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
越來越多的宮人加入他們,沉默地跟隨在隊列最后。 他們走出正殿,步下臺階,穿過長長的回廊,走過寬闊空曠的廣場。 狂風吹拂,大雪紛飛。 遠處傳來整齊的腳步聲和甲胄、兵器發出的摩擦聲響。 眾人停住腳步。 長階下,一群頭束巾幘、肩披大氅、手握長|槍的士兵正邁著整齊的步伐大踏步走過來。他們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氅衣上還有鮮血的痕跡,但步履絲毫不亂,昂首闊步,雄姿英發。 李昭站在風口處,平靜地望著眼前這支陌生的軍隊,拔出自己的佩劍。 官員們心口噗通噗通直跳,恍惚了半晌,冷靜下來,亦跟著拔劍。 從前文官也個個佩劍,后來文官的佩劍變成一種單純的裝飾,他們拔劍的動作有些生疏、有些笨拙,有幾人胳膊一直在發抖,但沒有人退縮。 他們用各種別扭的姿勢緊握著自己的佩劍,沉默地等待著。 一名內侍慘然一笑,搶到李昭面前,朝著那些士兵沖去:“大王待奴恩重如山,能伺候大王,奴此生無憾,大王,奴先走一步!” 他疾步竄上前,舉起佩刀。 白氅士兵們停了下來,面面相覷,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等內侍跑到近前,舉|槍格開他的佩刀。 內侍倒在冰冷的雪地上,閉上眼睛,準備那一刻的到來。 等了很久,遲遲沒有槍尖刺入血rou的銳痛感傳來。 內侍還以為自己激動之下失去對疼痛的知覺,呆了一呆,緩緩睜開眼睛。 一名白氅士兵站在他身邊,俯視著他,神情有些茫然。 小眼瞪小眼。 對視了片刻,內侍皺眉,小心翼翼地爬起身。 白氅士兵朝他伸手,拉他起來。 內侍也茫然了,回過頭去看李昭。 卻發現李昭并沒有看著這邊。 他眼睛睜大,神情詫異,正呆呆地望著一個方向。 內侍第一次看到李昭臉上露出這種震愕的表情。 站在他身后的盧公和其他官員也是一臉驚愕,個個目瞪口呆,和他一樣,目光呆滯,齊齊瞪著一個方向。 內侍順著他們的視線看過去。 風不知道什么時候停了。 雪霽初晴,日光透過層層陰云迸射而出,灑滿整個廣場。 長階另一頭,一個身姿高挑、身披丹朱色斗篷的女子在數十名白氅衛士的簇擁下,沿著覆滿積雪的石階拾級而上,一名身著錦繡法衣的僧侶跟在她身旁。 淡淡晴光照耀,積雪折射出的雪光籠在女子身上,她恍若在輝光中漫步徐行,周身一道淺淺的光暈。 眾人屏息無聲。 女子步履從容,迎著眾人注視的目光,一步步走上臺階。 她走到近前,摘下兜帽,粲然一笑,頰邊一對梨渦。 第112章 曦光映雪, 一道道清冷光華閃爍流動,給人以璀璨之感。 無數道眼光怔怔地落在九寧身上, 望著她肩披輝光,一步一步走近。 許多年后,在場諸人垂垂老矣,記憶模糊, 神智不清,但他們依然記得這一天,看著長公主踏雪而來。 這一幕深深地鐫刻在他們的腦海中, 任歲月沖刷洗滌, 仍然洗不去這一剎那的絕代風華。 姿容冠絕, 天香國色。 迎著眾人靜默的注視, 九寧輕攏斗篷, 步上月臺, 裙裾掃過積雪, 走到李昭面前, 眼簾抬起。 “雍王別來無恙?” 李昭看著九寧,眸色黑沉沉的,嘴唇動了動。 還未答話,幾聲突兀的“哐當”撞響傳來, 人群里一陣sao動。 原來幾位士兵和年輕官員被九寧容光所懾,一時失神, 手中刀劍紛紛落地。旁邊的人被這幾聲當啷響聲喚醒神智, 定定神, 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那幾位士兵窘得面紅耳赤,忙手忙腳亂地撿起自己的佩刀。 許久后,盧公最先回過神,目光掃一圈左右,見那些穿白氅的士兵隊形嚴整,并沒有要攻擊的意圖,而且高僧雪庭和他們同行,知道他們絕不是鳳翔節度使的部屬,心中既驚喜又疑惑,看九寧和李昭認識,低聲詢問:“這位是?” 李昭視線仍然在九寧臉上,掩唇咳嗽一聲,輕聲道:“這位是……長公主,武宗之女?!?/br> 武宗仍有血脈存活于世,這盧公隱約聽說了一些,但長安成為一座孤城,亂軍隨時可能沖進大明宮,宮城內所有人的生死全部系在他一人身上,他心力交瘁,實在沒心思去打聽其他,加上兩地相隔遙遠,音訊不通,知道李曦還活著后,他便沒再費心繼續關注蜀地那邊的動向。 盧公只知道長公主貌甚美,有第一美人之稱,和其母崔貴妃一般容色傾城。 后來輾轉聽說長公主性烈,敢冒著風險深入梓州,從不可一世的鄧珪手中解救兩位兄長,他曾感嘆長公主不愧是武宗之女。 卻沒想到,這位流落民間的長公主居然能夠帶兵守衛長安! 盧公還在愣神,九寧先問李昭:“可派人通知后宮妃嬪?” 李昭反應過來,心里咯噔一下,扭頭吩咐內侍:“去攔住太后?!?/br> 太后說過,為避免遭亂兵侮辱,城破之時她會帶著妃嬪和公主、郡主、命婦們自盡。 現在必須派人通知太后! 內侍知道事情輕重,應喏,轉頭撒腿就跑。 九寧扭頭囑咐兵士幾句。 那兵士點頭應是,帶著一支小隊快步跟上內侍。 九寧轉頭,朝盧公一揖,眉眼彎彎,含笑道:“讓盧公受驚了?!?/br> 盧公一怔,捋須笑道:“這哪是受驚!” 長公主救下長安,他就是此刻死了也無憾! 在場的文官們抱著必死之心慷慨赴死,不料會出現這樣的變故,呆呆地傻站了一會兒后,猜出九寧的身份,松懈下來,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嗡嗡的說話聲中,盧公掩住驚愕,來不及和九寧多寒暄,做了個請她和李昭入殿的手勢。 九寧會意,和盧公并行,李昭也拔步跟上。 三人掉頭往大殿走,雪庭默默跟在一邊。 其他人緊緊跟在他們身后。 現在危機還沒有徹底解除,他們必須冷靜下來,不能掉以輕心。 盧公直接問九寧:“貴主帶了多少人?” 九寧道:“不瞞盧公,只有兩萬人,鳳翔節度使已經攻入外城,我們只是暫時將他們攔在宮門外?!?/br> 說著慢慢道明昨晚的事。 他們趕到長安時,長安業已失陷。 九寧不懂行軍打仗,只交代楊澗和炎延務必奪回長安,不能讓鳳翔節度使在城中燒殺搶掠。 兩人領命,分別帶一萬人從西面和南面入城。 這時,鳳翔節度使正在帶兵攻打宮城。 九寧和周嘉行住在長安的時候,曾讓炎延注意觀察長安城的道路布局,炎延將長安布防圖記得滾瓜爛熟。入城后,見對方已經占據半座長安城,只差最后一步攻入宮城,權衡過后,認為兵貴神速,不及修整,帶兵直入朱雀門。 鳳翔節度使那時已經和劉將軍鏖戰了幾天,終于攻破宮門。眼見宏偉的宮殿緩緩朝自己敞開大門,他志得意滿,欣喜若狂,仿佛自己已黃袍加身,正趾高氣揚地站在階前仰天大笑,不料背后突然響起破空之聲,幾支鐵箭如流星趕月,飛撲而至。 幸得他的稗將機警,舉刀格開鐵箭。 鳳翔節度使回頭看著那幾支鐵箭,笑容凝在臉上,驚出一身冷汗。 炎延就如天降神兵,打了鳳翔節度使一個措手不及。 他惱怒不已,掉頭迎擊炎延。 此時守城的劉將軍見援軍趕到,喜極而泣,熱血沸騰,帶著剩下的幾千殘兵殺出宮門,將鳳翔節度使堵在朱雀門內。 正打成一團時,楊澗帶兵趕到,合圍鳳翔節度使。 鳳翔節度使不料又有一路援兵趕到,心中大駭,疑心他們還有援軍,終于從即將攻占大明宮的狂喜中清醒過來,怕自己深陷宮城無法全身而退,一時有了動搖之心。 主帥都怯了,底下兵士更是人心渙散,掉頭就跑,差點潰兵。 鳳翔節度使無力控制局面,見大勢已去,并不戀戰,迅速帶著幾千精銳突圍出去。 現在炎延和楊澗已經奪回宮門,劉將軍怕鳳翔節度使悄悄從其他方向潛入宮城,帶著人去巡查其他宮門了。 年輕官員聽到這里,驚喜地喊出聲:“劉將軍并未戰死?” 九寧道:“劉將軍只受了些輕傷?!?/br> 眾人大喜過望,長出一口氣。 盧公松口氣,心念電轉,飛快思考現在的局勢,道:“城中存糧充足,兩萬人,守城足矣……不過……” 不過沒有人會回援長安。 他們之前曾發出無數道勤王令,李元宗和周嘉行忙著和契丹作戰,其他節鎮,無一人應召。 一個都沒有。 諸地豪強早已放棄長安。 九寧帶回來的這兩萬人和劉將軍那幾千殘兵足可以守住宮城,但鳳翔節度使只是一時輕敵才會狼狽退兵。 他現在只是暫時退去,等他收攏潰兵,還會卷土重來。 而據九寧所說,還有另外十幾路亂軍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目標直指長安,想跟在鳳翔節度使身后分一杯羹。 他們肯定會和鳳翔節度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