是諸位上奏的大臣紛紛跪倒下來請罪。 皇帝也不喊起,只是擺了擺手說道:“罷了,此事早就該辦好的,原本就是被諸多國事耽擱了?!?/br> “高氏,朕龍潛之原配發妻也。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倐爾薨逝,朕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加之謚號,謚曰孝儷懿端仁和溫睿穆明憲敬皇后。 繼妃紀氏養育子嗣九人有功,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因嘆朕伉儷之緣,殊為不偶。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謚號,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br> “嫡子簫靖,天資粹美。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簫靖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br> 206.家族 封后典禮和太子的冊封儀式舉辦的十分盛大, 甚至比當初皇帝自己登基的時候還要用心一些,也是, 那時候小皇帝剛死,京官殺了一批又一批, 蕭叡自己也覺得不需要大辦。 但這一次卻不同,他已經穩穩的控制住了朝廷,自然騰出手來舉辦典禮,禮部的人也不敢有任何的疏忽,幸虧時間不趕,兩位皇后的許多東西也不需要定制, 倒是能忙過來。 不過即使封后和太子的冊封典禮鬧得轟轟烈烈,對于戶部的影響也很小, 畢竟這部分的事務禮部擔著,偶爾幾次禮部尚書上戶部的門, 也是朝著錢尚書要銀子。 還是錢尚書的口袋可不是那么好打開的,該給的他不捏著, 不該給的一點兒也不漏出來,每次禮部尚書都是笑意盈盈的來, 灰頭土臉的走。 對此, 錢尚書還頗有幾分得意,笑著對章元敬說道:“這老匹夫, 自己想要討好皇上, 還想讓我出錢扛, 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做什么白日夢呢?!?/br> 至此,章元敬對這位錢尚書的摳門程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要回到這用的還是國庫里頭的銀子,還不是他自己個兒的呢,若不是年少輕狂留下了爛攤子,皇帝想要捏住他更不容易。 兩任皇后同時上任,倒是讓朝廷再一次熱鬧起來,比起紀家的沉默和低調,永寧侯府門前車水馬龍,儼然是一副國舅爺的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