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節
話題甚至牽扯到魏王妃,麗妃面上關切,實則暗諷,“皇后娘娘,不知魏王妃如何了,近日可有好些?!?/br> 她柳眉輕蹙,不無憂郁地嘆息,“我們魏王,今年也快二十了吧?” 麗妃聲音不大不小,剛好傳遍女席大部分地方,皇帝肯定也聽到的,不過他充耳不聞,只繼續飲宴。 皇后臉黑了青,青了黑,偏不敢發作掃了昌平帝興致,只得咬牙苦忍,半響擠出一句,“她身體已漸安,不勞麗妃掛心?!?/br> 紀婉青不喝酒水,只隨意撿了兩筷子菜,冷眼旁觀,只當看戲。 這戲倒看得挺好的,麗妃見皇帝不吭聲,微微一笑,就要乘勝追擊,“皇后娘娘此言差矣?!?/br> 她少了顧忌,說話的聲音大了些,甚至連男席前排也隱隱聽見,不少人不動聲色看過來。 “我等自是關懷魏王的,見魏王妃不易,……” 麗妃一笑,繼續綿里藏針,不想,她話到一般,卻被人突兀打斷。 “啟稟陛下!” 一聲尖利的太監傳稟聲,打斷了太和殿的興高采烈,眾人驚疑不定,立即聞聲望去。 只見一個御前太監服飾的宦官連爬帶滾,沖進了大殿,后面緊跟了個一臉一身塵土的驛使。 驛使形象很狼狽,嘴唇還干裂出血,高煦一見此人身影出現,瞳仁當即一縮。 果然,對方一腳跨入大殿,已舉起右手,高呼道:“啟稟陛下,八百里加急軍報!” “韃靼昨日突襲薊州,數十萬大軍來勢洶洶,薊州危矣!” 第一百零七章 京城這個地方, 地緣環境十分特殊,西北東方向被太行、燕山屏蔽, 形成一道天然防線。南邊則是坦蕩無際的平原,對于大周朝而言, 此地是抵御游牧騎兵南下的咽喉之地。 于是,大周高氏太祖, 毫不猶豫定都此處。 他的決定很正確, 此后,長城不斷被加強鞏固, 大周朝北方防御力量愈發堅實。即便韃靼虎視眈眈多代,依舊無法踏足廣闊無垠的中原分毫。 然而,優勢明顯之余, 弊端也是有一些的。 京城太接近北疆邊境, 一旦被攻破雄關,很容易就直奔天子腳下。 所以, 遼陽、薊州, 還有宣府大同等邊城, 防守尤為重要。 “父皇,朝廷應立即增兵薊州, 抵御韃靼?!?/br> 那驛使筋疲力盡, 高高舉起軍報,拼命喊了一嗓子,人便“砰”一聲倒地昏迷。 歡樂祥和的氣氛早戛然而止,殿中諸人個個懸心, 高煦一凜,立即站起對昌平帝道:“薊州兵力與敵軍相距懸殊,若是增援不及,恐有破關之危?!?/br> 由于耶拉提供情報,東宮早在去年冬季,便獲悉韃靼暗自調遣兵馬糧草,意欲再次南下侵襲大周的消息。 后面許馳留在王都,協同耶拉,二人摸索種種痕跡,最后得出結論,韃靼已準備停當,大戰很可就在明年。 韃靼是苦寒之地,游牧民族不擅耕種冶煉,他們欲得到糧食鐵器,只能南下掠奪。冬季,風雪肆虐,往往是他們最艱難的季節,糧食吃盡,自然蠢蠢欲動。 高煦下了判斷,敵方興兵,應在明年初春。 哪怕今年春季來得早些,他也做足了心理準備。當然,兵力防御,他也部署了。 雖東宮絕不能碰觸這些要塞雄關,但好在滲透北邊軍方多年,成效也是不小的。 高煦悄悄下令,霍川等人暗中配合,北方幾處雄關都不同程度增加了兵力;糧草也在庫,只待一聲令下即可運往前線。 但問題是,這次韃靼的新可汗,并沒有按常理出牌。 由于這些要塞地處險要,又修筑了高大城墻,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兩廂權衡之下,同時攻擊兩個或三個點,分散大周防線的兵力,突破雄關的可能性更大。 因此,以往一百多年來,韃靼進犯只要兵力充足,基本都會采用這個策略的。 大周兵力是有一個總數的,休戰狀態時,要么重點防守,要么分散防御,不能兩全其美。 鑒于韃靼以往的戰術,很自然的,高煦采用了分散防御之法。 只是沒想到,這新可汗卻不按常理出牌。他舍棄了自己的優勢,集中潛伏在宣府、大同等地附近的兵馬,數十萬之眾突襲薊州。 這幾個地方距離并不遠,對方有心遮掩之下,大周未能提前收到信報。 韃靼南侵來勢洶洶。 不過,大周也不是毫無應對之法。 這些雄關城高池深,抵御敵寇能力充裕,只要增援及時,薊州吃緊局面,頃刻可解。 這也是大周沒有擴招兵丁的根本原因。畢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朝廷還得考慮養兵的糧餉問題,負擔不能過重。 “老臣附議,請陛下立即下旨?!?/br> 說話的是內閣首輔王瑞珩,皇太子話音剛落,他立即站起拱手附議。 “老臣附議?!?/br> “微臣附議?!?/br> …… 女席這邊屏氣凝神,男席那邊一個接一個出列,紛紛請求皇帝立即下旨。 “諸卿所言甚是?!?/br> 昌平帝不待所有人說完,便出言打斷,他緊接著又問:“不知諸位愛卿,有何增援良策?” 說話間,他將視線投向男席首位的太子。 方才這短短瞬間,高煦已快速思索了一遍,聞言也不遲疑,立即便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應立即自京營抽出十萬兵丁,再從大寧、保定等地調遣班軍十萬?!?/br> “共二十萬大軍,立即前往薊州增援,可由大將張為勝率領?!?/br> 大戰剛剛開始,敵軍策略未明,為防韃靼虛晃一槍,宣府大同等邊城的兵力不可以輕動,只能就近從其他地方調遣。 “太子所言甚是?!?/br> 昌平帝雖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好歹有一個好處,他不是不了解自己的斤兩,同時,他還很明白太子的能耐。 若是事情不緊急,他不介意乾綱獨斷,但事關屁股下龍椅的穩固程度,他不敢含糊,因此立即采納了高煦的意見,頒下圣旨,“來人,立即傳旨?!?/br> “京營十五衛立即整裝,再連同大寧、保定班軍十五衛,由張為勝統帥,立即出發增援薊州,不得有誤?!?/br> 張為勝,是中立?;庶h,因此皇帝旨意下得很痛快。 而這人恰好回京述職,參與皇長孫滿月宴,剛好就在大殿中,聞言立即出列領旨。 “臣領旨?!?/br> 話罷,他匆匆出宮,前往京營點兵去了。 到了這里,滿月宴便散了。 皇帝太子及一干重臣,轉移到御書房議事。紀婉青則領了兒子,出了太和殿,折返清寧宮。 事情就是這么湊巧,即便安哥兒滿月宴虎頭蛇尾,也沒什么好說的。戰爭總是讓人心情沉重,消息傳開,整個后殿氣氛難免稍顯壓抑。 紀婉青囑咐乳母好生照顧熟睡的兒子,更衣梳洗,換了一身輕便家常服,許馳的消息便來了。 許馳前日傍晚抵達京城,立即接手了查探紀婉青京郊的任務。由于這差事的特殊性,他每天都會將進度分別稟報兩位主子。 高煦未歸,于是,他只能先稟報太子妃。 紀婉青頷首,“嬤嬤,你轉告許統領,他們辛苦了?!?/br> 涉及父兄大仇,她當然關注此事,但此刻于東宮而言,最要緊,反而是薊州戰事。 午時前滿月宴就散了,現在已暮色四合,高煦依舊未歸,她難免分神牽掛。 何嬤嬤勸道:“娘娘,您先用膳罷,殿下大約要晚些才回來?!?/br> 幫不上忙,總不能扯后腿的,紀婉青知道照顧好自己與安哥兒,不讓夫君分心,才是最好的。 她用了晚膳,又坐了一個時辰,喂飽了兒子,高煦還未見人,她只得在乳母勸說下,先睡下了。 皇帝的旨意雖然下了,京營立即動了起來,十萬大軍已星夜兼程,往薊州方向趕去。 但這是還沒完,御書房中,君臣還得商議另外十萬大軍的調遣,該具體落實到班軍的哪些衛所。 結果出來后,旨意出了京,高煦等人還得商議糧草運送,判斷戰事后續發展,及作出種種應對策略。 一直到了深夜,他才折返清寧宮。 高煦還未能休息,下了轎輿,他快步往外書房行去。 林陽已經等了兩個時辰了,一見主子進門,立即將密信呈上。 “啟稟殿下,韃靼方耶拉來信?!?/br> 韃靼可汗悄悄下了突襲薊州的命令后,戰爭打響,同時他點了王都一半守軍,火速奔往前線。 這個時候,可汗襲擊大周的消息,便不算隱秘了。 耶拉正在奔赴前線的隊伍中,他在出發前找了機會,以暗號將情報送出。 韃靼王都距離京城,比薊州遠了不少,八百里加急速度也不慢,因此,這密信是與軍報差不多時候到的。 林陽對照暗號翻譯完畢,等主子回宮,才能將原件與翻譯件一并呈上。 高煦一目十行看罷,只說:“告訴他,即便無奈手染同袍鮮血,亦是為國盡忠。他今日之舉,只為挽救更多大周軍民的性命,不必心存顧忌?!?/br> 面對同胞,絕不同于砍殺敵人,毫無顧忌。因此作為一個忠心耿耿的暗牒,頭一個需要克服的困難,就是這個。 耶拉這位置更是這般,他若露出絲毫破綻,很容易就前功盡棄并賠上小命。 其實對于類似的話,林陽很熟悉,因為東宮培訓暗牒時,也是會反復強調的。 不過,這并不妨礙他此刻詫異。主子是皇太子,耶拉就算潛伏得再深,也不過是個外編暗牒,這實在是太看重了些。 “屬下領命?!?/br> 只是林陽卻不廢話,立即利落應是,先告退匆匆出門,先抓緊傳了信再說。 高煦捻起密信,置于燭火上焚毀。 其實,他之所以特地囑咐,全因之前心中猜測。 若耶拉真是紀明錚,愛屋及烏,他希望對方平安歸來,自不吝嗇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