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九寧站在一邊,心里暗笑,看楊澗大大咧咧的樣子,本以為是個實誠人,沒想到說起謊來眼睛眨都不眨一下,難怪能把楊節度使氣得七竅生煙。 幾天前進入梓州境內前,他們和雪庭兵分兩路,雪庭比他們先一步抵達梓州刺史的府邸。 所以外人不知道他們互相認識。 忽然感覺有視線久久停在自己臉上,九寧抬起頭,回望過去。 鄧郎君正看著她,目光疑惑。 楊澗小聲說:“這是我從弟,跟著我出來見見世面?!?/br> 鄧郎君身為一名紈绔,屋中美姬如云,常在脂粉堆里流連,一眼便看出九寧是女子,也看得出她氣度不凡,不能隨便調笑,又見楊澗態度不像以前那樣囂張,反而很小心翼翼的樣子,眉心挑了一挑,自以為懂了,立刻擺出正經表情,點頭道:“令弟一表人才,比你這個哥哥強多了?!?/br> 楊澗哼道:“原話奉送給你,你那幾個弟弟也個個出類拔萃?!?/br> 鄧郎君臉色頓時一沉。 鄧家幾位郎君面和心不和,為搶繼承人之位打得頭破血流,眾人皆知。 兩人寒暄了幾句,進了廳堂,和眾人打招呼。 應梓州刺史之請,雪庭要開講,賓客們立刻圍了過去。 其他對佛理之說沒興趣的繼續飲酒看歌舞。 楊澗走到梓州刺史跟前,送上賀禮。 梓州刺史看到他,捋須微笑,關心他幾句,要他今晚留下,然后讓兒子代為應酬。 …… 楊澗和鄧郎君退到外間來觀賞歌舞,談話間故意多次提起其他幾位鄧家郎君。 鄧郎君心中煩悶,隨口找了個借口走開。 楊澗打發走獻媚的鄧家女伎,坐在角落里,自斟自飲。 九寧就坐在他身旁。 外人只當他倆有體己話說,沒有湊過來自討沒趣。 …… 不一會兒,內廳傳來一片腳步聲。 坐在主位的清秀青年似不耐煩聽雪庭講佛理,起身下榻,隨手扯住一名舞姬摟住,轉過屏風。走路的時候,不停往舞姬脖子里探,恨不能整個人趴在舞姬身上。 廳里的官員們神情復雜,有的面帶感慨,有的憤憤不平,有的不屑嘲諷,站起身,目送青年離開。 九寧端著酒杯,余光掃過通往后院的側門,看到青年走進去了。 她立刻對楊澗道:“他聽懂雪庭的暗示了,我們找機會混進去?!?/br> 楊澗應了一聲,連吃幾杯酒,吃得臉上漲紅,踉踉蹌蹌站起身。 旁邊的侍從忙過來攙扶。 九寧也站起來,扶著楊澗的胳膊,對侍從道:“我兄長不勝酒力,客房在何處?” 侍從躬身道:“小郎隨我來?!?/br> 他們出了外間,走過曲折的回廊,客房的侍女迎出來服侍,預備醒酒湯和沐浴的香湯,為楊澗梳洗。 待楊澗睡下,侍女們退了出去。 九寧留在屋中,刻意支起半邊窗,看外面回廊空無一人,小聲問:“楊將軍果真不善飲?” 床榻上的楊澗捂著腦袋哼哼了幾聲,道:“不瞞殿下,我天生不善飲,以前逞強和鄧大比試,喝了兩碗就倒下睡了一整天,鄧家的人都曉得,所以他們不會懷疑?!?/br> 九寧點點頭。 楊澗補充了一句:“不過我這會兒沒醉!” 九寧看他一眼,他不說這句還好,說了這句,她不由得懷疑他是不是快醉了。 這時,門外響起說話聲。 幾個穿圓領袍的內侍站在階前,不知道和廊前的侍女起了什么爭執,吵成一團。 楊澗趕緊坐了起來。 趁侍女們被內侍纏住,一道身影悄悄靠近客房,叩響窗扉,小聲道:“楊將軍在哪兒?我家主人要見他?!?/br> 楊澗很激動,聽到這一句,霍然站起,抬腳就要往外走。 九寧蹙眉,攔住楊澗。 楊澗一愣,“殿下不是想見圣人嗎?” 九寧抬起手指,做了個噓聲的手勢。 楊澗沒看懂她的眼神,但還是乖乖地閉上嘴巴。 外面的人繼續叩響窗扉,道:“三郎等候多時,楊將軍快些,誤了時辰就沒機會了?!?/br> 李曦排行第三,人稱三郎。 九寧還是一動不動。 這回楊澗忍不下去了,雙手不停比劃,用耳語的聲音道:“他說得沒錯,機不可失?!?/br> 九寧搖搖頭,“有詐?!?/br> 楊澗錯愕。 …… 九寧之所以先聯系楊昌父子,除了蜀中地理位置特殊、經濟富裕、遠離中原政權中心這些因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李曦——被宦官扶上位的傀儡小皇帝。 早在離開長安的時候,她就讓雪庭打聽李曦逃走的線路。 后來隨周嘉行上山途中,雪庭從周嘉行的分析中確定李曦逃往西川,派武僧沿途追蹤,果然發現相識的世家子弟的蹤影。 他們正是追隨李曦的金吾衛。 雪庭上山,和九寧商量過后,親自帶人追查李曦的蹤跡。 最后發現李曦被梓州刺史給扣下了。 李曦走得倉促,因怕大臣阻攔,他根本沒通知朝中大臣,身邊只帶了自己最寵愛的內侍、美姬和幾千親兵便倉皇逃離長安。 他跑得太快了,乃至于連至親的同胞姐妹都沒顧上。 梓州刺史鄧珪偶然得知小皇帝往蜀地來了,大喜過望,立刻派出一萬大軍等在路上,以“護駕”為名圍攻李曦,硬把人強行請到梓州。 李曦雖然沒有一點實權,但畢竟是名義上的君王,鄧刺史沒敢直接殺了李曦。 他以保護李曦為借口,將李曦和隨行的權貴、官員全部扣在府邸里軟禁起來,想效仿前人,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鄧刺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李元宗的對手,而等李元宗和契丹交戰完,第一件事就是殺到梓州來搶走皇帝。 為了保命,最好還是放了小皇帝。 但是小皇帝落到自己手上,鄧刺史哪里舍得放手呢? 機遇千載難逢,他權衡再三,最后心一橫,決定找幾個幫手一起對抗河東軍。 鄧刺史迫切需要同盟,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和自己唇齒相依的楊昌、楊澗父子。 他寫信給楊昌,說小皇帝在梓州避難,要楊昌來梓州一起商議大事。 楊昌雖然迂腐,但并不蠢,他看得出鄧珪沒把小皇帝放在心上,打算利用小皇帝壯大自己的勢力,甚為憂心,收到信后便動身趕往梓州。 那時,楊澗正帶著父親的親筆書信去長安見九寧。 …… 九寧一直和雪庭保持通信,從他那里聽說節度使楊昌也動身來梓州,立刻寫信阻止,并提醒楊昌加強警戒。 楊昌一開始沒當回事。 哪知他前腳剛離開自己的地盤,后腳就有戰報傳來,有人偷襲。 楊昌想起九寧的提醒,頓時驚出一身冷汗,立刻打道回府。 他是個文人,不擅長撫兵,要是把地盤丟了,很難東山再起,半生基業注定付諸東水。 李昌回到府邸后,派兵嚴守城門,加固城墻。 同時他回信給楊澗,要兒子代替自己去梓州,想辦法在不驚動鄧刺史的情況下面見李曦。 所以,離開營地后,九寧、楊澗、雪庭一行人直接趕來梓州。 …… 中原是塊肥rou,所有人都想啃下這塊rou。 而蜀地遠離中原,而且因為地形原因戰事較少,中原政權剛剛建立時,忙于處理內部爭斗,短時間內顧及不到蜀地。 蜀地物阜民豐,是一塊理想的割據之地。 九寧現在要做的,就是打動楊昌和楊澗父子,獲得他們的支持,從而控制西川。 這樣一來,等周嘉行站穩腳跟,和李元宗以及其他藩鎮對峙時,她可以提供支持。 她只是個流亡公主,楊昌尊敬她,憐愛她,看在武宗的面子上,會竭盡所能保護她。 但不會聽命于她。 她要怎么做才能獲得楊昌的認可? 九寧很快想到一個辦法。 楊昌忠君。 她姓李,是武宗之女,和李曦是堂兄妹,如果她積極主動要求營救李曦,楊昌自然會對她刮目相看,而她也能通過李曦的身份獲得更多支持。 正好她一直密切留意李曦的動向,準備從李曦這里拿走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 是以,今天九寧才會和楊澗一起出現在鄧刺史的府邸中。 ……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法子,雪庭主動現身,接近鄧刺史父子,趁講解經書時暗示李曦,讓李曦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