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石詠趕緊站過去開門,沖母親搖頭說:“沒……沒誰?” 石大娘剛才是明明聽見兒子在屋里說話的。此刻他開了房門,石大娘卻見到屋里還是那副老樣子,石詠和喻哥兒兩人的床榻一橫一豎地貼著墻根兒。石大娘自然忍不住說:“奇怪……難道是娘年紀大了,聽岔了?” 石詠剛要接口,忽聽那寶鏡又出了聲兒:“不打緊,她聽不見我!” 石詠硬生生被寶鏡嚇得一個激靈。然而石大娘卻完全沒有聽見任何動靜,只在屋里轉了一圈,便走出門去,臨走時搖搖頭,說:“看起來真的聽岔了!” 石詠關上房門,才有膽子喘口氣。只不過他還沒明白,為什么只有他能聽見寶鏡說話。 “因為是你修復的!”寶鏡猜出了石詠的心思,“你去了封印,又令碎成兩半的我重回一體。我的心聲……你聽得到?!?/br> 石詠聽見寶鏡這么說,竟由衷感到一陣欣慰。 話說,他畢生苦苦追求的,不正是這個嗎?讓那些被損壞的老物件兒重見天日,讓后世的人能聽見這些器物所傳達的心聲…… “年輕人,看起來,你這家里,算不上寬裕吧!” 石詠順著鏡子面對的方向,也往身后打量:這是石家北院的西廂房,如今石家兄弟兩個起坐都在這里。屋子里放了兩張床榻一張小桌,就再也下不了腳,箱籠什么的都塞在榻下桌下。 石家的確不富裕。不過石家因有兩位女性長輩悉心照顧著,到底收拾得整齊雅致:窗上糊著竹棉紙,窗前的小桌上供著一只牙白釉的粗瓷小瓶,瓶里養著一枝剛開未久的白色梨花。石家哥兒兩個各自的榻上,被褥都是陳年舊的,被頭上有一兩處補丁,可也洗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地疊著。 石詠呆了一陣,突然問:“你能看得見?” “當然,我是一面鏡子!”寶鏡回答,“年輕人,我看你,眉心總帶有憂色,面有愁容,是為了生計發愁么?你若愿意,不妨說來,讓‘朕’也聽聽?!?/br> 說到后來,寶鏡漸漸又恢復了那睥睨天下、傲視群雄的語氣,仿佛武皇那一縷魂魄再次與寶鏡合二為一,魂即是鏡,鏡即是魂。 石詠聽寶鏡這樣說,心內不僅一動。 這些天里,他外表不顯,內心卻在反復思考石家的困境——不是現在的暫時貧困,而是未來將要面對的,石家那二十把扇子的危機。 因為這二十把扇子,石家家破人亡,可是賈府也并未真得到什么好處,更加因小失大,終于一敗涂地。 石詠一直在琢磨,萬一賈家真的有一天上門討扇,他該如何應對,難道嘗試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嗎?而且,賈府后來的那些事兒,連曹公都沒明確地寫出來,自己警示賈府,難道會管用? 聽見寶鏡如此發問,石詠一個忍不住,便將這樁一直壓在他心頭的難題緩緩說出來。 “豈有此理,竟有此等昏聵之官,依我大唐律,誣以罪名,謀奪他人私產,并以此行賄,罪不可恕,這等狗官,若是落在朕手里,最輕也是流配三千里……” 寶鏡聽了似乎義憤填膺,石詠趕緊提醒:“陛下,陛下,現下不是大唐,早已不是了……” 石詠慢慢告訴寶鏡,此間年代,距武皇登基,也已經過去千年了。再說了,武皇嘴上說得這樣漂亮,唐朝時候,難道就沒出過這些個貪官狠吏么? 寶鏡無語一陣,終于拋卻口口聲聲的“大唐律”,開始認真思考。 “石小子,”寶鏡得知石詠的姓氏之后,管他叫“石小子”,“你這個臭小子,敗家娃兒,我若是你家先祖,知道你竟是這么‘保護’你家祖傳之物,非給你氣死不可!” 石詠:怎么又怪到我頭上去了? “家傳重寶,輕易示人,其錯一也!”寶鏡為他歷數錯處。 石詠點點頭,他打算現在就從根源上做起,再也不肯走漏風聲,絕不教旁人知道他家有扇子。 “賈家數次上門買扇,說明志在必得。你不識時務,既不出賣,也不求設法脫身,所以你是等著人上門來奪扇么?其錯二也!” 石詠有些無語:升斗小民,哪里知道竟有賈雨村這樣道貌岸然的父母官,下得了這樣的狠手。好吧好吧,這也姑且算他的錯好了,萬一真被賈家盯上,他想著脫身就是。 “自以為是,把自己當盤兒菜,其錯三也!” 寶鏡說得擲地有聲,石詠既愕然又委屈:“我怎么就自以為是了?” “你剛才說,你家藏著的寶扇被賈家豪奪,賈家后來也因你家的寶扇而獲罪……” 石詠趕緊點頭稱是。 “……你道賈家獲罪的緣故真是因為你嗎?” 石詠愕然:“您的意思是……” “呆子,賈家獲罪,顯然是為政敵攻訐所致。就算沒有奪你家扇子,也會有其他由頭獲罪。賈家事敗的根子,根本不在你,也根本不在這二十把扇子上!” 石詠被當頭棒喝了一記,明白過來,自嘲地“呵呵”笑了兩聲:炮灰啊炮灰,你都已經是炮灰了,竟還以為自己是個挺重要的炮灰不成? 只聽鏡子繼續說:“按照你所說的,這件事情上,你既丟了扇子,又丟了性命,而賈家一朝事敗,百年大族,灰飛煙滅,你倒霉,賈家也倒霉,這件事,真正唯一受益的,其實是誰?” 石詠被寶鏡一點,突然間福至心靈,猛然醒悟,一拍后腦說:“是賈雨村!” 賈赦奪扇一案,石家與賈家是典型的“雙輸”,只有賈雨村一個,可以左右逢源,坑了石呆子不說,賈府若不倒,賈雨村這是賣了賈赦一個好大的人情;賈府若是要倒,賈雨村手上則多一條對賈府不利的把柄,而他自己則可以洗脫得干干凈凈,只說是賈赦指使便可,轉臉把賈府賣了數錢。 石詠點點頭:“明白了,根子還在那個賈雨村那兒?!?/br> 他想,難怪有人稱這賈雨村為“jian雄”。 到了此刻,他對寶鏡已經非常佩服。他只短短地將扇子的事兒一說,鏡子立即判斷出前后因果,分析得鞭辟入里。石詠當即十分狗腿地問:“則天大皇帝陛下,依您之見,我應該怎么辦?” 第8章 石詠當即虛心向鏡子求教。 而鏡子大約覺得這問題太過小兒科,更感嘆世上竟有這般淳樸不曉世事的臭小子,真是呆得可以。于是這面寶鏡只是懶洋洋地回答:“你,去仔細想想,故舊親朋,鄉親鄰里……有什么靠山,可以用來靠的嗎?” “靠山?” 石詠撓撓腦袋。 現在是康熙五十一年,正是九龍奪嫡的混戰期。 石詠嘗試向鏡子說了幾句他所知道的九龍奪嫡,寶鏡一下子生了興趣,連連發問,三言兩語,就將石詠知道的全部信息都套了出來。 “原來是這樣?”寶鏡饒有興致地嘆道,“聽上去如今幾位皇子,比之當日朕膝下數子……都更有野心與能力?!?/br> 它嘖嘖嘆道:“在位多年,有多個繼承人且日漸年長,上位之人,難免會有這等煩惱。當今這一招,得保自身大權獨攬,且看諸皇子你爭我奪,自相攻訐,穩穩地坐山觀虎斗……哼哼,的確是一招狠棋?!?/br> 石詠奇了,連忙小聲問:“陛下,難道您覺得這九子奪嫡,乃是康熙……嗯,當今皇帝刻意為之?” “因何不是?”寶鏡口氣傲慢,下了斷語,“太子年紀漸長,羽翼漸豐,現在又值盛壯,自然對帝位是個威脅。不如干脆樹個靶子,至少上位者能輕輕松松地,舒服過上幾年,尤其年紀大了,精力不濟之時,更是如此。當年朕便是這樣,朕明知武氏子侄難堪大任,依舊沒有絕了嗣位武氏的口,哼……若是早早去了這個靶子,李唐子弟豈不早早地就將刀頭箭尖一起轉向朕這里?” 石詠聽了鏡子的話,想了半天,心里漸漸發涼—— 原來上位者竟然是這樣看的:如果各種勢力勢均力敵,誰也吃不掉誰,那皇帝的位置自然安穩?;首优c大臣們結黨營私,你來我往,那也沒事兒,只要勢力相對平衡,對皇帝沒威脅,那么皇帝就會繼續坐視他們這樣斗下去。 “那……那一家人呢?手足親情呢?”石詠話一出口,也覺得自己問得天真。 天家無父子兄弟,昨天還言笑晏晏,今天就能刀兵相見。 果然,寶鏡“哼”的一聲就笑了出來,“你還真是個孩子。你想想,歷代帝王,以子迫父,或是兄弟相殘的,不知有多少。就連本朝太宗皇帝,不是照樣靠‘玄武門之變’得的大位……” 寶鏡在千年之后依舊改不了口,始終“本朝”、“本朝”的。 石詠卻不知怎么的,腦子突然犯抽,開口便吟誦道:“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br> 這詩據傳是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李賢所作的《黃臺瓜辭》,借瓜與瓜蔓諷喻武則天與諸子之間那點可憐的母子親情,石詠念出聲之后,他清清楚楚地看見寶鏡鏡面一震,接著原本光滑明亮的鏡面突然一黯。 只聽寶鏡聲冷似冰,哼了一聲之后,便再也不開口了。無論石詠怎么軟語相求,寶鏡始終一言不發,只默默橫放在石家西廂的小桌上,宛若一面再尋常不過的銅鏡。 石詠一時懊惱得簡直想抽自己一記,心想自己怎么就這么嘴賤的。 就算是面鏡子,那也是武則天的鏡子,謀略的水準抵他十個石詠。石詠原本還想好好想鏡子請教一番的,結果被他嘴賤給氣“跑”了。 ——真是一面傲嬌的寶鏡??! 石詠不由得長長嘆了一口氣:寶鏡教他去尋個靠山,他心中自然也很清楚?,F在已經是康熙五十一年了,這奪嫡之爭正是最緊張的時候,哪一位數字的靠山最穩妥,他石詠心里能沒點數嗎? 可是話說回來,石詠一來覺得自己只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與賈府中人的地位尚且天差地遠,更不用說什么皇子阿哥,神仙打架,他一個小鬼也夠不著??;二來么,在這等級森嚴的古代,一旦選擇了依附權勢,便再也少不了卑躬屈膝,清代尤其如此。石詠實在是無法想象自己拜倒磕頭,口稱“奴才”。 所以,寶鏡指責他“三大錯”,他現今還是將第一錯趕緊彌補,將家有寶扇的事情捂捂好,千萬別讓賈赦賈璉知道了去。 想到這里,石詠望著擱在桌上的寶鏡,心里暗暗嘆息:真是可惜,好不容易修了一具能夠“通靈”的文物,竟然被他給“作”得不理他了。要知道,他與這寶鏡能相聚的時日并不多,畢竟還是要交給一僧一道去“結尾款”的??!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石詠依舊坐在琉璃廠西街道旁,面前的桌上放著一只“金繕”修補起來的成窯碗,和一面澆鑄修補而成的銅鏡。 天氣漸暖,再加上懷里揣著石大娘事先烙的餅子,石詠總算不用喝西北風了。 可是他卻始終沒有等來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五兩銀子的“尾款”也一樣不見蹤影。 “別等啦!” 也不知過了多久,石詠忽然聽見寶鏡發出聲音。 “啥?” 石詠一下子沒省過來。 “叫你別等啦!” 寶鏡的聲音雖然蒼老,可是還是能聽出一點點嬌嗔。 “您,您是說……他們,他們不會來了嗎?” 石詠趕緊湊到寶鏡跟前,結結巴巴地小聲說。 “不會來了!”寶鏡有些恨鐵不成鋼地回答,“你去除了鏡子上的封印,他們能感應得到朕的氣魄,哪里還有臉來?” 石詠以前聽寶鏡提過一回,說鏡身上的“風月寶鑒”四個字其實是封印,但沒聽寶鏡說過,今兒見寶鏡主動開了口,趕緊先開口先向寶鏡道了歉,只說他自己年幼無知,口無遮攔,說了不該說的——唉,先這么說吧,安撫寶鏡為要。 寶鏡卻幽幽嘆了口氣,道:“賢兒那首詩,字字泣血,你道朕不傷心、不后悔么?只是身在那個位置上,好些事,根本由不得自己。如今回首前塵,不過得失二字,有得便必有失……也罷,往事不必再提,先告訴你那封印的事兒?!?/br> 石詠聽了寶鏡解說,這才明白,原來這面寶鏡原本一直懸掛于洛陽鏡殿中,后來在戰亂中流落民間。寶鏡有識,默默歷遍人間疾苦,直到有一天,寶鏡被一名道姑發現,認定是有靈識的寶物,當下施了封印,借助寶鏡的靈力,佐以法術,便號稱是一面能治邪思妄動之癥的“風月寶鑒”,直到寶鏡被摔碎,才失去法力。 “你這一修,既將寶鏡復原,又去了封印。有朕的靈識在此,那一僧一道沒有當初那名道姑的法力,治不了朕,自然不敢來!”寶鏡如是說。 “那……那——” 石詠有點兒欲哭無淚,那我的尾款該怎么辦? 五兩銀子呢,不是個小數目! “你放心吧,你的手藝,連這千年的古鏡都修得了,還愁沒人來找你?” “可是……” 石詠兀自在撓頭。酒香也怕巷子深,他也怕,一等三年才開張??! “石小哥,怎么在這里自言自語的?” 突然有個人向石詠打招呼,將他嚇了一跳。 “楊……楊掌柜!”石詠記起上回在“松竹齋”見到的情形,趕緊開口,“您回來了??!” 來人正是楊掌柜,連連點頭,說:“都說真人不露相,石小哥,沒想到你這么個年紀,竟然有那樣的見識,連南邊的螺鈿家具都知道怎么修?!?/br> 石詠趕緊謙虛。他知道定是上次“松竹齋”里的伙計認出了他,轉告了楊掌柜,對方才知道這件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