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石詠聽明白了慶德的弦外之音,當即點頭道:“伯父放心,小侄去了南面,定會尋摸一兩件‘好’物件兒孝敬伯父!” 慶德大喜,心想這個侄子看著呆,可當差當了兩個月,這人情往來上,總算是開竅了。他在禮部當差當久了 一時石詠告辭,慶德拍著胸脯保證他會將此事轉告富達禮。 石詠回椿樹胡同,路過琉璃廠大街。 琉璃廠的商鋪,大多在“破五”之后開市。新春佳節,人們手中多有幾個閑錢。琉璃廠一帶出售書肆與古董鋪子較多,是文人官員往來送禮的不二選擇。因此琉璃廠大街自開市便非常熱鬧,至少會一直熱鬧到正月十八。 “石兄弟!” 石詠匆匆往家趕,不防身后有人招呼,猛一回頭,見是賈璉挑開一間古董文玩鋪子的皮棉簾子,正沖自己招呼。 “璉二爺,”石詠記起年初三時見過賈璉一面,只沒機會好生敘話,此刻見到,頗有些驚喜,“怎么,過來逛琉璃廠??!” 賈璉臉上卻有些懨懨地,頗有些沒精打采,只隨意開口說:“石兄弟,哥哥過兩天就要出京了,今兒是來采買的。見到你就想著,該向你打個招呼,怕是有幾個月見不著了。聽說你當差了,哥哥還沒功夫賀過,等哥哥回來,到時再請你吃酒!” 石詠頗有幾分好奇:“璉二爺要出京?” 賈璉點點頭:“是啊,就是上回提到過的表親,舍下老太太命我正月十五出發,送那位回揚州去。因為內務府有人因公南下,我特意打聽了,到時就和內務府的船一起走!” 石詠這時聽見,結結巴巴地開口:“好……好巧!” 怎么會有這么巧的事兒? 眼前這事兒,明擺著,黛玉要回揚州,賈母便將護送的任務交給了賈璉。而賈家原本就是內務府包衣,與內務府關系密切,打聽了內務府有官船南下,賈璉便打點了,要和官船一道走。 而石詠偏巧就是內務府屬下造辦司的人,內務府因公南下的人之中,不就有他一個嗎? 所以,這趟南下三大織造,還有賈璉與……林姑娘同行? 石詠頭一反應:這可遂了寶鏡的愿了! 賈璉聽說,也有些目瞪口呆,當下連采買也顧不上了,連忙拉著石詠,兩人找了一處茶座,細細談說。 石詠見賈璉眉心始終皺著,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便低聲詢問:“璉二爺,您這是有什么為難的事兒,還是……不愿,跑這一趟,不想南下?” 賈璉搖搖頭:“舍親孤身一人,總需要有親人護送才是。她本是我親姑姑的愛女,護送一回,是我的本分,也算是替老太太盡盡心意?!?/br> “只是……”賈璉說著,抓耳撓腮起來,“只是拙荊產期將近,這突然一下離那么好遠,好似真的挺對不起她的?!?/br> 第48章 石詠沒想到, 賈璉竟是為了這么個原因,才會打不起精神, 趕緊贊道:“璉二爺是個有情義擔當的, 看著叫人敬佩?!?/br> 看起來賈璉和他的正妻鳳姐, 新婚之時感情甚篤, 只是按照紅樓原書里寫的,兩人后來鬧到跟仇家似的,和眼前的情形一對照, 實在是令人暗自唏噓。 賈璉聽了石詠的稱贊, 摸著后腦不好意思地笑:“石兄弟不笑我婆媽就好!” 石詠便順嘴問了一句:“敢問尊夫人產期是幾時?我這趟差事是監辦萬壽節的貢品,在三月十八之前指定要回京的。璉二爺送了尊親之后立即回轉, 大約二月底, 恐怕也能趕回來了?!?/br> 賈璉伸指算了算,也笑道:“起碼得在四月之后。這么說, 我還是來得及趕回來的。這感情好, 我就放心了!” 說著他瞪了一眼石詠:“你這小子, 年紀不大,懂得還挺多!” 石詠嘿嘿傻笑,心想:這有什么難懂的, 賈璉與鳳姐去年四月成的親。又是隔了幾個月才聽到喜訊的, 用簡單的加法算算,也知道賈璉在瞎擔心。 當下兩人將出行的事兒一交流,彼此心里都有了底,知道能一起上路, 彼此有個照應。賈璉也不郁悶了,石詠也不擔心了。兩下里再三確認了正月十五出發的日子和時辰,這才彼此告別。 沒過兩天,石詠接到賀郎中的“通知”,說是重新看了黃歷,決定將出行的日子往后推了三天,推到正月十八。他趕緊通知了賈璉,榮國府得了消息,便也將南下的船期推到了十八。 等到石詠準備得差不多的時候,永順胡同那邊,特地命人給他傳信,要他去一趟伯爵府,見大伯富達禮。 石詠心里郁悶,知道那位一天到晚板著一張臉的大伯,見到自己十有九九,是要將自己好生耳提面命一番。 果不其然,富達禮見到石詠,先是埋怨了一番:“這么大的事兒,怎么不早知會一聲?你家就你一個成丁的,將寡母幼弟拋在家中,你竟也能放得下心?” 石詠百口莫辯,又不能說自己前兒個特地過來告訴了慶德二伯,他只能垂著雙手聽訓,富達禮說什么,他也只能默默地應了。 “你離京之后,你家那里,我會使人留心的。京里這邊,你不用擔心!” 待到數落完了,富達禮終于說了一句軟乎話,石詠登時大喜,躬身稱謝,謝過大伯照拂。 “可是你自己,頭一回出遠門,又無親長相伴,身上又是擔著差事的,切記立身要正……” 富達禮又繼續巴拉巴拉地說下去。 石詠照舊喏喏地應著,心里卻沒有那么膈應了。 末了,富達禮從書架上取出一個匣子,猶豫了片刻,才從里面取出一個桑皮紙的信封,遞給石詠:“這是你父親生前,留給我的最后一封書信?!?/br> “江南路途迢迢,我又因差事和身份所限,始終未能做成此事,現在想起來,兀自覺得愧對你父……” 富達禮說這話的時候,仰頭向天,語氣悵悵。這是石詠頭一回見到這位大伯父流露出這樣“豐富”的感情,他對此的感覺……則是“怪怪的”。 “現下你已成丁,是時候該將家里的擔子挑起來了?!备贿_禮低頭望著石詠,一伸手,將那封信交到石詠手里,低聲道:“既是往南邊去,便順道去問一問吧!或許……或許能有法子……” 石詠不知道富達禮說得“能有法子”到底指的是什么,他只恭敬接過了書信,見是拆過封的,便當著富達禮的面兒,將里面的信紙抽出來,讀了一遍,再抬頭的時候,石詠臉上帶著無限驚詫,實在不敢相信這信中所寫是真的…… 待到石詠回到椿樹胡同小院,他趕緊將母親單獨請到西廂來,小心翼翼地問:“母親,當年咱家……到底是怎么從永順胡同分出來的?” 石大娘不知兒子為什么突然問起這個,想了想才答道:“表面上是說,因為你二嬸的身份?!?/br> 石喻的生母王氏,出身寒微,也不在旗。然而當年二叔石宏武鐵了心,就要討她做正妻,旁的女子,石宏武都入不了眼。 石家本在漢軍旗,漢軍旗與漢民通婚,有時候管旗務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 然而石家當時的情形比較尷尬——他們原本是滿族,滿漢通婚,旗務那邊就有些說不過去。同宗隔房的嫡支,也就是石文炳那一支當年得了恩典,抬了滿洲旗,本想將石宏文石宏武兄弟這一支也順帶一并抬舉了,豈知鬧出了這一檔子事兒。 后來也不知是不是石宏武太倔強,堅持非王氏不娶,石宏文又太硬氣,堅信靠自己打拼也能出頭,總之這兄弟倆就從永順胡同分了出來,搬家搬到紅線胡同,抬滿洲旗那件事,便也作罷了。 “但是你父親與你堂伯父昔年感情很好,當年即便鬧得最兇的時候,他們二位也沒真的撕破臉過。即便搬到紅線胡同,我也見他們常有書信往來的!”石大娘憶起往昔,若有所思,似乎也覺得出戶這件事沒有那么簡單。 石詠聽了母親的話,依舊是一頭霧水。 然而他懷中揣著的那封書信上卻寫得清清楚楚:那是父親石宏文出征之前,拜托堂兄富達禮暗中查證弟媳王氏的身世。 石詠的二嬸王氏,杭州人士,家境貧寒,但是生就一副秀麗容顏,加之性情柔順,做得一手好繡活兒。當初二叔石宏武對她一見鐘情,沒有多想,兩人就有了白首之約。 后來的事兒,就是因為王氏,石家從永順胡同分了出來,自立門戶。 然而石宏文不知從哪里查到,王氏的身份,可能是杭州織造王子騰之父的庶出女兒,因正妻不容,自幼被遺棄。杭州織造王家是內務府包衣,說來也在旗,若是王家肯認下王氏,哪怕只是認作養女,石家求娶王氏,便也不違“旗民不婚”的鐵律。 富達禮在過去數年之間,已經遣人去過杭州,查到了當年舊事的一些蛛絲馬跡。然而就如他所說的,差事和身份所限,沒法親自南下查證,又因為是陳年舊事,即使在杭州,也是時過境遷,好些當事人都已經不在了,這事情就這么不了了之地擱置下來。 而富達禮聽說石詠竟然因為差事的關系,要南下造訪三大織造,自然是重新生出些希望,將這樁舊事告訴石詠,希望他能擔起這一家之主的責任,實現亡父的心愿。 石詠現在才想明白,富達禮早先說的,“或許能有法子”,是指或許能有法子讓分出去的石家重回伯爵府,重回世人面前,甚至重新提抬滿洲旗之事——前提是杭州王家能認下王氏這個棄女。 石詠想起王氏,心中登時也生出一些古怪:算起來,王氏還是賈璉之妻王熙鳳的姑姑,他和賈璉,竟然也是拐七拐八的親戚……不過想那王家,能和京郊村子里小吏連宗,卻不肯認自家親生的閨女,這也太…… 石詠想,若是王家能認回王氏,對弟弟石喻來說,可能會是一件好事。畢竟石喻多了一門顯赫而富裕的外家。 但是見了王家這樣對待骨rou親人的手段,石詠不禁想,多這樣一門外家,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閑話不表,到了正月十七晚間,石詠已經將出門辦差的諸般事宜準備得差不多了。 他行李里最重要的東西,自然是那面寶鏡。 這下子,石詠終于有大把大把的機會,可以將寶鏡交到林姑娘身邊了。 武則天的寶鏡始終懶洋洋地,聽石詠說起明日出門,而且能與賈璉和黛玉同行,寶鏡自豪地嘆了一句:“不出朕所料……” 石詠還在心里瞎捉摸,想著寶鏡怎么就能算得這么準,料到他能被點了南下的差事,而賈府恰好又選擇了隨內務府官船南下? 他實在按捺不住好奇,悄悄問了問寶鏡,誰知寶鏡干凈利落地回了他五個字:“女人的直覺!” 石詠:…… 他又問起,該什么時候,用什么方式,將寶鏡送出去。寶鏡卻幽幽地嘆了一聲:“詠哥兒,說實在的,跟你處了這么久,突然就這么要分別了,朕心里還挺舍不得的?!?/br> 石詠聽說,一時也是百感交集,說不出話來。 這與當初送別衛子夫的金盤和楊玉環的香囊時候還不一樣,武則天的寶鏡與他相處的時間最久,對他多有指點,在很多地方,甚至是他的“啟蒙”,將他從一個只知道成天與器物打交道的“石呆子”,漸漸打造成了一個能識世間險惡,卻也依舊保有著一顆初心的年輕人。 他尊重寶鏡的選擇,努力幫寶鏡實現愿望,但也沒法兒不在分別的時候體會到傷感。 在無人時,石詠納頭朝寶鏡深深一拜,鄭重道:“愿吾皇此去,終能心想事成!” 寶鏡“嗯”了一句,也對石詠說:“自你上次回來,問過那對雙生姑娘的事兒之后,便總透著念念不忘的樣子……” 石詠聽了寶鏡的話,登時臉上發熱,心想:哪有? 上回他在金魚胡同十三阿哥府邸,曾聽見他極為熟悉的那個聲音在“自言自語”,問過寶鏡才曉得有可能是雙胞胎。至于念念不忘什么的,石詠認定寶鏡那是夸張了——他的確是很好奇、很關心,可是一不知名姓不知年歲、二沒親眼見過相貌,除了那個聲音有種莫名的熟悉感之外,石詠心想,該是再沒有交集的。 “……這男女之情么,朕可幫不了你什么?!?/br> 石詠心想,也是,武皇與兩任丈夫,和身邊的男寵們,恐怕都談不上一個“情”字。 “只不過,京里大戶人家,能與王府往來的,哪家有一對雙生女兒,這個倒很好打聽!所以,朕也祝你諸事順逐,心想事成!” 武皇的寶鏡在被石詠收進行囊之前,送上祝福。 石詠聽了,卻平添一份郁悶:好不容易在這時空里,聽到一個砰然心動的聲音,可誰曉得這一模一樣的聲音,竟然有兩個! 到了正日子,石詠與家人告別,又囑咐弟弟好生“照顧”伯娘和娘親,得了石喻小朋友挺胸凸肚的肯定答復之后,他從椿樹胡同出來,先是去造辦處與賀郎中會合。然后兩人一起出發,往通州碼頭過去。他們會在碼頭那里與賈璉他們會合。 石詠騎了內務府的官用馬匹,而賀郎中卻不善騎,坐轎又太費事兒,只選了坐車。只不過他坐車一路坐到通州碼頭,路面并不平坦,將他顛得夠嗆,待趕到通州碼頭的時候,簡直面如土色。于是石詠事先準備的一些暈車暈船的藥物,還沒上船,就已經派上了用場。 賀元思原本覺得石詠不夠伶俐,待到石詠張羅了驛館的人端了藥物上來,賀元思喝過,心里才舒服不少,覺得石詠這個小子就算不夠精明,卻好在周到,對這個下屬兼旅伴,也沒那么反感了。 這時候賈璉過來拜會賀郎中,順便與石詠打了個照面。 賈璉身上有個現捐的五品同知,只是還沒補實缺而已,與賀元思官階相當,兩人寒暄一陣,說起出行的安排,石詠這才知道,榮國府送行的人昨兒就已經到了通州,在驛館歇了一宿。 賈賀兩人見四下里都妥當了,當即開始安排人上船,準備出發。因由女眷在,石詠他們都先候在驛館內,等女眷的船發了再行登船。 榮府這次安排了兩座大船,女眷一座,賈璉和他的隨行之人另一座。賈璉堅持請賀元思先上了官船,再與榮府前來相送的人送別。 石詠落在后面,只見賈璉候在一輛大車面前,絮絮地囑咐,不外乎是保重身子,爺一定及時趕回來之類的。石詠便立即明白,這車里坐的是誰了。 王熙鳳有著身孕,竟然還來通州碼頭相送,可見夫妻情深—— 豈料下一刻,便聽見車駕里王熙鳳絮絮地叮囑丈夫,在外切忌不可沾花惹草,千萬別臟的臭的都往床上拉…… 這一對夫妻,確實很有趣——石詠不厚道地想,同時趕緊別過頭去,裝作聽不見他們夫妻話別。 少時,賈璉目送榮國府的人緩緩離去,這才自行上船。包括官船在內,三艘船前前后后,沿著京杭大運河古水道南下。 石詠與賀元思在一船。 這船上空間頗大,有前中后三個艙房。賀元思占了前艙,中艙是船夫艄公,和賀郎中的長隨們住的地界兒,石詠便占了后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