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就算這個物種在眼下這個年代,看起來并沒有比絲和麻更具優勢,但是羅用卻知道它的潛力,也知道在大食人眼中十分棘手的取籽問題,其實也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克服的。 這就是作為一個穿越者的優勢所在,就算眼前的世界看起來一片荒蕪,他也知道自己該往哪一個方向去開拓和努力。 就像是提前掌握了一張藏寶圖,他總是知道哪里會有寶藏。 這天下午,譚老縣令來公府這邊找羅用吃茶,順便與他說了說修水渠的事情。 今年若是沒有高昌國那一場戰事,酒坊那邊賣賣白酒,這時候也該攢不少錢了,奈何被那戰事一攪合,今年非但白酒沒有賣出去多少,還給過路的大軍送去了不少糧食,耗費頗多。 再加上那稅收又指望不上,這一整年忙活下來,公府之中也沒能存下多少錢帛,靠這些東西想要去干修水渠那么大的工程,顯然是不可能的。 “那水渠一時便不修了,待我先把棉花推廣開,屆時再用此物換錢?!笔掷镱^這幾個錢,羅用打算用在棉花推廣種植上面。 “三郎還需慎重啊?!币宦犃_用要往這個他們從前沒聽過沒見過的物什上面大把砸錢,譚老縣令苦口婆心道: “棉花此物,我等先前不曾聽聞,我觀那些大食商賈的衣著,大多也都以麻為主,這棉花若是果真那般好,怎的不見他們人人穿著?” 譚老縣令這一番話也是說得很有道理的,只是有些事情到了羅用這里,便不能以常理判斷。 “他們在處理棉花這個東西的時候,碰到了一個棘手的難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我卻知曉解法,譚翁無需憂心,待到來年出了新棉,我便令人做一床又厚又軟的大棉被送與你?!绷_用笑著對他說道。 譚老縣令聽了他這一番話,又想到先前在他們這里,羊絨也是不怎么值錢的,尋常人拿去了,除了填到衣服被子里面,也沒有什么其他用處。 現如今他們這里的羊絨多貴啊,羅二娘那羊絨作坊織出來的羊絨毛衣褲,各種顏色各種花紋,穿著身上不僅暖和,還十分美觀。 這么一想,他便覺得羅用興許真能把這些從大食國來的棉花折騰出什么新花樣來。 于是他便問羅用道:“那你打算如何推廣?” “首先便從職田開始吧?!绷_用回答說。 他手里面的棉花種子數量有限,加上又是新物種,放在職田那邊種植,監督管理也都比較方便。 屆時若有多余的種子,便再尋一些擅長耕作的農戶種植。 職田這邊,佃戶們這時候都在家里磨針,并不知道羅用打算讓他們種棉花的事情。 自從縣里的官員換過了一撥以后,他們這些佃戶的日子也比從前好過許多,新來的縣令體諒他們這些佃戶的難處,對他們也是多有關照。 這兩年他們在地里種玉米,交了租子以后,還能剩下不少,于是去年便有不少鄉下農戶尋他們換玉米種子,幾個玉米棒子,便能換來大半斗當年剛下的新糧,若是陳糧,那便更多一些。 今年玉米的價錢降了不少,但還是要比麥粟貴出些許,這些佃戶平日里連麥粟都不舍得吃,更別提拿這些玉米充作口糧了,大多都還是與一些家里沒有玉米種子的鄉人換了其他雜糧,只是所得要比去年少了許多。 “……剛吃上兩天飽飯心里就不舒坦了,還當家里是有米山面山,這般大嚼大用……” 這一日,饒家阿婆坐在灶下燒火,她兒媳正在灶頭上忙活,今日她那女婿上門,饒翁叫她們熬些玉米粥來招待,饒阿婆心里高興歸高興,卻又十分地心疼物什,于是便坐在灶下小聲念叨起來。 “阿娘,你少說兩句,免得被阿邵聽了去?!彼齼合眲竦?。 “聽去便聽去,他還還能與我這老太婆如何?”饒阿婆口里這般說著,聲音卻又壓低了幾分,幾乎只是在口里咕噥:“整日就見他上門,也不知帶我兒回來瞧瞧耶娘?!?/br> “從他們鎮上到咱這里,一走就是一整天,柳兒帶著三個娃娃,如何能夠常?;貋??”她那兒媳耳朵倒是好得很。 “哎呦……我就說不該叫她嫁恁遠?!?/br> “遠是遠些,這阿邵卻是個好的,人活泛,又勤懇,定不能叫她們娘兒幾個吃苦……” “……” 饒家這個名叫阿邵的女婿,這兩年從饒翁他們這里倒騰了不少玉米到自家所在的小鎮上,賺取一些差價,利潤雖然算不得十分豐厚,卻也經不住他這一年到頭不停歇地來回搬。 存了些錢以后,他便打算把一家老小從鎮上挪到縣城,這兩日過來,便總與饒翁他們說這個事。 她二人做好了飯菜端進去的時候,便聽到那阿邵正與饒大郎說話。 “……趁這羅縣令還在任上,兄嫂也該早做打算,脫了這佃戶的身份,要么置些地,要么搬到城里去,到時候我們兩家人相互扶持,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饒大嫂垂了垂眼,只管幫他們把吃食擺到桌面上,縱使心中有千頭萬緒,口中卻是一言不發。 趁那羅縣令還在他們常樂縣的時候,脫了這佃戶身份,這件事他們家又如何沒有想過。 只是就憑他們手里頭這幾個錢,根本也買不著土地,一般人家若非遇著天災人禍,窮到活不下去了,誰人愿意賣地。自從這羅縣令來了以后,鄉下那些農人的日子也比從前好過了不少,于是就更沒有人愿意賣地了,地價也比從前高出不少。 別說買地,就是常樂縣城中的一個黃泥小院,也要花費不少錢財才能買得。 買下那一個小院以后,他們一家老小住在城中,吃穿用度樣樣都要花錢去買,年景好的時候倒也不怕,萬一遇到上回像高昌國那樣的事情,糧價猛漲…… 阿邵并不怕這些,他家有好幾個兄弟在鄉下種地,只他一個人過繼到鎮上叔父家,成了商籍。 他那叔父沒有子嗣,當初過繼的時候,阿邵那些兄弟沒有一個人肯去,最后選了阿邵,他的父母兄弟心中對他有虧欠,哪一日阿邵一家在城里若是活不下去,兄弟們定不會眼睜睜看他們餓死。 饒家卻沒有那樣的底氣,饒翁便只得一兒一女,兒子這邊若是沒了活路,難道一家老小便要全靠女兒接濟? 畢竟這也不是一二日的事情…… “怎的這兩日進城的商隊這般多?” 饒翁原本坐在屋中磨針,這時候見她們把飯食端上來了,便從炕頭上舀了兩瓢熱水洗手,洗完手出去倒水的時候,他便看到距離他家不遠處的那條官道上,成群結隊的商賈正往常樂縣城的方向走去。 “有甚稀奇,八成就是去買針的?!别埌⑵挪灰詾槿坏貞艘痪?。 “比往常多出許多?”饒翁那個被人喚作阿邵的女婿這時候也走到門外去看了看。 “比前些時日多了一半不止?!别埼虒Π⑸壅f道。 自從常樂縣中那針坊辦起來以后,到他們這里來買針的人就絡繹不絕,饒翁有事沒事就要往官道上看幾眼,看看那些人穿的是甚樣式的衣服,是騎馬的還是騎駱駝的。 “瞅著不像是附近這一片的?!卑⑸鄄[眼觀察了片刻之后,說道:“倒像是關外來的胡商?!?/br> “不能吧,今年高昌國那邊都打仗了,竟還有胡商敢來?”饒大郎在屋中接話。 “你出來看看嘛?!卑⑸酆八鰜砜?。 “熱飯熱菜的放著不吃,又到外面去看什么,那些胡商整日來來去去的,有甚好看?!别埌⑵庞衷谀抢锬钸?,她念叨歸念叨,家里這些個老老小小卻沒有一個肯聽她的,一個個都跑到院子外頭看究竟去了,只余下一個嘴饞的小孫兒,圍著飯桌不舍得走。 “我昨日便覺進城的胡商比先前多了不少,還當是又來了一撥高昌商賈,不曾想今日竟還有這般多?!?/br> “可是從高昌那邊過來?” “不知?!?/br> 饒翁當即讓他兒子進屋去打了一桶熱水,又叫女婿抱上幾個粗陶碗,這便往官道那邊去了。 饒翁幾人行到官道邊,從木桶中打出熱水請這些過路的胡商飲用,有些胡商不肯飲,有些胡商飲了。 這大冷的天,在外面行路,寒風一吹就是一整天,這時候能有一碗熱水自然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信不過饒翁幾人,所以不肯飲而已。 饒翁與那些胡商搭話,問他們是從哪里過來的,怎的這兩日去往常樂縣方向的商賈這般多。 其中有一個胡商會說漢話,只是口音與常樂縣當地的口音很是不同,這人告訴饒翁幾人: “我們幾個是龜茲人,前面還有一群焉耆人,都是來買針的?!?/br> 第324章 至理名言 因為這些胡商的到來,這兩日城中各個客舍食鋪的生意又好了許多,就連那豆腐作坊旁邊施餅處,每日都有更多人排隊。 好在冬日里豆腐好賣,這些時日豆腐作坊那邊每日做豆腐的數量也有所增加,豆渣多了,做出來的豆渣餅數量也就比往常更多一些。 許多胡商從前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那一笸籮一笸籮的餅子竟然任人取食,每人還能分到一大碗熱騰騰的大骨頭湯,聽聞這里頭加了冬瓜干,滋味很是鮮美,下鹽也舍得,吃著并不寡淡。 其實常樂縣的消費還是比較低廉,許多高昌那邊的商賈到了這里就跟老鼠下米倉一般,一家一家的食鋪輪著吃。 高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十字路口,他們那邊的消費水平比之常樂縣可是要高得多,尤其是在首府高昌城,這些人來到常樂縣以后,看到什么都想吃,看到什么都想買,消費欲很是旺盛,極大地拉動了常樂縣當地的消費,給當地財政帶來了不少收入。 但是不管是哪里的人,有富人自然也有窮人,一些小販為了留著錢財多買幾根針,連一碗粟米粥一盤燜羊rou都不舍得吃,每日就去吃一頓不要錢的豆渣餅大骨頭湯,其他時候若是餓了,便啃幾口他們自己帶來的rou干充饑。 “哎,你們焉耆國的人怎么會知道我們這里有針賣?高昌人告訴你們的???”這一日在施餅處這邊,南家那小子偷閑與幾個焉耆國來的商販搭話。 這小子現在就在施餅處干活,因為人小力薄,每日掙的錢帛只有那兩名婦人的一半那么多,就這樣他也很高興了,干活也挺賣力,只是最近看到城里的胡人越來越多,于是便又開始活泛起來。 “高昌人?哼”一聽高昌人這幾個字,那幾個焉耆人就表現得很不高興。 “高昌人到我焉耆去賣針,索價之高,是你們常樂縣的十倍不止,哪里又肯告訴我們這種針的出處?!逼渲幸幻申热苏f道。 “那你們怎么知道要來常樂縣???”南文川對這些事情很感興趣。 “我們安排了人到高昌城去打聽,后來還是從一個在高昌城養傷的唐兵那里聽聞了你們常樂縣能產這種針的事情?!毖申壬特湼嬖V他。 “嘖嘖,那些高昌人還挺黑啊,一根針的價錢竟然要翻了十倍去?!蹦衔拇ㄟ@小子口里這般說著,心里其實特別想去掙這個錢。 “哼,那些高昌人做過的惡事多了去了……”這些焉耆人的話匣子就這么打開了:“早前他們還攻打過我們焉耆國……” 這年頭,相鄰的國家之間打來打去那都是常有的,高昌與焉耆挨得那么近,難免也會有一些宿怨。 不過就這一次高昌國攻打焉耆國的事情,主要還是因為通往西域的那兩條商道商道。 從高昌出發,原本是有兩條商道通往西域,一條南道一條北道,南道需要經過焉耆,北道不需要。 后來因為南道那邊的樓蘭國這個國家沒有了,南道就被廢棄了,焉耆國想要重修南道,然后就被高昌給打了。 這些焉耆人說高昌的不好,主要講的就是這件事,然而他們卻并沒有告訴南文川,這一南一北兩條商道,北道不經過焉耆,卻要經過突厥,突厥人又豈會坐視他們將南道修好? 他們更沒有告訴南文川,因為焉耆使臣到長安城去告了黑狀,差點致使大唐發兵攻打高昌國,使其滅亡。那焉耆使臣都在李世民跟前說了一些什么話,究竟是什么樣的事情,才能讓那位中原帝王決心要攻打高昌國,不用說,這背后自然還是與突厥有關。 說白了,焉耆這個小國根本無力與突厥對抗,所以他們只能怨恨高昌。 南文川現在年紀還太小了,一時也想不到那么多,不過這小子天生就只知道向錢看,其余的事情聽聽也就罷了。 “我看你們也挺不容易的,最近來常樂縣買針的人這么多,你們每日住在城里,就算吃飯不用花錢,租房也是一筆開銷啊?!蹦衔拇▽@幾個焉耆人說道。 “唉……又有什么辦法呢,你若能幫我們早日買得針來,我們幾個雖沒有太多錢帛,卻也一定會有所酬謝?!边@幾個焉耆人想讓南文川幫他們買針,畢竟是本地人,說不定有什么門路呢。 “此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你們這么多人,要買的針也多,還是安心住下,耐心等候吧?!蹦衔拇ㄐ±蟽阂话銚u頭晃腦。 “唉……”說了半天,還不是什么忙都幫不上,這幾個焉耆人亦是失落嘆氣。 “你們住在這城里頭,每日也要花銷,別到時候針沒買到,錢帛便花完了,不若還是尋些活計來做,好歹掙幾個銅錢也好?!蹦衔拇ㄟ@時候又對他們說道。 “不知這位小郎君有何高見?”這幾個焉耆人這時候也看出來了,眼前這小子年紀不大,人卻鬼得很,幾句話繞來繞去的,直到現在才算是真正入了正題。 “嗨,我能有什么高見?!蹦衔拇ㄐξ溃?/br> “我現在每天從這邊下了工就要回家磨針,你們要是也想磨針掙錢,隨時過來找我便是,畢竟針坊也不向你們這些外鄉人派活嘛?!?/br> “工價怎么算?”這些焉耆人也不會天真地以為眼前這個小子發了善心,要給他們做白工。 “你們每磨十二根,我便按十根的工價給你們?!边@抽成的方法南文川也琢磨了好幾天了,就在這個十二根和十三根之間猶豫了很久,最后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不要太貪心,十二根就好。 “……”那幾個焉耆人面面相覷,他們這回是來買針的,每日都要等著針坊那邊出針,不可能去水泥作坊之類的地方一整天一整天地干活,更不可能擔了豆腐酒尾之類的物什到外面去兜售。 這磨針的活計雖然掙得少,但是時間上就比較自由,想去針坊那邊隨時可以去,待買到了針,他們隨時也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