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一旦明確目標后,其實很容易發現端倪。紀婉青摩挲兵書封皮封底,這兩者比一般書冊厚些,也偏硬。 這里面肯定有夾層。 她行至妝臺,木屜中存放這一把小匕首,這是小時候她纏著父親要的。當時糾纏很久,紀宗慶無法,看大女兒很懂事,便送了一把裝飾用的小匕首給她。 這匕首很鈍,但暫時頂上卻還是可以的。 翻開兵書封皮,紀婉青將其平鋪在床榻上,放平匕首,沿水平線切割著,欲將它分開條縫隙。 成功分開小許后,她看到一絲金色,紀婉青一怔,加快手上速度。 封皮封底里面竟分別藏了幾片金箔,薄如蟬翼,卻又十分堅韌,似乎還攙了其他金屬打成的。 這些金箔密密麻麻扎了很多針孔,每一張都有,縱橫交錯頗有規律。 紀婉青微微一怔,立即舉起其中一張,對著燭臺架子方向望過去。 果然,迎著昏黃燭光,這些細密的針孔排列規律,形成了一個個蠅頭小字。 她定睛看去,第一行頭三個字很熟悉。 赫然竟是“坤寧宮”。 紀婉青心中一顫,忙往下掃去。只見緊接著這三個字的下面一行,開頭便是一個人名。 崔六娘,二等宮女。 紀婉青瞬間明悟,這必然是父親在坤寧宮布置下的人手,難怪不能交給麾下心腹大將。 她大喜過望,崔六娘后面還有七八個人名,雖然位置都低于前者,但皆并非外圍人員。 她飛速拿起另外幾張金箔,迎著光線一照,上面還有臨江候府,魏王以及三皇子。 林林總總,約摸有近百個人名。 最后一張,則詳細寫了好幾種聯絡方式與暗號,以及暗探大小頭領的具體職務。 紀婉青心跳若狂,她終于有資本了,父親猶豫后,終究還給她留下來的獨屬于自己的倚仗。 第三十八章 高煦出門前告訴過紀婉青, 說他這兩日事兒頗多,今夜大概很晚方歸, 讓她好好歇息,不要等他。 她如今精神百倍, 肯定睡不著的,揚聲吩咐門外何嬤嬤, 說不許任何人擅闖后, 便專心處理眼前秘事。 紀婉青先取來紙筆,將金箔上的小楷一一抄錄下來。 抄錄到最后一處的時候, 還有十來個不屬于皇后母子、臨江候府的其他人員。 其中一個,竟是清寧宮的粗使婆子,姓劉。 紀婉青一怔, 清寧宮籬笆扎得有多嚴, 她深有體會,要把人員安插進來, 簡直艱難至極。 難道父親預料以后奪嫡激烈, 肯定會涉及手握兵權的統帥, 所以提前安排了? 實際上她想有點多了,紀宗慶欽佩皇太子, 根本沒往這邊想過。這十來個其他人員, 實際上是專門負責把消息傳遞出宮的,畢竟皇宮大內,總不能用飛鴿傳書吧。 而這劉婆子,當初也是負責傳遞消息的, 只是機緣巧合之下,她被調派進了清寧宮。紀宗慶當時想放著也罷,畢竟傳遞消息人手充裕,也不差一個。 這一放就是數年時間,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愛女竟然嫁入東宮,正好能用上。 對的,紀婉青如今想著,這劉婆子就在附近,是頭一個接觸的好選擇。 當然,這是后面的事,如今說得早了。紀婉青抄錄完成后,便將金箔小心塞回兵書封皮封地里面。 這封皮封底顯然是特制的,偽裝性很強,方才她小心分開了其中一邊,抽出金箔,其他地方并無損壞,就是想著以后可以藏回去。 幾張金箔疊起來極薄,但卻非常堅韌,紀婉青很容易塞了回去,改日再重新粘好,就毫無痕跡了。 將銀簪子兵書重新放好,黃楊木小箱子收到墻角大填漆官皮箱底層木屜,她重新回到床榻上,重新拿起方才抄錄的名單細細端詳。 剛才抄的時候,紀婉青就發現一個問題。 臨江候府中的暗探特別多,占了整體超過一半,涉及方方面面,有些還是管事。他們很深入隱蔽,有的甚至是延綿多代的世仆,父祖三代皆是眼線。 這肯定不是父親手筆,必然是她祖父早已安排下來的。 她猜測得不錯。 紀祖父立下功勛得以封侯,與嫡兄也頗為融洽,但他庶子出身,這么一個能干人,要說對臨江候府沒一點防備是不可能的。 他成長于臨江候府,數十年來,心腹肯定有的,一部分他沒帶出來,繼續藏匿在府中,探聽各種消息。 知己知彼,才能更安心不是? 這些人手,在紀祖父去世后,由紀宗慶接手。 后來,紀皇后正位中宮,她的野心很快便被紀宗慶知曉。 紀宗慶完全不認同,元后留下皇太子,太子殿下既嫡且長,雖年幼但一貫聰敏好學,皇后不該有非分之想。 靖北侯府與臨江候府觀念迥異,漸行漸遠。紀宗慶是繼皇后堂兄,以后是非必然不會少,因此,他開始往皇后母子身邊放下眼線,已備日后之用。 這并不難,因為當時皇后身邊的人,都是由臨江候府送進去的,他有不少心腹藏匿在侯府,這些積年世仆毫無疑點,使上一把勁,就成事了。 這些眼線一直待在坤寧宮,后來皇后膝下的二、三兩位皇子到了年歲,要遷往皇子所居住。于是,其中一小部分也跟過去了,成為魏王府陳王府的原始班底。 這些是第一批人,哪怕在皇子所不算很受重視,但兩位皇子封王開府,他們還是獲得了管事之職。 這就是金箔名單人員構成的緣由,一直由紀宗慶秘密掌握著。 等到后來,皇太子長成,入朝參政,果然賢能恭謙,有大才。紀宗慶欽佩贊嘆,認為只要太子殿下登基,王朝必然再度煥發生機。 好吧,他心里其實很明白,昌平帝并不英明,好在還有一干忠心能干的?;庶h支撐著,王朝才沒有現出頹勢。 而在這個時候,靖北侯府已與臨江候府徹底分開,紀宗慶是中立?;庶h,拒絕參與奪嫡,人盡皆知。 他是紀皇后堂兄,不支持她,其實已經是隱隱擁護太子了。 這些惠及了紀婉青,正是如此,她這般敏感的身份進了東宮,還能有一席之地,皇太子還有機會對她和顏悅色。 她撫了撫紙箋,有些黯然。 這些人手眼線,本應該傳給她的兄長的??上珠L英年早逝,叔父無能,父親無處可托,最后只得到了她的手上。 當初僅是舍不得兩代人心血的行為,如今讓紀婉青派上大用途。 這已是她立身倚仗。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得先聯絡上這些人手,其他問題的延后再考慮。 紀婉青先把聯絡暗號牢記在心,然后再細細看了名單幾遍,將大小頭領以及他們的具體職務記下來。 事涉絕密,她不想留下痕跡,隨后便行至燭臺架子,將抄錄好的紙箋置于其上。 紙箋燃燒殆盡,紀婉青揚聲喚了何嬤嬤進門,主仆二人湊在一起,如此這般低聲交談一番。 她教了何嬤嬤其中一個聯絡暗號,讓她先悄悄接觸清寧宮那個劉婆子。 太子妃如今接手的清寧宮內務,作為她的頭等心腹,何嬤嬤每天都會四處走走,代替主子巡視一番,她很容易便與劉婆子接上頭。 接頭很順利,劉婆子立即報告上去,暗探的首領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表示了對小主子接掌的欣喜。 這位暗探首領沒有待在坤寧宮,而是在御花園當個灑掃太監,兼任了傳遞消息的小管事。他同時表示,如果小主子方便,他希望親自拜見。 這正合紀婉青的意,她也很希望見一見對方。 只不過她現在病中,外面也風大雪大,明顯不適宜突兀往外面竄,只能先等等。 紀婉青病情不重,兩天便好了大半,剛好天公作美,接頭成功次日,風雪終于停了下來。 天空放晴,何嬤嬤便勸一直待在屋里“思索”的主子,出門走走,也好換換腦子。 紀婉青答應了。 她登上轎輿,往御花園而去,下了轎后隨意走著。抬轎輿的大力太監留在原地,她身邊都是陪嫁宮人。 紀婉青走了半個時辰,見遠處梅花林開得不錯,便往那邊行去。 梅花林地處御花園西隅,面積不小,越往里越偏僻。她穿過一株株虬結的老梅樹,走了一段,便將前方有一個六角小亭。 就是這里了。 遠遠望過去,六角小亭中有個太監服飾的人影,正提著掃帚打掃。 紀婉青眸光微微一閃,會是他嗎? 何嬤嬤是最了解事情真相的人,見狀立即道:“娘娘,走了這許久,您也累了,不如到那邊小亭歇歇腳?!?/br> 紀婉青點了點頭。 小亭里面有一個小石桌,邊上四張小石凳,她掃了一眼,果然看見其中有一張凳面缺了小許。 何嬤嬤指揮人上前,給那張缺了小許的石凳鋪上錦墊,紀婉青落座,宮人又從保溫食盒、暖籠取出茶水糕點,放置在小石桌上。 這邊忙碌著,那個太監早已放下掃帚,跪地請安。他將平放在自己左手邊,低著頭,兩手自然垂放在身側,一只手放松,一只手半握拳。 “奴才給太子妃娘娘請安,娘娘萬福?!?/br> “不必多禮,起罷?!?/br> 這與之前約定的動作一模一樣,紀婉青打了個眼色,何嬤嬤心領神會,立即吩咐宮人們散去,到附近關鍵位置守著。 小亭附近梅樹長勢并不茂盛,能一眼看到頗遠地方,再派人負責望風,能確定附近無人窺視探聽。 “郭定安?”這是金箔上暗探首領的名字,也是對方通過劉婆子,傳過來的本名。 “屬下正是?!?/br> 宮中沒有一定職位宦官,是不能稱這般復雜的姓名的,郭定安在宮里人稱小安子,是一名年約三旬的灑掃太監。 主仆相認之后,他也不自稱奴才,改稱屬下。 郭定安方面長目,五官偏硬朗,尤其兩道劍眉,色濃而帶英氣,說話聲音也不似尋?;鹿偌怃J,而是偏低沉。 他并非半路出家的眼線,而是當年紀宗慶的心腹近衛,因為戰場上受了傷,導致男性的某處有損。 這位置損傷,比斷手斷腳更讓人無奈。軍營是男子混居之地,親近者不在意,但總有竊竊私語的人,好在他是個豁達的人,思想也沒有走偏。 當時,紀宗慶剛好要布置皇宮眼線,急需一個能干的統領,他詢問了郭定安,看對方是否愿意前往。 整天有些閑言碎語,很讓人不痛快,郭定安有了另一條路,他立即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