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節
石詠設了幾天“預售”的時間, 純粹是為了給這頭回面世的“國庫券”造勢,讓人們有機會能了解這種東西。在推廣和普及這種有價證券上, 織金所居功甚偉。幾名掌柜一起上陣, 費盡口舌, 總算是向世人說明白了這是一件什么東西。 而織金所這里常來常往的女眷大多有些投資意識, 盼著手頭的閑錢能再生些錢。原本大戶人家可以放印子錢,那個也不需要太多本錢,來利也快, 但唯一的缺點是不合法, 罪名乃是“高利盤剝”。聽說前陣子有大戶人家被抄家抄出了放貸的文書,更是當了一樁重罪來處置的。 因此以前有放印子錢的人家, 現下也不敢了, 慢慢將這心思收起來。但是手上的先前依舊沒處投,聽說織金所發賣“國庫券”, 不少人就動了心思。 這“國庫券”的面額甚低, 期限也短, 不少人就打消了戒心,打算出個五兩、十兩的先嘗試一回,如果三個月后確實錢能到手, 以后應該還有機會再多投些。主顧們大多抱著這個心理, 便在織金所你五兩,我十兩的登記下名字,甚至也有人想著,等到了正式發售的時候, 若是不想買了,也可以不來,不交銀子就是。 就是出于這個心理,登記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地,常來常往外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么一回事兒,排隊的人便越來越多,因為織金所跟前排起了長隊,也帶動了琉璃廠那個售賣點的預訂,后來到琉璃廠也開始排隊了,內城兩處售賣的才稍有些起色。 轉眼到了正式售賣的那日,石詠事先命人統計了四處售賣點預訂的情況,將預訂的份額全部交給售賣點,其余額度在四家之中平分。 到這時,國庫券也已經準備妥當,是請了專門的套印廠,用彩色套印技術印刷的九萬張“國庫券”,每張券上都有編號和特制印鑒所蓋的印章,同時還有按照編號不同而做的不同暗記,專門防偽造。 除此之外,售賣國庫券還需要登記買家的名址,預留買家的印鑒或是手印兒。這些也是為了買家著想,萬一國庫券失落,被人撿到冒領兌付款,如果提供不了買家的印鑒,一樣不會輕易被兌付走。有了這幾重安全措施,眾主顧多數還是放心的。 到了正式售賣這日,織金所在開門之前就排起了長隊。不少事先沒有預定的人家,聽說織金所的限額已經不剩很多了,登時也起了好奇心,想要來分一杯羹,登時身上揣著五兩,或是十兩的銀子,徑直過來排隊。 織金所為了這一日,特別從薛家借了六個賬房過來,再加上原先的兩個,一起工作,登時在巳正之前就將所有的份額售罄。接下來所有賬房便集中精力來應對早先預售的主顧們,同時告知那些沒有買到的主顧,他們還有兩個機會,一是到城里三個售賣點去購買,另外就是在這里等,等到未時之后,如果早先預定了國庫券的主顧們沒來,這些留出來的份額就可以轉賣給他們。 這個措施,立即將主顧們引流引到了其余幾處售賣點。而早先預定了國庫券的主顧見到這火爆的場面,哪里舍得浪費這次機會,一概都早早地掏了錢,還有些跺著腳惋惜,當初怎么就那么“謹慎”,就沒想著多買一點兒呢? 石詠這日特地沒有在南書房走動,而是在城中各處觀察售賣點的銷售情況,因此見證了織金所自始至終的火爆,也見證了其他幾處的銷量是怎樣被慢慢帶起來的。自此他越發深刻認識到人都是有從眾心理的,一旦見到旁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普通人便也都愿意去試一試。在后世行得通的道理,在這個時空也完全一樣。早先他選織金所,這一步真是押對了。石詠也盼著這一點能為賈璉加點兒分,雖然賈璉不在京中,可是這畢竟也還是他家的產業么。 到了未末,各處所余的份額已經基本上銷售一空,只有極少量事先預定了的主顧往來來買的,登時被虎視眈眈留守在各銷售點的人搶著買去了。 然而這個結果并不出乎石詠的意料——他確實花費了好幾天的功夫來為此事預熱、造勢,但是結果證明了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九萬張“國庫券”,在開售之日的幾個時辰之內,就在全城搶購一空,四十五萬兩銀子穩穩地籌到了手。有了這個先例在,哪怕是往后這國庫券再售賣第二期、第三期、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一定都不在話下。 消息送入宮中,雍正望著十六阿哥,點著頭道:“小十六啊小十六,你教哥哥怎么說你……” 十六阿哥非?;炭?,站起來道:“臣著實不敢居功!這都是……” 雍正卻徑直打斷了他的話,豪邁地道:“你這次干得漂亮!” 十六阿哥不言語了,這次皇帝以一個兄長的身份夸他,言語里滿滿都是自豪,令十六阿哥胸中感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旁邊十三阿哥也微笑著點著頭望著他,這令十六阿哥突然生出一些——歸屬感。他依舊是兄弟們中的一員,兄長們在為他的每一點成就而感到驕傲…… 就這么著吧!——十六阿哥得了夸獎,心里舒坦,便狡獪地想:這兒既然沒人想起石詠,那他也就不提了,讓自己且先舒坦這么一回再說。 可是無論如何,石詠該被惦記的時候總是會被惦記的。四十五萬兩白銀籌到,沒過兩日,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竟聯袂找到石詠,兩人臉上都是焦慮與愁容,彼此望望,誰也不想先開口。 待石詠問明原委,登時震驚了:“什么?這次籌的,僅僅是一個月的軍餉?” 十六阿哥無奈地點了點頭。 “原本以為到戶部將各省賦稅全部收上來的時候,缺口只是這么多,然而年羹堯急報入京,他眼下動用十萬大軍,同時岳鐘琪所屬各部正嚴守入川的關口,嚴防羅卜藏丹津入川。這么多大軍,一個月至少是五十萬兩的軍費?!笔⒏鐕烂C地說。 石詠低下頭,伸手撓撓眉心,心想,當初為什么不留個心眼兒,再多籌五萬兩的?到這時都籌完了才發現不夠,這……要想追加也來不及了啊。 可是想到這里,他突然覺得不對,登時抬頭問眼前這兩位:“怡親王、莊親王,西北大軍的軍費難道不該是有數的嗎?怎么會一下子相差這么遠?” 他知道原來戶部估的軍費是三個月五十萬兩,那樣的話這次國庫券籌的銀子就堪堪夠用了??扇缃衲旮驁笊蟻硎且粋€月五十萬兩?這是……怎么回事? 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兩人對視一眼,彼此嘆了一口氣。十六阿哥開口道:“眼下平叛要緊,軍費雖然緊張,可為了疆域安定,朝廷就算是勒著褲腰帶,也得供著西北大軍?!?/br> 石詠看了一眼眼前這兩位王爺,突然明白了:如今雍正與年羹堯正是君臣相得的時候,雍正對年羹堯的要求怕是百依百順。哪怕年羹堯開口索要的軍費糧餉不合理,雍正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年羹堯——畢竟新皇登基沒有多久,急需一場漂亮的大勝,平息邊患,來證明新君的實力。 他猜得不錯,之后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陸陸續續透露的“軍情”里,或多或少地表明了這一點。尤其十六阿哥,對年羹堯很是不滿,認為年羹堯這就是在挾勢相要,甚至有以權謀私之嫌??墒窃谶@節骨眼兒上,青海厄魯特蒙古一亂,萬一影響到喀爾喀蒙古,甚至科爾沁蒙古,那整個西北就全亂了。 因此十六阿哥只能在石詠這里發兩句牢sao,出了這門,就一句話也不敢多說:他又不能帶兵,又有什么權利對能帶兵的將領說三道四的呢? “皇上總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既然選擇用了年羹堯,就用到底,相信年羹堯此人,在戰場上一定不會令人失望。而羅卜藏丹津之叛,一定要速平?!笔⒏甾D述了雍正的決心。 石詠自己就在南書房走動,有機會接觸到雍正親自朱批的奏折,因此知道十三阿哥所言非虛。就如前日里他在南書房曾經看到年羹堯上折,稱他自陜西疾馳至西寧,一連十幾個晚上沒有睡覺,雍正便在折上直接批:“好心疼、好心疼!” 石詠當時見了便心想:這哪里是什么冷面王,分明就是個感情外露,甚至有時不知道怎么表達的皇帝。再想想后人讀到雍正那幾條rou麻死人的折批,“朕亦甚想你”,“朕實在不知怎么疼你”1,都是對年羹堯所寫——可見雍正在此時此刻,的確是全心全意地信任且支持年羹堯,所以才會在聽聞年羹堯的訊息之后,直抒胸臆地寫下“好心疼”這幾個字。 然而石詠卻只心疼國庫里的銀子。 就在前幾日,十六阿哥還曾說了一樁笑話與石詠聽,說是年羹堯下令從山東運了十畝的白菜去西北。這原也無可厚非,西北苦寒,白菜耐保存,正好給士兵補充些菜蔬。豈料這十畝菜蔬全是供應年羹堯自己一個人的,且年羹堯食用這白菜,只食用最嫩的淺黃色菜心,外頭的菜葉白菜幫子,都是直接扔掉的。 當時石詠就想,這般用度,就連皇帝也比不上啊,這朝廷供應的糧餉哪兒夠?結果今日這軍餉的缺口,就找上門來了。此刻石詠心里,當真有一萬頭異獸,奔奔騰騰地呼嘯而過。 他原本提出這個“國庫券”,只是為了解一時之燃眉之急,可是這樣一來,豈不是只填了年羹堯那難填的欲壑,讓年羹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得以滿足?須知這國庫券可是雙刃劍,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可也是在透支國家的信用。一旦哪天這國庫券真的沒法兒兌付了,國家信用從此完蛋,事情可就難收拾了。 石詠板著一張臉,肅然將這道理向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兩位說了。十六阿哥面上也流露出幾分不平,十三阿哥卻皺著眉頭只道:“我可以以一己之身家性命擔保,此次年羹堯一定能取勝,而國庫從百姓處支的所有銀兩,也都可以還上?!?/br> 石詠與十六阿哥聽著這話說得重,都嚇了一跳。見十三阿哥如此,石詠也沒有辦法了,他只能道:“姑父,您先不要著急,不就是……不就是銀子么?咱們總有辦法解決的……” 十六阿哥與他對望一眼,兩人都是同樣的心思:找銀子是沒問題,只是這找銀子的理由實在是憋屈。一時屋內情緒十分低沉。 十三阿哥輕聲問石詠:“茂行,你頭一期發了三個月的國庫券,能不能接著再發第二期,第三期呢?” 石詠搖搖頭:“原本計劃就是等三個月到期,百姓們手中真金白銀拿到錢了,徹底建立了對咱們國庫的信任,然后再發第二期、第三期,如今若是貿然追加,只怕發行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百姓屆時會以觀望為主……咦,對了,我怎么沒想到呢?” 他忽然雙掌一拍,對十三阿哥說:“姑父,我想起來了,京里這才發了第一期,咱們可以依樣畫葫蘆,在江南和廣東同樣發上一期,江南籌錢快一些,下個月之前籌五十萬兩,而廣東遠些,下下個月需要的便在廣東籌。三個月之后,京里的第一期到齊兌付,又可以再發下一期,這樣一來,不就正好趕上了!” 十三阿哥額頭見汗,口中唏噓,道:“是呀,這的確是個法子——這錢糧簡直一環套一環,跟催命似的。茂行,得虧有你,你說,怎么辦吧!” 石詠想了想,道:“為了讓國庫券在江南與廣東兩處順利發行,我建議,由兩江總督與湖廣總督直接過問此事?!?/br> 十三阿哥頭一點:“可以做得到!” “而且最緊要的是,江南與廣東兩處,三個月之內要繳的稅賦,兩位總督可以下令直接截留五十萬兩,留在江南和廣東,以備三個月之后的兌付?!笔佁岢鲞@一點要求,就是為了保證第一期國庫券的順利發行與兌付。 江南與廣東雖然富庶,但是兩處百姓對朝廷的戒心卻更深些。這兩處不在十三阿哥等人的直接控制之下,這中間環節若有一個不慎,立即能讓這剛剛誕生的“國庫券”信用毀于一旦。 十三阿哥聽說,抬起眼,盯著石詠盯了半天,道:“地方上能夠截留賦稅,這還是破天荒頭一回。但是為了表示朝廷對此事的支持,我這里……先準了!皇上那里,也一并交給我,由我來說服?!?/br> 十六阿哥與石詠聽說,無不精神大振。十三阿哥又問:“那兩處畢竟不同京里,你一人也分身乏術,無法下到地方上去親自主持發這國庫券的大事,有什么法子能確保兩處一定都能籌到足夠的銀子嗎?” 石詠想了想,轉向十六阿哥,問:“十六爺,您替我想想,認識不認識來自廣州的皇商,最好是開錢莊、票號之類,做與錢相關的生意的,又有些實力的。江南那里我認識一位,這事兒交給他應當沒問題。廣州那邊,您看看能不能推舉一家有子弟在京城的,我來和他們談?!?/br> 十六阿哥好奇地問:“談什么?” 石詠笑道:“談包銷啊,這次要讓他們承銷所有的國庫券,若是銷不出去,他們就將沒銷出去的那部分吃下。這個就是‘包銷’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1此處引用的兩處雍正批語原文,都是對年羹堯說的: 朕實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爾用心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我二人堪稱古往今來君臣遇合之榜樣,也足可令后世欽慕流涎矣! 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傊?,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后世欽慕流誕就是矣。爾之真情朕實鑒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另外再摘兩條,也是對年羹堯說的: 朕不為出色皇帝,不能酬謝爾之待膚。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朕此生若負了你,從開辟以來未有如朕之負心之人也。朕一切賞罰,若有一點作用籠絡,將人作犬馬待的心,自己亦成犬馬之主矣。 雍正還有很多好玩的批語,比如雍正元年湖廣總督楊宗仁向雍正帝的請安折,奏折中雍正將楊宗仁奏稱“奴才”用朱筆抹去,批改“臣”字,并在旁書“稱臣得體”; 批石文焯折:喜也憑你,笑也任你,氣也隨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惱也從你,朕從來不會心口相異。 浙江有個叫王鈞的道員要捐四萬兩銀子修筑西湖附近的建筑。雍正批示:“讓他捐,他若是不捐,朕便不會輕易地放過他,他這些年做官的名聲太差了,讓他出錢消災好了?!碑斢赫l現自己記錯名姓張冠李戴后,又批:“豈有此理,朕大錯了!朕錯記名字,王鈞做官名聲好得很,誤作馬鐘華了。慚愧,慚愧?!?/br> 是個性情中人。 第374章 石詠口中的“包銷”, 是承銷方式的一種,即請人代為向公眾發行證券, 若是發不完, 承銷方就得一口將沒發完的全吃下去。 當然承銷方自掏腰包買下的國庫券, 也一樣有利錢可以拿, 承銷方也不會虧。而且作為承銷方,京里多少會給一點辛苦費。但這些其實都不算什么,對于這些皇商而言, 皇家所交付的信任, 以及因此而帶來的聲譽,才是他們最大的收獲。 江南那邊, 石詠頭一個想到的就是薛家。如今薛蟠正在江南, 正好可以主持此事。廣東那里因為有兩個月的功夫,可以稍緩一步, 所以石詠拜托怡親王莊親王兩位, 幫忙再物色一名常駐廣州的皇商。 十三阿哥與十六阿哥都無異議, 并由十三阿哥代為將此事稟報雍正皇帝,這事兒就這么定了。 石詠自去尋薛家留在京中的掌柜。那名掌柜在京中發售國庫券的時候,就已經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已經給薛蟠去了信。如今這好事竟然找上門來了, 掌柜自然是滿口答應,趕緊命人快馬南下,將這天大的消息送往江南薛蟠那里。薛蟠那里立即開始準備造勢。 石詠則安排將早先在織金所負責發售國庫券的掌柜送到江南去指點,同時在京中開始印制統一規格的國庫券和記錄買家的賬簿, 等到薛家準備的差不多,這些必備的東西也已經運到了江南,薛家便可以開始著手發賣。 在給薛蟠的信件中,石詠特地囑咐這位“老鐵”,千萬盡量將國庫券銷給尋常百姓,千萬別幾家大戶自己分銷全部吃下了事。他知道薛蟠的脾氣,知道這位很可能怕麻煩,做得出來這種事兒,而且說實話,五十萬兩,三個月的周轉,薛家自己一家,可能也是拿得出來的。但這第一期是個面向百姓的窗口,一個渠道,力爭通過這個渠道,讓百姓樹立一個“國家信用”的概念,這絕對比向幾家大戶“借錢”來得更有意義。 這邊江南與廣東的事一旦安排下去,石詠又以十三阿哥的名義,知會順天府、江南、廣東等地的官員,要求嚴防有人借此機會,制作仿冒的國庫券,冒充國家信用,騙取普通百姓的錢財,一旦發現,則嚴懲不貸。 十六阿哥好奇:“你怎么知道會有人仿冒?” 石詠解釋說:“只要有利可圖的事,就會有人去做!” 十六阿哥半信半疑,也沒往下追問,豈知半個月后,當真順天府與江南等地都有人發現有騙子制作了仿冒的假券,兜售以騙取錢財。好在地方官得力,迅速處置了,并且在城市與富庶的鄉村之間巡邏,通告百姓,所有的國庫券都在官府附近定點發賣,不可能有人上門兜售,請廣大百姓與市民千萬不要因為貪小便宜而受騙上當。 這幾個措施一出,各地借這國庫券行騙的現象便基本杜絕了。 沒幾日功夫,江南那邊送信過來,說是國庫券銷售一空,薛家本要包銷的,可是實在是沒剩下什么,所以薛蟠向石詠滿滿的抱怨了一番,說是下回這種好事,一定得給他多留點才行。 薛家售罄了五十萬兩面值的國庫券之后,甚至不需要通過漕運將現銀運入京中,只是通過自家錢莊調度,又動用了相熟的幾家錢莊在京里的頭寸,三日之內,戶部就收到了這筆款項,效率之高令人咋舌。十三阿哥聽說這五十萬兩銀子入庫的時候,正在寫字的手都抖了抖,最后輕輕地嘆息了一聲,說:“這樣的人家確實有能耐,只是以前都沒有好好用起來?!?/br> 石詠想想也是,各地的錢莊票號,一旦樹立了信用之后,便能夠通過各處機構網絡實現頭寸的調撥,絕對勝過運送真金白銀,幾乎已經是后世意義上的“匯兌”了。只不過具體的他都不懂,便只能附和一兩聲,不再提其他了。 江南這邊的國庫券銷售成功了一回,而廣東那里只要依葫蘆畫瓢就行,不用額外擔心。石詠連軸轉忙碌了好些時日,終于能放松下來,十三阿哥給他爭取到了一日休沐。 這日他便抽空邀寶玉喝茶,順便賀他鄉試得中。 今年的鄉試恩科,寶玉果然中了舉人,算是沒有白費他苦讀多日,以及姜夫子指導的一片苦心。石詠見到寶玉的時候,見寶玉也沒有過多欣喜,也未新添郁悶,顯是心結已解,心態終于放平了。 寶玉則多謝石詠的安排,在臨考前,姜夫子與石喻都幫了他很多的忙,指點了他不少需要準備的,好些事甚至是賈政夫婦都未想到的,這令寶玉極為感激,見了石詠趕緊連聲道謝。 石詠趕緊搖手:“客氣客氣,你考舉人的時候我甚至都不在京里,你再這樣謝我,就太見外了?!?/br> 寶玉面上終于露出笑模樣,不好意思地說:“都是石大哥的一番話,讓我明白了些事?!彼皖^呷了一口茶,這茶樓里沒有上好的冬茶,眼下這茶盅里不過是尋常二等三等的茶葉,寶玉也一樣喝得有滋有味。 “石大哥,我總算是明白了,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七八,又道是‘此事古難全’,我以前一味執著,不能放下身段去適應這世道,又明知愧對父母家人,心里著實難過?!睂氂裾f。 “而如今,我就只當這世上有兩個我,一個我是父母的好兒子,老太太的好孫兒,承歡膝下,仕途上進,將來不會辜負了誰;另一個我,則只想做一個冷眼旁觀的人,像石大哥說的那樣,將這世上種種悲歡聚散,都一起記下來,留待以后,或許會有人明白我……” 石詠點點頭,道:“寶兄弟,你須記住,世上不止你一人如此,也不止你一人在體會這樣的內在沖突。只是像你說的,此事古難全。唯獨看你的選擇,是去勇敢地承擔責任,還是追求內心的釋放……或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是能夠做出不同選擇的,只是你還未到那時候而已?!?/br> 寶玉:幾個月不見,石大哥說話愈發深奧了。 兩人坐在茶樓上談談說說,石詠也從寶玉口中聽了幾件京中的八卦。這時候有茶博士過來,對這茶樓上的客人說:“各位,有說書的先兒過來,想撿精彩的說上兩段,各位,可會攪擾諸位?” 茶樓上坐了八成滿,大部分都一疊聲的叫好。石詠見寶玉沒有異議,他便也沒有出聲反對。 便有個說書先生隨身帶了一只手鼓,走上茶樓,先是向四周團團作了個四方揖,老實地說了一段“各位都是衣食父母”,“有錢捧個錢場”之類的話。接著便抽出一支細細的鼓槌,在那面手鼓上“咚”的一敲,說:“老段子大家想必都聽過,東周、三國、隋唐、兩宋……這都不新鮮。今兒咱來給各位說個最是新鮮熱辣的?!?/br> “青海戰事,諸位都知道吧!青海漢王羅卜藏丹津反叛,朝廷大軍前去圍剿,這奉旨領兵的,就是那一向威名赫赫的年大將軍年羹堯!” 底下便是一起拍手叫好。更有人沒口子的稱贊:“年大將軍,那是頂頂厲害的大將,以前的大將軍王也沒他厲害吧!” 石詠在一旁微吸了一口冷氣,他著實沒想到,這個時代竟會有這么大膽的說書先生,竟能拿這么“新鮮熱辣”的“時事”來當說書段子當眾說。 “年大將軍原本在陜西駐扎,一聽說青海有變,那是立即飛馬疾馳西寧救援。豈料那羅卜藏丹津想要先發制人,他帳下有一名國師,據說有神機妙算之能,掐指一算,算出年大將軍即將抵達西寧,立即稟報羅卜藏丹津……” “羅卜藏丹津道,哇呀呀呀,計將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