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
書迷正在閱讀:嫁給愛情的樣子、暖婚似火:寶貝,來親親!、撩完就跑后男主黑化了[快穿]、民國格格[重生]、爸爸mama要離婚、阿媛、先生,我想給你小草、如何飼養一只柴柴、重生七零:寵妻養成記、[ABO] 給老子離婚
王方驕傲輕狂,但他本身很崇敬蘇詰,且伸手不打笑臉人,對于蘇詰的客套贊賞還是擺出了謙虛的樣子。王方拱手,說:“蘇相過譽,王某雖自負才學,也知道自己不如蘇相多矣。蘇相若不嫌棄,直呼端和便是?!?/br> 端和是王方的字,如此說自然是擺明了態度。他軟了,其他圍觀的人也不好多言攙和,之前稍微有些劍拔弩張的氣氛,也就再次平和下來。 蘇詰的情商也很高啊,青青暗自贊嘆。 只見蘇詰仍然跪坐,渾身顯出世家子的貴氣與矜持,他面色平淡,雖然溫和,卻一點兒不顯得平易近人。似乎對現場的氣氛毫無所覺,他繼續道:“如此,端和自稱某摩瞻便是。今日有緣相見,詰有一些疑惑,希望不會冒犯?!?/br>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王方一番極其爽快的話,倒是讓在場諸人對他的印象好了不少。 文人中恃才傲物的實在不算少見,雖然有些是故作姿態惹人厭煩,但大多還是自有格調原則,不肯流俗,值得敬佩的人。若是王方表現出來的才華是實打實的,他這樣的性格,反而會得到年輕書生的擁護。 其實之前下棋時,蘇詰就大概了解了王方的性格和才學,心里是偏向認同的?,F在一番話,不過是當著眾人面前,擺出謙和的姿態,既是給王方面子,也是他身為“名人”,不得不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則,今日還是滿城贊譽,明日就有“仗勢欺人”等閑話。蘇詰自己倒是不怎么在意這些,但是他身為蘇家子,生來享受家族優待,卻一天不曾報答,旁人不言,他自己卻不能理所當然,不能做貢獻,至少也不為家族抹黑。 文人嘛,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閑話少敘,一番慣例的禮節后,蘇王二人正式開始“文斗”。 因為這次不是為了爭勝負——蘇詰也不可能和一個后輩爭長短——是以,規矩什么的,并不嚴格,兩人更像是一場公開的論學。 首先是書法。 蘇詰為人恬淡,什么都不太執著,長于世家,自然首先練得一手王體(章和帝的原因),然后是常年抄寫佛經而自成一脈的“蘇氏經文體”。二者雖有不同,但大體還是承襲自王羲之一脈,兼美行楷。 王方卻為人執拗,從來只肯書草,且和前代大不相同,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在現在這個時代,其實是有些“出格”的。 大湯科舉取士,極重書法。但不同于青青知道的,她那個世界的明清,規定死了書法類別,還發展出“臺閣體”、“館閣體”之類嚴格的規范。大湯科舉,士子答題需用書法字,主考官不喜歡的字體,甚至可以直接打回去不錄用。王方久試不第,他一手狂草至少占了九成因素。 這或許非常不公平,但大湯科舉本來就不比后世嚴謹,就說,考前給主考官等人寄去所作詩文之類做法,在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作弊的嫌疑,反而可說是慣例。 每個時代,都有些奇葩的制度,當時的人,完全意識不到后人的糾結。 蘇王兩人停筆凈手,作品自然由侍女托了供眾人傳閱。 若是再早幾年,章和帝更年輕自律的時候,王方的狂草絕對沒有出頭之日。但近來老皇帝自覺自己煥發新生,心性野了許多,對草書之類,態度也有了轉變。京城,章和帝就是風向標,他稍有意思,自然有人體察圣意,這兩年,草書也漸漸興起。 特別是今天,章和帝一看蘇詰的行書寫得似乎比自己有靈氣許多,心里就不大自在,看王方的草書更是無比順眼。青青從來最懂老皇帝的心,自然對兩樣作品都大加贊賞——這似乎是不分高下,但青青之前是以王體行家露面的,如今把兩人的作品相提并論本身,就是對王方的一種夸贊了。 小鳳凰雖然幼小,卻已經表現出好武不愛文的德行,此時已經窩在青青懷里睡得吹泡泡。夏侯任倒是很老練,并不覺得這種成人聚會無聊,一直全神貫注,現在還很正經地品評,發表言論,卻是逗得許多貴婦人眼放綠光。 這里其實認得出章和帝身份的人還真不少,如今他表了態,又有無敵小包子夏侯任的加持,一時間王方一個年輕后輩,倒和蘇詰打了個平手。此次論道后,只要他不犯抽,這名聲地位,就和以前大不相同了。 接著,是論辯。 蘇詰一直是倡導“山水論”,即——詩文畫皆如山水,成其自然,成其廣博,成其造化之美。他的詩文通常以山水開筆,以山水收尾,如展開一幅山水畫卷。他少時創“破墨法”,至今仍是山水畫中為人稱道的里程碑式創舉。又因為此人受明覺大師影響,所有作品都蘊涵佛理,許多佛法著作都收用他的作品,以作流傳。平時講經說道,更是常有引用。蘇詰遍游大湯河山,其作品不同于一般鐘情山水的文人大多拘泥于秀美、壯闊或是恬淡、堅韌某一種,反而時常多變,兼收并蓄。 王方卻可說是“坐井觀天”,不曾遠游過。而且,此人輕狂,用曲青青的話說,就是唯心主義、大漢族主義還有“人乃萬物靈長”等等觀點。 都是理論上,都有些“玄”,且觀點似乎有些對立…… 由此,他倆的論道其實是眾人除“王方學識真假”這一問題外,最關注的。其經過結果,還有專人負責精密記錄,供不曾在座的人們傳閱。 亭中兩人唇槍舌劍,眼放火光,流水邊上,圍觀的人,也聽得如癡如醉,心神動蕩。甚至有性子急些的,支持蘇、支持王,甚至另有觀點的,擼起袖子開罵。 那摔杯子跺腳的,把小鳳凰都吵醒了。 但是,比起之前的平淡無聊,明顯這種火藥味兒十足的“游戲”更加吸引小鳳凰。只見她冷冰冰的小臉紅撲撲的,雖然還是沒什么表情,眼里的興奮卻讓青青看得明明白白的。 文人嘛,管他多么寡淡超然,多么敬重誰誰誰,一旦涉及到自己的觀點理論的,那絕對是比“死社稷、戰城門”的君王、將軍還要來得寸步不讓。 只是蘇詰和王方畢竟都是斯文書生,一個看著就清瘦纖纖,一個因家貧而病弱,那嗓門都不太大。蘇家下人多有眼力見兒呢?怎么能讓客人喧賓奪主?立馬請了場上還比較平靜的,且很有威重的人,將那些年輕書生壓了下來——這也是某公主承諾,改日再次舉行論辯,才算平息下來。 小鳳凰倒是覺得掃興,小腦袋一轉,突然注意到亭子里的帥大叔,蘇詰。 按理說,小鳳凰的性子,其實更喜歡驚驚乍乍的王方才是,為什么一見著蘇詰慢條斯理的“叨叨叨”就移不開眼了呢?難道血緣真這樣神奇,小鳳凰完美的繼承了她娘親的審美觀? 非也非也。 之前說了,小鳳凰雖然因為身懷鳳凰骨,覺醒了種族記憶,但是,除了修煉和修真界常識,于其他事情上,卻實實在在是個純粹的幼兒,半點兒不懂的。 她如此“看重”蘇詰,是因為聽著此人講話,她體內終日沸騰的燥熱竟然稍稍平息下來! 要知道,小鳳凰繼承的,其實是“火鳳”屬性,本性暴烈、急躁,平時擺出一張冰塊兒臉,還真不是天生淡漠或者裝樣。實在是她身在凡塵,卻打在娘胎里就開始修煉,體內終日猶如燃燒著烈火,烤得人痛苦不堪。若是常年保持平靜還好,一旦不能壓制心緒起伏,修為無法精進不說,神智都可能泯滅。如果只是熱毒,其實青青也不是沒有辦法,那寒玉床之類的東西,哪怕再貴呢,至多讓章和帝的國庫、內庫失個竊什么的。但是小鳳凰卻是火屬性,小小年紀受了寒氣,失了火種,道途即使不斷絕,也難有前途。 這是一介凡胎卻身懷上古神奇血脈的代價,也是天道至公。 一般,對這種“心火”,佛家是最有辦法的。 青青又沒有什么佛道“門戶之見”,她就是個實用主義,眼睛跟著利益走。只是明覺大師,甚至無機,都是青青現在不好接觸的,她這才想到了蘇大才子。于是,就有了狂生王方。 小鳳凰沒注意她娘親的心緒起伏,眼睛黏在蘇詰身上,那情深意切的,不比她對娘親做的“寒冰火山玉薯團”差什么。 章和帝從來不是“文藝青年”,聽這些學術理論、思想爭辯,也就是聽個趣兒,本心并不在意。是以他照顧兒子時,一眼就發現了自己女兒對蘇詰那難以言說的目光。 心里頓時一個咯噔。 不會吧,這蘇詰今年可是年近四十了??! 也不怪章和帝想歪,實在是蘇詰這人戰斗力太彪悍。從這人三歲起,那真是天下為之傾倒。無機也算是男神級人物,可是要和蘇詰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不說公主貴婦為之神魂顛倒,體面靈魂都不要,就是男子,這些年也沒少聽說不能得見蘇大才子,生生思戀吐血而亡的…… 絕對的,妖孽。 青青一看章和帝的表情,真是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老皇帝太能腦補,當娘的實在不能忍,求破_! “yy襁褓幼兒,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青青,真不考慮弒君篡位么?各色道具八折哦親!y^o^y” 系統君求別鬧!話說回來,小鳳凰絕對才是主角吧?為什么連你都更偏心她? 系統君,不要裝死,你已經暴露了?。?! 系統不肯說話,青青微微一笑。 其實,自己本來就不在意這些,不是么。 此時,蘇詰和王方已經辯了兩個時辰,茶水換了無數回。最終當然還是沒辨出個結果,畢竟這種理論上的東西,確實難以說服人。不過,論辯什么的,一向是最考驗一個人的學識功底的。誰也不知道對方會從哪個方向切入,誰也不知道對方會舉出什么例子。不是真正學識淵博、遍覽群書的,絕對是分分鐘露餡兒。 好在,王方身為傀儡,靈氣什么的不能想,作詩畫畫只能靠抄襲。但是智力點是被青青點得很高的,書冊資料更是大湯第一,這一場表現出來的學問,已經足以傲視場上眾人,打破一切謠言了。 至于說他作品風格的問題——天才的世界凡人總是不能理解的。 所以,接下來蘇詰和王方迅速交好,稱兄道弟,傾蓋如故。之后互相鑒賞對方的作品,更是其樂融融,再沒有半分火藥味兒了。 這年三月三的京城蘭亭會,可說是大團圓結局,除了個別心思齷齪的,可說是皆大歡喜。 暮色漸起,眾人又開始投壺飲酒,歡歌笑語。章和帝卻帶著青青和蘇詰單獨一會,便悄悄離去了。戌時宮門下鑰,即便是這大湯的主人,也無緣接下來的盛宴。 回去的馬車上,夏侯任和小鳳凰都已經熟睡,他們爹娘壓低聲音說著今日的事情。 “我倒真沒想到,這次出宮,小鳳凰卻是一眼認準了蘇詰——偏偏蘇大才子,化外丞相,還真愿意給一個襁褓幼女當老師?!闭潞偷蹞崦嗲嗟谋?,心里其實是暗爽的。 任你蘇詰怎么傲氣,還不是拜倒在我夏侯家門下?雖然當爹的比不過閨女兒,似乎有些丟臉。但是,蘇詰于政務上其實并不出色,他那一套超然物外什么的,章和帝不喜歡,但是要交給非繼承人的兒女,章和帝還是高興的。最重要,小鳳凰是女兒又不是兒子,鳳凰命又不是真龍命。章和帝雖然心里不是太喜歡小鳳凰,但要防備,也是等她長大擇婿的時候,現在還是不會想太多的。 青青也笑,道:“蘇先生現在覺著小鳳凰有緣,日后發現她調皮執拗那面,只怕是會悔不當初呢!還望到時候啟郎給咱們母女撐腰呀!” 章和帝一想,更是忍不住捂嘴大笑。 心火燒,女兒苦,娘親淚。 但得一梧桐,容我鳳凰落。 作者有話要說:1、破墨法是王維的~~~~ 2、大家可能看出來了,蘇詰是蠢作者糅合了王維和蘇軾給弄出來的,但主要還是蠢作者心中的男神,心性、閱歷當然和歷史人物不同。不要較真兒哦~~~ 3、突然想起,親們不會忘了王方是女主的傀儡吧? 第八十三章 群請議太子 長春宮,姜皇后端坐上位。 貴妃、淑妃坐在其下首左右,玉德妃坐在淑妃右手。這幾年后宮確實冷清,姜皇后便改了規矩,準了許美人、卓美人、王美人(八、十、十一生母)以及頗受圣寵(?)的陳才人和玉德妃青眼有加的林寶林每日到長春宮里稍坐。 這是很了不起的榮耀,意味著她們都是皇家承認的,皇帝的妾室,算是半個主子。即使家世、圣寵有所不如,只要能天天見到皇后,病了有上頭過問,至少下面的宮人不敢明著欺辱慢待。對于很多沒什么野心的嬪妃來說,能夠這樣安度余生,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是以,姜皇后此舉,可稱德政。因她上位以來,行事嚴苛、待人冷漠、喜怒不定而心懷怨恨私下嚼舌頭的嬪妃們,倒是消停不少。 因昨日剛省親歸來,貴妃和淑妃臉上都略微有些疲態,看來昨夜是沒休息好——或者說,她們希望大家知道,她們昨夜輾轉反側。 去年章和帝和太后恩準后宮眾人,達到條件就可以出宮省親。玉德妃因為憂心生母病情,急沖沖去了,并沒有顯出天家的威嚴富貴。以貴妃和淑妃為首的其他嬪妃,卻實實在在準備充分、效果絕佳。 即使是一介小小美人,說是懷化大將軍的侄女,其實不過皇商出身的王美人;或者名義上榮國公的外孫女,其實生母是榮國公庶兄的庶女,芝麻小官父親也早早亡故了的薛美人——那都是瓊樓玉宇待佳人,滿城盡是富貴眼。 輔國公家的外孫女賈思思美人,卻是實打實的貴女,聽說是定親時起了波折,后來又不愿意屈就“凡人”,才干脆下定決心進宮搏前程。此女自小長在輔國公府上,因老夫人只她娘親那一個嫡親女兒,對這個外孫女是極其看重的,是以,賈思思一直比國公府上正經小姐還要尊貴幾分。這次,輔國公府上得了賈思思父母送上的大筆銀兩,更是打起百倍的精神,將別院修得富麗堂皇,給她撐了好大的面子。 這幾位挑了自己覺得最恰當的時機省了親,各有所得,貴妃和淑妃卻是壓軸。 本來,姜皇后的娘家雖然遠在順陽,京城勢力較弱。但從姜皇后進宮起,姜家自然要加強在京城的經營,這次更是打定主意要力壓眾人,展現姜家的實力。姜家這些年雖然愈發強盛,但奈何子孫不濟,香火艱難,老大人總要擔憂自己去了以后,姜家的前路。 本來姜宣文進宮實屬無奈,家族也沒抱什么希望,誰知道她運到這般好,一步步走得相當穩健,再回頭看,竟然能已經足以撐起一個家族的繁榮!是以,在姜皇后還是麗妃時,姜家特意在京城興修別院,那陣勢絲毫不比孤獨家和朱家差什么。節度使夫人還給太后遞了折子,請求入京,巴望著見一面風風光光的女兒。 哪知道后宮風云忽變,姜宣文居然當上了皇后! 這下本來只求自保的姜家,難免生出更進一步的心思。 要知道,先皇后原先家世可說是低微的,這才多少年,武家就成了一頭猛虎! 姜宣文接了無數“家書”,其中種種讓她寢食難安——特別是,每個后族,總希望有一位成年皇子,或者,更陰暗的,一位幼年但是“機會很大的”皇子。輾轉反側,數夜難眠,姜皇后最終傳了口信——太后、皇上準許省親一事,本為人倫孝道。如今本宮忝為一國之母,卻因私情累得生母徒勞奔波,實屬本末倒置。至此幡然醒悟,望族人停土木之事,望母親保重自身,切勿舟車勞頓。 這,卻是姜皇后不肯出宮省親的意思了。 第二日,太后就給這個比之前那位還要討厭的“新媳婦兒”傳了賞賜。 如此,姜家哪里還敢多言? 貴妃和淑妃倒是松了口氣,雖然心里還是不爽,倒底要承姜宣文一份情——獨孤家和朱家再怎么囂張,光天化日下,也不敢公然違背朝廷禮法。所以,若是姜皇后省親,她倆的規制儀仗是必須謹慎的。雖然因為章和帝昏迷期間行事“不端”,這段日子她們都比較低調,但是要讓她倆在這件事兒上明晃晃的低姜宣文一截,實在是,太難忍! 因為剛剛和家人見過,再怎么深受后宮“教導”,在座的幾位嬪妃內心還是有幾分復雜。是以,一時間倒是沒誰先開口說什么。 青青卻歪頭,口氣淡淡地道:“陳才人早前移了宮,不知如今住得可舒心?皇上疼愛才人,本宮也難免掛心些?!?/br> 陳才人受封入宮后,得了先皇后青眼,入住長春宮瑾蘭苑,可說是風光一時。加之此女確實天生麗質,兼有江南女子的婉約風情、甜軟歌喉,章和帝也是有幾分寵愛的。但是皇后不久后就“病故”,且明顯是被皇帝厭棄,和她相關的人事物真是恨不得改頭換面。姜皇后入主長春宮后,更是半點面子不肯給,直接著有司將陳才人一應物事遷出長春宮。 可憐陳才人剛剛興沖沖伴駕而回,就被太監宮女夾槍帶棒的“恭敬”了一頓,一回到儲秀宮的新居所,就“病了”。 玉德妃也不知是怎么了,偏要和這么個小女子過不去,有時間就招了陳才人一起伴駕——卻是拿她當個玩意兒,什么毀人前程的事兒都命她做了個遍。(記得不,之前還讓人家御花園“濕身采菱唱歌”來著)章和帝多寵玉德妃?那是沒有不應的,甚至有些“得樂”。 太后、皇后不支聲兒,貴妃和淑妃的話玉德妃又只當耳旁風,皇帝又縱著,陳才人可真是倒了八輩子霉,只得生受。 最重要,她一個常常伴君的“處子”,誰肯出手拉一把呢? 不過,這嬌弱女子倒是很有幾分韌性,竟然再沒有病一場——畢竟,玉德妃一直是“仁德”的,她若是病了,那是怎么也能休息幾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