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節
這一天傍晚,喬俊林從常樂書院回到縣衙那邊,與羅用說了這件事。 羅用聽聞了,哦了一聲,當天晚上便寫了一封文書,次日一早差人送去驛站,驛站那邊接到文書,趕緊令役卒往晉昌方向送去,一站一站傳遞過去,好容易到了長安城,那些大佬們一看,齊活了,趕緊拿給皇帝。 皇帝順勢就把羅用給表揚了一通,又賞了他們羅家不少金銀錢帛。 這一邊,皇帝嘉獎羅用的文書才剛剛送出長安城,那一邊,長安城的這條木軌道迫不及待便開工了。 長安百姓聽聞又要修路,大抵也都很高興,又因先前與薛延陀打了勝仗,長安城中的氛圍很是熱烈。 至于在這條木軌道動工之前,相關官員們所面臨的窘境,尋常百姓自然是不會知曉的。 所以說,別看那些大家族們平時挺會擺譜,其實很多事情說起來,那也是土得很。 到了唐初這時候,士族文化已經延續了數百年,那是一個天生優越的群體,形象很重要,所以像這些個土里土氣的東西,都得藏起來,掖得嚴嚴實實的,誰若是藏不好,那就是沒有貴族氣質,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羅縣令:針對這種情況,后世有一個詞語形容得很貼切,裝逼。 羅縣令這時候正坐在隴西他那小破縣衙里,呼哧呼哧吃著粟米粥,就著一碟子嫩金瓜炒rou片。 去年有一個高昌那邊的商賈,送給他幾顆金瓜種子,羅用令人在縣衙后面那片菜園子里種了,差役吏員們常常給這些金瓜澆水施肥的,伺候得很是周到,后來便結出不少金瓜,金瓜rou吃了,金瓜籽留著當種子。 一個金瓜好多種子,這縣里縣外,但凡是有點交情的,羅用都送他們幾個種子,吏員差役們也都各自拿了些。 金瓜這物什眼下還未十分普及,種子也有幾分金貴,這個嫩金瓜若不是昨日被五對踩傷了藤條,羅用也不舍得叫人炒來吃。 這都多少年沒有吃過炒南瓜了,羅縣令一口粟米粥一口炒嫩南瓜,吃得很是滿足。 這幾日他們縣衙這邊也很忙碌,不為別的,就是又到了給白疊花打頂心的季節。 話說去年有一個富戶,脾氣死倔,就是不肯打頂心,最后羅用跟他商量,叫他大部分都打了,就留下一畝地不打,看看這畝地將來的收成如何。 結果么,他那一畝地的白疊花枝條抽得老高,結出來的白疊花有大有小,再加上他們常樂縣這個地方風大,他那些白疊花長到后面,植株沒力了,護不住花,后面便又落了不少,可把他給心疼得啊,天天到地頭上去揀,奈何還未成熟的白疊花,撿回來也是無用,曬干了最多就是當柴草燒火用。 最后這一畝地的白疊花收回來,比其他打了頂心的少收了兩三成不止,去年那白疊花可不便宜啊,少收了這兩三成,那也是不少錢。 雖說是當地富戶,那也是個節儉人家,平日里家里的兒孫鬧著要吃飴糖糕餅,也是不肯常常買的,這一年少收的那些白疊花,也不知夠買多少飴糖糕餅了,如何能夠不心疼。 那地里白疊花收完了,剩下一地的花桿,也無甚大用處,倒是可以抱回家燒火,聽聞他家那一畝地的白疊花桿抱回去燒火的時候,他那婆姨那是燒一回就要念一回。 “也不是有那天災人禍,也不是有那兇獸畜生來禍害……” “好好的一個豐收年,你偏要折騰那幺蛾子……” “啪!”這是白疊花桿被折斷的聲音,折斷了才好塞到灶膛里燒火,這些花桿曬得干干的,折起來脆響。 “現在又落了什么好?就落下這一堆柴草……” “孫兒要吃糕,我也不舍得買,就你折騰這一回,夠我孫兒吃多少糕……” “哎呦……這一畝地的花桿,怎的竟這般經燒……” 這一天早上,縣衙眾人正在吃飯,一邊吃著,一邊說話,也是說到了他們家。 “……端午那時候就跑來問了,問我今年的白疊花甚時候打頂心?!?/br> “聽聞去年他那一畝白疊花地,不少人跑去看?!?/br> “那是啊,去的人可多了?!?/br> “直到后來地里的白疊花都收完了,光留下一地的花桿,那還有人去看呢?!?/br> “聽聞他們家從前都是他說了算,他那婆姨都不怎么吱聲,自打這事之后,她婆姨說話都大聲了?!?/br> “哈哈哈哈!” “今年他家那些白疊花倒是種得不錯?!?/br> “種地那是一把好手?!?/br> “就是那脾氣死倔,五對都比不了?!?/br> “五對作甚呢,蹲那墻根兒底下?這都好些時候了?!?/br> “踩了金瓜藤,挨罰呢?!?/br> “嘖,該罰?!?/br> 眾人目光瞟向羅用面前那一碟炒金瓜,不知是個甚的滋味,小氣得緊,嘗都不給嘗,言是明府特供。 第350章 消息走漏 不僅是長安城那邊要修路,敦煌這邊眼下也在修路。 從晉昌城到常樂縣的那一條木軌道,往來十分便利,看得那些敦煌人很是眼熱,敦煌當地很多商賈富戶,一人稍稍捐一些,鋪設軌道的資金便也到位了。 這條木軌道才剛開工,便有不少敦煌那邊的商賈富戶前來常樂縣訂購木軌馬車。 近來訂購木軌馬車的人很多,有伊州的有晉昌的也有一些常樂縣本地的,現在又來了這么多敦煌人,縣里的馬車作坊已經積壓了不少訂單,這段時間一直在趕工。 軌道運輸很是快捷便利,常樂縣周邊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這個木軌道的好處,也想要享受這一份便利。 若是想上木軌道,首先你得有一匹良馬,太次的馬不給上軌道,跑得慢,容易在軌道上引起阻塞,太烈性的馬也不行,軌道上的馬車跑得很快,一旦發生意外,那就十分危險。 其次就是要有馬車,這個得到常樂縣的馬車作坊去訂購,他們那里生產的每一輛馬車都有編號,其他地方打造的馬車不行,不給上軌道。 然后還要有一個經過特別培訓的車夫。只要這三個條件都具備了,那就可以趕著馬車去站臺排隊了,那邊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交上幾文錢便能上軌道,然后再按先后秩序發車,從前是一刻鐘發一車,近來車多,半刻鐘便要發一車。 每天清晨都有不少木軌馬車在常樂縣和晉昌城兩地的站臺上等待發車,常樂縣這邊相對少一點,晉昌那邊很多。 晉昌這邊不少商賈小販要到常樂縣去買賣貨物,因那常樂縣中頗多作坊,縣中許多百姓都在作坊做工,幾乎家家戶戶都掙工錢,現如今晉昌城這邊不少人都去常樂縣做買賣,有賣糧食布匹的,也有賣米酒米醋的,各種點心的,生意大抵都還不錯。 若說買貨,這些商販們喜歡從常樂縣買各種醬料,自從那常樂縣令關了縣里豆腐作坊,那豆腐作坊的雇工便都去了醬坊,那常樂縣的各色醬料,可謂是隴西一絕,價錢亦不很貴,尋常人家便能吃得起。 早先便有一些晉昌商販,將一些常樂醬料運去合河戍,戍邊的軍士們很是喜愛,常??铣龈邇r來買,后來去的商賈多了,價錢便逐漸平抑下來, 在合河戍旁邊有一個名叫大澤的湖泊,牧民們常常會趕著成群的牛羊在湖泊對面駐扎,久而久之,在大澤邊上逐漸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集市,也有漢人去那里做買賣的,從前主要便是賣些糧食布匹,飴糖糕餅,后來逐漸又多了一些賣針賣酒賣茶葉的,近來聽聞很多賣醬的。 從大澤往敦煌方向,有一條河,后世稱為疏勒河,乃是從敦煌那邊的興胡泊流向瓜州的大澤,時人稱之為葫蘆河。 葫蘆河上游有一些大片的淺灘,騎馬便可淌過,一些出關去做買賣的商販,常常便是從此處進出,羊絨作坊里一些牧民出身的小娘子們,大多也是從此處過來,聽聞從前玄奘法師出關的時候,亦是經由此處。 在晉昌以北的關外,大澤與豹文山之間的那一片隔壁草原上,有一個名叫百帳守捉的屯軍之所,那里生活著不少軍士以及當地各部族,還有一些軍戶家屬以及退伍軍人,還有為數不少的流放之人。 這樣的地方,民風大抵都很彪悍,早前羊絨作坊那邊有兩個小娘子打架,其中一人便是來自那百帳守捉,另一人也是關外牧民出身。 這兩人同住一間工舍,性格都比較強勢,時日久了便有一些不睦,上月月初,羅二娘發了上一個月的工錢以后,又令人從庫房里抬了一些她從晉昌那邊一間糕餅鋪定做的糕餅出來,當時這兩個小娘子,便是為了爭一塊看起來相對大一點的糕餅,當眾就打起來了。 這兩個小娘子后來就被羅二娘安排給了那個軍戶出身的管事,叫她帶在身邊,教她們跑跑外務。 這般強勢能打的性情,整日叫她們坐在作坊里紡線織衣,著實也是憋壞了,若不是為了那每日里的幾頓好吃食,每月里的那些工錢,每季都有的好看衣裳,定然是忍不下來的。 現在好了,讓她們去給羊絨作坊跑外務,不用整日悶在作坊里干活,還能公款吃喝,這兩個小娘子都覺得十分爽快,一些時日下來倆人的關系竟比從前好了許多。 在這個精神娛樂十分匱乏的年代,一般人都比較愛熱鬧,對于自己沒有去過的地方也充滿了好奇心,現如今作坊里的不少小娘子都很羨慕她二人。 常樂書院那些人近日也總與羅用說,言是要去伊州游學。 這事是羅用先前答應了唐儉的,現如今那《白疊之歌》早已廣為流傳,他們常樂縣靠著賣白疊布白疊種子也是掙了不少,確實是到了該兌現承諾的時候。 按唐儉的意思,是等伊吾那條木軌道鋪好了,常樂縣公府便撥出錢帛來,送他們常樂書院的先生學子們出去游學,先去伊吾,再去高昌焉耆等地逛一逛,仔細體驗一下那邊的風土人情,三五個月以后再回來。 擱眼下這個年代,游學這種事,隨便游個三五個月那太正常了,也有一游就游好幾年的。 “今年都這時候了,待那伊吾的木軌道修好了,再有一兩個月便入冬了,有甚好游的,不若還是明年開春再去?!边@一日唐儉與羅用提游學的事情,羅用如此說道。 唐大人卻道:“秋里過去,開春回來,正好,入冬亦有入冬的游法?!?/br> 這事也不是頭一回說了,羅用擔心自己再推三阻四,唐大人該不高興了,于是便與他說:“我先前聽幾名突厥商賈提及,乙毗咄陸有意攻打伊州,不知真假?!?/br> “竟有這等事?”唐儉將信將疑,就這游學的事情,他都跟羅用提過好幾回了,每次羅用都勸他明年再去,原本還疑心他是不是心疼錢帛,仔細想想,這棺材板兒并不是那般吝嗇小氣言而無信之人。 只是那突厥人真敢來打伊州?突厥那邊近幾年也是內亂不斷,前兩年在高昌那邊又吃了一個敗仗。 去年唐軍與薛延陀打仗,乙毗咄陸和葉護可汗打仗,雙方各打各的,中原與突厥之間也算相安無事,其間亦有使臣往來,唐儉還道這隴西應是能夠安生幾年,也不知道羅用這消息是從哪里聽來,可不可信。 唐院長吃完飯,抹抹嘴回到常樂書院,書院那邊也有食堂,他就是聽說縣衙這邊今天中午有好菜,于是便過來了。 書院那邊的小郎君們纏著唐院長問那游學的事情,這些人現在學了不少關于西域那邊的人文地理知識,又有專門學那突厥話的,悶在書院里學了這么長時間,早就想出去闖蕩闖蕩了。 唐儉說今年怕是不行了,還是明年開春再去吧,這些學生們不干了,心里落差太大了,太難接受了,于是一個個便都鬧騰起來,差點沒把書院屋頂上的茅草都給掀了。 唐儉無奈,訓斥安撫之余,便也與他們說了羅用方才那番話,又說羅用這個人還是有信用的,叫他們安心等到明年開春。 書院這邊折騰出來的動靜不小,附近的百姓也有聽聞了風聲的,不知怎么的,那突厥人有意要攻打伊州的消息便被人傳揚了出去。 眼下正是初秋,常樂縣當地很多商賈往來,其中就有不少突厥商賈…… 中秋節前后,突厥可汗乙毗咄陸正在著手準備攻打伊州的事宜,他的一個親信匆匆忙忙從外面跑進來,慌慌張張對他說道: “不好了!消息走漏了!如今在那瓜州敦煌一帶,人人皆知我突厥人要打伊州??!” 第351章 貞觀十六年冬 眼下的情況都這般了,那些突厥人究竟還打不打伊州了,那羅用就不知道了。 現在不僅是突厥人聽聞了這個消息,伊州人同樣也聽聞了,駐守在敦煌那邊的喬師望亦聽聞了。 那喬師望很是能打,前兩年突厥人打高昌的時候,李道宗的大軍還未到,便是他領著數千騎兵先去了高昌,與高昌軍隊一同抵御突厥大軍,很是打了幾場漂亮仗。 現如今聽聞突厥人要打過來,那些伊吾人真是拼了命地修路啊,他們雖然還是有點抵觸中原王朝對伊吾當地進行過分嚴密的控制,但那突厥人若是果真打過來了,不靠大唐的軍隊,伊吾當地總共才多少軍士,如何能夠扛得??? 伊州刺史派人前去敦煌求援,那喬師望也很爽快,言是伊州既為大唐國土,強敵來襲,他自當領兵應戰! 那些伊吾人一聽,很是感動!他們雖已歸附大唐,但是也怕大唐方面在這關鍵時刻掉鏈子。 自從那突厥人要打伊吾的消息傳開以后,不僅伊吾當地人心惶惶,就連西面那些小國,皆是不安。 突厥這些年多分裂內亂,早前那乙毗咄陸殺死了葉護可汗,勢力一時強盛,對西域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強,胡商們說他這時候要打伊州,很多人都是相信的。 然而就在這風云際會人心動蕩之際,隴西這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唐朝廷派遣老將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 這郭孝恪也是瓦崗寨出身,之后投唐,曾為李唐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候郭孝恪一來,隴西這邊很多人便都知道了,圣人這是要對西域發力了! 郭孝恪這個人行事比較高調,又好享樂,但總體還是靠譜的,也很能打。 他們這一行人途經常樂縣的時候,羅用送給他們幾車上好的白酒,老郭很高興,回贈羅縣令幾樣金銀器物,皆是十分精美奢華的物件,羅縣令想把它們融了當錢使,又怕郭都護聽聞以后不高興,擺在他這小破縣衙又顯得十分突兀,于是只好收在庫中落灰。 郭孝恪走馬上任,又是涼州都督又是西州刺史,又是安西都護,基本上這整個隴西都歸他管了,原本喬師望那一把手的位置,自然就要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