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胤祿實在是憋不住了,“嗤”的一聲笑了出來,沖石詠虛踢一腳,說:“都在爺手下當差了,這稱呼竟還沒換過來!” 石詠看看小田,見對方正擠眉弄眼地使眼色,他趕緊改口:“卑職見過十六爺!” 胤祿這才滿意,笑著走到石詠跟前,說:“怎么樣?沒想到爺是這個身份吧!也沒想到爺說到做到,點了你到養心殿造辦處吧!” 石詠不好意思說“沒想到”,當下只能摸著后腦傻笑。 他剛才的表現,并不是以前在四阿哥面前犯過的老毛病又犯。他早知道“陸爺”就是十六阿哥,也早知道這個差使,是胤祿一直記在心上,愣是在小半年之后將他放到了這個位置上。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尊重對方的意思。 既然對方早先聲稱自己是“陸爺”,那么石詠就以“陸爺”相待?,F在對方要擺上司的架子,那石詠就少不得再跟著改過來。 然而這番舉動落到胤祿眼里,胤祿忍不住一聲長笑,說:“好你個石呆子,真是呆得可以。得了,你且在這里安心當差,別給爺丟臉?!?/br> 石詠少不了在肚子里腹誹一陣。 他知道胤祿既然敢點他到這造辦處當差,就該將自己的身份背景一應都查過了。這不,連他那個“石呆子”的外號都曉得。這個十六阿哥,看上去笑嘻嘻沒心沒肺的,內里恐怕卻是個滴水不漏的。 他暗中腹誹,面上卻不顯,趕緊應下了胤祿的話。他明白在這樣的時空里,胤祿和他,絕對不是后世那種普通上下級的關系,他既想著要好好生存下去,照顧寡母幼弟,又想能得償所愿,多看看這養心殿造辦處匠人們的精妙技藝,就不能隨著自己的性子,必須謹小慎微才行。 胤祿便邁步進屋,在這木器作坊里轉了一圈,見到石詠丟在案上的簿子,隨意瞄了一眼,點著頭說:“字不錯?!?/br> 石詠趕緊接下話茬兒:“十六爺謬贊了?!?/br> 胤祿別過頭,沖他點點,眼里都是笑,似乎在夸他終于開了那么點兒竅。 一時胤祿離開,石詠悄悄地松了口氣,若無其事地取了簿子,繼續登記各件正在工匠們手下制作或是修繕的器物。 他倒是沒想到,這造辦處和后世的辦公室也一樣,完全沒有什么秘密。他只和胤祿打了個照面,說了幾句話,傍晚之前,這事兒在整個造辦處就傳開了。 此前還有人對石詠心存疑慮,覺得上頭特地安插下來,必有緣故。 如今人們才知道,這竟是個見了皇子阿哥還只曉得作揖的傻小子。 出了這件事兒,察爾漢他們看待石詠的眼光便有不同。原本與石詠還有些距離的年輕人,一下子親近了不少。石詠明白,這些人終于發現了他壓根兒沒什么復雜背景,就只是個無意中撞了大運的呆子。 石詠唯有苦笑,他苦心經營,剛剛樹立起的這點兒“人設”,因為十六阿哥幾句話,一下子全塌光了。 然而也有例外。 例如王樂水聽說了這事兒以后,見了石詠,卻是審視再審視,仿佛覺得他更加高深莫測了。 想想也是,有誰能相信,一個皇子阿哥,竟然主動能幫個萍水相逢的傻小子安排差事,而且見人行錯了禮還不著惱的? 在王樂水心中,這石詠要么是個實誠得不行的小子,要么就是個外表笑嘻嘻、而內心……jian猾無比、表里不一的聰明人,看那王樂水探究的眼神,恐怕還在暗自猜測他準備什么時候扮豬吃老虎,攪渾造辦處的這一塘水呢。 石詠顧不得這些了,他如今能做的,就是暫且不管旁人的眼光,先將手里的差事都做好才是。 到了晚間造辦處落鎖的時候,石詠隨著其余工匠和官吏一起往外走。 忽聽身后有人招呼他:“石兄!” 石詠轉身,見到唐英胳膊下面挾了一卷鋪蓋,朝他走了過來。 如今已是冬日,夜長日短,造辦處下鎖的時分,夕陽就早已只剩宮墻琉璃瓦上那一抹兒,宮中道路上光線暗淡,行人的面目也多少有幾分模糊。 唐英走近了,帶著幾分疑惑,盯著石詠,問:“石兄曉得我?” 石詠一聽,知道這造辦處也沒有不透風的墻,他午間聽說唐英的大名之后曾一度顯得十分吃驚,然而就連這點兒小事,也早有耳報神傳到唐英那里了。 唐英忙于差事,只有到了下衙之后,才有功夫過來,再好生與石詠打個招呼。 “是,是……” 石詠心里激動,差點兒就想說,督陶官的大名,哪個不知,哪個不曉,話到口邊,趕緊改了口:“只因家中有長輩,正管著正白旗旗務,所以聽說過唐兄的大名?!?/br> 唐英低頭想了想,問:“你姓石,莫非是……石都統的家人?” 他口中的“石都統”,就是前任正白旗都統石文炳,是石詠的伯祖父。石詠點頭應了,又提起族中還有幾位尊長是在正白旗府署任職的。 唐英聽了,瞅瞅石詠,大約也只當他是個靠著家族蔭庇謀到個差事的子弟,表情也就淡淡的,只是在心里好奇,不曉得石詠為啥會對自己這么熱切。 “這個……家中尊長也曾提過,唐兄自進造辦處,事事認真,勤于實踐,又能身體力行,加上唐兄本身的才具擺在那里,將來必能有大成就!”石詠說的格外肯定,只不過他口中的“家中尊長”,不是富達禮也不是慶德,而是他在后世上學時候的老師,談起這位督陶官唐英的時候,就是這樣一番評價。 他說得格外真誠,唐英聽了,心里免不了也微微有些震動:“大成就?” 他借著巷道中僅存一點落日的微光打量一番石詠,見他滿臉誠摯,不似作偽。再者向他們這樣在旗的人家,三年一次的考評結果也確實會教旗務那邊知道。所以唐英就信了石詠的話,可是他卻還是皺著眉頭,嘆了口氣,心想:大成就,旁人怎么能知道他想要什么樣的大成就??! 不過他見石詠一臉熱切,就也不好意思板著臉了,當下開口:“石兄……” 石詠趕緊搖手:“小弟較您年歲小些,不敢當您如此稱呼,唐大哥……” 唐英有些無語:稱呼旁人某兄某兄的,大多是因為不熟,又或是想刻意保持距離,不是因為年歲的關系。眼前這位,怎么就能這么單純的? 唐英自己卻也是個實誠的,連連搖手,說:“別,各位同僚都叫我小唐,你也這么稱呼便是!” “小唐?”石詠連道不可,最終還是堅持了管唐英叫大哥。 唐英無奈,只得罷了。只是他根本不知道石詠內心只管自己叫“唐大大”,有時候甚至是“唐巨巨”。唐英若是知道了這些,只怕會被石詠嚇到,立刻掉頭就跑。 然而眼下,兩人因為同在正白旗的緣故,倒是顯出幾分熟絡。 “唐大哥,您這是卷著鋪蓋做什么?” 石詠有些好奇。 唐英嘆了口氣,說:“值夜??!” 值夜? 石詠倒是不知道,這造辦處竟然還有需要值夜的。 唐英見他的確不知道,便解釋給他聽:宮中所有衙門,包括造辦處的人在內,都是需要留人手值夜的,概莫能外。只不過造辦處的人值夜,是為了以防萬一罷了。宮里夜間就算出了什么事兒,也多半是侍衛處、敬事房、御膳房,甚至太醫院的事兒,跟造辦處沒有關系。 一到傍晚,造辦處就會落衙下鎖。因此造辦處留下來值夜的人,就得裹著鋪蓋去侍衛處,那里有專供值夜的房舍。只是現在天氣越發寒冷,大晚上值夜,很是難熬。 唐英對石詠說:“石兄……弟,天色不早,你快出宮吧!有什么話,咱們明日在司里見了再敘也不遲?!?/br> 他倒是沒告訴石詠,在這造辦處里,就數唐英值夜的次數最多,原因無他,沒背景沒后臺沒娶媳婦兒,這樣的人,不派去值夜,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石詠一時與唐英分別,自己出宮,回到椿樹胡同。到家的時候喻哥兒正在念書,清亮的童音從西廂里傳出來。而院子里則彌漫著飯菜的香氣,石詠正饑腸轆轆,這時頓時覺得有個家能夠守候,實在是太美好了。 用畢晚飯,石大娘取了一件做了一大半的大毛衣裳出來給石詠,要他先試過。石詠帶著疑惑問母親:“娘,這衣裳不便宜吧?” 石家前陣子剛搬了家,多少有些零零散散的東西需要添置。偏巧石詠早先又是買了荒山,又是換了箱子。石家的現錢,真的沒多少。 所以他見到石大娘取出來,又是皮又是毛的,當即開口詢問。 “這有啥?”石大娘笑笑說,“昨兒正好去前門接了幾件活計,店家先支了一半的工錢。再加上家里還有幾兩碎銀子,不過就是這點皮子費點錢,其他不過就是布罷了。你甭cao心,家里錢盡夠了!” 年前是繡莊和成衣鋪子最忙碌的時候,像石大娘與王氏這樣做慣女紅的,又有認識的人在,鋪子這才愿意多支點工錢。 石詠只要想到為了給自己做這么一件暖和衣裳,母親和二嬸得將到年底的空閑時間全部預支出去,他心里就很是郁悶: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本事,累長輩們cao勞。 石大娘卻說:“昨兒看你那件官服,娘才想起來的。以前倒罷了,如今你在外頭當差,總要有幾件周正體面的衣裳,可不能太寒酸了去,叫旁人瞧低了去?!?/br> 她說著將手中的針在頭發上抿了抿,又笑道:“其實這皮子,說費錢,也不費錢。等開了春用不著穿的時候,咱們就將這衣裳送到‘長生庫’里去,夏天的時候有當鋪照管,免得擱自家箱子底生蟲發霉,等明年冬天再贖回來?!?/br> 石大娘口里說的這“長生庫”,其實是當鋪的庫房。京中當皮衣的人不在少數,因此當鋪里反而有專門的庫房,防鼠、防蛀、防潮,還有專人看管。因此不少小戶殷實之家也會選擇將毛皮衣服春天當掉,冬天再贖出來,還能多一筆銀錢周轉。 石詠想了想,沖母親躬了躬,說:“是兒子沒用,累母親和嬸娘受累了。等到年底,兒子就能領俸祿,聽說上官也會給賞賜下來的。到時候一定孝敬母親和嬸娘,添幾件新衣,打兩件首飾……” 石大娘聽兒子這么說,心里熨帖得緊,嘴上卻說:“這些都不用你cao心……” 她原本只想,都這把年紀了,又是寡居,還要什么新衣新首飾?可是再一想到是兒子孝敬自己的,石大娘就立刻笑瞇瞇的,低下頭繼續去縫給石詠的那件衣裳。 石詠則在一旁看著,心想,這個好兒子人設,他是一早就打算好了,會替原主好好的,一直這么經營下去…… 越是接近年底,養心殿造辦處就越是忙碌。 新年時各種祭禮儀程用到的器皿物件兒,全部得清查一遍,有缺損的就得趕緊讓造辦處補出來;宮里從皇帝到各處主子,要備著東西賞人,也來造辦處這邊催著;再加上年尾做賬點算,官員考評,各種事兒全趕在了一塊兒,石詠雖然是個新手,也一樣感受到了這忙碌的氣氛,自己也幾乎忙得飛起來。 與此同時,石詠身上自帶的“光環”,也正慢慢褪去。 十六阿哥胤祿來過一回造辦處之后,就再也沒來過。而石詠當初給人作揖的“光輝”事跡,也早已在造辦處傳開。造辦處的官員們觀察一陣,覺得這名少年身上沒什么出奇的,再也不把石詠當盤兒菜。 唯獨王樂水覺得石詠干活兒還算是兢兢業業,交給他的活計,大多一絲不茍地完成,該問的會問,不懂的也不會自專,是個省心的下屬。 唯一美中不足的王樂水也看出來了。石詠對筆帖式書吏該做的這些文書工作并不算太感興趣。這小子當差的時候,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往工匠那邊湊,看看學學,偶爾還會流露出一副望洋興嘆的樣子。 王樂水心中有數,但石詠本職無差,也不干擾旁人做活計,他也就不說什么。 然而石詠一旦失去“光環”,就立即有苦活臟活累活找上門來。 這天傍晚下衙之前,唐英的頂頭上司,造辦處主事項正昆來尋石詠,隨隨便便地說:“小石,唐英明兒有事要請假,你記著帶個鋪蓋,明兒晚上去侍衛處值夜吧!” 唐英那個“小唐”的稱號,似乎就此轉到了石詠頭上,變成了“小石”。 石詠聽了倒不覺得什么,甚至他對有機會能夜宿紫禁城感到十分驚喜。 所以,這是……紫禁城奇妙夜? 第41章 石詠回家, 先向母親和二嬸打了招呼。 石大娘聽說石詠要在宮中值夜,多少有些擔心, 但還是先去給石詠準備了鋪蓋。 二弟石喻聽說大哥明晚不回來, 卻只以為哥哥和上回一樣, 因為要出城, 所以晚間不能回來。喻哥兒便邁著小短腿來東廂找石詠:“哥哥,你若是見到慶兒,替我向他問問他那兒還能摸著鳥蛋不, 上回他埋塘灰里的野鳥蛋, 可好吃了……” 石詠拍了拍他的小腦門兒,說:“喻哥兒, 交朋友可不能只惦記著索取, 也要記得付出才行啊?!?/br> 這話對石喻來講稍許高深了些,因此喻哥兒只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石詠繼續對他說:“哥哥明天不是出城去見慶兒他們, 哥哥是去當差?!?/br> 他想了想, 又交代弟弟:“所以明兒晚上, 喻哥兒是這家里唯一的男子漢,你能答應哥哥,好生照顧母親和伯母嗎?” 喻哥兒依舊似懂非懂, 沖石詠點了點頭, 一雙烏溜溜的眼睛轉轉,盯著石詠,似乎想要問,到底怎么著才能算是照顧兩位長輩。 石詠便教他:“晚間提醒母親和大伯母, 關好門戶,檢查火燭之后再睡覺。萬一遇上什么事,你就只管大聲叫人來?!?/br> 姜夫子他們也住在椿樹胡同,鄰里之間,相處得頗為融洽。若是真有什么事,那邊不會對這里坐視不管的。 石喻將哥哥的話一字一句都記下了,然后挺起胸脯說:“哥哥,石喻也是這個家里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定好生照顧母親和伯母!” 大約夫子也教過這孩子,將來該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石喻就這么套用出來,信誓旦旦,童言童語,又可愛,又好笑。 石詠伸手摸摸弟弟的小腦瓜,心里頗感安慰。他又問起石喻的功課,手把手教他寫了幾個字,這才作罷,自去休息。 第二天,石詠提了鋪蓋趕到造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