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節
她保住長安,保住父母的家鄉,救下城中百姓,為百姓所敬重,長公主之名一夜之間傳遍中原,逐漸取代留在蜀地的李曦——這些都是冒險回長安的回報。 至于其他人的想法,與她何干? 九寧抬手,輕撫鬢邊的琉璃冠珠,轉身走遠。 李昭目送她背影遠去,轉眸看著光禿禿的枝干,嘴角一扯,揚起一絲自嘲的笑容。 內侍躡手躡腳走過來,道:“大王……您為什么不和長公主解釋清楚?只要您……” 李昭皺眉,擺擺手,打斷內侍的話。 內侍躬身退下。 太后身為女子,認為如果能夠用婚約換來節鎮的支持是一樁非常劃算的交易,今早主動召來盧公和李昭商量,請他們幫忙出主意。 盧公認為這個做法不妥,就算長公主愿意委身給袁霆那個莽夫,他也不會答應!倒是可以為長公主考慮其他節鎮未娶妻的世子。 李昭從頭到尾沒有說話。 不管是求九寧犧牲,還是讓其他公主代嫁,主意都是太后自己想的。 他并不贊同。 身為李家兒郎,身為九寧的堂兄,他從來沒有保護過她,多次算計她,生死關頭不能庇護她,托賴她及時趕到才能保住性命……這種情況下還去算計她的婚事,未免太恬不知恥。 …… 幾天后,炎延和楊澗依舊守在外城。 鳳翔節度使袁霆帶兵徘徊在城外,每天雷打不動發起兩場攻城戰。 宮中人心惶惶,太后再次把李昭叫到寢殿,道:“長公主有恩于你我,我亦不愿逼迫她貿然許婚。我的幾個女兒也是公主,如果她們愿意出嫁,可有節鎮愿意出兵?” 李昭搖搖頭,道:“您不必憂心這些?!?/br> 太后苦笑,起身,朝李昭一揖。 李昭不敢受這個禮,站起來攔住太后。 太后嘆口氣,道:“檀奴,你兄長拋下長安,民間百姓早就不認他了。我這個做母親的,得早為幾個嬌兒做打算。讓她們下嫁節鎮,也是給她們尋一條生路??!” 李昭眉頭緊鎖。 這時,窗扉外忽然傳來一片驚呼,宮人們跑來跑去,處處都是雜亂的腳步聲。 太后皺眉,揚聲問:“出了什么事?” 一名宮人疾步跑進內殿,因為跑得太急,不小心踉蹌了一下,連滾帶爬滾到太后腳下,滿臉喜色:“鳳翔節度使退兵了!” 太后愣住。繼而大喜,聲音發顫:“果真?” 宮人點頭如搗蒜,喜道:“真的!他們真的退兵了!” 李昭和太后交換了一個眼神,轉身出了寢殿,在內侍的簇擁下往外朝走去。 心腹內侍迎面跑過來,看到他,立刻加快腳步迎上來:“大王,盧公他們去見長公主了!楊將軍好像知道鳳翔節度使會退兵,剛才他在城頭擂鼓,帶了八千人出城去追鳳翔節度使的殘兵?!?/br> 李昭心里微微一動,腳步一頓,沒有繼續往宮外走。 九寧知道鳳翔節度使會退兵。 這些天不管袁霆怎么挑釁,她不動聲色,除了叮囑炎延和楊澗死守宮門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管。 一副聽天由命、就是要和袁霆死磕到底的架勢。 她為什么不求救? 李昭轉身回書房,“把鳳翔的輿圖拿來!” 內侍忙亂了一番,找到輿圖,送到他面前。 李昭展開輿圖,細看幾眼,嘴角翹了一下。 原來如此。 第115章 “大王, 鳳翔節度使真的退兵了?” 內侍斟了杯陽羨茶送到李昭手邊,小聲問。 李昭點了點頭,眉頭輕蹙,展開另外幾張交疊的輿圖,手指在布帛上輕輕滑動。 他喝口茶,慢慢從驚詫中冷靜下來, 試圖從混亂中理清頭緒,弄明白九寧到底在謀算什么。 內侍站在一旁,垂首侍立,聽到他低聲喃喃道:“如今各地節鎮擁兵自立, 互相混戰,各自為政……宣武鎮, 鐘權所據;河東鎮, 李司空所據;鎮海鎮, 錢氏所據;武威軍, 朱慈所據;江州, 周家所據;鄂州、山南西道、淮南,周嘉行所據。清海軍, 黃瑾所據。西川鎮,楊昌所據, 東川鎮,已經落入她掌中, 她控制了蜀地……” 頭頂似有一道電光閃過, 李昭手指微微顫了幾下, 霎時心頭雪亮。 是啊,九寧拿下蜀地,接下來的目標,自然是漢中。 而鳳翔,就在漢中北面。 蜀地北橫秦嶺,西抵吐蕃,南臨苗疆,東接巫山,就像一個大盆子,中間那一塊平坦肥沃、廣袤遼闊的平原就是盆地,周圍險峻的崇山峻嶺則像盆壁,易守難攻,只需要死死守住入川路徑,可以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是一塊天然的理想的割據之地。 但是蜀地遠離中原,雖然能割據一方,但沒辦法對中原造成威脅,只能關起門來自己過日子,無法繼續壯大。 想要“出門”去中原逛一逛,蜀地政權必須開門,而且要把這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漢中就是蜀地的北大門,扼守川蜀咽喉要道,進可攻關中平原、直接威脅京畿,退可守蜀中,可以說就是整個蜀地的大門,是入蜀的必經之路。 當年諸葛亮為劉備分析天下局勢,就著重強調了漢中的重要性。劉備建立蜀國,必須牢牢守住兩個大門,一個是北面的漢中,一個是東面的荊州,有這兩個大門,蜀中就可以在割據一方的同時占據對曹魏和孫吳的主動權。 后來諸葛亮就是以漢中作為北伐的重要據點。 九寧并不滿足于龜縮蜀地,她需要往外擴張勢力。 荊州、鄂州、江州幾地關系盤根錯節,她和江州周家、鄂州周嘉行關系微妙,現在周嘉行正和契丹作戰,江州周家態度模糊,她絕對不會在這種關鍵時刻去打荊州的主意,自然首先考慮漢中。 拿下閬州、興元,從漢中出兵鳳翔,輕而易舉。 李昭理清思緒,心口噗通噗通,跳得厲害。 蜀地在九寧的掌控之下,南面諸節鎮雖然富可敵國而且割據已久,但是真正能夠威脅到中原政權的淮南已經被九寧劃到周嘉行名下,其他幾地節鎮皆不成氣候,而中原現在兩大勢力形成鼎立局面——河東李元宗和后起之秀周嘉行。 改朝換代的不一定是這兩個人,但是改朝換代之后有能力平定亂世的,只有他們二人。 當初在成都府,九寧擬好詔書,迫使李曦蓋印,讓周嘉行兼領山南東道、山南西道、淮南節度使,加中書令銜,賜鐵券,舉世震驚。不過當時眾人關注的是周嘉行從此擺脫不尷不尬的出身,正式得到朝廷的承認,并沒有深思為什么讓他兼領淮南節度使——那會兒淮南亂成一鍋粥,朝廷給誰都行,反正當地將領都是土皇帝,根本不把朝廷的詔書當回事。 現在再看……周嘉行一步步往南、往東蠶食吞并周圍節鎮,九寧控制蜀地和京畿西面,河東、宣武被包圍在中間,如果周嘉行和九寧合作,李元宗必然腹背受敵。 他們倆為什么會這么默契? 原以為九寧離開周嘉行,他們應該疏遠了才對,畢竟一年多沒見,兩人的身份都變了,而且還有一個江州周家橫亙在他們之間…… 李昭越想越覺得心驚rou跳,推開輿圖,霍然站起身。 他快步走出寢殿,往望仙臺走去。 皇帝跑了,權貴也跑了一大半,長安衙署早已廢置,現在留守的官員都住在宮城內。宮中幾大主殿曾被大火焚燒,局勢混亂,來不及修繕,武宗在世時常去望仙臺觀星,盧公等人的住處和望仙臺離得不遠,大家商議大事時就選在望仙臺旁邊的廊蕪里。 李昭趕到時,盧公剛好從里面走出來,正側頭和身邊幾個年輕官員說話。 袁霆退兵,飽經憂患的長安終于可以暫時喘口氣。 和前些天的惶惶不安、憂心忡忡不同,此刻眾官員神色輕松,盧公也一臉如釋重負的表情。 李昭走上前。 明間里面傳出腳步聲,九寧在親隨的簇擁中慢慢走出來。 看到她,盧公立刻擺擺手,示意學生們不要說話。 眾官員趕緊止住話頭,一并連呼吸也止住了,默默地看著九寧。 九寧嘴角輕翹,腳步不停,含笑朝盧公和其他人頷首致意,轉身往內宮的方向走去。 肩披白氅、腰佩彎刀的親隨們拔步跟上她,簇擁她走下長階。 盧公手拄獸首銅杖,目送九寧走遠,收回視線,轉頭,看著李昭。 “大王,你猜鳳翔節度使為什么會突然退兵?” 李昭望著遠處九寧的背影,“有人占了鳳翔?” 盧公:“不錯?!?/br> 李昭:“是楊昌的人?” 盧公嘆息一聲,“不,是公主的人?!?/br> 李昭沉默。 盧公:“剛才公主告訴我,鳳翔已經易主了?!?/br> …… 鳳翔府是袁霆的老巢。 關中地區的節鎮實力不如袁霆,大多依附于他。長安沒有多少兵馬,而兵強馬壯的李元宗和周嘉行合圍契丹軍,都快打到云州去了,離得太遠,管不到長安。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眼下關中袁霆實力最強,所以他完全沒有后顧之憂,敢堂而皇之率兵攻打長安,要求九寧下嫁。 能和他作對的無暇多管,有這個閑心的不敢和他作對,袁霆自以為抓住最好的時機,非常得意,連發幾道檄文,據說連婚期都定好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會有一支軍隊突然從西南面殺出來,如神兵天降,直接滅了他的老巢。 趁九寧出川、吸引袁霆的注意力,楊昌那邊分兵往北,走漢中取鳳翔,然后繼續往長安而來。消息傳到袁霆耳朵里,他心急如焚,忍痛舍棄長安這塊大肥rou,退兵掉頭回鳳翔。 …… 李昭猜到有人圍魏救趙,逼袁霆退兵。 但他以為攻占鳳翔的必定是楊昌,可盧公卻說是九寧的人。 炎延在長安,九寧的部曲中還有和炎延一樣能領兵打仗的將才? 盧公捋須,沉聲道:“大王……楊節度使聽命于公主?!?/br> 李昭眼皮跳了幾下,明白了。 不管攻占鳳翔的是楊節度使的人還是蜀地其他將領——現在他們都算是九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