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節
    此時,魏家那頭的聘禮早已送到,羨煞了一眾庶女們。    擱在鄉下地頭,多的是人家將親家送來的聘禮扣下,只隨意湊點兒不值錢的嫁妝叫女兒帶出門子??稍谑兰掖笞?,這種事情是斷然不可能發生的,無論夫家下了多少聘禮,都會擱在嫁妝里,隨新娘子一并陪嫁出去。    魏家是商戶,所謂士農工商,商人本就排在最末,本朝雖然不像前朝那般重農抑商,可商人的地位也確實沒多大提升。官宦人家的小娘子,哪怕是庶出,也是瞧不上商人的。    可毋庸置疑的是,商人有的是錢。    對于魏家來說,就算提前知曉了嬌嬌外室女的身份且不通規矩的事情,但這樁婚事卻仍然是魏家高攀了。    既是高攀,自然得擺出態度來,偏魏家除了有錢也沒旁的了,便索性在聘禮上下了大工夫,歸攏出了遠超尋常數目的貴重聘禮。    負責cao持嬌嬌婚事的秦氏是見過大世面的,她才不稀罕這兩三萬的聘禮,不過她也不想叫魏家看扁了,臨時又從自己的嫁妝里揀了兩個小鋪子、一個小莊子,添到了嬌嬌的嫁妝里。    在雙方都樂得給對方做臉的前提下,這樁婚事倒是比旁人想象的更為和諧。    除卻心存嫉妒的庶女們,馮府的其他人倒都是齊刷刷的松了一口氣。    終于要嫁出去了……    別說秦氏想不通,馮府其他人也一樣想不通。你說這閨女都養得這般大了,又沒打算攀高枝,為何不干脆在府外嫁掉呢?這么兜兜轉轉了折騰了這大半年,圖什么呢?    馮府上下都很好奇,她原先的娘到底是怎么教養的,多大仇啊,養成這樣又撒手不管了?說不要就不要了?丟到馮府這是想禍害誰呢?這怕不是來報仇的吧?    不管怎么說,能嫁掉就是好事,哪怕將來還是姻親,可這姻親跟正經親戚還是有著很大不同的。姻親嘛,最多也就是過年節走個禮,平日里完全不需要來往,過個十幾二十年的,關系也就自然而然的淡了去。    似乎是才意識到將來不需要再見到嬌嬌了,馮府眾人猛的就高興了。馮老太太給了一份厚厚的添妝,有她作為表率,隔房太太、少奶奶們自然得跟上,哪怕獨一個不算多,這么多人加在一起,數目也不少了。    自打嬌嬌回到了馮府后,老太太經常性的犯心絞痛,太太則是得了偏頭痛,嫁去省城的姑太太只來過一回就表示暫時不回娘家了,呃,等嬌嬌嫁出去再回好了……    不容易啊,這世道,人人都活得不容易。    終于,正日子到了。    馮府眾人:……終于嫁出去了??!    真好qaq    第41章    穿上嫁衣,戴上蓋頭,坐上花轎……    仿佛一切都是這般的順理成章,甚至讓嬌嬌一度產生了做夢般不真實的感覺。    她上輩子已經嫁過一回了,雖說年代過于久遠,具體的細節早已記不清楚,可她卻還記得當時的心情。    閨閣少女對于嫁人終究是滿懷期待的,哪怕上輩子的嬌嬌胖若兩人,也不妨礙她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各種美好的幻想。而事實上,她的那些幻想都成了真,她的夫家方方面面都是極為完美的,起碼在她看來就是這樣的。    重生回到未出嫁時,在絕大多數時候,嬌嬌都是被人推著往前走的。不論是在下河村,還是焦鄴縣劉家,亦或是府城馮府。與其說是她在過日子,不如說她在適應這變化萬千的新生活。    及至今日,她重上花轎,再度嫁人,真當是恍如在夢中一般。    ……    丁嬤嬤吩咐霜降好生守在房中,自己則同張嬤嬤領著倆小丫鬟出了院子。    從嬌嬌的婚期定下后,秦氏就喚丁嬤嬤到跟前,叮囑了不少事兒。其實,主要就一件,那就是丁嬤嬤以及她的家人會跟張嬤嬤的家人一道兒,都成為嬌嬌的陪房。    陪房自是不止兩房人,不過秦氏的意思很明白,一切以丁嬤嬤為主,張嬤嬤輔助,她們的家人男丁則為嬌嬌嫁妝里的莊子、鋪子管事,女的要么提上來作為丫鬟,要么就由兩位嬤嬤先帶在身邊教導著。    丁嬤嬤如愿以償的壓了張嬤嬤一頭,好在張嬤嬤也不介意,這要是嬌嬌尚且待字閨中,小跨院里自是不需要這么多人手,可她如今都嫁出去了,最是需要自己人出力的時候,與其內斗,不如聯手。    兩位嬤嬤都不是蠢人,在安頓好了嬌嬌后,就分配了任務,各自去打探消息了。    魏家的情況,馮四老爺自是早不早的就打聽清楚的??上胍仓?,他打聽的主要是魏家的爺們上,后宅的情況最多也就知道個七七八八,還都是關于主子們的。然而,要想盡快的適應新環境,除了摸透后宅女眷的脾性外,那些大小管事嬤嬤也得有一定的了解。    兩位嬤嬤很快就忙開了,而霜降作為貼身丫鬟,留在新房里陪著嬌嬌,另外還有兩個陪嫁丫鬟則在外間候著,隨時待命。    彼時,嬌嬌已漸漸回過神來,抬眼悄悄的打量著周遭,瞧著這全然陌生的房間,她原本提著的一顆心,反而漸漸的落了下來,最后安安穩穩的放到了實處上。    不一樣了。    跟她上輩子截然不同了。    也是在這一刻,嬌嬌終于感受到了重生帶來的變化。上輩子同她互許終身的夫君,已不知去向,她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全然陌生的未來。    陌生,大概也意味著希望吧?    只不過隨著希望而來的,還有真正的磨合,作為一個新嫁娘在徹底融入夫家之前必不可少的磨合。    嬌嬌倒是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上輩子就是少了這么一道程序,嫁過來之后,只忙著感概夫家處處如意,并無任何不妥的感受。殊不知,兩個家庭無論是從身份地位,還是所處的環境,都有著天壤之別,她所謂的處處如意,不過是別人一再退讓罷了。    這廂,嬌嬌忙著為自己打氣,那廂,正在宴客的魏家眾人也是心思繁雜。    前院里自是不必多說,魏家大少爺迎娶馮府四房大姑娘一事,早已引來了眾多賓客,除卻魏家本身的至交好友,還有原先魏家高攀不上的人家,以及眼巴巴跟上來攀關系的人。一時間,宴客的前院是紅紅火火,一派熱鬧紛呈的景象。    至于后院,看似不如前頭鬧騰,實則卻是暗潮洶涌。    長房太太笑盈盈的同交好人家的女眷說著話,大大方方的接受帶著滿滿艷羨的祝福,漫不經心的略過那些暗藏嫉妒的眼神,橫豎沒人會在這種場合跟主家過不去的,作為得利的一方,她大可以寬容一些。    “……可不是?能娶到這般出身的兒媳婦,我便是做夢都要笑醒了。如今只等著她適應了家中,我也好將擔子卸下來,好生的享享清福?!贝筇珳喩矶佳笠缰矏傊?,加上她天生一副笑面兒,平時不笑都顯得和氣,如今笑得是眉眼彎彎,瞧著是滿滿的喜慶,讓人覺得她對新進門的兒媳婦滿意極了。    平日里與之交好的商戶太太嘴上說著恭喜,心里卻很不是滋味。    還記得年初那會兒,馮府新添了個已過及笄之齡的庶出姑娘,那時幾乎人人都在談論這個事兒。魏家以及同等身份地位的人家也不免說了幾句,只不過因著都是商戶,他們在對外談起時,還是都留了口德的,頂多聊著聊著就收了音,再互相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可在當時,誰又能料到,那位嬌姑娘的夫家會從他們這些府城大商戶之中挑選呢?    誠然,新添的嬌姑娘年歲不算小了,可十六歲這個年紀吧,也不能說是老姑娘。最重要的是,在她前頭不是還有一位婠姑娘嗎?還是三房嫡女,因為前幾年那次不幸的意外,她的婚事一度格外艱難。    結果,已成老大難又格外挑剔的那位三房嫡女婠娘,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的說定了親事,其過程之順利,讓留意此事的人都不由的目瞪口呆。    更叫人咂舌的事情還在后頭,嬌姑娘也說了人家,是一個商戶。    馮府例代就算是庶女也沒有下嫁商戶的道理,當然,誰都知道那位嬌姑娘不是庶女,而是一個外室女??神T府既是認回了她,就理應為她做臉,想方設法抬高她的地位才是,又怎會直接放棄,讓她下嫁商戶呢?    官家外室女配他們這樣的商戶家嫡長子倒是不虧,可重點在于,誰能料到呢?    待親事確定的消息傳出后,眾多商戶扼腕嘆息,若是早知會有這么一出,他們怎樣都會搏上一搏,畢竟誰家還沒個適齡的未婚嫡子呢?兒子之中沒有合適的人選,那也有侄兒,或者娘家侄兒……    而比這些人更為五味雜陳的,只怕就是魏家的二房了。    在馮四老爺為嬌嬌擇親事之時,他曾使人詳細的調查過幾個待選人,而被查得最細的自然當屬魏家了。只不過,即便是他也不曾對二房太用心。    原因只有一個,魏家那位二老爺乃是庶出。    通常情況下,庶子一旦娶妻就會面臨分家,當然也有百多年不曾分家的情況出現,可即便是在馮府,庶子的地位也是極低極低的。而在魏家這種商戶里,庶出的子嗣都是當做商行掌柜、管事使喚的。    馮四老爺壓根就不在乎魏家那庶出的二房,他只看到了魏家長房獨一個嫡子,當然也有嫡女和庶女,不過那就更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可就是這二房……    魏二太太嘴里泛苦的望著長嫂同各家太太愉快的交談。    說出去興許都沒人相信,作為魏家的二房太太,她竟是半月之前才知道侄兒要娶的是馮府姑娘。這本沒什么,可一想到侄媳婦是官宦人家的庶女,可她所出的長子,議親的對象清一色都是商戶家的庶女,甚至還有商戶家庶子所出的庶女,她這心里就忍不住一陣陣的難受。    羨慕、嫉妒、后悔、不安……    在場的每個人心思都不同,可甭管他們是如何思量的,婚事已成,塵埃落定。    而就在這片熱鬧之中,誰也不會想到,有位特地從桑平縣趕來的男子,昨個兒到的府城,看著嬌嬌那十里紅妝送入魏家,又在今個兒一早擠在看熱鬧的人群之中,遠遠的望著花轎緩緩離開,一路跟到了魏家門外。    府城可不是鄉間地頭那種小地方,人人都是相熟的。事實上,府城這邊本就熱鬧至極不說,今個兒從馮府到魏家的路上更是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兩家都是大方的,沿路撒了不少花生糖塊,甚至還有銅板,把一群孩子樂得恨不得滿地打滾,還有半大少年忍不住加入進去。    也因此,誰也不會注意到,人群中那個目光深邃、神色復雜的中年男子。    ……    馮源根本就沒辦法弄到魏家的請帖,當然他本身也沒想過要這么做。仿佛,能不能進入魏家喝到這杯喜酒,并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兒。    在目送花轎入了魏家后,他跟一群閑人一道兒站在魏家的高門大宅外面,靜靜的立著,側耳傾聽,仿佛這樣就能聽到里頭的拜堂聲,看到喜堂之上,他的嬌嬌嫁人。    他的嬌嬌啊,終于……出嫁了。    嗯,他親眼看著嫁出去的。    想來,他也是時候放下這一切,慢慢的走出曾經的陰霾了。    趕在城門落下之前,馮源就乘坐馬車離開了府城。他悄悄的趕來,靜靜的離開,不曾驚動任何相關人士,仿佛僅僅是為了看那么一眼,了卻自己的一樁心愿。    只愿你一世安康,幸福無憂。    第42章    熱鬧終于散去時,待繁華殆盡后,一切歸于平靜。    府城有宵禁,在這之前,賓客們便已陸續離開,也有人約了下回敘舊的日子,還有趁著魏家的此番好事,提了幾句關于兒女親事的話頭。    魏家這頭,往上一輩自是不必多言,均是早已嫁娶。及至小輩兒們,以前僅有長房嫡長女嫁了,如今又添了魏大少爺本人,可往下的弟弟meimei們,卻皆不曾定下。    擱在以前,盡管魏家在府城富商圈子里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可與他們家地位財富相當的人家也不算少。因此,他家的兒女并不是很緊俏,長房的嫡子嫡女倒還罷了,像長房庶出的,以及二房那頭的,都不大引人注意。    隨著嬌嬌嫁入魏家,倒是在無形之中拔高了魏家小輩兒的身份地位,旁的不說,光是今個兒來沾喜氣的賓客都有不少,更有人狀似無意的提及兒女嫁娶,想著趁此機會順勢將親事定下。    有了這一茬事,卻是幫著嬌嬌在魏家刷了一波好感。    ……    是夜。    魏家大宅里一片寂靜。    唯一燈火通明的,也只有東邊大少爺大少奶奶婚房了。    洞房花燭明,燕爾雙舞輕。    徹夜不熄的花燭燈影,映照在窗紙上,搖擺不定,忽明忽暗……    這魏家大少爺單名鴻,他祖父去的早,因此名字是魏大老爺起的。魏大老爺起名時,心頭想的是鴻運當頭、財源廣進,這夢想是直白市儈了點兒,可擱在商戶人家倒也常見。又因著喊著也算順口,且乍一聽也挺含蓄的,起碼比同行里頭給兒孫取名金啊玉啊財啊,含蓄了不止一籌。    魏大少爺時年十八,比嬌嬌年長了兩歲。這個年歲,擱在男兒身上還真不算大,魏家長房倒是不著急他的親事,只道是慢慢相看著,等緣分到了親事自然能成的。    長房是不著急,卻是急壞了二房。    二房長子僅比魏大少爺小了一歲,偏方方面面都次了不止一籌。這要是自身條件好,當然是不著急了,反過來要是自身不行,可不得心急火燎的趕緊相看好成家立業。    幸好,如今二房倒是如了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