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九寧笑了笑,問:“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干脆讓東川換一個主人呢?” 楊節度使聽懂她的暗示,愣了片刻,神色震動。 這個可能他不是沒想過。 既然東川對西川這么重要,那不如索性占了東川。 但楊節度使僅僅只是守住西川就有些勉強,再讓他分兵去守東川,很可能顧頭不顧尾,而且東川當地官員也未必會聽命于他。所以還不如讓鄧珪占據東川,因為鄧珪此人桀驁不馴,不會投靠其他勢力,有他擋在前頭,沒人能越過東川攻打西川。 九寧能想到這個辦法,楊節度使不算特別意外。 他驚詫的是九寧提出這個建議時果斷的語氣。 那說明她有把握。 或者說她早有準備。 一時之間,楊節度使心念電轉。 難道說,公主入蜀地之前,就已經盯著東川了?! 楊節度使抬起頭。 看一眼還沒弄清楚狀況的李曦,再看一眼指著羊皮紙上繪制的地圖和屬官們低聲交談的九寧。 果然,公主不是他們楊家能夠肖想的。 …… 官員們也聽懂九寧的話外之音,紛紛激動發言,表示贊同。 剛才還一臉愁苦,一轉眼,個個目露精光,郁氣一掃而空。 吞并東川,蜀地就都在使君掌中了!使君滿足于偏守一方,這沒有錯,但現在圣人都接過來了,他們遲早會和鄧珪決一死戰,與其陷于被動,不如主動出擊,趁鄧珪暴躁之時,搶了東川! 眾人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妙。 楊節度使暗暗搖頭。 屬官們還是太急躁了,沒有大局觀…… 不,不是他們看不清大局,而是他們也有野心,不滿足于守著偏僻的西川,想吞并整個蜀地。 還是太年輕了??!只顧當前利益。 他們也不想想,吞并東川以后,能消化得了嗎? 而且,現在契丹南下,李司空顧不上這頭,等中原穩定,李司空會放過東西川這塊大肥rou嗎? 楊節度使有自知之明,楊家不是其他勢力的對手,絕對不可能割據蜀地。 他寧愿守著西川,等天下太平,他就讓出西川,歸隱田園,讓族中下一代子弟去為新君效力。 不過……圣人在西川,公主也在西川…… 這確實是讓東西川合并的最好時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 楊節度使回過神。 他看著羊皮紙,道:“鄧刺史雖然來了西川,東川仍有他的心腹留守?!?/br> 九寧說:“正要告訴使君,我和楊將軍、雪庭潛入梓州前,已經設法和梓州官員聯系,其中有幾位忠心于圣人,可以一用?!?/br> 其實那幾個人并不是忠心于李曦,而是不滿鄧珪已久或者想借機牟利,還有幾個是武宗舊日提拔起來的,愿意為九寧冒一次險。 楊節度使嘴角抽了抽。 他兒子怎么也參與其中了? 那個臭小子! …… 得知東川有自己人做內應,而且還負責留守東川,一眾官員沸騰了。 一面想辦法拖住鄧珪,一面去梓州抄了他的老底,屆時鄧珪腹背受敵,插翅難逃! 眾人看著楊節度使,目光炯炯。 楊節度使心里嘆了口氣,明白此時給眾人潑冷水不僅澆不滅他們的野心,還會影響自己的威信。 公主這是逼他和她一起經略蜀地??! 她在打東川的主意,那么西川不得不全力支持,因為東川落到公主手上,對西川來說是件好事。 楊節度使失笑了片刻。 緊張等待他表態的官員們見狀,松口氣。 使君這是答應了! 眾人心潮澎湃,開始討論派誰去攻打梓州。 這是個不討好的差事,因為梓州是鄧珪的老巢,得知梓州危急,他肯定帶兵掉頭回去。 那個攻打梓州的人,很可能還沒攻破城門就被鄧珪堵在城外,有去無回。 眾人熱烈討論。 喧鬧中,九寧回頭看一眼炎延。 眾人心領神會:這不正好是最合適的人選嘛! 炎延迎著眾人的注目,走到李曦面前,“某愿前往!” 眾人不約而同停下來。 鄧大郎帶血的人頭就在炎延腳邊。 她不聲不響殺了鄧珪的兒子,現在又要悄悄潛入梓州去抄鄧珪的老底…… 鄧珪一定會恨死她的。 李曦醉意很濃,聽眾人左一句右一句議論,聽得頭昏腦漲,見救過自己、殺了鄧珪兒子的炎延走到面前請戰,想也不想便道:“大善!” …… 當日,在李昭還不知情的情況下,李曦下旨,正式對外公布九寧的身份,加封她為長公主。 自然少不了賜給封地——當然,這封地早已落入藩鎮手中。 同時,李曦在九寧的要求下任命她的部曲炎延、秦家兄弟、阿三等人為禁衛軍都頭,官拜衛將軍。 李曦不敢不答應。 一來楊節度使他們顯然愿意為九寧撐腰。 二來……鄧大郎的人頭就在那兒擺著呢! 圣旨下達,炎延率領部曲、衛兵和前來投靠自己的溪洞部族,悄悄離了成都府。他們將繞過鄧珪駐扎的營地,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梓州。 雪庭派武僧聯系梓州的內應,請他們到時候和炎延互相配合,務必在鄧珪回梓州之前攻破梓州城門。 為給炎延爭取時間,楊節度使命人收斂鄧大郎的尸首,送去鄧珪營地,以此拖住盛怒的鄧珪。 …… 很快,李曦的旨意傳遍蜀地每一個角落,并在不久后被中原各大藩鎮知曉。 舉世震驚。 李曦在長安的時候,常常被迫封賞藩鎮。甭管人家的地盤是怎么打下來的,總之,誰打贏了,李曦就得下旨封官。 世人早已習以為常。 所以,李曦冊封衛將軍的那道旨意根本沒什么人關注。 讓他們震駭的是李曦的第一道旨意。 長公主! 居然是武宗的骨血! 武宗和崔貴妃的女兒! 藩鎮們嫉妒得眼睛發紅:這個楊昌,一直唯唯諾諾龜縮在西川,綿綿軟軟一點脾氣都沒有,不管是誰都能從他那里刮油水,怎么他運氣就那么好,圣人跑到東川被他撿走了,連武宗的女兒也在成都府! …… 江州,刺史府。 隨著契丹軍和聯盟軍的東西戰線先后陷入僵持狀態,鄂州對江州的封鎖沒以前那么嚴實了。 李曦的兩道旨意經由信報們傳遞,很快送達周刺史手邊。 “長公主是武宗骨血?!” 周刺史看完信,驚坐而起,激動之下,失手打翻高幾邊的茶盞。 “哐當”一聲,茶盞碎裂,熱水飛濺而出,打濕他的衣袍。 茶是剛剛煮好的,茶水guntang,他根本沒感覺到,捏著信紙,在房中踱步。 沒想到啊,沒想到。 武宗居然有血脈存活于世。 可惜,這個先機讓楊昌搶去了。 第107章 圣旨早就擬好了, 三省高官遠在長安,一切從簡, 只需要李曦蓋上璽印就行。 加上楊節度使等人從旁協助,繁冗的流程僅僅只用了不到幾個時辰就全部料理完。 九寧長公主的身份正式對外公布。 她名下的部曲順利得到任命,這幾個月陸續投靠她的溪洞部族、各地流民, 還有雪庭從各地秘密召集至蜀地的親兵也被一并收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