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素云塞了紅封給幾個嬤嬤和宮女,然后送她們出去。 若澄趕緊叫碧云把那對歡喜佛給收起來。碧云剛才在旁邊一并聽著,也鬧了個大臉紅。她是未出閣的姑娘,以前在宮中的時候也一直服侍若澄,并未真正接觸過男女之事。她心中好奇,又存著幾分探索求知的欲望,又看了那歡喜佛幾眼。 若澄發現了,便說道:“碧云,你可是想嫁人了?” 碧云嚇了一跳,連忙用紅布把歡喜佛罩住,拿去放起來:“王妃別打趣奴婢了。只是那嬤嬤說得玄乎,奴婢有些好奇?!?/br> 若澄想那嬤嬤何止說得玄乎,還說什么如臨仙境,骨軟筋舒,她一個都不信。她只是覺得,大概會很疼吧。 素云去送了宮中的嬤嬤回來,對若澄說道:“李公公來了?!?/br> 若澄換了身自己的衣裳,還是覺得這樣的打扮比較輕松自在。剛才那頭冠,壓得她脖子幾乎要抬不起來。她出去見李懷恩,看見李懷恩手里捧著一個盒子,身后還放著幾個大的木箱子,露出不解的神色。 李懷恩說道:“這些都是娘娘在世時給王妃存的嫁妝,王爺一直幫著保管,現在全數交給王妃,用作迎親時的添箱之用?!崩顟讯鲗⒍Y單交給若澄,然后又把手中抱著的盒子打開,里面全都是銀票,看起來數目不菲。 “這是王妃的外祖姚家這些年交給娘娘和王爺用以養育王妃的錢,娘娘一分都沒動,全部存在錢莊里頭。王爺回京之后幫著放了利子,所以有了現在這些數目。原本就是想著等王妃出嫁的時候交給您的?!?/br> 李懷恩說完,將木盒子塞進了若澄的懷里。 若澄以為姚家這些年對自己不聞不問,沒想到竟然存了這么多的銀子給她,一時心中五味雜陳。 “姚家如今還好嗎?” 李懷恩想了想說道:“王爺原本想將一切都告訴王妃的,但是王妃當時年紀尚小,錢交給您,您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您的外祖父在您尚在襁褓中時就離世了,那之后姚家雖然年年都送錢進京,但光景一直都不太好。王爺和娘娘幫襯了不少,但后來娘娘不在,王爺又去守陵,也實在顧不上他們。如今您舅舅一家,大概是在勉強維持生計吧。今年就沒有再給您送錢了?!?/br> 若澄聽了,靜默不語,只覺得手中這木匣子沉甸甸的。她還沒見過外祖父和外祖母,一直以為他們兩個健在,卻因為跟娘斷了關系,而沒有再管她。沒想到兩位老人那么早就離世了,她甚至都沒來得及見上一面。 “王妃還有別的吩咐嗎?若沒有的話,小的就回去向王爺復命了?!崩顟讯鞴Ь吹卣f道。 “王爺,他還好嗎?”若澄已經有小半年沒見到他了。 “王爺一切都好,就是最近在籌備大婚的事情,有點忙。請王妃不用擔心,小的一直都在盡心伺候呢?!崩顟讯餍Σ[瞇地說道。 若澄點了點頭,連忙讓素云去拿了個包裹出來,交到李懷恩的手里:“這是我做的一件披風。天氣冷了,叫王爺多添衣?!?/br> 李懷恩抱著包裹,高興道:“王妃真是心靈手巧。小的看王府以后都不用備繡娘了?!?/br> 若澄被他夸得不好意思,只說到:“我隨便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身。若是王爺問起我,就說我一切都好?!?/br> 李懷恩應聲離去,若澄又讓素云和碧云清點了箱子里的東西,一并入庫了。 若澄不知怎么處置姚家的這筆錢,朱翊深給了她,按理來說便是她的了??墒侵灰氲骄司艘患疫^得并不好,便生了打聽他們現狀的念頭。 而此時遠在京城的人都不知道,在紹興的姚家祖宅里,大門上早已經落了鎖,人去樓空了。 第53章 每年的圣節、冬至和正旦,都要舉行大朝會, 這是一年當中的盛事。屆時, 各地布政使和部分縣官會進京述職, 皇帝會臨御門聽政。今年各地布政使和藩鎮遣使來謁。端和帝昨夜未睡好, 坐于御門之內, 精神有些不及。等鴻臚寺卿唱名畢,他揉著眉心道:“貴州布政使為何不在班列?” 鴻臚寺卿拜道:“皇上,貴州布政使年前辭任, 一時還未找到接替之人。只等吏部重新指派人選?!?/br> 端和帝面色陰沉,整場聽政, 只讓官員五人為一班,各自論述。眾官員覺得戰戰兢兢, 天威難測, 措辭多次出現錯誤,鴻臚寺卿在旁小聲糾正,所幸皇帝也只是面露迷思,未有任何表示。等端和帝回到乾清宮, 坐于寶座之上一言不發。劉德喜試探地問道:“皇上可是有什么心事?” “西南土司爭地,與朝廷指派官員互相不服, 內斗嚴重,禍及貴州。朕欲讓晉王前往貴州就藩, 震懾諸土司?!倍撕偷壅f道。土司即是當地的土官, 世代執掌一方, 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他們歸順朝廷之后, 一般只被任命為一個州的知州,統領幾百戶,屈居朝廷的知府之下,難免心生不滿。 貴州與朵甘都司,云南,廣西三地接壤,這三地的土司勢大,朝廷雖派重兵和流官壓制,但無得力之人,也是徒勞無功,屢生事端。 劉德喜聽了皇帝的話,連忙說道:“可是皇上,晉王馬上就要大婚了,此時不可能派他去貴州就藩啊?!?/br> “那就等大婚之后去?;首幽隄M二十必須就藩,這是祖制!你馬上去把內閣的幾個大臣都叫到乾清宮來,朕要立刻商議此事?!倍撕偷蹏绤柕卣f道。他是皇帝,手中握著皇權,難道還不能決定屈屈一個親王的去留了! 劉德喜怕帝王震怒,不敢再勸,連忙退出殿外,讓太監去傳幾個閣臣立刻進宮。 晚些時候,朱翊深收到了一張從宮中傳出的字條,上面寫著皇帝要召閣臣商量朱翊深前往貴州就藩的事情。貴州乃是虎狼之地,端和帝已經越發沉不住氣,想要借此機會除掉他,或者干脆永遠地把他摒棄在權力中心以外,杜絕后患。 朱翊深將字條放在蠟燭上燒毀,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沉思。他當然不能遠去貴州,離開京城,那么之前苦心經營的一切便會毀于一旦。更重要的是,他要守土就必須呆在北方,因為據他所知,不久之后就會有一場戰事。到時他深陷貴州的泥潭之中,根本無暇北顧。 相對于國家內部的動亂來說,外虜才是首要的問題。 他記得端和帝馬上就會生一場重病,從而開始迷戀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術,然后荒廢朝政,改由太子代為理政。但他不知道這場病因何而起,也不知道能否趕在要他就藩的圣旨下達之前。而他在思考,現在還能做些什么。雖然老師是內閣首輔,但同時也是蘇家的掌舵者,不可能為了他而與皇帝交惡。 正想著,外面忽然罕見地響起冬雷。冬雷滾滾,閃電劈破蒼穹。 李懷恩連忙跑進來關窗:“王爺,這大冬天的響雷,還真是少見呢?!?/br>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盜賊橫行。這是民諺里頭的一句話,冬雷對國家來說,并不是什么好的兆頭。甚至是上天對帝王施政不仁的一種警示。 朱翊深忽然記起來,好像這一年的冬天,承天殿因為一場天雷被燒毀,難道就是現在?他走到窗邊,仰頭看著外面黑沉的天色,還有猶如要撕裂天幕的一道道如虬枝般的閃電,心中生出一計。 乾清宮內,端和帝正與三個閣臣說貴州的情況,次輔工部尚書楊勉道:“晉王曾隨先帝兩征蒙古,能征善戰,就藩貴州沒有問題。而且按照祖制,年滿二十歲的親王就應當離京就藩?!?/br> 端和帝又問禮部尚書李士濟的意思,李士濟為人謹慎小心,只含糊其辭地答了一句:“雖然親王就藩是祖制,但晉王不就藩也是先帝之命?!?/br> 站在三人之首的蘇濂,一直都沒有說話。 從端和帝在先皇駕崩時,封鎖京城開始,朝中的大臣一直都詬病他的皇位得來不正。雖然后來由先皇身邊的大太監劉瑛請出了遺詔,可仍是引來滿朝的嘩然。沒有人比身為兩朝老臣的蘇濂更清楚,統道皇帝心目中的繼承人是誰。但他不過區區一輔臣,侄女又是魯王妃,他只能將心頭的疑問暫時壓下。 端和帝登基以后,不可不說是兢兢業業,但要當皇帝卻不是刻苦就可以。為帝者,需自小接受正統的帝王教育,擁有對政務的敏銳和決斷,并且有識人用人之明。從這三點來看,晉王才是帝王之相。在先皇沒留遺詔的前提下,蘇,李二人本是想聯合楊,擁立晉王登基的。 但當時掌控京衛的徐鄺突然將京城封鎖,魯王搶先請出了遺詔,逼迫百官跪賀。 蘇濂知道晉王雖得先帝寵愛,但宸妃母家勢單力薄,根本無人可掌大局。就算強行質疑那份連他們三個人都不知道的遺詔,最后的結果,也不過是讓京城血流成河而已。 他記得當時是晉王先跪地,很多不服的大臣才無話可說。那些昔日與晉王過從甚密的大臣,不是被從京城調走,就是被錦衣衛調查,弄到后來,朝中沒有一個舊臣再敢跟晉王來往。 蘇濂原以為,一個被架空的晉王,不會再被皇帝視作威脅??蓻]想到三年守陵期滿,皇帝便要讓他去貴州那種險地就藩。其余的親王封地無不富庶或者安全,偏偏要讓最小的晉王去就藩平亂,說的還是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蘇濂只能提議晉王出使瓦剌,暗中派人保護,便是想借此讓晉王多一個保障??赏哓莸氖钩记澳_剛走,皇帝又迫不及待地找了個理由,還是要讓晉王去貴州??v然他深知自己作為首輔的身份,為君為國是首要職責,但也不禁發問,皇帝究竟為何如此忌憚晉王? 難道當初那份遺詔真是假的?又或者,先皇臨終之時,真的留有一份遺詔,但被新皇藏匿了?替換了? 蘇濂這么想著,忽然不寒而栗。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就在端和帝要拍案決定朱翊深就藩一事的時候,外面忽然雷聲轟鳴。冬日打雷實屬罕見。何況這雷聲震耳欲聾,仿佛上蒼動怒。 恰好龍案上的火燭又被熄滅了兩根,端和帝嚇了一跳。昨夜噩夢,又夢見朱翊深提刀到了他的龍塌邊,要他將皇位還給他。若是不還,便砍下他的頭顱。他大叫著護駕,卻沒有人來救他,就連太子都站在朱翊深的身后。 他驚醒之時,只有昭妃睡在身側,那不過是個夢罷了。 可此刻,天降征兆,莫非是他的決定觸怒了蒼天? 正猶疑著,劉德喜從門外跑進來,大聲道:“皇上,皇上不好了!承天殿被雷劈了??!此刻火勢洶洶,宮中眾人正在合力滅火。欽天監的官員稟報說,這是大兇之兆,皇上近來做的決策恐怕觸怒神明??!” 承天殿是前朝的三大殿之一,規格最高,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轟隆”一聲雷鳴,端和帝差點從寶座上跌落下來,畏懼地看了一眼窗外,三個閣臣連忙齊聲喊了句:“皇上!” 端和帝手指發抖,幾乎不能站立。劉德喜連忙把他攙扶起來,他的臉色“刷”地一下變得慘白:“還杵在這里干什么?幫承天殿給朕救下來!”他雖然咆哮著,但聲音里的顫抖幾乎克制不住。 劉德喜連忙領命跑出去,端和帝坐在寶座上,目光閃爍。 這是老天對他的預示么?這是父皇在天之靈降下的懲罰么?因為他對朱翊深動了殺機,想要除掉他,所以要降此大兇之兆來警示他!端和帝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夢境中的那一切都是真實的,忽然從寶座上栽倒。 三位閣臣立刻上前,蘇濂大聲叫到:“來人??!快傳御醫,皇上暈過去了!” 第54章 端和帝身體一向康健,不知為何突然昏迷, 以致不省人事。消息傳到六宮, 蘇皇后和徐寧妃連忙趕到乾清宮, 太醫院的太醫正在東暖閣為皇帝診治, 劉德喜讓兩位暫時在次間等候, 溫昭妃從椅子上起身行了個禮。 徐寧妃道:“昭妃,昨夜皇上可是宿在你宮里?他龍體不適,你難道沒有發現嗎?” 昭妃和寧妃本是平級, 但寧妃生有太子,自覺能在宮內與皇后平起平坐, 口氣不善。溫昭妃走到皇后身邊,委屈地說道:“寧妃jiejie這話說的, 我又不是太醫, 皇上身體不適,他若不言明,我如何能知道?剛剛我來的路上,看到三個閣老退出去, 怎不說是政事使他心煩?” 要是以前,徐寧妃說什么, 昭妃絕不敢回嘴。但溫嘉這次在福建抵御倭寇有功,日前已經升任五軍都督府的右軍都督, 除了沒有勛爵以外, 幾乎能夠跟徐鄺平起平坐了。太/祖雖然嚴禁后宮干政, 但后宮女人的地位卻又與前朝的外戚息息相關。 徐鄺畢竟年歲漸長, 時有力不從心之處。同樣是去平蕩倭寇,溫嘉屢建功勛,徐鄺卻表現平平。端和帝這些年顯然更為倚重溫嘉了。 溫昭妃覺得自己如今不過是無子傍身,才會比徐寧妃矮了一截,否則也不用看她的臉色。 蘇皇后假裝沒聽見二人說話,只問劉德喜:“皇上可是與幾位閣老因政事起了爭執?” 劉德喜行禮道:“回皇后娘娘的話,奴方才看見下了天雷,一直在殿外觀天象。后來承天殿被雷劈著了,趕緊進殿告訴皇上,也沒聽清皇上跟幾位閣老都說了什么?!?/br> 劉德喜是個人精,嘴巴嚴實得緊,半點都撬不出話來。溫昭妃倒是知道一點,像她這樣的寵妃免不得要在乾清宮打點些人,聽說是皇上要派晉王就藩,天上就下了天雷,嚇得皇上暈過去了。昭妃知道兄長在福建的時候被商幫里的人孝敬了不少銀子,她現在養的貓也是晉王設法通過商幫給她弄來的。她對晉王的印象還算不錯。 “臣妾聽說這下冬雷,是老天爺懲罰帝王政令有失……”她小聲說道。 蘇皇后不悅地看了她一眼,她便乖乖地坐到旁邊去了。蘇皇后又問承天殿火勢如何,劉德喜恭敬地回答道:“撲滅是撲滅了。但承天殿是木制結構,這火勢太大,加上狂風不止,撲滅的時候已經基本燒了大半,內府諸司正在清點損失……” 蘇皇后嘆了一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天降兇兆,既然皇上身體抱恙,應讓太子齋戒,代為祭天。劉德喜,你讓鴻臚寺和欽天監準備一下……” 徐寧妃下意識地打斷道:“太子妃近來身體不適……”太子妃剛被查出有孕,說胎位不正,太醫要她臥床休養。寧妃十分緊張,每日霸著太醫院專擅婦人科的太醫照料太子妃,鬧得后宮中上下都頗有微詞。 “一國之事與一宮之事,孰輕孰重,寧妃分不清嗎?何況只是讓太子齋戒祭天,不過七天的事?!碧K皇后沉聲說道。 徐寧妃再猖狂,也不敢越過中宮皇后去,何況蘇濂還是內閣首輔,便不敢再說什么。 過幾日,太子代替天子前往天壇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儀式結束之后,端和帝的病情也逐漸轉好,但也不敢再提要朱翊深去就藩一事。 第一場春雨過后,各地鄉試中榜者齊會于京城。一時之間,貢院附近的客棧人滿為患。葉明修是紹興府的解元,又有蘇家在京中張羅,倒有個獨門獨院的落腳處,離貢院還不遠。 阿柒把東西放下,好奇地四處看了看:“先生,這里好寬敞呀!” 葉明修對帶他們來的青蕪點頭道:“多謝青蕪姑娘?!?/br> 青蕪連忙行禮:“奴婢不敢當。姑娘說先生若是有什么需要的話,盡管開口。姑娘還要奴婢提醒先生,今次的四位主考分別是吏部侍郎,禮部侍郎,吏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副都御史?!?/br> 主考一般決定了科舉的選題偏向,這幾位大人都是舊派的官吏,政見相對保守。要想在會試之中脫穎而出,則破題之時,要對幾位主考的胃口。三年前的葉明修恃才傲物,覺得暢抒己見,便能將自己的才華最大限度地傳達給主考,可事實證明他大錯特錯了。 要想在一群考生中脫穎而出,文采和才思固然是關鍵,但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當權者的喜惡。這也是他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明白的道理。骨氣在權勢面前,一文不值。 葉明修隨口問道:“方才進城,看到城中各處在搭建幕次,可是天家有喜事?” 青蕪反應了一下,才知道葉明修所問何事,笑道:“是的,明日晉王大婚,會在城中各處派發喜餅。進京趕考的秀才們也都想沾沾喜氣呢,先生明日要不要也去拿一個?” 晉王……葉明修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少女的模樣,晉王娶妻,她今后當如何自處?下意識地問道:“不知晉王娶的是哪家閨秀?” 說到這個,青蕪就帶著幾分輕視的語氣:“就是先前養在晉王府的那個沈姑娘呀。說太妃自小養著她便是給晉王做妻的。也不知那姑娘幾世修來的福氣,那樣的身份一躍成為親王妃,只居于東宮太子妃之下呢。宗人府為她的身份吵了半年,結果還是晉王抬了她伯父的身份,加上她二堂兄在太子面前效命,這才勉強告了太廟。京中世家都在暗地說此事,道那姑娘仗著有幾分姿色,狐媚了晉王殿下……” 青蕪還在那邊兀自說著,葉明修卻覺得腦中轟然一聲炸開,下意識地往外走。他雖不識晉王,但也知道晉王如今的處境,可謂舉步維艱。她若嫁給晉王,那以后……?可剛走到門邊,他便又停住了。 明日就要大婚,他就算此時去,又能做什么呢?親王與他這個布衣,身份是天壤之別,他可能根本都見不到沈姑娘。而且,他能對她說什么?說晉王大勢已去,帝視之為患,嫁給他將來只會跟著受苦? 可幾次接觸下來,分明知道她是個重情重義的姑娘。就算有日晉王身陷囹圄,憑著那多年的養育之恩,她也不會棄之而去。葉明修握緊拳頭,輕輕地搖了搖頭。上次受傷之后,那姑娘偶爾入他夢中,大概是因兩次受她的恩惠,她于他而言終究與旁人不同。但他現在勢弱,還不如晉王,所以別說是報恩,就算站在她面前,都卑如草芥。 他只有爬上去,爬到翰林,爬到六部,再爬到內閣,等他在朝中擁有一席之地,握有大權,才可以談報恩之事?,F在,他需要蘇家,他得接受命運的安排。 阿柒看著葉明修的背影,疑惑地叫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