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節
“怎的到這常樂縣都這大半年了,還是這般瘦?”人稱羅半城的羅二娘來到常樂縣以后,每日就是幫羅用他們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常常還與他們開小灶做些好吃食。 去歲冬末,羅用他們經過涼州城的時候,二娘就心疼他太瘦,還當到了常樂縣這邊,生活穩定下來以后,情況會有好轉,沒想到這回見面,竟還是這般瘦。 “年紀輕輕的,胖了不好看?!绷_用這時候就蹲在廊下的水溝邊,用毛刷從盆子里沾了清水,細細刷洗他今日穿過的一雙皮靴。 這兩日城西北原來那片荒地上正在建作坊,有羅用的那些弟子在,又有縣中這許多吏員,他自己倒是不需事事cao心,只偶爾過去看看。 “胖些又有什么要緊,你這身子到底是傷過了一回,平日里總要比別人多注意幾分?!绷_二娘這時候就坐在廊下縫著一頂灰色皮帽子。 她那羊絨作坊除了收羊絨,有時候也收一些羊皮狼皮,他現在正在縫著的這頂帽子,用的就是一塊灰狼皮,選的是脖子胸口那一片最厚最軟的皮毛。 羅二娘一邊縫著帽子,一邊與羅用說話:“早前阿姊還寫信與我說,在她們開店的那個光德坊,有個做官的老不羞,去歲那些人鬧著要罷你的官的時候,他也跟著起哄,今年他們家也在南方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茶場……” “她還與你說了些甚?”羅用連忙轉移話題,就怕她到時候越說越生氣,好好的心情又給弄沒了。 “她還道自己手底下很有幾個好手?!倍镄α诵?,也順著羅用的話往下說:“近來長安城那邊不少商號都預備著要在蘇揚等地開辦分號,她也打算分出幾個人手,到那邊去開分店,蘇揚等地本就盛產絲綢,如今又添了茶葉這一項,許多人都看好那邊的前景?!?/br> “那她這回是不打算與馬家人一起了?”這事羅用還是頭一回聽說。 “聽阿姊說,馬家在南方那邊新開的鋪子,大多都在一些小地方,主要就是為了收茶葉,她在長安城經營這些年,也結識了一些商賈,這回與那些人同去蘇揚等地,應也出不了什么差池?!绷_二娘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 “可是定下了?”羅用關心道。 “并未,她們那些人里頭還有一些個拿不定主意的,畢竟蘇揚等地距離長安城頗遠?!倍镎f道。 “……”羅用有些擔心,大娘今年若是按實齡來算,也才二十三歲而已。 二娘看出他的心思,于是寬慰道:“她下回與你寫信的時候,應是會說,你也無需為她擔心,阿姊向來都是個有主意的,先前她還與我說,言那趙家人雖是不錯,卻也不應事事都靠他們,倚靠他人雖然便利,但難免也會被遮了一些視線,失了一些機會,我也覺得是這個理,現如今我那羊絨作坊的守衛,大多都已換成了自己雇來的人手,有些是涼州城里的,有些是先前找我賣過羊絨的牧民,都是我自己看著覺得信得過的人?!?/br> 羅用回過頭去看了看自家阿姊,羅二娘今年二十一歲,比羅用年長一歲,他二人與大娘年歲相差不多,皆是只差了一兩歲,四娘就要小些,比羅用小了五歲,今年才十五。 羅用不是家里最年長的,卻一直都把大娘二娘他們當成小女孩看待,這兩人當初一個去了涼州城,一個去了長安城,羅用也都盡量替她們找好庇護,卻不曾想過,她們也會有覺得被這一份庇護約束了手腳的一日。 羅用從前覺得自家這些兄弟姐妹當中,四娘應是最有闖勁最能打拼的一個,大娘二娘應是要保守些許,現如今看來,他當初卻是想錯了。 大娘二娘想要獨立,這是好事,只有擺脫了想要依靠別人的心理,才能茁壯成長,才會有成為一個強者的可能,即便將來哪一日失去了羅用這個堅實的后盾,她們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和發展。 羅二娘這一次來常樂縣,除了看望羅用,另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她打算在這里也開一個羊絨作坊。 憑借著獨一份的織毛衣技術,還有童叟無欺的美名,羅二娘在涼州城的那一家羊絨作坊生意一直很好,即便是這兩年在長安等地相繼傳出有別的作坊也能織造羊絨毛衣褲的消息,還是擋不住羅二娘這家作坊的生意越做越好。 現如今無論是在長安洛陽還是在蘇州揚州等地,一旦提到羊絨毛衣褲,幾乎無人不知涼州羅二娘的這個羊絨作坊。 這兩年,在很多地方,穿著羊絨衫都開始變成一件很普遍的事情,隨著越來越多人接受了這個新事物,新的市場還在不斷打開,羅二娘在涼州城的那個羊絨作坊,早已供不應求。 羅二娘從去年就已開始考慮,要不要在張掖酒泉一帶,再開設一家分作坊,現如今羅用被貶出長安城,來到常樂縣當了縣里,于是她便決定要將這個作坊開在常樂縣。 這常樂縣眼下是由羅用當家,這個羊絨作坊開在這里,自然也會有許多便利,而且像這樣的一家羊絨作坊,對于地方經濟的影響亦是不容小覷。 城西北那一片正在建設中的作坊房屋,羅用首先就給自家阿姊選了一個最大位置也最好的,這不僅是因為羅二娘是他阿姊,同時也是作為常樂縣縣令的立場,對于這個羊絨作坊的重視。 那一邊房屋還未修好,這一邊羅用和羅二娘早早就開始招人了。 這羊絨作坊除了少數一些守衛,其余便都只要女工,女工們的待遇與涼州城那邊相同,普通揀羊絨紡毛線的工人,也都是管吃管住的,工錢則是計件,若是能被選中學了織毛衣,與作坊簽訂了長期合同,那每月便能得七十文錢,還有四季衣裳,若是做得好的,時常還有獎金。 這樣的待遇在常樂縣便算是頂好的了,原本就是不被視為家中主要勞動力的女子,不用吃家里的穿家里的,每月還能掙那許多錢帛,待到合同期結束以后,還能有個手藝傍身,誰家不想讓自家女兒去學這個。 于是這兩日,城中那些布坊的生意忽地便紅火起來,許多人家都在給家里的女兒裁制新衣。 這些人家都想著把家里的女孩兒們打扮得干干凈凈體體面面的,盼著她們將來能被那羊絨作坊選上,去做了織衣女工。 “阿爹,你便叫我去吧,聽聞若是被那羅二娘選中了,學了織毛衣,每月能有七十文錢呢!”在關外的一戶牧民家中,這一家的女兒這兩日也總是鬧著說要去常樂縣的羊絨作坊干活。 “你阿爹與你說了那欽家的小子,過些時日你便要出嫁了,怎的現在又說要去羊絨作坊干活,你還是安心在家里待嫁吧,莫再惹你爹生氣了?!彼哪赣H嘆氣道。 “阿爹,你就讓我去羊絨作坊干活吧,我不想嫁給那欽家的小子,你知道我從小就比別人勤快手巧,那些漢人女孩比不過我,我會被選上的,每個月都會給家里掙回來七十文錢?!?/br> “你們可以用這些錢買鹽,買布料,給弟弟們做新衣裳,有了這些錢,就算是在最最寒冷的冬季,我們家都不會有人餓死的?!?/br> 也許是最后這一句話打動了這個家庭的男主人,這個牧民家的女孩終于被允許到關內的羊絨作坊去干活。 第二天一早,她父親騎馬把她送到長城腳下,她自己翻過了那一堵厚厚的黃泥土墻,聽著馬匹離開的聲音,獨自一人沿著長城下的蜿蜒土路,向著常樂縣的方向走去。 第296章 南家姑娘 羅二娘這一次不僅僅是帶了許多錢帛回來,她還帶來了自家在涼州城那邊的羊絨作坊培養出來的十多名員工。 這些人現在就住在常樂縣城中最好的那家客舍,吃飯也是在城里頭那些個酒肆食鋪,常樂縣城總共也就這么大一點,不肖數日,能去的鋪子便都被她們去過了一遍。 近來常樂縣城之中胡商稀少,這些客舍食鋪的生意大多也都比較清淡,這時候能有這么一群顧客,隔三差五上門關顧,這些個店家自然也都十分歡迎。 而且羅二娘帶來的這些女子,她們不僅穿著體面,為人亦是十分和善,從來不會跟有些客人似得,動不動就對店家伙計呼來喝去,待人十分有禮。 聽聞羅二娘定期會于她們目前住的那家客舍結算,另外每人每天還與她們十文錢的飯食補貼,這個錢都是現發到她們手上的,吃不完便自己收著,吃不夠的話,那便只好自己掏錢添些。 這些大娘子小娘子們大多比較舍得吃用,言是待那羊絨作坊開張以后,她們便要整日忙個不休,到時候即便是想到外面來打個牙祭,怕也沒那工夫。 有人打聽她們工錢,其中一個小娘子回答說:“便與那些差役相差無幾?!痹俣鄦?,便不肯再說了。 但即便是這樣,還是在這縣城里頭掀起了一股軒然大波。一名女子一月便能掙得三百文錢,這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那些個做不正經營生的青樓女子除外。 “我家大娘哪一日若是能像她們這般,我便是死了也能安心?!?/br> “那真真就是出人頭地了?!?/br> “我便恨自己早生了幾年,如今這巴掌又糙又厚,怕是做不得那精細活計了?!?/br> “那也未必,你看她們那些人里頭,也有與我們年歲相當的?!?/br> “哎,織毛衣我也就不想了,能學個紡毛線便是好的,整日坐在那干干凈凈的作坊里頭,有熱炕有熱水的,一天還管三頓飯,若是手腳利索的,一月也能掙個五十多文?!?/br> “這話你是聽誰說來?” “便是那幾個從涼州過來的娘子?!?/br> “果真?” “……” 羅二娘她們招人的攤子就設在縣衙門口,每日上午一個時辰,下午一個時辰,對于前去報名的人,也并不十分挑剔。 一般只要是看起來比較年輕利索的年輕女子過去,她們都是肯收的,年歲大一些的,便要問一問家里頭的情況,若是不方便住在作坊里面的,她們可能就不要了。 羅二娘在涼州城那邊開了這么長時間的羊絨作坊,對于羊絨被偷這件事,一直不能做到真正杜絕。 相對來說,讓所有工人住宿舍,不要經常進進出出,也算是一種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了。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運營成本,但也可以帶來其他管理上的便利。 這一次,為了羅二娘的這個羊絨作坊,羅用也沒少花心思,姐弟二人坐在一起,常常一說就是小半天。 這個作坊在開張之前,同樣也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車間、工舍、食堂,還要打造大量的紡車等等,每日都是大筆的錢帛花用出去。 待到這一年初雪飄揚那一日,這家羊絨作坊終于開工了。 女工們一個個背著抱著自己的被褥包袱,在紛紛揚揚的小雪花中,三五成群往那羊絨作坊走去。 因為羊絨作坊這邊要求工人住在作坊里面,所以這一次招來的,大多便都是年輕未婚的女子,只有少數年長的。 這羊絨作坊所在的位置也是在城內,只不過城西北這一片從前比較荒涼,沒什么人過來,與城門和城中那幾條主要街道也有些許距離。 現如今這邊建了許多作坊,好多地方都還沒有完工,路上時常還可以看到一些推著一車車泥土的工人。 這大冷的天,頂風冒雪地在工地上干一整天,也才能得三文錢,她們若是能被這個羊絨作坊選中,學了織毛衣,每月便有七十文錢,管吃管住,管四季衣裳,還有獎金,說起來,其實比這些賣力氣的青壯們掙得還要更多一些,只是最后不知道究竟會是哪一些人被選上,好多人這時候都憋著一股勁呢,心里打定了主意,再苦再累也要咬牙忍耐。 小姑娘們這兩日在家里聽到的,大多也都是這些話,她們自己也是抱著要吃苦耐勞的決心來的,不曾想待到了羊絨作坊這邊,一腳踏進大門,首先迎接她們的,便是一陣撲面而來的暖意。 原來這日一早,羅二娘為了給這些新來的小娘子們留個好印象,也為了這家羊絨作坊能有一個興旺紅火的開頭,于是她一大清早便讓人把作坊里的這些個火炕全部都給燒了起來,燒得這一整片廠區大院,無論走到哪里都是暖洋洋的。 這個羊絨作坊里面除了一些揀羊絨紡毛線織毛衣的工人,另外還有一些廚下的和打掃衛生的,也都是請的一些整潔利索的婦人。 工錢也還不錯,即便是那些洗菜打下手的,每月亦有五十文錢,那些掌勺的,自然還要高些,也管一日三餐,也提供住宿,但是并不要求她們必須住在作坊之中,每天下工以后想回去便回去了,雖不如那紡線織衣的看起來那么干凈體面,城中卻也有不少婦人想做這個活計。 這羊絨作坊里的地面炕面墻面,皆是抹了水泥的,到處都是干干凈凈,寬敞明亮,工工整整。 這些做工的小娘子們每十個人一間宿舍,宿舍就是一個三面盤炕的屋子,炕面上并不提供被褥,只是鋪了草席,每一張草席對應一個鋪位,每個鋪位靠墻的位置,還有一個木箱,乃是給她們放置衣物以及私人物品之用,每個屋子里面都有灶眼,上面放了陶釜,陶釜里面燒著熱水…… 那些個廚下的和打掃衛生的婦人們,便很是羨慕這些小娘子們。 “這哪里是來干活的,分明是來享福的?!?/br> “可不是,一天三頓都吃現成的,還有人幫著燒炕掃院子?!?/br> “可惜了我家一個女娃都沒有?!?/br> “哈哈,我家那一個現在還小一點,待她再大一些,我也叫她上這兒來?!?/br> “你說這羊絨毛衣褲的買賣果然那般好掙錢,竟能撐得起這樣的排場?” “自然是好掙錢,聽聞那羅二娘在涼州城買下了大半個城池的房產?!?/br> “眼下應是好掙錢的,將來的事情誰能知曉?!?/br> “盼著它一直掙錢才好,有這個羊絨作坊在這常樂縣,咱這里的女孩兒們才有個好出路?!?/br> “不是我說,將來若是生了男娃,有些人家怕是要不高興了?!?/br> “哈哈哈!” 這倒并不完全是玩笑話,聽聞在涼州城那個羊絨作坊,光是那些學了織毛衣的小娘子,就有上百人,他們常樂縣這里,想來也不會太少,一旦被選上,那每個月至少也是七十文錢,若是還能更進一步,跟那些個女管事那般,嘖嘖…… 現如今多少人家都在想著這個事呢,家里有個女孩兒的,總歸還是有點念想,沒個女孩兒的,那是不用想了。 近來,羅二娘她們這個作坊還在持續招人,時不常也有一些周邊鄉鎮上的,甚至是晉昌敦煌等地的百姓帶著家中女兒尋到他們這里。 羅二娘這個羊絨作坊規模頗大,眼下雖已招了不少人,那作坊里頭的鋪位,卻還有好些是空著的,有羅用這一層關系,近來她們的羊絨采購工作也進展得頗為順利,于是在收人的時候便也比較爽快。 這一日,又有幾個農戶帶著家中女兒來到羊絨作坊,言是要在這里做工。 作坊中的一個女管事出去招呼,見這回來的幾個女孩兒大體都還不錯,正想開口叫她們都留下來,打眼一看,那里面有一個小姑娘,年紀好像太小了一點。 “不知這個小娘子今年幾歲了?”這管事問站在她身邊的那個大人。 沒想到那大人卻道:“她不是我們村里的,她是剛剛在路上與我們遇到,于是便一道過來?!?/br> “她家大人呢?”這管事問道。 “不知?!痹趫鰩兹司恢獣?。 “你是誰家的孩子?家住何處?”這管事于是問這小孩道。 “石頭村王家的?!蹦呛⒆有⌒÷暤鼗卮鹫f。 那管事一聽她說話,便覺得有哪里不太對勁,而在場的一個農戶這時候卻已經是驚得都要跳起來:“石頭村王家那閨女今年才六歲,我識得她,管事的,這人并不是石頭村王家的女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