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節
“!”朝堂之上立馬就炸了鍋,就像是在一鍋沸油之上撒了清水一般。 只要一粒種子,就能種出這么一捧糧食,還可以在干旱和貧瘠的地方正常生長,這怎么可能? 尋常農人種植麥子粟米,一粒種子播下去,待到收獲的時候,至多也就是手心里的一窩,豆子倒是多些,但也沒有這么多,再說豆子多食脹氣,這是誰都知道的事。 就是不知道這種糧食吃起來又如何…… 皇帝陛下顯然也是想到了這一茬的,當即便命人蒸了一鍋玉米粒呈上來。 這些玉米是羅用從東北收來的老品種,口感粘糯,這時候剛從地里收回來,還未曬過,這些人也沒想過要把整個玉米棒子放在鍋里煮,而是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粒一顆一顆摘下來,然后由宮中最有經驗的廚師,親手將它們放入鍋中,蒸到表皮微微脹開。 等到玉米出鍋的時候,這個大廚房里面已經圍了一圈穿龍袍的穿官服的,剛剛他們在朝堂之上聞到蒸玉米的香味,然后皇帝陛下一句話,大伙兒就都過來了。 今日乃是大朝,這么多朝廷官員,就這么一個廚房肯定是裝不下的,于是官位高的都進里面去了,官位低的就只好在外頭伸著脖子聞味兒。 這蒸玉米的香味與他們從前吃過的任何一種糧食都不一樣,勾得人又是嘴饞又是心饞。 “……口感軟糯緊實,應是可以扛餓頂飽,想來定是不差粟米白面?!蹦抢锩娴母吖僬谄穱L這個全新的糧食品種。 “聽聞牲畜亦喜食?!庇腥搜a充道。 “那些牲畜可無礙?”吃都吃了,這才知道要問呢。 “愛卿盡可安心,我早就命人以此物莖葉喂食牲畜,牛羊皆喜食,種子也曾喂食過牛羊雞鵝,皆是無礙?!被实郾菹聨еσ獾穆曇魪膹N房里面傳來。 “陛下!此物真乃天賜神糧??!”又有老臣激動高呼。 “真乃天賜神糧也!”諸大臣紛紛附和。 “……”廚房之中不時傳來亢奮人心的歌頌贊美,所有人都很激動,都說這玉米是天賜神糧。 至于這包糧食當時是在哪里被人發現的,大家自然是絕口不提。 什么?東市某公廁?誰敢說這個,就算皇帝陛下不怪罪,這群老臣都能把人罵到臭頭。 倒是在之后的日子里,不少大官家中的家奴仆役,都看到他們家郎君在自家茅廁前面燒香,言是拜廁神。 第122章 第六谷 為了這天賜的神糧,皇帝陛下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祭天儀式,還讓朝中最有身份的祭祀負責占卜,與天神溝通。 最后,那位仙風道骨的祭祀在那高高的祭臺之上,卜出了一個“玉”字。 皇帝陛下便說,這是天神賜予世人的第六谷,名曰“玉”。 祭臺之下,眾人皆拜。 不出一日,這件事便傳遍了長安城內外,古有神農傳五谷,今日天神又賜給了他們第六谷,這是一件多么神圣又多么激動人心的事情啊。 城中百姓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又有傳信官騎著駿馬,一路從長安城奔馳而出,將這個好消息送往各地州縣。 若無意外,朝廷方面決定明年開春以后馬上將玉米播種下去,等到夏收的時候,各地官員就可以到長安城領取種子了,若是南方州縣,時間抓緊一些,當年便可以開始種植。 或許有些人會說李世民此舉太過冒險,對于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糧食品種,還是應該多種幾輪,再決定要不要推廣。 但這個世界上又有什么事情是絕對安全的呢,尤其是作為上位者,更是時時都在面臨各種風險。兵貴神速,風險總是與機遇并存,只有敢于突進,才能不斷打開新局面,若是事事都要求個安全穩妥,最后怕只能被人逼入死角。 這時候長安城中是一派的歡欣景象,但是在西南邊境,軍士們卻在浴血奮戰。吐谷渾可汗名曰伏允,他采信了天柱王的計謀,攻打大唐邊境的廓洲和蘭州,那里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河西走廊。 伏允和他的大臣們認為大唐現在國力很弱,肯定不會在這種時候跟他們死磕,畢竟就算打下了吐谷渾,對大唐來說也根本沒有什么好處。 他們會那么想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吐谷渾地處西南,約莫就在后世的青海、甘肅以南、四川西北那一帶,夾在唐朝與吐蕃之間求生,他們所占領的地方大多地處高原。 跟中原地區比起來,這些地方一點都不適合耕作,漢人也不能適應那里的生活。 在這種考量之下,他們選擇了開戰,然后唐朝的回擊也是猛烈的。 這并不是一個真正和平的年代,戰爭時刻存在著,大唐周圍也是群敵環肆,大家相互之間打來打去,其實無所謂邪惡還是正義,對大唐人來說,大唐就是正義,吐谷渾那邊亦是如此。 現在對方既然已經打過來了,大唐肯定不能不回擊,只是那苦寒之地,就算占下來也是沒有什么用,還難守得很。 若是把他留下來,對于大唐與吐蕃之間,也是一個緩沖,所以最終,這一場針對吐谷渾的戰爭,大約也只能是一個歸順了事。 所以這一次這個糧種的事情,李世民之所以要這么大張旗鼓,想來應該是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自然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國內的統治地位,他若不是真正的天子,上天又怎么會賜神糧下來? 另一方面,自然是為了宣揚大唐的威勢。就像這一次的吐谷渾之戰,那吐谷渾若是忌憚大唐的威勢,必然就不敢輕易開戰。 想當初羅用之所以選擇先把玉米種子拿出來,看重的就是它耐旱耐貧瘠又十分高產的特性,有了這種糧食,應該就會有很多人能夠免于饑餓。 但是當它到了李世民手里,這些看似無害的種子,頓時就化身成為一柄利器,內可歸攏人心,外能威震四海。 一時間,仿佛整個天地間都開始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在談論著那個名字為“玉”的第六谷,好奇它與麻、黍、稷、麥、菽又有什么不同。 聽聞第六谷十分高產,長起來能有一人高,只要播下小小的一粒種子,就能收獲滿滿的一大捧,此事可是當真…… 一時間又有人歌頌起皇帝陛下的德高望重,雄材偉略,是真正得到上天眷顧的君王,這些聲音有多少是民眾自發形成,又有多少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刻意宣揚,尋常人并未可知。 李世民自是雄材偉略,羅用也不算太差,早前他埋下的種子,這時候也已經無聲無息發了芽。 此時此刻,在絳州聞喜縣以北二十多里外的一段官道上,一行人正在路邊的幾個草亭里歇息,說來也怪,這個地方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不知什么時候竟多出來這么些個草亭子,剛剛還看到兩名驛卒在此處用飯,想來應不是黑店,再說他們這人多勢眾的,倒也并不害怕什么。 一行人這時候剛好也走得累了,便在此處停下歇息,這草亭之中的胡床矮桌雖然有些粗糙,但怎么都比幕天席地要好得多,若嫌那胡床上的草甸子太粗糙又不夠干凈,自己鋪個墊子坐著便是。 只這店家院里頭煮著的鹵水著實太香,饞得那些仆役只咽口水,亭中一個婦人見了,便說讓他們去用些飯食,吃飽了才好繼續趕路,前面還有好些路要走。 于是那些不相干的人便都吃飯去了,只余幾個大人小孩依舊在外面亭子里頭坐著不動,他們乃是扶靈而來,死者是他們的家人,眼下正在喪期,自是不能食葷。 “夫人,你們也吃些粟米粥墊墊肚子吧?!蹦堑昙业故侵艿?,一面安排他的兩個妻弟給其他人準備飯食,自己則和他媳婦一起,給這邊送上了幾碗粟米粥,并幾個小菜過來。 “你這菜里面放的什么油?”那婦人看到對方端上來的一疊青菜上面隱約泛著油光,便問道。 “是豆油,婦人盡管放心食用,這里還有從離石縣過來的腐乳,亦是用豆子所制?!钡昙覂煽谧庸ЧЬ淳磾[好粥菜,又恭恭敬敬退下了,也沒有在這邊多待。 楊氏帶著三個女兒在這邊亭子里用飯,武士彟前期所生的那兩個兒子則在旁邊的另一個亭子里,店家給他們那邊也送了熱粥和小菜。 這荒野小店看著不起眼,做出來的飯菜倒也可口,就著幾個小菜,楊氏母女把那些熱粥都吃完了,胃里面暖和起來,整個人也就舒服多了,這天氣一日冷過一日,眼瞅著就要開始下雪了,越往北面走,天氣就越是冷得厲害…… 約莫十來日以后,身在西坡村的羅用收到了一摞信紙,寄信人是他的弟子吳幼,也就是在聞喜縣附近的官道邊賣鹵水的那個店家。 這一摞信紙上,事無巨細,拉拉雜雜記錄了不少事情,語氣隨意,就跟師徒二人閑話家常似得,羅用這也不是頭一回收到這樣的信件了,看著也挺解悶,偶爾就跟揀寶似的,還能從這里面找到一兩條有用的信息。 像這一次,吳幼就提到了武士彟的妻兒,羅用在里面找了找,只找到一句關于武家次女的描述:“……長女文靜,次女穩重,小女兒擅還不足十歲……” 羅用在心里算了算,據說武則天是在貞觀十一年,虛齡十四歲的時候入的宮,這會兒還是貞觀九年,也就是虛歲十二了,換做實齡,才剛十歲十一歲的樣子。 再算算李世民歲數,那會兒都快四十歲了。 “嘖,還真好意思下口?!绷_用撇嘴。 歷史上關于武則天這個人的記載多有歪曲不實之處,畢竟是在男權社會當了一把女皇帝,歷史又是由男性記載,羅用不認為所有的男性都能有那么寬廣的胸襟,更何況在那一場場充滿血腥的爭斗之中,她更是給自己樹立了無數敵人。 后來也有很多人說,李世民沒給自己選個好的繼承人,都是因為李治太過懦弱,所以才會被武則天拿捏得死死的。 在羅用看來,這事還真不怨李世民,李治在位期間,大唐的整體國力還是處于一個整體上升趨勢的,疆域也有所擴張,至于武則天,誰又能想得到,滿朝文武加起來竟然還對付不了一介女流呢。 但是,不管將來的武則天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物,是果決還是殘暴,在最初的時候,作為一個十三四歲的青蔥少女,正是天真爛漫對愛情充滿幻想對未來滿懷期待的時候,她真的是心甘情愿去服侍一個年近四十的老男人的嗎? 羅用順手將那幾張信紙折起來,揣到袖中,一時間也沒興致再看了。 “阿兄!阿兄!來了!來了!”這時候,不遠處的五郎沖他又叫又跳起來。 “!”羅用咧嘴笑了笑,目光看向路邊那一條這些天大家一起挖好,又抹了水泥的水溝,只見這時候,在他前面不遠處,就有一股清流沿著水溝飛快地流過來,迎面帶著一陣清新的氣息,還不待羅用反應過來,那股水流便已越過他身邊的水溝,一路向著水泥作坊的方向奔騰而去。 當初在修這條水溝的時候,許二郎他們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最終還是決定從羊圈那邊引水過來,因為那條小溪里的水流量大而且穩定。 他們從那邊的一個山坡上挖溝引水,沿著山勢,一點一點放低高度,一路上蜿蜿蜒蜒,一直流過許家客舍前面的土路邊,然后又穿過村口,一直流到水泥作坊那邊,經過一排排的水槽之后,最后匯入旁邊的一個小溪溝里。 這條水溝修好以后,不僅保證了水泥作坊以及將來的杜仲膠作坊的用水,還保證了許家客舍的用水。 山溪水直接從山坡上的溪溝引下來,并沒有經過羊圈那里,直接就被引到了這邊,水質很干凈,可以直接作為淘米洗菜之用。 “將來咱們家的衣服,倒是也可以拿來這里洗,比在水井邊方便多了?!倍锷焓謸屏藫茰侠锏那逅?,一臉高興地說道。 “那是自然?!本吘惯€得費力氣從井里提上來,哪像這條水溝,清水都是嘩嘩的自己流過來。 “從這一段,一直到村口往東,你愛在哪里洗就在哪里洗?!贝竽锖土治謇蛇@時候也出來看熱鬧。 要說還是這水泥便利,從前他們若想挖條水溝,哪里有這么容易,瞧瞧這溝里頭干凈的,一點泥沙都沒有,清亮亮的溪水輕盈盈地流淌著,看著別提多喜人了。 當初許二郎他們想得也是周到,就在水溝對面的空地上,還修了一條窄道出來,那窄道也是用水泥抹過的,與水溝的一面溝壁連在一起,形成一個略緩的斜坡,在那上面洗衣服再好不過,蹲在水溝對面洗,就算這邊大路上人來人往,也沒有什么妨礙。 許家幾個媳婦這時候也從店中拿了不少菜蔬出來清洗,村中婦人們聞訊,也紛紛都挎著籃子到這邊來洗衣服。 洗菜的在上游,洗衣服的在下游,一個一個地在溝邊蹲了一排,這溝里的溪水流得急,飛快就能把污濁帶走,沖得遠遠的,就算在別人下游洗衣服,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干凈的。 在村口往東,水泥作坊再過去一些的一片平地上,分布著一條條長條形的水槽,水槽與水槽之間,大約有三尺見寬的水泥路面供人行走。 這些水槽就是淘洗杜仲膠的場所,羅用這一天就與他的那些弟子一起,從旁邊的發酵池中挖了一批最早填進去的杜仲葉出來,放在其中一個水槽里,考慮到這些樹葉的腐爛程度還不是太高,便用腳踩和木棒捶打的方式,徹底將它們弄碎,然后就開溝放清水下去。 這些水槽一個連著一個,高度也略有落差,這些杜仲膠在上面的水槽經過第一遍淘選之后,還要進入第二個水槽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淘選,去除雜質的同時,也在努力減少膠質的流失,爭取用有限的杜仲樹葉淘選出盡可能多的杜仲膠。 對于杜仲膠的淘選技術,他們將來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摸索,相信效率總會越來越高。 羅用伸手在水槽里細細摸索著,確實也感覺到在這一水槽腐葉與清水的混合物中,存在著一些滑膩的膠質。 只要將這些膠質洗出來,先通過沉淀的方法去除一部分清水,然后就可以把它們放在鍋里煮了,最后應該會得到一鍋濃稠適宜的杜仲膠,只要把它們澆到磨具之中,冷卻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形狀,羅用目前最想做的,自然還是鞋底。 冬天已經來了,膠底皮靴也是時候該要問世了。 第123章 馬九歸來 九月下旬,離石縣就開始下起霜來,這一日清晨,羅用端著陶碗拿著牙刷到院子外面去刷牙的時候,就看到路邊的枯草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白霜。 不一會兒,就聽到四娘在后院那邊喊:“阿兄,醬缸結冰啦?!?/br> “結冰啦?厚不厚?”羅用草草刷完牙,跑到后院去看究竟。 “不太厚,就薄薄的一層?!蔽謇墒掷锾嶂桓竟?,踩在一個木凳子上面,站在一口醬缸旁邊,回頭對羅用說道。 “行了,我來吧,你先去吃飯?!绷_用伸手接過五郎手里的棍子,打發他趕緊去吃飯,吃完了還得去上學。 前院那邊,二娘她們已經做起了早飯,那味兒聞著像是蘆菔煮馎饦,天氣冷了以后,家里最常見的蔬菜,也就剩下蘆菔菘菜這些了。 他們離石縣這一代倒有不少人在火炕上種青菜,所以當地人大冬天也能吃上些許鮮嫩的蔬菜,但到底不比夏秋那時候,各種蔬菜可勁兒吃,畢竟多吃些青菜,就能多省些糧食。 等羅用和四娘一起把這些醬缸都攪過一遍,五郎已經騎上燕兒飛,與林榮王紹三人一起奔學堂去了。 這天氣越來越冷,對于五郎上學的問題,羅用也開始有些憂心起來,眼下沒下雪還好,等過些時候下雪了,幾個小孩子自己騎車上學下學他就很不放心,可這上學的事,也不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羅用想來想去,覺得他們西坡村要是也能有個學堂就好了,杜構要是能一直留在這里不走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