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節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李家曾為百姓帶來豐衣足食、繁榮安定的太平盛世,曾建立龐大的帝國,但后來它腐朽了,衰敗了。 武宗確實沒有遺憾,他看透一切,他尊重所有人的選擇。 九寧翻開札記,緩緩念出其中幾句。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br> 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國家,就改立國君。 這江山,不是哪一位君王的,它屬于老百姓。 李昭臉色微變。 九寧合上札記,“堂兄,如果現在你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可以在幾年內結束亂世,但必須換一個君王,一個是李曦繼續做皇帝,而分裂的局面還要持續一百年,你會選哪一個?” 李昭垂下眼眸,朦朧的夕光打在他臉上。 九寧知道他的選擇。 李昭會選第二個,因為他是李家兒郎,他追求的一切都是為了延續家族的榮耀。 至于在這一百年的紛爭中百姓們將遭受多少痛苦……李昭會關心,會同情,但在他看來,這是不可避免的犧牲。 但是老百姓們愿意嗎? 他們是活生生的人,是血rou鑄成的生命,他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所追求的的一切,不過是安安生生過日子而已。 豪強權貴有私兵保護,有錢財傍身,他們沒有。 他們無力反抗,無力拯救自己。 但至少,他們有權力選擇跟隨誰。 “堂兄?!本艑幣ゎ^,看著李昭,“王朝迎來末路,節鎮擁兵自重、宦官秉政、官員昏庸、門閥斗爭、流民起義……這些都只是表因,底子爛透了,即使能拖延一時,以后還是會被推翻?!?/br> 新的權貴已經崛起,他們迫切需要迎來一個嶄新的王朝,一個重新確立規則,讓他們可以順理成章改頭換面的王朝。他們將成為新王朝最忠實的擁護者。 底層老百姓不關心大明宮的主人到底是誰,誰能讓他們吃飽肚子、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他們就效忠于哪一方。 王朝更替,勢不可擋。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夕光漸漸黯淡下來,李昭咳嗽幾聲,輕輕道:“你呢?你選第一個?” 他忽然笑了一下,“meimei,你心系百姓?!?/br> 九寧沉默了一會兒。 是啊,她選第一個。 不是因為她有多無私,多偉大,只因為她是一個人。 一個普普通通、有自己的私心、曾因為被逼著做好事而不勝其煩的人。 也許真正的她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惡魔,也許她犯下不少罪行,也許未知的力量懲罰她的目的就是逼她做一個好人……九寧曾經拒絕承認這一切,但這一世認認真真走這一遭,她不得不承認,她真的喜歡好人。 被溫柔對待,被其他人呵護珍視,于是也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善待其他人。 九寧輕笑,將札記遞給李昭。 “我會盡力守衛長安,保住宗室,保住它的尊嚴和體面?!?/br> 李昭接過札記。 “那這江山呢?” “我不知道?!本艑幪致勇影l鬢,“我扛不起,堂兄,你也扛不起。誰能平定中原,結束亂世,還天下一個太平,誰有能力扛,誰能扛得住,就由誰來扛吧?!?/br> 第113章 天黑了。 大明宮內燈火輝煌, 徹夜不息。 傷兵全部依序撤進內城,同樣進內城躲避亂軍劫掠的老百姓自發幫忙搬運守城器械,一架架□□送上箭樓,所有官員都出來守城,長劍在夜色中折射出一道道寒光。 九寧頭戴玉冠,一襲皂色錦袍, 像模像樣佩了把寶劍,在盧公和劉將軍的簇擁下登上城頭。 夜色濃稠,看不清遠方群山輪廓,黑色原野之上散落一地密密麻麻的搖曳星光——那是敵營的篝火。 鳳翔節度使雖然狼狽逃出城, 但并未損失精銳,收攏殘兵后很快就地駐扎。他們的營盤扎得很穩,到傍晚時, 又有兩路亂軍和他們匯合。 白天時他們故意縱馬至城墻下叫罵,激怒守城將士。 炎延和楊澗雖然年輕,但都不是意氣用事之人,而且剛好聽不大懂對方的方言, 沒有理會。 劉將軍這些天殫心竭慮,神情疲憊, 眉頭緊鎖,沉聲叮囑守城將士加強戒備。 九寧出現在城頭完全只是為了激勵守城將士, 不想多耽誤劉將軍的正事, 和盧公交談幾句, 轉了一圈便轉身走下臺階。 夾城內聚集了許多百姓, 夜已深了,他們還未休息,等在城墻下,林立如堵。 九寧剛步下石階,人群里傳出一陣呼聲:“公主來了!” 眾人激動不已,都圍了上來。 “公主,京兆能守得住嗎?” “公主,圣人還在成都府?圣人什么時候回京兆府?” “公主會離開京兆嗎?” 親隨立刻警惕起來,擋在九寧周圍,手按在刀柄上。 九寧示意無事,抬起頭,環顧一圈,看著眼前一張張寫滿恐懼和凄惶的面孔,緩緩道:“諸位父老,我身為武宗之女,誓與京兆共存亡?!?/br> 她語氣平淡,唇角微微翹起,眉眼間一縷淡淡的笑意,夜色下肌膚白如初雪,容色傾城,火把放出的昏黃光芒籠在她身上、臉上,周身一層薄薄的暈光。 守衛的將士們握緊長|槍,附和道:“誓與京兆共存亡!” 呼聲開始很低沉,很雜亂,后來加入進來的聲音越來越多,慢慢變得整齊而響亮,無數道聲音匯合在一處,一聲一聲,像海浪一樣起伏奔涌,回蕩在高聳的城墻之上。 震得人心頭發顫,耳膜嗡嗡作響。 眾人望著九寧,心頭忽然平靜下來,多日來的焦躁不安頃刻間煙消云散。 他們忘了城外數萬兇殘歹毒的亂軍,忘了城內剛剛經歷的廝殺,心中柔和篤定,仿佛只要長公主在一天,敵人就攻不進來。 眾人安定下來,不再聚眾吵嚷,慢慢散去。 不遠處,盧公拄著銅杖,從黑暗的角落里慢慢走出來,嘆道:“可惜啊?!?/br> 可惜長公主是個女子。 一旁他的學生聽懂他的感嘆,小聲道:“先生執拗了,長公主是女子,未必就是壞事。她若是男兒,未必能平安長大?!?/br> 如果九寧是男子,那么不論她資質愚鈍還是天資聰穎,宦官、權臣和各地霸主能放過她么? 雍王李昭不過是因為血緣和武宗最親近就險些遭宦官毒手,雖然他一次次躲過暗殺,但疾病纏身,不是長壽之相。 盧公笑了笑,目光放空。 是啊,他確實執拗了。 武宗皇帝何等豁達,曾有朝臣因為他膝下無子之事多次上疏,武宗一笑置之,只說了四個字:不必強求。 唯一的骨血是男是女,武宗不會在意。 學生輕咳了兩聲,壓低嗓音道:“先生,如今長公主盡得民心,咱們得早做打算?!?/br> 盧公皺眉。 學生道:“剛剛劉將軍的稗將告訴我,鳳翔節度使得知楊將軍和炎延將軍擁護長公主,出言不遜……肆意調笑,劉將軍不愿煩擾長公主,將此事瞞下來了?!?/br> 鳳翔節度使在攻打長安之前就曾揚言要霸占幾位公主,如今傳說中姿色冠代的長公主身在長安,他豈能不動心?連發幾道檄文說他是李曦冊封的親王,要進城保護宮中后妃女眷,更特意點出長公主之名,狼子野心昭然若曉。 盧公冷笑:“市井無賴,恬不知恥!” 鳳翔節度使袁霆,本是一個整日游手好閑、不事生產、鄉鄰憎惡的市井閑漢,大字不識一個,二十歲那年因為無力還清賭債跑去偷盜鄉社的老牛,鋃鐺入獄。出獄后,他不思悔改,反而變本加厲,干脆坐起沒本的買賣。后來他的一位同鄉在縣里起義,他正好得罪了人,忙星夜趕去投奔。他身強體壯,作戰勇猛,很快脫穎而出,得到起義軍首領的信任和重用。再后來起義軍遭到各路霸主圍剿,袁霆見勢不妙,立刻叛出義軍,親手殺了提拔他的舊主,將首級獻于朝廷,得到朝廷重用。此后他利用長安和各地霸主之間的矛盾,從中牟利,今天幫著朝廷打壓節鎮,明天幫著節鎮抵抗朝廷,如此一步步壯大,吞并周圍州縣,積攢實力,對朝廷形成很大的威脅。曹忠為了安撫和利用他,讓李曦下旨正式冊封他為節度使。 天下洶洶,豪杰并起,這是時代的必然。 袁霆和當初坐擁東川的鄧珪一樣,都很幸運地抓住時機,一躍而成為一地豪強。 盧公承認袁霆不是酒囊飯袋之流,但他從心底里厭惡像袁霆這種反復無常、不講信義、殘暴陰毒的無賴。 和他們相比,不要臉的周都督和李司空簡直算得上是真漢子! 盧公忍氣道:“告訴劉將軍,眼下一切以守城為先,別沖動行事?!?/br> 學生應是。 兩人說著話,不知不覺走到夾墻底下,對面一道黑影突然動了一動,朝二人頷首致意。 光線模糊,盧公瞇起眼睛細看,發現那人是雍王李昭。 他靜靜地站在拐角的地方,面容沉靜。 盧公順著他剛才凝望的視線望過去,看到在人群簇擁中慢慢走遠的長公主九寧。 他臉色蒼白,顯然在這里站了很久。 盧公上前,問:“大王和長公主曾在宮城前長談,長公主說了些什么?” 李昭低頭,拂去袖口雪花,淡淡道:“沒什么?!?/br> 盧公看出李昭心不在焉,不由掃他一眼。 雍王早慧,少時又在jian宦的監視下艱苦度日,重重壓力之下,從來沒有放松的時候,他從小就像個大人一樣,幾乎時時刻刻都滿腹憂思,這種漫不經心的狀態實在難得。 盧公簡略和李昭說了袁霆今天在陣前揚言要強娶九寧的事,眉頭緊鎖:“大王覺得這事該不該告訴長公主?” 李昭腳步一頓,眸底掠過一抹陰霾。 盧公嘆口氣,道:“大王,長公主的婚事關乎天下局勢,不可輕率?!?/br> 李昭沉默了一會兒,反問:“婚事?” 仿佛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