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
然而卻是千算萬算,仍然是沒有料到,他弄權半世,最后僅僅是因著都察院上折彈劾之后,由著季銘兩句話,便這樣被元化帝下令革職查辦了。 直到這一瞬間,徐景只覺恍然大悟。 這么多年,他一直以為是因著自己的本事才爬到如此地位,也極力想要擺脫岳父杜允文的陰影,不想讓人覺得他乃是依靠裙帶關系,方才有今日的成就。 原來,在別人眼中,他仍然不過乃是‘左相女婿’,而非他自己——徐景。 悲涼地閉上雙目,他已經聽不見外界的一切聲音,腦海中不停地回想這么些年來自己的所作所為。 閩江幾省的數百萬百姓么? 自己到底是做了什么啊…… 此時,在一切皆成泡影之后,徐景心中還是有些懊悔。 他確實罪該萬死,但他的無奈,也只得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若是當初沒有貪圖捷徑,沒有為權勢蒙了心智,沒有成為杜允文的女婿…… 那是否能夠堅持本心? 或許能,或許不能,但此時,他已沒有了力氣去想那些。 在徐景思緒紛飛之際,季銘卻是一顆心慢慢地往下沉。 季銘此刻能感受到殿內氣氛的變化。 一眾低階的官員,特別是年輕官員,都是偶爾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季銘此刻心中暗苦,面上卻也只得繃著。 轉眼看向孫惟德,卻見這位右相大人亦是轉頭看著他微微頷首,隨即淡然一笑。 見狀,季銘更是惱怒非常。 這個孫惟德!到了現在還這般姿態,果真是只老狐貍。 面無異色地盯了孫惟德一眼,季銘側頭不去看他。 這時只覺好似有人正看著他,那種感覺似芒刺在背,季銘心中一凜,轉眼看去,卻正是左相杜允文。 杜允文此刻面沉如水,雙目盡是徹骨的寒冰一般。 季銘見著杜允文這般,心中更是無奈了。 看來這左相是要將徐景之事算在他的頭上了…… 第163章 第163章:杜家 大朝會時,都察院突然彈劾禮部左侍郎徐景。 元化帝雖然一開始心中有些猶疑, 但最后當朝下令三司會審。 這件事來的太突然, 以至于朝中許多人都只覺措手不及。 不過, 經此一事后,不論是大小官員, 都是察覺到了元化帝的怒意。 看來這位年輕的帝王, 是打定心思要推行新稅制的。 雖然是下令的三司會審,但徐景之事本就是都察院彈劾的, 對于都察院而言, 自然是不會自己打自己的嘴。 但是刑部跟大理寺又大多都是副相陶明哲的人。 因而,自打元化帝下令, 三司會審徐景, 其實朝中之人大多都認為徐景這次是要涼涼了。 畢竟陶明哲雖然如今權勢不如順德一朝, 但曾經也是牽扯了奪低之爭, 當時甚至還是杜允文的最大的對手。 陶明哲跟杜允文兩人在順德一朝,可以說是斗了多年,是什么陰招損招都向對方用過, 早已是撕破了臉面的。 現在徐景落入刑部跟大理寺手中, 那便是等于落入陶明哲手里,又怎么可能還有脫罪的機會。 眾人對此事議論紛紛,而杜允文更是心知肚明。 左相府內。 杜允文眉頭緊蹙, 手里端著茶碗, 卻還是沒有心情喝茶, 最后將那茶碗復又放下。 “柔嘉, 別哭了,這也是他自己素日太張狂惹下的禍,為父此刻又能有什么辦法?!?/br> 看著坐在一側哭哭啼啼的女兒杜柔嘉,杜允文心中不免更是煩悶,嘆息勸道。 杜柔嘉乃是杜允文的嫡女,當年待字閨中,因著在新科進士打馬游街之時,一眼看上了當時風流倜儻的徐景,而后拒絕了與理國公府的親事,如愿嫁給了徐景。 聽聞徐景之事后,杜柔嘉心中大亂,匆匆回到娘家住著,想著能否讓娘家出面救下徐景。 然后卻是一連三日,都沒有什么好消息。 “父親,您一定要想想辦法?!?/br> 聽聞杜允文的話語中似有不耐之意,杜柔嘉哭的更是厲害了,當下便連忙說道:“夫君他雖是有千萬個不好,但對女兒卻是真心實意的,請您念在女兒的份上,救救他吧?!?/br> “愚昧!” 哪里曉得杜柔嘉的話才說出口,杜允文便很是惱怒地喝道:“活了這么多年,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 “當年為父便說過,那徐景乃是尋常寒門子弟出身,行事缺乏風度,透著一股子算計和小家子氣。若是他那樣的人一朝得勢,必定張狂不已?!?/br> 說到這里,杜允文又無奈地搖了搖頭:“怎奈你當時一意孤行,只言非那徐景不嫁,倒是不知他到底給你灌了什么迷魂湯?,F在出了事,又來娘家哭哭啼啼,何苦來哉,這豈非是你自己找的?” 杜柔嘉萬沒想到事隔這么多年,父親還重提當年的舊事。 她此刻心中急切,也顧不得那么許多了,直接開口說道:“父親,當年之事雖是女兒一意孤行,夫君也是因著您老人家方才能平步青云,但這么些年了,他亦是盡心盡力的為您奔走獻計,雖然女兒乃是婦道人家,不知朝中大事,但仍是知道,有許多事,也并非僅是夫君一人之力便可成事的?!?/br> “說到底,他走到今日這一步,落得這番田地,也并非僅僅是因為他自己?!?/br> 杜柔嘉雖然不是個知曉朝政的人,但身為杜允文的嫡女,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是要比尋常婦人強上許多。 她的夫君徐景,雖然乃是當朝正三品的禮部左侍郎,但在朝中,他身上最重要的一個標簽,卻是——左相杜允文的女婿。 因著乃是左相黨的關鍵人物,徐景雖然一面享受著這個身份帶來的權勢和便利,但一方面也有不為旁人所知的困境。 畢竟有的事情,杜允文身為左相,是不方便親自出面的,那么作為杜允文的女婿,徐景自然是要責無旁貸的沖在前面。 杜柔嘉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婦人,與徐景夫妻共同生活近二十年,眼下看著丈夫處境危機,自然是沒有顧忌那么多。 當下,見著父親杜允文話里話外好似要撒手不管的樣子,杜柔嘉急了,當下脫口而出將心底的話說了出來。 自從知道徐景出事之后,她便到了娘家。 這幾日來,見著杜家上下雖然好似都在為丈夫之事奔走忙碌,但她卻是能夠感覺到一些不同尋常。 如今獨家與其說是在為徐景之事奔走,倒不如說是在忙著斬斷徐景之事與杜家的牽扯。 一連三日,不論是她的弟弟還是父親,都未曾表態要幫助徐景脫罪,眼看著杜家似要棄車保帥,舍棄徐景,她又怎么能不著急呢。 “柔嘉!” 很顯然,杜柔嘉的話并不好聽,簡直是說到了杜允文的痛處,他一拍桌子,怒喝道:“你看看自己如今的樣子,哪里還像我杜允文的女兒!” 自從徐景被元化帝當朝發落之后,杜允文便覺此事有些不妙。 眼下華朝上下都在推行新稅制,以季銘為首的新政一派可謂是風光無限。 現在他牽扯著朝中守舊派的勛貴世家們,為了減少新政的阻力,或許目前元化帝還會給他幾分面子,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新政之后,朝中必然又是另一番天地,到時候也不知還有沒有他的立足之地。 要知道季銘現在可是如日中天,就連右相孫惟德,那季銘都敢于去算計,誰能知曉季銘若是大權在握之時,能不能容得下自己? 對于元化帝的態度,杜允文從未抱有過期待。 畢竟他乃是曾經支持平王奪嫡的重要人物,即便元化帝到時候為了制衡季銘,平衡朝中權勢,也自會扶持旁人,不會再選擇他。 說句實在話,他、孫惟德、陶明哲這三個順德一朝的宰相,也是權柄太大了,若是再掌權數年的話…… 每一個帝王都不愿自己的王座之下,還有一個集權于一身的臣子。 杜允文深諳權術之道,看著季銘勾連吏部尚書鄧仕建,便察覺出季銘有意右相之位,也猜測元化帝有意分化孫惟德手中的權勢。 眼下徐景多半是保不住的了,畢竟以朝會那天元化帝的態度,很明顯這位年輕的帝王是預備拿著處置徐景來為新政開路立威。 若是他再去要一力護下徐景,實屬不智。 而且,多半也不會有什么成效。 但是面對自己的嫡出愛女,杜允文卻又是有些心有不忍。 “柔嘉,你可知那徐景是犯了什么事?” 杜允文壓下心中的煩悶,開始勸慰自己的女兒道:“他在閔地大肆圈占田地,借由族人的名義,廣開糧莊,cao控閔地幾省糧價,致使無數百姓賣兒賣女,生活困頓,如此行徑,落得今日下場,實在是罪有應得?!?/br> 聽到這話,杜柔嘉也是有些震驚了。 她絕沒想到她那平日里爽直溫和的夫婿,居然會作出這樣的事情。 “這里面會不會有什么誤會?” 杜柔嘉想到這個可能,隨即連忙說道:“可是有人見著他身處高位,便想著誣陷坑害?父親,你是知道他的,他縱然做事不夠謹慎細致,但也不敢犯下這么大的錯啊?!?/br> 聽聞杜柔嘉這話,杜允文卻是眉尖一跳,隨即瞇了瞇眼。 不錯,徐景雖然身為禮部左侍郎,但終究還只是一個正三品罷了。 即便是兼并或是瞞報土地,也不至于會弄出這么大的陣仗。 更是不可能憑著他徐景一人的權勢,就可令閩江流域的幾個省都對此事視若不見,不敢插手。 畢竟各省的巡撫,那也都是正二品的大員。 他徐景即便再能耐,也是不可能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不僅圈占閔地無數良田,更是cao控那幾省的糧價。 徐景能成此事,雖然有借由自己這個左相岳父的權勢,但內里之事,卻是不能細究深查的。 思及至此,杜允文心中暗暗警惕,但面上卻是一副氣急的樣子,怒喝道:“都察院所奏,還會有假不成?即便他是冤枉的,但三司會審之后,必然一切都將大白于天下,斷然不會冤枉了他!” “可是父親,他總歸還是女兒的夫君,這么多年來,對待女兒也是不錯的?!倍湃峒慰薜?。 “糊涂!” 杜允文一拂衣袖,喝道:“你乃是我杜允文的女兒,他徐景吃了熊心豹子膽,那也是不敢虧待你的!你好歹活了這么多年,卻是連這么簡單的事都看不透?!?/br> 聞言,杜柔嘉眼神色一默,但隨即卻又是雙目含淚地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