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節
夏彥這一路跟隨杜構而來,也是想搏一個出頭的機會。 早幾年,夏彥便是在杜構開始在萊州做魚罐頭的時候去投奔他的,之后漸漸成為杜構身邊一個助力,后來杜構被流放,他便與其他幾名萊州青壯一起,一路護送杜構南下。 現如今他二人輾轉來到常樂縣,因為羅用的安排,杜構感覺自己的前程明朗了許多,但是對于一直跟隨自己的夏彥,一時卻也不能為他做什么,只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有所成就,也好回報夏彥對他的忠義。 還有羅用對他的信任,白家人這一次的相救,以及萊州父老的恩情。 待杜構這邊洗漱之后回到屋子里,不多時,夏彥那邊也從前院端了飯食過來。 因為已經過了早飯的時間,前邊的廚娘這時候便簡單給他弄了一些,一碟子用雞蛋白面煎得軟軟的雞蛋餅,一小碗用食醋和油辣子配起來的蘸料,一大碗粟米粥,還有一碟切片的嫩胡瓜。 杜構先是夾了一塊雞蛋餅,蘸了醋汁吃到嘴里,滋味頗佳,又夾了一片胡瓜,甚是爽口,只那粟米粥有些涼了,應是早上煮好放到現在。 吃過早飯,他二人去了前院,聽聞羅用正在辦公,便沒有去打擾,徑自出了縣衙,打算在城里逛逛。 自從羅用來到這常樂縣以后,這個破落小縣城也漸漸變了模樣,街道都被鋪成了水泥路面,城墻也重新修過。 因為往來商賈眾多,城中商業發達,所以這幾年又新建起了不少商鋪,縣中很多人家在手頭比較寬裕的情況下,也都重新修葺了一下自家的房屋。 現如今放眼望過去,城里頭這一棟棟的房屋,大大小小的,大致瞅著倒也還算齊整。 不過高大的屋子總歸還是很少,有些地方還留著從前破落的小屋,還有一些大屋子看著也比較舊了,不管是大屋子還是小屋子,一概都是草棚屋頂。 眼前這座小城,與他幾個月前在長安城看到的景象相比,自然是有些寒酸的。但若是與他們這一路走來的其他地方相比,已經算是頗為富庶了。 早前杜構被流放嶺南的時候,那一路上也曾經過不少城鎮村落,越是靠近嶺南,那邊的百姓對于外來人便越是提防得緊,尤其是在一些鄉野小村,但是對于他們那些人的生活之艱難,杜構他們也是看在眼中。 杜構一邊在城里走著,一邊在心里感慨著,還未走出多遠,便看見不少人結伴往城外走去,一路上有說有笑的,腳下走得很快。 夏彥過去問了問,得知今日城外又有一批石炭要到,乃是從伊吾那邊運過來,車站那邊應是要招卸貨的人手,那卸貨的活計雖也要出些力氣,來錢卻比磨針爽快許多。 杜構二人沒有跟他們一起出城,而是往那城墻上去了,巡邏的差役知曉杜構是羅用新收的弟子,便也沒攔著。 待他們爬到城墻上,向著木軌道的方向,遠遠便看到那一輛輛的馬車沿著軌道駛來,也有那已經進站了的,這種運石炭的馬車四面圍著木板,頂上卻是空著的,也不怕車里的石炭淋了雨,從他們這里往下看,就能看到一車一車的黑色石炭。 這時候車子那邊就很熱鬧,有驗貨的,有安排卸貨的,在距離車子不遠的一片空地上,建著一排一排的草棚子,看樣子都是用來放石炭的。 那幾個方才從城里出去的百姓,很快也都找到了活干,跟著運石炭的車子到倉房那邊卸貨去了,他們手里拿著鏟子之類的工具,口里大聲說著話,約莫就是說方才管事說的幾號幾號倉房,他們知曉位置,要往哪邊哪邊走云云。 除了這些干活的大人,車站周圍還游走著一些背著背簍的半大孩子,他們是在這邊揀馬糞的,車站這一片每日里進出的馬匹多,馬糞也多,這些馬糞撿回去能用來肥地。 若是遇到有石炭落在地上的,他們也揀,這石炭制陶坊要用,多攢一些背過去,能與他們換些陶罐陶碗,都是家里要用的物什。 杜構與夏彥站在城墻上看著城下的忙碌景象,兩人都不是多話的人,這時候也不說話,就這么默默看著。 良久之后,那夏彥突然對杜構說了一句:“這天底下的城鎮,若是都能像常樂縣這般就好了?!?/br> 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們走過許多地方,也見過太多貧窮,那些貧瘠的土地,佝僂的老人,饑餓的孩童,總是讓人于心不忍,卻又無能為力。 第393章 不稱心意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公府這邊每年這時候都比較忙碌,除了一些慣常的勸農課桑工作,還會有一些貧窮的農人向公府借種子借農具借耕牛,這也都是慣有的。 常樂縣轄下并非人人勤勞淳樸,亦有那潑皮耍賴的,亦有那不事生產的,每年一到春耕夏收秋收這些時候,縣中官吏便很是頭疼。 按照一些本地吏員的說法,這幾年他們都算是好的了,也就是他們羅縣令那塊棺材板兒鎮得住,再加上這年頭家家戶戶的日子也都還過得下去,這些人也怕被人抓,抓到那縣衙大牢里,每日只給一碗清水兩個雜面餅子,關上一二十日,餓也得被餓個半死。 在某些距離常樂縣比較遠的村鎮上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說是早前有個和尚和道士在常樂縣城里打架,那羅棺材板兒二話不說就差人去把他們給抓了起來,在那大牢里一關關小半個月。 又說那道士法術多么多么高強,就連晉昌城里的什么什么大人物都曾請他到家里做法事,又說那和尚出身多么多么高,尋常都跟敦煌晉昌那些個讀書人做朋友,亦是個士族郎君云云。 那一下子被關到大牢里,每日亦是只有一碗清水兩塊餅子,半點關照也無,小半拉月以后被放出來,哎呦那個餓得,臉都黃了。 話說一年前羅用因為白疊花的推廣種植去到一個鎮上,鎮上一個大地主請他吃飯,席間便有人提到這件事,問羅用果真抓了和尚道士沒有。 羅用說:“沒有啊,我的人過去的時候,他們都跑完了?!?/br> 那個地主也是真心挺尊敬愛戴他們這塊棺材板兒縣令,又怕他虎了吧唧得罪了大人物,便勸道:“往后再有這種事,你還是當作不知道吧,那些人的來路可不簡單!” 羅用不以為意:“那有什么辦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br> 地主默然,想想也是,這棺材板兒若不是這種性格,怎么能把自己從長安城弄到他們常樂縣這邊陲之地來了呢。 不過這財神爺就算脾氣不好不知變通,那他也是財神爺不是。 那些個長安人不要最好,他們常樂人高興還來不及。 自打羅用來了以后,他們常樂人的生活便是一日好過一日。 且不說這回常樂縣新出現的那種十分明亮的沼氣燈,就是羅縣令阿姊家的羊絨作坊與面巾作坊,都不知叫縣中婦人們掙到了多少錢財。 去年秋日收白疊花的時候,敦煌晉昌好多人來他們常樂縣爭搶貨源。 結果幾個月以后,聽聞那些運到長安城的普通白疊布,價錢比去年降了不少,這一路千里迢迢運過去,利潤若是不夠高,那就不大劃算。 涼州一帶情況相對好些,那邊距離長安城更近,而且還有很多大家族在涼州那邊興建布坊,技術也更加先進,敦煌這邊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技術水平上,都不占優勢。 在他們這一片,唯獨那羅二娘的面巾作坊勢頭最盛,早前第一批貨運去長安城,便切切實實掙到了錢,后來這附近許多大大小小的作坊,都選擇把自己庫存的白疊花賣給她們,只要價錢談妥了,他們便把貨物送過來。 現如今常樂縣轄下各村鎮,都有婦人在那面巾作坊干活,那面巾上面有花紋,剛開始的時候要記圖紙,可要了這些婦人的老命。 好在只要學會了一個圖紙,就可以一直織下去,那花樣雖難,但是一塊面巾到底也就那么大一點,只要是真正花了心思下去,鮮少有人學不會。 聽聞那作坊里還有一些腦子靈活的婦人,學新花樣很快,她們那些人的工錢也高,因為做新花樣有補貼,做舊花樣就沒有。 不管掙得多掙得少,那總歸是掙到了錢的,就算是那最笨的婦人,每月只能掙得幾十文錢,那在家里說個話,也是要比從前硬氣許多。 這些婦人們白日在作坊里干活,晚上還能出來街上逛逛,手頭上寬裕些的,還能買些頭花脂粉之類。 自從常樂縣點起了那沼氣燈之后,周邊地區不少人過來看究竟,這就使得常樂縣的夜晚越來越熱鬧。 不少敦煌晉昌一帶的商販也都到這里來擺夜市,在這里做買賣的伊吾人晉昌人亦是頗多,各色雜胡都很常見,甚至還有一些剛剛開始學做生意的昆侖人。 因為常樂縣這個地方地處偏遠,當地以及周邊一些地區大多不算富裕,這就使得他們這里的物價比較低,夜市上的東西都很便宜。 還有羅二娘的羊絨作坊以及面巾作坊里,不時也會出現一些次品,從前這些次品大多內部消耗,賣給自家作坊里的員工,最近她們倒也拿了一些貨物到夜市上低價銷售,引得不少人爭相搶購。 那樣一條顏色鮮艷的面巾子,只那花紋上錯了一點,便按三文錢一條便宜賣了,這城里頭只要是稍稍寬裕一些的人家,就能舍得給家里的女孩兒買了。 還有那些個羊絨制品,只要價錢便宜,就沒有嫌多的,家里頭的老老少少都是要穿的,那羊絨毛衣褲輕便保暖,冬日里在外衣里邊穿一套,可比他們從前裹那好幾層粗布衣裳還要暖和。 常樂縣的夜晚很熱鬧,白天則常有大宗貨物進出,進來的有白疊花、羊絨、鐵、石炭、木材、糧食等等,近日還有一種用來制作沼氣燈需要用到的釷石,時常也是成車成車地從伊吾那邊運過來。 運出去的則多是各種成品,像羊rou罐頭、木軌馬車、打谷機、燕兒飛、針、醬料、白酒、茶葉、羊絨制品、面巾等等。 現如今在隴右道西面這片地方上,每每說到常樂縣,大伙兒便都道那是一個特別熱鬧的小城,城中百姓皆頗富裕。 在眼下這個貧瘠閉塞人口稀少的年代,熱鬧和富足的生活正是許多人所向往的。于是各色人口源源不斷地流向常樂縣,這些人既是消費者也是勞動力,還有人帶來了資金。 也就是在沼氣燈投入使用之后的這些時日,常樂縣中明顯就比從前熱鬧了許多,而且還有越來越熱鬧的趨勢。 隨著后面幾個沼氣池的逐漸開放,作坊區那邊也都點上了沼氣燈,然后就開始向居民區推廣普及,一盞燈每月只需三文錢用氣費,比用油燈還省,城中百姓就沒有不愿意的,在眼下這個大推廣的階段,同樣不需收取開戶費,還送一盞沼氣燈。 照理說像這樣的大力推廣,肯定要花很多錢,但是常樂縣公府這邊卻并不吃虧。 原因是他們公府手里持有很多土地,自打這個沼氣燈推廣之后,縣城地價水漲船高,求購者亦多,先后賣出幾塊地皮之后,常樂縣公府就有錢了。 羅用讓人仔細賬目,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都要算得清清楚楚,若有余錢,便要攢起來充作修水渠之用。 杜構和夏彥在休息了小半個月以后,就開始出去勘察地形了,與那些從前負責過這個工作的吏員們一起,一出城,往往就是好些時日都不得歸來。 自從這沼氣燈在常樂縣推廣開了以后,周邊那些地方也有人過來打聽的,還有那尋合作的,大抵便是想讓羅用安排一些人手,到他們那些地方上去修沼氣池布置沼氣燈。 常樂縣眼下正當要發展的時候,羅用哪里肯,推說這沼氣燈技術還不太成熟,等他這邊再研究研究,技術成熟以后再向周邊地區推廣。 郭孝恪也想要這個沼氣燈技術,奈何羅用這回根本不買他的賬,找唐儉唐儉也不搭理他,于是他就去找陳皎,問他這個上官是怎么當的,怎么連自己手底下的官員都管不動了? 陳皎很是郁悶,心道你這隴右道兼安西都護府的頂頭上司都壓不動那塊棺材板兒,這時候倒是來尋我的不自在。 其實陳皎一早就想走了,奈何調令遲遲不肯下來,于是他請自己的族人朋友幫忙打聽。 吏部那群人說,那羅用就是個刺兒頭,偏又有些能耐,圣人愛惜其才,就是想讓他在隴西好好發光發熱的意思,不想再鬧出什么事端,這不,看陳皎跟他相處得挺好,一時便也不打算給他們這邊換人了。 陳皎:誰跟那塊棺材板相處得好?好個屁! 這一邊,郭孝恪壓不動羅用,就寫了文書到長安城去告狀。 皇帝對郭孝恪這兩年在高昌那邊的成績并不滿意,他當初之所以讓郭孝恪去當這個安西都護,主要就是為了讓他去邊疆打仗的,結果郭孝恪去了那么久,仗是一場沒打,就知道成天喊人到山上去挖礦石。 這倒也不能全怪郭孝恪,打仗這種事情,總得師出有名啊,現在的大唐隴西一帶,與西邊那些小國友好得不得了,每日里商來商往貨進貨出的,早前他們盯上的那幾個小國,現在都忙著搞發展了,根本不惹事。 還有那個焉耆國,之前不是還挺拽的,現在他們也是派了使臣來長安,表明了自己與突厥人劃清界限的決心,又表現出對中原王朝十分尊敬仰慕的樣子,就這樣,你還好意思派兵去打他? 皇帝近來不禁也開始反省,自己當初讓羅用去常樂縣,到底是對是錯呢? 又幾日,羅用的文書也到了,與那份文書一同被送過來的,還有一箱子燈籠燈罩沼氣燈。 長安城這邊沒有沼氣,這沼氣燈送過來,也就是給他們看個樣子,那些個燈籠燈罩倒是有用。 燈籠里頭點上蠟燭,蠟燭的燃燒同樣也會產生熱量,使燈籠里面那個涂抹了氧化釷的網紗激發出強光,燈罩則是套在油燈的燈座上使用。 “倒是不錯?!被实垩缘溃骸傲钊巳ば┾Q石,多做一些燈籠燈罩供給宮中使用?!?/br> “喏?!?/br> 對于皇帝這幾日的表現,有些人看在眼里,心中不免也是暗暗地猜測揣度著。 “那些從常樂縣送來的燈籠燈罩,圣人似并不十分喜愛?!痹诿鎸ψ约旱淖迦艘约八浇缓糜训臅r候,他們也會對這件事情進行交流討論。 “大抵不是心中所愛?!庇腥说?。 作為一個有野心的帝王,自然還是更想開疆擴土一展宏圖,羅用做的這些事情雖然也不錯,但確實不是他心中所愿。 這就好比他某天想吃荔枝罐頭,宮人卻道荔枝罐頭沒有了,與他端上來一碗橘子罐頭,滋味雖也不差,卻到底不稱心意。 與這一箱燈籠燈罩一起被送過來的那封文書,上面寫著氧化釷的分辨以及用法。 羅用在這個文書上還說,他們現在制作出來的這些燈籠燈罩還不夠亮,聽聞西域那邊有一種燒制琉璃的方法,若是能以那琉璃做燈罩,那將來做出來的燈必定就很亮了,所以他打算組織一個隊伍去西域,尋找燒制琉璃的方法。 皇帝想了想,準了,那常樂書院開辦亦已有些時日,差不多是該讓書院中那些年輕人去西域走走了。 第394章 鏡鐵山 眼下這個年代的西域氣候比較濕潤,許多植被還沒有被破壞,水源較之后世充沛。 這時候的羅布泊還是一個巨大的咸水湖,另外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淡水湖,雪山上貯藏著無數積雪,每年春暖花開之時,這些積雪就會融化,化為潺潺流水,順著山澗低谷汩汩而下。 這時候的人甚至可以在西域發展水運,這在后世是很難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