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節
石詠不語,原來,在這時候雍正竟然已經在籌辦軍機處了。只是成立軍機處便意味著天子將天下庶務總領于一身,將權力完全掌握在手中,這樣目前已經存在的議政王會議基本就會被架空,再發揮不了什么作用。比之歷朝歷代天子,雍正手中的皇權都將更加集中,相當于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政治體系,但同時也要求必須是一位強勢天子,才能將整個朝局都把持住。 待石詠回到朝中,才發現“軍機處”尚且只是一個構想,雍正皇帝尚未付諸行動。而舒赫德最后也只是從都察院調了出來,到南書房做一個小小的筆帖式文員。這多少令石詠稍稍松了一口氣。 但是雍正對待政務的態度與過去沒有半點差別,拿著石詠早先呈上來的小論文與大論文,在南書房將石詠拷問了半天。好賴石詠準備充分,基本上沒有哪里卡殼的地方,但是雍正針對通商、海貿甚至倭患的種種細節詢問,甚至冷不丁提起一個常人不易想到的點,也時常讓石詠心驚不已,一場對答下來,背心的衣衫已經濕透了。 但雍正對于石詠的表現總體是滿意的,最終又問了問寧波新海關每歲能夠增加多少關銀收入。他自己心里就似有一把算盤,待石詠答后,雍正憑空想了想,點點頭,放石詠離開。 石詠總算是松了一口氣,正退下的時候,忽然被雍正叫住,對他說:“你弟弟一向對他師兄頗為尊敬,你也多看顧著他們兩個些,不必在乎外頭的風言風語?!?/br> 石詠一下子明白了,什么看顧著他們兩個,皇帝這分明就是要他照顧一下年熙,偏又非得這樣拐彎抹角地說出來。他趕緊領命。 雍正則終于長長嘆了一口氣,道:“貴妃一向最喜愛這個侄兒,如今貴妃病體纏綿難愈,年熙若是能好些,貴妃的心境也定能好些?!?/br> 石詠哪里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早先他只是安排石喻去照顧年熙,如今他自己也算是在皇帝跟前“過了明路”的,這邊一下衙,他就直接打馬去了年羹堯之父年遐齡的住所。 眼下年家已經全部都從以前的一等公府搬了出來,搬到了年遐齡之妻昔年從娘家陪送過來的一間小宅里。年熙因為病得很重,所以獨自住了一間小院子。年遐齡與年希堯每日為他延醫問藥,但是年熙這里一點兒都不見好,反而漸漸有了不起之相。 石詠過來年家的時候,石喻也正在年熙這兒探視師兄。年熙已經一陣氣急一陣氣緩,說話也說不利落了。但見到石詠也趕了來,年熙心懷感激,但也只能斷斷續續地說:“茂行,感……謝來看我,我這是,不中用了!” 石詠道:“看出來了!” 在一旁的石喻:…… 年熙也憋紅了臉,登時一陣大咳。 早先石詠見到年熙之前,也確實是做好了勸慰一番的準備,可是此刻見年熙已經是這樣一副精神面貌,石詠心道:不行,得下猛藥了。 石詠接著道:“世人都道年家不中用了,你是年家的一員,這樣一副情形也在常理……”石喻在一旁拼命朝大哥使眼色,石詠只做不知。 可憐這年熙,睜大了眼驚恐地望著石詠,已經被噎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要我說,這世上的人日后記起年公,會記得他戰功赫赫,兵法靈便,也會記得他恃功自傲,擅作威福,結黨營私,貪斂財富??墒撬麄冋f起年家的子孫,便會說這些子孫沒有一個是無辜的,且個個都只是年公的附庸,否則年公膝下,怎么就沒能出任何一個為人方正的子孫,立正了證明給世人看:年公只是一時錯了,他的子孫后代,卻還是有這能耐再站起來的?!?/br> 年熙聽見,一時哽咽,淚水奪眶而出。在一旁的石喻好不容易意識到兄長原來是友軍,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氣。 “世人養兒育女,總是盼著他們的子女將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勝過他們自己一籌。確切地說,一旦孩子來到這世上,他們的生命便不再屬于你,你沒資格以你的喜好去擺布他們,左右他們的人生。你只能為他們做好一切準備,將來有一日,他們說要展翅飛了,你便要大膽地送他們去飛。因為他們不屬于你,他們有自己的人生!” 石詠看著面前這倆年輕人,年熙是因為久病的緣故,遲遲不曾成親,而石喻已經成婚,但尚未造人成功。這倆在石詠眼里,便都只是半大的孩子。所以石詠口口聲聲,盼望自己說的一字一句他們能多少聽進去些,多少能明白些,只消有一點點啟發,打破一個心結,他這一番話,就不算白說。 “那么同樣的,身為子女,你們也須明白,你們的人生不屬于你們的生身父母,你們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笔伩粗晡?,恨聲說,“今日皇上曾與我提了一句,說你姑姑病重,而你的消息,是你姑姑在病中唯一關切的消息——” 年熙閉上眼,仰臥在榻上,淚水肆意橫流。 “所以,我今日只在這里問一句,年熙,你難道真的沒有這個氣性兒,沒有這個勇氣么?哪怕是去嘗試一回,看看你能不能熬過這個坎兒?” 年熙不敢睜眼,突然伸出雙手,捂住面孔,似乎羞愧萬分,淚水從他指縫中涌出來。石喻在一旁想說什么,被石詠比個手勢,當下心領神會,便悄悄地出門,去收拾準備。 這時候年熙突然朝石詠伸出雙手,哽咽地說了一句:“石大人……救命!” 石詠就在等他這一句,這些話既能激發年熙的生機,足見這個年輕人的根骨不算太差,心里也是有韌勁兒的,只是心思細膩而敏感,容易多想,反倒沒有石詠石喻他們這些粗線條的那么皮實。 于是石詠一伸手,要將年熙扶起來,就在此刻,他立時覺得不對。年熙是個比他還略高那么一點兒的成年人,石詠將他扶起來,手上輕飄飄的,再仔細一看,此人幾乎完全皮包骨頭,體重怕是只有尋常人的三分之二。 石詠見勢不妙,當即直接將年熙從病榻上背了起來,他一顆心更是涼了半截,此前他只道年熙是意志力不夠強,了無生趣,因此一直臥病,可是現在他總算明白——這位年小哥,他當真病得不輕。 外頭石喻已經將車駕都準備停當,且與年家人也都一一打過了招呼,待石詠背著年熙出來,送至車上,石家兄弟兩個便陪著年熙,一起往同仁堂那方向趕過去。 石詠看著年熙消瘦的面龐,心里忍不住有一丟丟的后悔,心想:好不容易將人活下去的動力喚回來了,可萬一這病癥要是治不好,年熙還是逃不過年少早逝的命運,那他這孽造得可就大了。 待將年熙送到同仁堂,樂鳳鳴一點兒也不敢怠慢,登時將同仁堂的大夫全請了出來,一起為年熙診斷。其中有好幾位大夫,都是替年熙診了脈之后,默然搖搖頭,向石詠表示歉意,隨后無聲地退出去,表示他們束手無策。 唯獨從西北回來的牟大夫皺著眉頭,給石詠使了個眼色,石詠心領神會。牟大夫便問:“大人,那件東西,我已經一一都按您說的都改了。眼下若是旁人都沒有辦法,我能不能試試,給這位公子輸液治療?” 石詠悄悄問他:“你有幾成把握?” 牟大夫看了看年熙的情形,一伸手掌,說:“五成!” 石詠一呆,這時候正好年希堯也自后趕到。他如今名義上是年熙的父親,聽見牟大夫這么說,嘆息一聲道:“大夫,無論有幾成把握,都請嘗試一回。我們這里,也早已是什么法子都試過了?!?/br> 第399章 牟大夫當真將東西取了出來, 石詠見這已經似模似樣,與后世輸液的設備差不多了。 所有的器材除了針頭, 都是玻璃與橡膠制的, 不用說, 都是石詠的玻璃廠與橡膠廠提供的。如今隨著橡膠原材料的增加, 牟大夫拿到手上的材料早已經足夠診療時一次性使用的了。 牟大夫議起給年熙治療的事,石詠與年希堯都在旁邊聽著。牟大夫所論證的大致是,年熙心思太重, 導致脾胃失衡, 毫無胃口,即便偶爾能吃一點東西, 吃下去的東西也未必能克化得動。長期如此, 身體經不住這樣的消耗,便成如此。眼下就算是給他服藥, 效果也是一樣, 那藥被年熙服下, 無法克化吸收,便也一樣無用。 而輸液的法子,則合了后世的思路, 即在病人進食減少, 或是根本不能進食或消化的時候,可以輸液提供能量。 這邊年希堯已經擺出了死馬當活馬醫的架勢。年熙是上諭過繼給他的兒子,也是他這么多年唯一的一個“兒子”。年希堯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八字是不是也不那么好, 以致年熙一過繼到自己這一房,就一直病懨懨的。待到年羹堯出事,年熙更是徹底病倒,眼看不治,這令年希堯幾乎五內俱焚。 此刻突然有個大夫毛遂自薦,說是有個法子,能有五成的把握治療年熙的病。年希堯怎可能不應下,不讓這大夫嘗試? 石詠卻比年希堯謹慎得多,他讓牟大夫將這輸液的裝置和法子演示給自己看一遍。牟大夫知他小心,當下一一都演示了一遍,石詠仔細觀察,見早先他提過的注意事項牟某都一一注意到了,又見牟大夫將玻璃瓶吊得高高的,又反復整理橡膠管,免得有氣泡留在橡膠管中,石詠已經放心放了六七成,知道這牟大夫已經掌握了輸液術中緊要的幾處關竅了。 “已經試驗過了嗎?”石詠問。 牟大夫點頭:“加上以前在西北嘗試過的,總共試驗了二十四回?!?/br> 石詠心想:這個樣本量……年熙這回也只能算是第二十五回 “試驗”吧。 但還有最后一樣最緊要的,就是那輸液到底輸的是什么。牟大夫在石詠耳邊,偷偷地給交了個底,石詠登時忍不住微笑,點點頭有肅容道:“年兄的情形已經不容我們再瞻前顧后了,就這么嘗試一回吧!” 原來這牟大夫在輸液瓶里裝的所謂秘藥,正是以蒸餾水溶解糖分之后,祛除雜質,制成的糖水兒。這在石詠看來,應該與后世的葡萄糖應該效用差不多,同時牟大夫對此秘而不宣,也能令這種“秘藥”起到一種安慰劑的作用。 于是牟大夫當真將這輸液的一整套器械放置在年熙的病榻旁邊,然后在年熙手背上找準了青藍色的血脈,扎了針,然后另一頭高高掛起的玻璃瓶內,牟大夫特別配制的,無色無味的“秘藥”正順著較細的輸液軟管一滴一滴地流入滴斗,滴斗的另一頭則接著年熙手背上的血脈。 九十月的天氣,年熙剛開始只覺得手臂上涼意陣陣,待過了一會兒,忽然寒顫起來。石詠一直在他身旁一步不離地盯著,此刻見到年熙這樣,趕緊命石喻去取個熱水袋來,里面灌上些溫水,擱在年熙的手臂下方,年熙這才好些了。 這時候神智清醒的年熙也忍不住問石詠:“這是什么?” 石詠點著頭道:“是牟大夫研制出的秘藥,可以救命的?!?/br> 他想了想又道:“牟大夫與于老太醫早先去過青海戰場,若沒有那一趟,他們也未必能發現這種救人的法子?!?/br> 年熙忍不住揚起臉,望著那滴斗里一滴一滴滴落的藥物,同時手臂中感到一陣清涼,早先身體里那種躁郁而混沌的感覺在漸漸消失,各處的知覺漸漸清晰而敏銳起來。他忍不住輕輕舒出一口氣,道:“倒是沒有想到,一場戰事,也是可以造就救死扶傷的法子……” 石詠拍拍他的肩:“你若是能睡著,便嘗試睡一會兒,我們兄弟在這同仁堂守著?!?/br> 年熙不敢動左胳膊,勉強用右臂支撐起身體,面帶惶恐對石詠說:“石大人,您這是……” 石詠心想:我這可不是非要盯著你,我是想親眼見識一下牟大夫的第二十五次試驗。但是口頭上他百般勸慰,還是讓年熙稍許歪了歪,睡上一會兒。而他與石喻則一直守在年熙身側,直到整個一瓶“秘藥”滴完。待牟大夫趕來將年熙手臂上的針頭拔去,石詠哥兒倆一起扶年熙站起來,年熙已經覺得體內生出些力氣,甚至在石喻的攙扶之下,能夠往前走兩步了。 這就是秘藥的功效? 這日之后,年熙開始接受這種“秘藥”的治療,剛開始是一天一次,三天之后轉為每三天一次,期間年熙需輔以一定流食,換句話說就是吃一點好消化的東西。 待到十幾日以后,年熙的病情終于開始穩定。一方面他心魔已除,決心日后要過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又見到大伯父一家是如何為自己憂急奔走的,年熙絕不愿就此辜負了年希堯的關愛之心。再加上牟大夫指點年熙的藥物與飲食,一點點調理,年熙先是體重恢復了些,不再骨瘦如柴,氣色也一天天地好起來。 待到十月尾上,牟大夫終于激動無比地宣布,這一回他是藥到病除,年熙已無大礙,只消以后好生調養,不再心思繁重,就完全能如好人一般,將來娶妻生子,也是可期之事了。 石詠兄弟聽了這消息,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石詠昔日上司年希堯特地找了個機會,珍而重之地來向石詠道謝:“石大人,當年你在造辦處的時候,老朽曾大言不慚地點評你的畫作……” 年希堯不說,石詠還真想不起來。畢竟那是十年前的事兒了,那時年希堯直接將石詠的畫作點評得一錢不值。于是石詠美滋滋地心想,這位年希堯大人,想必是來收回舊日的評價的。豈料年希堯說:“如今老朽想來,真是慶幸不已:多虧老朽當年如此評價,到底沒有讓大人將精力都浪費在畫藝一途,如今大人才能主持那么多造福世人的大事呀!” 石詠:好感動……又感動又扎心,謝謝了! 但無論如何,年熙到底是好起來了,不僅體力漸漸恢復,也能支撐著去景山官學講一兩回學,而且還由雍正親自獲準,去了圓明園探視了一次年貴妃。據說年貴妃見到了這個一向親近的侄子,精神一下子好了不少。 可誰想得到,貴妃如此,竟只是回光返照。 自貴妃在圓明園中養病,從未有哪個宮人敢在這位貴妃面前提及年家的事,所有人都將貴妃瞞得死死的,即便是入圓明園探視的年熙也不例外。旁人怕是難以想象,年熙是怎樣強忍酸楚,強裝笑顏,安慰這位早已病入膏肓的姑姑。但是他自從圓明園回來,幾乎哭得不成人形,嚇到了年遐齡與年希堯兩位,差點兒又把同仁堂的幾位大夫再請去年家急救。 而雍正皇帝那里,年羹堯的會審已經審結,這位年大將軍被定了九十二條大罪,其中三十多條是足以處極刑的。根據大清律,年羹堯若是如此定罪,連坐范圍會極廣,包括“其父、兄弟、子孫、伯叔、伯叔兄弟之子,年十六歲以上者,俱按律斬,十五歲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子之妻妾給付功臣為奴?!边@便是要將年家斬盡殺絕了,不僅年羹堯這一房,年希堯這一房,甚至連年氏兄弟的老父年遐齡,也都在被年羹堯連坐的范圍之內。 但雍正皇帝直接將會審的結果壓住了沒有公布,也不說具體的處置方法,對外只說刑部會同各總理事務大臣一道商議。 石詠人在南書房走動,對此一切盡知。他心知肚明雍正在等什么,在貴妃薨逝之前,雍正絕不會處置年羹堯。連帶的,貴妃之父,貴妃的長兄,貴妃看著長大的侄兒,雍正都不會動。 待進了十一月,正趕上先帝康熙崩逝三周年的日子。雍正皇帝在這樣重要的日子里必須去景陵謁陵。圣駕于十一月八日啟程,趕赴河北遵化謁陵。在三周年謁陵之后,雍正只帶了隨行數人,快馬狂奔,趕回圓明園,于十四日趕到。十五日,雍正便下詔,封貴妃年氏為皇貴妃。 可是這加身的榮耀絲毫未能挽回皇貴妃的生命,年氏幾乎沒有機會體會這樣的榮寵,她早已病篤,無知無覺,僅僅幾日之后,皇貴妃便撒手人寰。 在景陵守陵的十四阿哥在目睹了前來謁陵的雍正帝飛馬離去的情形,隨后又聽說了年氏過世的消息。他免不了立在景陵跟前,伸出右手。暗沉的天空中飄落片片六棱雪花,落在十四阿哥掌心之中。這一位不由得喃喃地嘆息道:“四哥,你竟然還有那么一點兒人味兒……” 可是這一點點感同身受瞬時被往昔恩怨盡數沖刷去,這一位便冷笑:“身為人君,這全都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br> 全京城的人都覺得,這一年的冬天似乎格外地冷。而皇帝則格外暴躁。 皇貴妃薨逝之后,皇帝宣布輟朝五日,為皇貴妃舉哀。而皇貴妃喪禮百日,正值數九隆冬,官民男女每天早晚齊聚兩次祭奠,非常辛苦。而禮部大小官員,則更加可憐。一來因本朝還從未治辦過皇貴妃的喪儀,禮部堂官與司官都比較缺乏經驗,二來皇帝為了皇貴妃單獨私設的規矩很多,眾人不免手忙腳亂。 可是在禮部眾人這好一番辛苦勞碌之后,皇帝仍然大為不滿,指責喪事儀仗草率,不成體統,將禮部從尚書到侍郎等四名主官官階盡數降了二級留用。慶德雖未降級,可也與眾人一起挨了好一番申飭,年過半百的人幾乎被活生生罵哭,但也無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主持喪儀。 除了禮部官員以外,倒霉的人還有那些皇親國戚們。誠親王允祉實在是嫌天氣太冷了,因此在皇貴妃喪儀的時候借故不來,被雍正痛罵一頓,并且翻出了當年與廢太子允礽過往甚密的舊賬。為此,雍正借口守陵的十四貝子爵位不夠,分量不夠,直接將允祉打發去了景陵,為康熙皇帝守陵。 除了允祉以外,在皇貴妃喪儀期間,兼管禮部與工部的廉親王允禩與二部官員也無一例外被皇帝連番痛斥。 京中百官萬分惶恐,實在不知道皇帝的情緒到底怎么才能平息下來。豈料皇帝的情緒只在那輟朝五日之時曾有短暫的發泄。復朝之后,這一位皇帝則更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工作。他的作息與康熙皇帝相差仿佛,寅初必起,晚間亦會批閱奏折直至深夜,每日只有兩個時辰上下的睡眠時間。 石詠心想:這一位,乃是用加倍工作、充實自己的法子來試圖忘卻哀慟。只是皇帝這樣玩命工作,臣子們一起跟著連軸轉實在是吃不消。在南書房唯一能在體力與腦力能跟上雍正的,只有老臣張廷玉。他體恤年輕的臣子們,石詠等在南書房“走動”的官員得以兩班倒,這些人才終于能喘口氣。 皇貴妃喪儀之后,宮中二十七日除服,除服翌日,四名總理事務大臣向皇帝提交年羹堯案審結的結果,公布了年羹堯那九十二項大罪,舉朝嘩然。但是皇帝最終還是不愿背上親手誅殺功臣的罵名,恩賜年羹堯于獄中自裁。 年羹堯之父年遐齡,其兄年希堯俱被免官奪爵,年羹堯膝下數子,年富被判了斬立決,其余諸子但凡在十五歲以上者,均流配三千里戍邊。年羹堯妻室宗室輔國公蘇燕之女被遣歸娘家。而年羹堯昔日幕客鄒魯、汪景祺等人先后皆坐斬,親屬賜給披甲人為奴。 曾經叱咤疆場、名噪一時的年大將軍終于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但是因為有皇貴妃的情分在,年羹堯的老父年遐齡,與長兄年希堯那一房,到底是盡數保住了。 年羹堯的頭七那日,石詠石喻兄弟著了素服,前往年家那間小院子里慰問。放眼朝中,也只有石喻有這師兄弟的情分在,石家哥兒倆可以探視年家,不用避忌。 年熙此前經歷了皇貴妃的喪儀,又經受了生父自裁的打擊。石詠原本很擔心他,怕他剛剛痊愈的病體又有反復。哪知他剛見到年熙的時候卻覺年熙尚好,雖然比之剛剛恢復的時候又瘦了些,但是精神不錯。 因年羹堯是在獄中自裁,年家無法像尋常人家那樣料理年羹堯的喪事。石詠與石喻也不敢像是尋常時候那樣上門致祭。雙方只是小心翼翼地坐下來,石家哥兒倆向年希堯與年熙道以慰問。 年家人則沒有別的,只有鄭重感激。畢竟世態炎涼,年家幾乎在一瞬之間,衰落至此,敢上門來慰問的人家寥寥可數。石家除了上門之外,還未年希堯和年熙帶來了一些藥材補品,并過年要用的物事,可以說是雪中送炭了。 就因為這個,原本與石詠不算親近的年希堯,也一下子與石詠熟絡起來。 石詠當即問起年熙未來的打算。年熙答道:“身上有一年的孝期,打算出孝之后,回官學講讀,哪怕是從一個最低品級的教員做起,至少能做一點事?!?/br> 石詠聽見年熙說“一年的孝期”,登時明白了些什么,抬頭沖年熙望望,只見他面色平靜,從容而自然。石詠便明白年熙已經放下了。若是年熙還當自己是年羹堯的兒子,喪父之后守孝三年沒得跑。但此刻年熙只說是一年,那便是承嗣年希堯之后,為叔父服喪的期限。 聽見年熙這么說,石詠便知年熙是決意為己而活了。 在石家兄弟辭別之前,年希堯專門找了個機會,單獨與石詠說話。 “石大人,”年希堯欲言又止。石詠趕緊打斷,道:“伯父,我與俊公情若兄弟,您請盡管稱呼我的表字‘茂行’便是?!?/br> 俊公就是唐英,是年希堯的養女婿,也是石詠多年來的摯友。年家遭難,唐英夫婦與年家雖然不是血親,可也一直賣力奔走,從未畏懼避忌。只是唐英是個典型的技術型人才,格外執著于各種內造精品的研制與開發,與仕途并不怎么在意,更加不會有什么逢迎上官之類的舉動,因此多年以后,他依舊是內務府造辦處的郎中。 年希堯聽見石詠與唐英這樣親近,忍不住感激地笑了笑,但最后還是對石詠說出來他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