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書迷正在閱讀:炮灰才是真大佬[快穿]、鮮妻太甜:老公,抱一抱!、女配又蘇又撩[快穿]、六十年代之嬌寵、獨寵皇府貴妻、茶壺老妖在現代、這個病人我不治了![快穿]、嬌妃難寵:世子爺請放過、月亮有你一半圓、佛系玄師的日常
陸聽溪一個激靈, 遲疑下, 慢吞吞從小石山后頭挪了出來。 與她一道出來的, 還有隨同她一道前來的十來個護衛。謝思言的目光從護衛們身上掃掠而過時,眾人觳觫不已,知自己擅自將世子夫人帶出來,怕是犯了世子爺的忌諱了,想要請罪求饒,但他們也算對世子爺的稟性略有所知,眼下世子爺沒發話,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謝思言的視線從瑟瑟不止的眾人身上轉到陸聽溪身上時,冷硬神色才見和緩。他看她穿得單薄,解了自己的大氅披到她身上:“說說,怎么來的?” 頗似訓斥小孩子之前壓了火氣的問話。 陸聽溪略低頭,將自己來此的前后大致說了,末了將他的大氅解下遞還與他:“我不冷,否則我出門前就加個披風了。披了你的大氅,我反覺熱得慌?!?/br> 兩人又推讓了半日,謝思言發現她并沒與他客氣,將大氅套回自己身上:“你而今火力這樣旺?”雖是白日,但如今這時節寒氣重,陸聽溪穿得又不多,這樣仍不覺著冷,倒令他有些意外。 “我本就不是畏寒之人?!标懧犗X得這沒甚好驚奇的,便沒在這上頭多做言語,轉而說起了正事。 她催他去拿下仲晁,又問他天興帝的事要如何是好。 “不急。至若皇帝,”謝思言包了她一只柔荑在手心,“沈惟欽暫不會將皇帝如何,否則他手里就少了最大的籌碼。只是——” 只是這么一直拖下去,也不是法子。沈惟欽若索性將天興帝藏匿起來,局面就會陷入僵持。如若這回不能剪除沈惟欽,那么再要等到這么一個時機,卻不知要到何時了。 謝思言要送陸聽溪回去,但她卻不肯,又追問適才沈惟欽所說的,什么當年真相、什么他當年所為指的是什么。 被再三纏磨半晌,謝思言方道:“是謝思豐與那個崇山侯家子弟的事。當年你出面為我作證之后,那崇山侯家的子弟糾集了一幫人,預備報復你,我就教訓了他一頓?!?/br> “就這樣?” “就這樣?!?/br> “那謝思豐的腿是你廢的吧?那個崇山侯子弟當年墮馬也是你一手促成的?” “嗯?!敝x思言倒承認得干脆。 陸聽溪秀眉微蹙。 如若當真只是這樣,沈惟欽又怎會特特提起這一茬呢?這似乎也沒甚可遮掩的。她總覺著還有旁的什么她不知道的,可不等她再問,謝思言已抱了她朝金閣寺的方向去。 謝思言將她暫且安置到金閣寺后,交代幾句,就帶了幾個手下走了,約莫是去尋仲晁去了。 陸聽溪一問之下方知淳寂已不在寺中。她坐下歇息喝茶的空當,不免想起那只產崽的天竺鼠。她走前它還沒生,如今也不得消息,不知是否母子平安。 她輕嘆一息,眼前的事真是千頭萬緒。 …… 謝思言到了先前給沈惟欽指定的地方后,并沒見著仲晁。他倒不驚不惱,放了個紅色的旗花,踅身回了金閣寺。 他縱知曉了淳寂先前在金閣寺,也不擔心陸聽溪留在那里會被擄走。雖則他如今不能完全揣度出沈惟欽的心思,但沈惟欽顯然不會做出這等沒甚意義的事。亦且,沈惟欽若當真想對陸聽溪做什么,早在她前次去金閣寺時就動手了,所以將陸聽溪安置在金閣寺,他并不擔心。 而今最大的問題是天興帝。必須找到天興帝,否則光是由誰嗣位這個問題就足夠這蜩螗沸羹的局面再持續半年。再者,天興帝尚居青宮時,就對他信重有加,于他而言,天興帝是帝位的最佳人選。 他才在金閣寺的客堂內與陸聽溪說了會兒話,沈惟欽的信就到了。 沈惟欽要求謝思言與他同赴交易地點,這回雙方同時互換籌碼。 他選的地方正是先前謝思言指定的唳鶴峰。 陸聽溪見謝思言把玩著沈惟欽的那封信,禁不住問:“其實我有一事不明,沈惟欽既能做出扣匿皇帝這等事,那還擔心自己當初保下寧王之事敗露?除非他根本沒打算讓皇帝活著離開他的掌控,不然他扣匿皇帝一事遲早要公之于眾,不是嗎?” “還能想到這一層,不容易?!?/br> 謝思言話未落音,就見小姑娘惡狠狠剜他一眼。他將沈惟欽的信團起,抬手在她臉上捏了一把:“瞧你一副沒睡醒的迷糊模樣,傻乎乎的。也不曉得是否我的錯覺,我總覺得你跟天竺鼠處久了,也變得呆頭愣腦的——說錯了,是越發呆頭愣腦的。你打小就呆,呆就罷了,還總覺著自己兇起來的模樣能震懾四方……” 陸聽溪豁然站起,氣得繞他轉了兩圈。 這家伙又變相說她傻。 她端起小臉盯住他:“給我等著,歸家后要你好看?!?/br> 謝思言抬眸:“要去跟祖母借搓衣板?” “你想什么呢,這點事何必驚動祖母?!?/br> 謝思言暗舒口氣,只要不迫著他跪搓衣板,旁的都好說。 他這口氣才舒一半,就見小姑娘摩拳擦掌,興奮道:“搓衣板太沉太大了,我自己做個簡易針板就成,你跪著也方便。你看我是不是對你體貼入微?” …… 不多時,謝思言點了幾個人,去了唳鶴峰。陸聽溪不愿回去,就留在金閣寺等他。 入了廟宇,按說就當多拜佛。她前次沒顧上,這回幾乎將寺內諸殿內的菩薩都拜了一遍,后用了些齋飯,就又犯起了困。 金閣寺今日沒甚香客,客堂跟禪院都空出不少。知客僧得了謝思言的吩咐,為陸聽溪揀了一處最寬轉最敞亮的禪院,讓幾個小沙彌收拾了一番,作為陸聽溪的暫歇之處。 陸聽溪這一日四處奔波,也確乎乏了,只是謝思言尚未歸來,她總有些不放心,爭奈瞌睡過重,雖則極力撐著眼簾,但躺在榻上不多時仍是沉入了夢鄉。 再睜眼時,已是拂曉。 這時節白晝漸短,陸聽溪發現天色已蒙蒙亮,知不早了,一驚,一咕嚕爬起來,下意識掠視,卻不見謝思言的蹤影。 片刻的迷蒙混沌后,她想起這是在廟里,謝思言不方便與她共居一室,說不得寺內僧眾為他另辟了下榻之所。起身盥洗,收拾好后,她尋了個晨起灑掃的小沙彌,詢問謝思言何在。 小沙彌起初沒反應過來,又聽她描述了一回,方明白她說的是昨日來廟里的那個清冷俊美的錦衣公子,施禮道:“那位施主并未回?!?/br> 陸聽溪一怔,沒回? 她想去唳鶴峰看看,但又怕兩廂走岔路。謝思言給她留了五六個護衛,她當即將眾人召來,派了兩個去唳鶴峰打探謝思言的消息。 跟前次略有不同,她這次來,一眾僧侶都待她極客氣,仿佛她是捐建了整座寺的大恩主。她才回禪院,寺內主持就來打了個問訊,又命手下弟子端來了幾樣細巧素饌果碟、茶食糕餅,請她慢用。 陸聽溪知詢問謝思言的蹤跡也沒用,遂轉而問起了淳寂的事。 “淳寂大德是前日來本寺掛錫的。因著大德此前破除了楚王所中魘魅之術,我等對大德盛名早有耳聞。因而大德登門請求暫留,我等歡迎之至?!?/br> 陸聽溪問道:“淳寂大師可還帶了旁人來?” 主持頷首:“大德帶了兩個弟子來,行裝從簡,約莫不過換個地方清修幾日。大德交代說,除卻楚王殿下的手下外,旁人他一概不見。不過,后頭大德又交代說,若有個十幾歲模樣的女施主來尋他,也可放行?!?/br> 陸聽溪心里大致有了數。 沈惟欽是有意引她過去的。她此前瞧見的那枚烏銀戒指確實是偽造的,那戒指是她為謝思言定制的,自然能輕易瞧出來。 她來金閣寺,也是想碰碰運氣。 謝思言北歸后,傳聞中依舊活著的寧王始終未現身,她既推測出寧王之事與淳寂有關,自然就想到了這附近唯一的一處廟宇。沈惟欽那枚戒指連造假都不走心,似乎表明他篤定了她會尋到金閣寺來。 后來她選了木樨林,是因著木樨林比金閣寺距河谷要近。沈惟欽為方便行事,必會選個更近的去處。 她是不怕走這一趟的,但沈惟欽引她來做甚? 壓下各色揣度,陸聽溪坐下用早膳。 她昨日就發現金閣寺的齋飯十分精細,可她而今揣著心事,倒沒甚胃口,吃得極慢。 正自出神,就見一小沙彌敲門而入,雙手合十誦了聲佛號,遞上一封信,說是給她的。 陸聽溪接過一看,見信封上無字,拆了,瞧見書信開頭寫著“女施主淑鑒”,揣度著約莫是淳寂的來信。 視線左移,就見后頭寫著:“昨日唳鶴峰晤面,魏國公世子與楚王相持不下,楚王于打斗中墜下巒嶂,生死不明。世子連夜著人尋其蹤跡,未果,而今猶未罷休。唳鶴峰崖高百丈,殿下今番九死一生,斷難活命,然此前曾托遺書一封于老衲,內附天興帝下落之詳述,女施主獨身來取。木樨林東,般若湖畔,限今日午時前,請恕逾期不候?!?/br> ☆、第101章 第一百零一章 陸聽溪對著信末“淳寂敬上”四字看了須臾, 問那來送信的小沙彌,送信的是什么人。 小沙彌道:“似是淳寂大師座下弟子, 將信與了小僧后便走了, 只讓女施主仔細看信,旁的并沒多言?!?/br> 陸聽溪又將信顛過來倒過去看了一回, 掃了眼只動了幾筷子的飯菜,囑咐小沙彌先不必收拾,自己轉去行囊里取了幾樣防身的家伙并個大口袋出來,一徑出了金閣寺。 金閣寺左近的風光是極好的。古人云, “落葉西風時候, 人共青山都瘦”, 陸聽溪倒極少從秋景里看出什么蕭瑟之意, 大抵還是年少不識愁滋味,對著滿眼秋色, 最先想到的總是這種可口的果子熟了, 那種能吃的花開了, 又有好些零嘴可以填肚子了。 即便此刻獨身前去赴約, 她心下也沒甚惶惶之感。 般若湖小得很,名為湖, 實則只比尋常的池子大些。約莫是因著她到早了,到了般若湖畔, 溜達一圈, 并沒瞧見淳寂的人影。 她便暫轉去摘桂花。 盞茶的工夫, 她就得了幾大捧。正拿著口袋填裝桂花, 聽得身后腳步聲起,回頭一看,淳寂迤邐而來,身后還跟著個年約三十的緇衣,大抵是其弟子。 淳寂上前來敘了禮,便將個封得嚴嚴實實的紫竹書筒遞與她:“阿彌陀佛,這便是老衲信上所言之物,女施主請寓目?!?/br> 淳寂見陸聽溪的目光直往他身后曠地掃,約略能猜到她在想甚,道:“女施主不必擔憂此處有埋伏,這若當真是個引女施主入甕的局,女施主此刻怕也不能安安穩穩站在此?!?/br>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因著過于順利,陸聽溪反覺反常。她定了心神,接過淳寂遞來的斜尖小刻刀,頗費了一番工夫才將書筒打開。 取了內中信函,展開看了字跡,是從前沈安慣用的柳體,瘦硬挺秀,骨力遒勁,最是難學。 信首并非世子夫人芳鑒、陸夫人淑鑒之流,而是直呼“姑娘”。 信很長,她根本沒看究竟寫的甚,只找天興帝相關,很快便在信末尋見了他透露的藏匿天興帝的地方。 將信折起,陸聽溪跟淳寂道了謝便要離去,卻聽淳寂在后頭道:“當真不看楚王遺書中都寫了甚?女施主可是不信楚王已歿?” “大師信嗎?我確是不信,”陸聽溪回身,“大師與楚王相識多年,想來對楚王的手段稟性也有所了解,大師認為楚王會就這樣殞命?地方是他選的,寧王之事的貓膩也是他做下的,大師認為楚王會毫無準備?再者,他若非要圖謀什么,為何冒險救下寧王?” “總而言之,此事疑點甚多,我實是難以相信楚王會當真葬身唳鶴峰?!?/br> 淳寂聞言,面上神色莫名,半晌,誦了聲佛號:“作孽?!?/br> 陸聽溪道:“大師當初為楚王辦事時,可知楚王讓大師幫他保下之人便是寧王?”一頓,淳寂雖是方外之人,但也是時常出入西苑的,不大可能不認得寧王。冒險為之,大抵也是因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淳寂仿佛勘破了她的心思:“雖說形勢比人強,但老衲為楚王做事,倒并非因著這個緣由?!?/br> “不瞞女施主說,楚王殿下是老衲平生最敬佩的人。老衲從未見過如楚王殿下這般通透靈慧之人。老衲早年也曾游歷四方,甚至遠赴海外探求佛法真諦,然則輾轉幾十載,眼界學識卻仍是及不上楚王殿下一半。殿下根器亦是上上……” 陸聽溪不由打斷他的話:“冒昧插言,大師確定大師要說的當真是根器?” 根器指的是先天接受佛法之可能,與素常所言“慧根”義近。 莫說如今,縱是從前,她也不覺著沈安會是個有慧根的人。沈安天生反骨,她一開始就知道他是一匹難馴的野馬。當年她將他帶回來,主因是賭一口氣,證明沈安的說法是錯的。只是后頭沈安未再行不軌之事,她見他確有幾分可憐,就將他留了下來。 但若說當年很可能以死為她設局、落后又剁了陸修川手指的沈安根器上上,她是不信的。 這人從頭到腳都與佛性無關。 淳寂道:“女施主何故對殿下偏見如此深重?殿下出身位處風口浪尖上的楚王府,但縱觀其一生,多半為宗室嫡系紛爭所累,自家并無野心,最重的一次殺伐還是為平寧王之亂。老衲幫殿下保下寧王,也是因著老衲堅信殿下并無作亂之心,偷天換日必是另有苦衷?!?/br> “殿下性子有時確乎陰沉,但前有其祖的諸般逼迫,后有魏國公世子的咄咄相逼,殿下要夾縫求存也著實不易,稟性實難平和。再則,老衲不甚明白女施主為何對殿下心生惡感,縱然兩廂立場不同,殿下也并未真正為難過女施主,女施主這般,又是何必?!?/br> “殿下如若果真要不擇手段將女施主據為己有,那日早已嗣位,登臨帝位,行事豈非更便利?殿下明知魏國公世子對他殺心不減,卻仍中止登基前的籌備儀程,單槍匹馬來了石景山,女施主可想過殿下這是為的什么?” 淳寂話里有話,這是在暗指沈惟欽來石景山赴約,是為了給這段恩怨來個了結,而非懼怕謝思言揭露他偷天換日之事。否則沈惟欽也不會刻意將陸聽溪引過來。 陸聽溪即刻反問,沈惟欽保寧王、匿皇帝又是為哪般,淳寂道:“仲晁能策反御林軍統領,足以表明其勢力已滲入宮內。在魏國公世子突然失蹤、太皇太后避禍大興等諸般情勢下,女施主以為皇帝如何在仲晁與一眾只等看戲的親王圍困下活命?楚王殿下將皇帝暗藏起來,是在?;实壑苋?。至于寧王之事,老衲也不清楚,但殿下確未利用寧王行jian宄之舉,女施主說是也不是?遑論如今寧王還在魏國公世子手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