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節
于是,白酒的事情就算是被揭了過去,之后再也沒人提起。 事實上,相對于白酒,皇帝與朝中幾位大臣更加看重的,還是之前傳來的關于茶葉的消息。 聽聞離石馬家與王家等幾個商賈合作,今年春里,從南方各地搜羅了許多茶葉,制成一個個銅鑼大小的茶餅,近日正經由長安城,運往那常樂縣而去。 從那些胡商處傳來消息,言是牧民常年食rou,腹中油膩胃口不開,以此茶葉泡水,或與牛羊乳汁烹煮,能刮油解膩,使人精神清爽,身體強健。 中原這邊的百姓大多以米面雜糧為主食,并不能十分直觀地感受到茶葉對于人體的作用,但若是果真如傳言那般,那往后這茶葉必然也會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商品。 現如今那些牧民的購買力也是不容小覷,他們養羊,每年光靠賣羊絨都能掙不少錢。 從長安城去往涼州的那一條水泥路,今年夏初便已通了,還有北邊那一條,從孟門關到涼州的水泥路現在也通了。 有了這兩條水泥路,現在商賈們想要運送貨物前往西面和北面一些牧民集聚的地方,也比從前省時省力,中原與西面北面那些牧民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后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巨大的目前還是近乎于空白的市場。 盯上這塊肥rou的人不少,長安城中不少大家族,今年年初早早就差遣家人到一些邊關重鎮貿易興盛的地方去買房置地了。 原本大家看重的,都是一些絲綢布匹糧食生意,近來,聽聞不少人都在南方種茶,雖不知這茶葉買賣將來究竟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但是這經濟上的投資與政治上的投資也頗相似,都得趕在別人前頭,前面的人吃rou后面的人喝湯,再晚一點,那就什么都沒有了。 數日之后,皇帝召見唐儉,與他說了說常樂縣的事情。 皇帝說羅用確實是一塊難得的良才,自己有心重用他,又擔心太過亨通的官途會不利于年輕人的成長,有心想要磨練他,又擔心磨練得太過了,碎了玉石。 “此子年歲尚輕,家中又無長輩關懷教誨,常樂縣那般苦寒貧瘠之地,離京又遠,朕有心想要像一個長輩一樣給他關懷和教誨,卻是脫不開身,去不得那瓜州常樂,在這滿朝文武之中,你是少數幾個跟羅用走得近的,不若你便替我去走著一趟可好?” 皇帝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唐儉還能說什么,自然只有恭恭敬敬領了命令,回家整理行囊去了。 唐儉這一次去往常樂縣,除了給羅用送溫暖,皇帝另外還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觀察和了解常樂縣那邊的茶葉買賣,評估一下它的市場潛力以及投資價值。 第282章 羅縣令 唐儉這一路走得并不孤單,除了自家仆從以及朝堂方面給他安排的差役隨從,還有馬王幾家人運送大批茶葉與他同往常樂縣而去。 今年這一批茶葉從南方運往常樂縣,在運送路線上,這些人內部也曾有過爭議。 一些人主張到潼關之后,便取道北上,沿著朝廷先前鋪設的從長安城到定胡縣的那一條水泥路,先回了離石老家再說,他們這幾家商號對這條路都很熟,到了離石縣還可以好好休整一番。 從離石縣再次出發,經孟門關再由北邊那一條羅家弟子們鋪設的水泥路去往涼州城。聽聞在那條路上行走,只要是離石縣的人,那一路上的村鎮百姓都頗熱情,再加上他們這一次還有數名羅家弟子同行,有那幾人在,他們這個商隊甚至連過路費都不用交。 而且北邊那條路收過路費的關卡本來就比南邊這條少很多,收費也輕得多,聽聞不少小商販都更喜歡走那一條路。 只是北邊那條路雖有諸多便宜,但到底還是遠了些,這批茶葉從南方各地運過來,本來就已是十分不易,前面又有那么長的路要走,誰也不想平白再增加那許多路程。 馬王兩家的主事都更傾向于走南邊這條路,剛好這時候聽聞唐儉也要去往常樂縣,于是便上門詢問,可否同行,唐儉倒是挺好說話,一口就答應了,于是他們這兩撥人便走到一處去了。 茶葉雖是輕便貨物,但到底是載了貨,路上走得也不快,唐儉倒是不著急,這一路過去這么遠,他這把老骨頭也比不得年輕的時候了,還是悠著些,慢慢走吧。 夏末秋初,雨水頗少,正是行商運貨的好時節,從長安城去往涼州的驛道新鋪了水泥路面,道路寬闊平整,三十里一個驛站,驛道兩旁的人煙也并不算稀疏。 時而還能遇著一些鄉野草集,路上不時也能遇到一些大小商隊或是驛卒,還有一些附近的鄉民,有騎驢的有跑馬的有趕車的,也有用肩膀背著貨物行走的…… “衡二郎,你在好好的長安城不待,因何要去往常樂縣那苦寒之地?” 這天下午,一日之中太陽最大的那幾個時辰過去之后,唐儉從他那輛馬車里出來,騎在馬背上,慢悠悠走著,一邊還與羅家幾個弟子說話。 “師父在那邊,大伙兒都不太放心?!焙庵卵缘?。 當初羅用雖是收的衡玉為徒,但要說跟羅用時間更久的,還得是他這個次子衡致,師公師祖那些個稱呼羅用也不愛聽,便讓他跟其他弟子跟著一起喊了師父。 “你這一走,阿枝能舍得???” 說話的是劉活,他們家現在養羊不多,早前那片草場,如今也大多都被羅用那些弟子及其家人們開墾成田地,種上了莊稼。 劉活前些時候跟人一起運貨到長安城,原本還想著自家師父不在的時候,他這個當徒弟的也要盡一份力,多幫幫四娘她們。 結果趕上長安城這邊幾名弟子正準備去往常樂縣,于是他便說什么也要跟著去。常樂縣那地方他一早就想去了,無奈路途實在太過遙遠,并不是一兩個人說走就能走著去的。 “怎的不帶她回離石老家?!卑⒅εc衡致的事情,大伙兒也都是知道的。 “阿枝不欲回離石,再說還有四娘她們在長安?!焙庵禄卮鹫f。 “聽聞那喬俊林的舅舅與她同???”有人道。 “侯校書的婚事也近了?!焙庵抡f道。 “哦,不知是哪家娘子?” “便是那黃博士家的女兒?!?/br> “倒是一門好姻緣?!?/br> “正是,聽聞是個知書達理的好女子?!?/br> “我怎的聽說她們家后宅不甚安寧?!?/br> “不安寧是不安寧,女子總歸還是好女子?!?/br> “都是大人的事,與年輕人又有甚相干?!?/br> “……” 要說羅用不在的這段時間,長安城也是發生了一些事情的,比如說衡致和阿枝確定了關系,現在也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若無意外,這一次衡致從常樂縣回來,他二人應就會完婚。 還有侯藺的婚事也定下來了,娶的不是別人,正是早先羅用還在長安城的時候,侯校書整日躲著的那個上司家的女兒。 原本他是不喜自家上司強行推銷,在國子學中任職,時常也聽同僚們提及黃家后宅并不清靜,又聽聞這名女子長相黑胖,怎么看都不似良配,于是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那名女子卻頗喜歡侯藺,幾次主動與他接觸,表明自己的心跡。 然后侯藺慢慢也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性格堅毅心思細膩的好女子,大抵是因為成長環境有些復雜,顯得比同齡人要成熟不少,再仔細看她的外貌,雖然不算亮眼,卻也有她自己的韻味,越看越覺得耐看…… 如此這般,這兩個人便也成事了,也等不到喬俊林回來吃他舅舅的喜酒了,擇日便要完婚。 細說起來的話,真正促進侯藺這個大齡男光棍下定結婚的決心的,這其中也并非沒有現實因素的考量。 羅用這一次突然出京,事情來得這么急這么突然,把侯藺也是有點搞怕了,這還是羅用,名氣頗大的離石羅三郎,他將來還有再次回到長安城的可能,若是換了他侯校書呢? 怕是只有四處飄蕩,宦游到老,終其一生都別想再次回到長安城了。 黃博士官職雖然不算很高,他的這個女兒在家里的地位也不高,但是在他們的背后,畢竟還是站著一個家族,再怎么說也比侯藺這個草根出身的人更有力量。 侯藺娶了黃家的女兒,他便也成為了那個家族集團的一份子,就算只是作為一名比較邊緣的成員,多少也還是會有些保障。 至于黃家人為什么這么中意侯藺,是否也是考慮到侯藺舅甥二人與羅用的那一層關系,那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 瓜州距離長安城很遠,但是這片邊陲之地與長安城的聯系卻也頗為緊密,尤其是在每年的四月份到十月份這段時間,胡人活動頻繁的時候。 驛站之間跑馬傳信,羅用先前從涼州城走到瓜州常樂縣,正值冬季道路難行,生生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他們現在只需幾日工夫便能將公文送達,從長安到涼州,那速度就更快了。 瓜州刺史陳皎很快也得到了唐儉要來他們瓜州常樂縣的消息,去常樂縣自然就是為了那羅用。 至于他先前遞上去的折子,上面卻并沒有什么回復,甚至連提都沒提一句。這讓陳皎心中有些不安,于是便尋了自己的一名親信過來商議此事。 “那羅用確實不是凡夫俗子,既能立得大功,也能闖得大禍,現如今又在這種邊關之地,與那些胡人的關系牽扯不清,朝中多少人等著抓他的錯處。公此舉并無不妥,還是與之劃清界限為好?!?/br> “圣人似有不喜……” “公乃乃士族出身,何需處處看圣人面色行事,莫非不知在那長安城中,圣人亦有看士族面色的時候?爾陳氏家族發揚壯大之時,他們李家人還不知身在何處,前朝即便是覆滅了,不過就是換一家人當皇帝而已,士族還不照樣是士族?” “……” “公無需憂慮,圣人即便不喜,也不曾斥責于你,這官場中的事情,他心里又豈會沒數?!?/br> “現如今那唐儉要來瓜州,我又當如何?” “自然是只管當好這瓜州刺史便可,管他誰來,該招待招待,該如何如何。公背靠陳家,只要陳家不倒,又何需擔憂仕途,若是心急太過,為家族招來禍事,那才是真正的不智?!?/br> 待那親信走了之后,陳皎一人獨坐思索,越想就越覺得他那一番話實在很有道理。 因何如此? 只因對方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 羅用這邊,他身邊的人可就沒有這么貼心了。 聽聞羅縣令的那些笑話現如今已經傳到長安城中,甚至還傳到了朝堂之上,縣里頭那些個縣丞啊主簿的就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下回換崗位的時候,到了新的地方去赴任,到時候上司就問他們上一任是在哪里做的,跟隨的哪一位明府,然后…… “哦……就是那個很會講笑話的羅縣令吧?” “你可跟著學了些?不若也說兩個來與我們聽聽?!?/br> 堂堂朝廷命官!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好嗎!他們是去當官的!是要干實事的!絕對不是讓人隨意取樂的! 為這事,羅用最近每天都要聽一腦門的之乎者也。 每每出去與那些胡人喝幾口小酒,衙門那邊就得有人找過來,別個倒是不敢來,但他們會給喬俊林打小報告,然后喬俊林就來了。 “可見到羅用?”這一日吃晚飯的時候,喬俊林在衙門里頭沒見到人,一問之下,得知羅用又出來與人吃酒,于是便挎著他那把大刀找出來了。 “喏,就在前邊那家酒肆?!背钒傩掌毡橐捕颊J為他們家縣令年紀輕輕就喝恁多酒對身體不好。 于是喬俊林挺著腰板挎著大刀便進去了。 “怎的縣令又在吃酒?”鋪子外頭這時候也開始有人圍觀看熱鬧。 “今日下午剛進城的那個商隊,言是帶了西域那邊的種子,咱縣令火急火燎就跑過來了?!?/br> “嘖,別又是在哄他,我都見他被人哄了好幾回了,就想叫他過來講笑話?!?/br> “哎,出來了出來了……” 只見喬俊林和羅用一前一后從鋪子里出來,喬俊林挎著他那把大刀走在前頭,羅用笑嘻嘻跟在后頭。 出了鋪子見外頭圍了好些人,縣令大人還與他們打了個招呼:“怎的都圍在這里,可是吃過晚飯了?” “吃過了吃過了?!?/br> “明府也快些回去吃飯吧?!?/br> “今日得了甚種子?” “我亦不識得?!?/br> “不若拿些出來,我幫你種?!?/br> “善,甚時候若是種出來了,記得喊我過去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