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
“媽,咱不用跟他們一般見識,你想啊,她要是真過得好,過得如意,見到咱們會跟個斗雞似的?咱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那些閑人,不用跟他們計較,或者,咱們還可以把他們當個笑話看,不時跳出來給咱們解解悶也不錯?!?/br> 其實林母也沒多在意李曉梅,再聽姑娘這么一說,她就更不放心上了,娘兩個還因為這事兒笑了一回。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 林蔭萌在金秋時節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兒,取名叫顧知秋,這么詩意的名字當然是當媽的親自給取的。 顧朝暉對女兒疼愛不已,孩子出生那天,他高興地一宿沒睡著覺,一直守在床前,不斷地給孩子掖被子,換尿布。 產后,林蔭萌需要休息,雖然林母能照顧月子。她還提議,月子里讓她們娘三個住在一個屋,方便照顧孩子和大人。 可顧朝暉卻堅決反對,一來丈母娘身體不好,白天幫著照看已經夠辛苦的了,要是晚上也睡不好,怕是再累出病來。二來,顧朝暉也舍不得媳婦兒和女兒,白天在單位上班,已經夠想她們娘倆的了,要是晚上也不讓在一個屋,那他可受不了。 因此,為了讓媳婦能更好的得到休養,孩子晚上換尿布,哄睡的活兒,就都歸顧朝暉了。 老媽和老公照顧的盡心盡力,再加上月子里順心如意,等出月子的時候,林蔭萌的身體已經基本復原了,而顧知秋小朋友更是漲了足足6斤體重。 現在顧朝暉再抱起女兒,就不想最一開始那么小心翼翼了,不敢摸,不敢碰了。 小家伙不僅身體健康,而且還特別愛笑,尤其是見到爸爸、mama。 只要顧朝暉一下班回來,掀簾子進屋,她本來躺在姥姥懷里,一聽見動靜,趕緊就轉頭往門口看,然后爺倆還沒等說話,先對著笑一陣。 用林母的話說,“你爸自從有了你,簡直像是變傻了似的,天天就知道傻笑?!?/br> 顧朝暉把閨女摟在懷里,一邊貼著臉,一邊笑著說,“哎呦,我閨女最好,我閨女最乖,我閨女最棒了?!?/br> 這副女兒奴的樣子,看得林母和林蔭萌坐在炕上都笑翻了,都說他,“挺大個男人,咋這么黏糊孩子?!?/br> 但顧朝暉一點沒覺得難為情,他就是覺得閨女是他們家的大寶貝蛋。 自打有了孩子,家里的歡聲笑語就更多了。 雖然家里氣氛一片歡樂祥和,可顧朝暉在單位的工作卻遇到了一些問題。 自打他從德國學成歸來,廠里給他轉正之后,他又在普通崗位上鍛煉了三個月,之后,便在杜大海的推薦之下,當上了車間的副主任。 杜大海對顧朝暉非常放心,尤其是對方給他講了德國車間的先進管理模式之后,他也覺得,自己車間里的一些問題確實需要整頓,而這先進管理模式也確實能幫著解決問題。 可能不能在車間里搞改革,這事兒杜大海還是持保守態度。 他畢竟是年紀大了,求穩的心態占了上風。 而且,機械加工廠中層和上層的關系比較復雜,中間有很多利益糾纏,如果改革,必然傷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再者說,他之前已經把顧朝暉的金點子跟廠領導匯報過了,可廠里的態度非常曖昧,既沒有否定,也沒有肯定,只說,“好的,我們會研究看看?!?/br> 后來,顧朝暉又追著杜大海問了幾次進展,對方也支支吾吾的沒說出個所以然。 他回家想了想,也分析出了杜大海的想法,知道這事兒靠老杜推,是沒什么希望了。 后來,利用一次會議的機會,他直接找到了大廠長,私下把自己的想法表達了。 大廠長倒是很感興趣,也很支持,但也跟顧朝暉說了很多現實的問題。 針對廠長說的問題,顧朝暉都按照自己學到的,看到的先進管理模式,從制度上,執行上做了一番解答。 廠長一聽,原來這些弊端都能有整頓的方法,他頓時精神大振。 那次之后,沒用多久,顧朝暉就被調到了一個小車間里當車間主任。 上任之前,大廠長又再次找到他,說道,“這個車間,效益不好,氣勢不振,你先去小試牛刀,從這里下手,應用一下你之前說的先進的管理模式,咱們看看行不行。我給你一年的時間,如果成功了,咱們就可以在廠里的其他主要車間試行,如果不行,也不影響你的前途,你就放手干去吧,年輕人?!?/br> 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顧朝暉干勁十足,還為此給霍夫曼寫了一封信,匯報了自己在國內推廣先進管理經驗的情況。 自從來到小車間當主任之后,為了推行新模式,顧朝暉真的沒少遇到困難和阻礙。 其實改革最難的是改變人心,為了讓車間里的老工人從根本上認同新模式,顧朝暉幾乎是苦口婆心的開會,大事小情的親自指導,可就這,仍然有人在背后給他搗亂。 他去車間的頭一個多月,是最艱難的。 那段時間,他回到家,只有在面對孩子和媳婦兒的時候有點笑模樣,其他時間不是在學習、查資料,就是在給霍夫曼寫信,再不就是去杜大海家里取經。 杜大??此墒聞諏?,可卻過于理想化,還是有年輕人不切實際的地方,便忍不住勸道,“朝暉,德國的模式雖然好,可咱這里不是德國,咱得實際點,你看工人們最關心啥,最想要啥,你幫他們把這些事兒解決了,你說他們能不聽你的么?” 到底是有多年管理經驗的老車間主任,杜大海雖然守攤子的心里重,但他這么多年的管理經驗和積累的管理方法確實是顧朝暉不能比的。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霍夫曼雖然從信里給了他很多指導意見,但這些意見都是基于德國工廠的情況,就像杜大海說的,不一定全部適合現在的機械加工廠的情況,如果全盤照搬照抄,肯定要失敗,他這一個多月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那么,怎么能把先進的經驗融入到本土的情況中,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的做好工作,成了顧朝暉最大的難題。 后來,發生了一件事,讓他終于突破了這個瓶頸。 按照新的制度,工人在上班期間不允許請假,一旦請假,在得不到績效獎金和計件工資的情況下,還要扣掉工時工資。 這在國有企業里就比較少見,因為以前大家有事請假不來,不干活就得不到工資,已經算是付出了代價了,現在還要再扣工時工資,那如果一個月下來,請上兩三天假,豈不是要把基本工資都扣光了。 再說,之前大家請假,都比較隨心所欲,只要跟車間的領導打個招呼就能走了,甚至有的人連招呼都不打,和同組關系好的同事互相打個掩護,大家對此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現在卻要填單子,還要在黑板上掛出勤牌子,這樣一來,誰來了,誰沒來,一目了然,面對這樣嚴格的情況,大家都表示不能接受。 但之前顧朝暉執意要推行,他畢竟是車間主任,誰也不可能跟他硬頂。 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出勤的牌子難不倒這群老工人,他們依然是用原來的套路,互相幫著寫黑板,掛牌子。 領導發現不對頭,人和出勤情況對不上,他們就撒謊說,某某去廁所了,某某去請物料了云云。 雖然每次都能被顧朝暉識破,可識破又能有什么用,扣了獎金和工資之后,大家對他的抵觸情緒更大了,每次一下發生產任務,大家都不配合,有的甚至寧可少賺計件工資,也不支持他的工作。 如此下去,不是成了惡性循環了么? 這還不要緊,他在車間推行的物歸其位的制度,現在更是成了一紙擺設。 只在最初的幾天有人能保持,后來他和車間里的工人矛盾加深,現在每天上班,一大早,等著他的都是一地的廢料和到處堆放得的半成品,機器上也到處是機油和垃圾廢料,整個車間的狀況,甚至比沒改革之前還要糟糕。 顧朝暉知道這是這群老工人在跟他叫板。 他年輕,技術高,沒怎么費事兒就走上了領導崗位,肯定有人眼紅,抱著陰暗的心里不配合工作。 可如果他方法對路,能贏得人心,那這樣的少數幾個小鬼,根本掀不起什么風浪。 經過反思之后,顧朝暉理智的認識到,其實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多一些,是他太理想化,太刻板了。 這也讓他意識到了,管理工作不是機械加工,什么事情都有條條框框,只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就可以了。 管理工作面對的是人,人心不是能用工具測量的,而是要用誠心和誠意打動的。 再結合杜大海給他出的一些主意,顧朝暉有了一個新的點子。 等第二天到了車間之后,面對著虛假的出勤黑板,他第一次沒有批評大家,而是在下班前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 “我知道大家都對新制度不適應,這我可以理解,之前也是我太著急了,沒有顧及到你們的感受,想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這里,我先承認個錯誤吧?!?/br> 眾人一聽年輕的車間主任竟然主動低頭認錯,立即心里對他的看法有了改觀。 但認錯太不實惠了,如果只是表面低頭,制度上卻沒有改變,那吃虧的還是他們自己啊。 所以底下人的反應就很平淡,都用冷眼旁觀的態度看著顧朝暉。 但接下來,他們就聽到了有實質改變的內容。 “關于考勤這個事情,我還是以前的原則,就是大家要嚴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要遲到早退。不過我也能理解大家的實際情況,所以,每個月給大家一天的彈性工作時間,就是可以早來晚走,也能在病假之外,請一天或者兩個半天的事假,也就是說,共計八個小時的時間,你們可以彈性分配,這部分,車間不會扣大家的工資,但超出這部分的,咱們就得按照制度執行了?!?/br> 把原來大家在私底下暗箱cao作的遲到早退和無理由事假搬到了明面上,而且還不用扣工資,這讓眾人都沒想到。 而且細細想起來,工人們好像也不吃虧,畢竟誰也不可能每個月總請假,遲到早退也是有數的。 如果總是曠工,也影響掙工資啊。 所以,顧朝暉這招人性化的改革,一經出臺,立即得到了車間職工的擁護,大家都認為很合理。 從會議之后的第二天開始,車間里真的沒有工人再瞞著他遲到、早退了,都主動到黑板上填寫自己的上班時間。 等到這個月結束,該到月末核算工資的時候,有一個工人因為請假時間超過了彈性時間,被扣了一塊錢的工資,他心里很不舒服,領完工資之后,就跟其他工友抱怨了幾句。 沒想到,往常會跟他一起吐槽顧朝暉的同事,這次卻向著車間主任說話了。 “你可行了,都給你八個小時,不扣工資了,你想啊,這八個小時的工時工資就兩塊多錢呢,你這便宜占著,不知道珍惜,還總是晚來早走的,自己懶,起床晚,那能賴誰啊?!?/br> 那工人一看,沒人站在他這一邊,也就不好再說什么了。 如此推行了兩個月之后,大家上班的紀律都保持的很好了,然后顧朝暉就取消了彈性工作制,而是改成了滿勤獎勵制度。 誰能保證一個月都保持滿勤,且無遲到早退的,就可以在月底得到一塊錢的滿勤獎。 其實這樣是車間占了便宜,可工人們能得額外的工資,卻覺得是自己占了便宜。 這之后,車間里不禁沒有互相隱瞞簽到的了,甚至連遲到早退的都沒有了,大家幾乎都能做到準點上下班。 糾正了考勤紀律之后,顧朝暉又開始著手整頓車間的風貌和提高工人的技術水平。 這兩項工作可不像抓遲到早退那么容易,可已經摸準了工人的脈之后,顧朝暉也找對了工作方法,因此他現在面對相對復雜的管理問題,反而更有信心了。 第66章 來信 “各歸其位”的改革, 其實就是車間現場5s管理的簡單形勢。 有序的工作環境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而顧朝暉當車間主任的這個小車間,之前效益一直不太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家技術水平確實比較差,二也是車間現場過于紛亂, 看起來就一頭亂麻, 工人要把很多時間用在找東西上, 這無形中就耗費了許多的工時。 工時就是金錢, 浪費工時就是浪費金錢,所以“各歸其位”是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 可只是簡單的要求工人按照要求去做,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就像他之前整頓工作紀律一樣, 簡單粗暴的方式只會激起大家的反感。 吸取了上次的經驗之后,顧朝暉這次采取了正向和負向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做得好的就獎勵, 做得不好的就給予小小懲戒。 果然,大家這次接受度比較高, 經過一個來月的反復強調之后, 車間現場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了。 就連偶然路過的廠領導也發現了他們的變化, 還在最近的一次全廠職工大會上點名表揚了他們車間。 這讓整個車間爭當先進,勇于創新的氛圍更濃烈了, 大家也更有干勁兒了。 整頓好了車間的秩序, 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一塊硬骨頭了。 為什么車間的效益不好,什么遲到早退,士氣低迷, 車間現場秩序混亂,這些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外部因素,也就說,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工人的技術水平比較差這個關鍵節點上。 可想學技術卻并不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