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節
這兩樁趕到一起的喜事,除了給宮里平添幾分喜氣之外,也叫眾大臣看清了皇帝破釜沉舟的決心??滴醺咦谔偷钪?,先受了太子和太子妃的頭,又見胤祚和富察氏相攜進來給他請了安,心中大感快慰。嫡子愛子都成了家,康熙欣慰地捋捋胡須,轉頭投入到備戰的大事上。 馬齊看著去年大熟,好不容易結余下來的銀子,又如流水一般花出去,剩下空蕩蕩的庫房,心疼得好比閨女遠嫁,卻也無可奈何。 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不必細說。只說最后結果,卻是太子坐鎮京師,大多數阿哥皆隨康熙在中路。三阿哥領鑲紅旗大營為左翼,五阿哥、七阿哥分別領正黃旗、鑲黃旗為右翼,四阿哥領正紅旗大營墊后。八阿哥還小,跟隨康熙在中軍大帳幫著抄送往來文書信函,做的正是上次出征時胤禛的活計。 因為眾皇子雖然弓馬嫻熟,但是自胤祺往下皆是從未上過戰場之人,所以每人身邊都有康熙委派的親信大臣在旁輔佐,這才是真正拿主意的人。 六阿哥跟著裕親王拖后監督糧道。大阿哥卻被一桿子支到東路軍中,跟隨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出征,統領前鋒營、漢軍火器營以及綠旗兵。 如果說東路軍兵力只有七千人,大阿哥還算想得通,畢竟都是來自寧古塔、黑龍江的久戰之兵,戰斗力強嘛??煽吹娇滴踔概山o他的副將,不僅是大阿哥和惠妃,前朝后宮的眼珠子都滾了一地。 那不是旁人,正是太子的叔祖父索額圖。這真的是安心來打仗的嗎?別沒遇上噶爾丹,他們自己倒先打起來了。 每逢出征、封爵總是后宮妃子們攀比兒子的好時機。 五阿哥才智平平,又錯過了上次出征刷經驗值的好機會,本來宜妃已經不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康熙卻把天子親領、也是兵力最強的兩黃旗之一交給了他,宜妃頓時心神大暢,把九阿哥沒能跟去的那幾分不甘都平了,對著康熙感激涕零。 三阿哥的差事中等偏上,榮妃也松了口氣,不用怕自己失寵連累兒子了。 以往總是永和宮占盡風頭,這次胤禛胤祚的差事卻都不顯眼,要是擱在平日,繡瑜估計得被三妃明嘲暗諷好一段時間。不過這次有了惠妃墊底,省卻她好大麻煩。 胤禛本來不大喜歡墊后的差事,可看到大哥的遭遇,頓時大感慶幸,也能直言安母親的心了:“這些不顯眼的苦差總是要有人做的,皇阿瑪同時帶了我和六弟在軍中已然是格外開恩了。您盡管帶著弟弟meimei們安心在行宮修養,別為兒子們擔心?!?/br> 他今年剛滿了十七歲,已經初見棱角,說話的時候氣度沉凝,儀態端方。繡瑜屏退眾人,攜了他在身邊坐下,只說:“大清且還沒到宗室親自守土的地步呢?;噬洗舜螏銈兂稣?,并非是要兒子們上戰場殺敵立功,而是為了歷練。你處事的時候拿捏著分寸,不可鋒芒畢露與人爭功,要緊的是體現出皇子的氣度與本事來?!?/br> 繡瑜猶豫良久,還是拍著他的手隱晦地說:“正紅旗人才濟濟,如果你想的話,其實是個不錯的差事,但是得注意分寸?!?/br> 胤禛心里一動,若有所得卻又不甚明了,正要細問。竹月卻在門口高聲求見,她進來的時候神色凝重:“娘娘,四爺,永壽宮傳了太醫,敏嬪病了?!?/br> 作者有話要說: 時間線跟正史有修改。 第120章 年過六旬的欽天監監使邁著顫巍巍的步子, 佝僂著老腰跨過了南書房的門檻,匍匐在康熙面前, 汗如雨下, 搖頭呼號:“皇上, 老臣無能……” 康熙合了折子皺眉問:“怎么?第三次還是大兇嗎?大軍出征在即,天象不吉, 你就不會想想辦法嗎?” 康熙說著面帶薄怒之色,他年紀越大越不喜鬼神運勢之道。要是這些漢人發明的星象玄學真能預示吉兇, 綿延了二千多年的漢家天下還會落在太1祖皇帝手里嗎? 只是他雖不信,卻架不住朝中信這個的人多了。那些王爺貝勒鐵桿莊稼吃著,整日不事生產,就喜歡弄點這些神神道道的玩意兒在府里。偏偏這些神棍一個個身居高位, 要是星象不吉的消息落在他們耳朵里, 只怕立馬要動搖軍心。 老監使摘了頂戴,老淚縱橫:“皇上,欽天監眾人終究只是凡胎rou體, 只能卜算吉兇,如何能夠更改天命???” 康熙亦知自己強人所難了,揉揉額角,揮手叫他下去了。他心中驚疑未定, 雄心壯志蒙上一層陰影。 偏在這個當口,梁九功匆匆進來:“皇上, 永壽宮敏嬪娘娘病了?!?/br> 康熙悚然一驚:“什么???” “倒不是什么大病。不過是冬日里著了風寒,拖了幾日未好就有些咳嗽起來?!?/br> 康熙不耐煩地皺眉道:“傳旨, 讓顧太醫親自給敏嬪看診。缺什么東西直接從御庫里取用。要快!務必趕在大軍出征之前治好敏嬪!” “給德妃娘娘請安,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吉祥?!?/br> 繡瑜領著兩個小阿哥進了敏嬪所居的永壽宮后殿,伺候敏嬪的宮人雖然面帶疲憊之色,卻從眼睛里透出一股子精氣神來。 宮里奴才的榮辱都是隨著主子的,皇上寵愛十三阿哥,敏嬪雖然病了,卻得專門伺候皇上的正五品院判顧太醫親自看診,從御庫取用藥材,這可是以前貴妃都不曾有過的榮幸??!永壽宮的奴才們這些日子走出去,腰板兒都挺得直直的。 繡瑜一只腳才邁進殿門,就感受到一股nongnong的暖意夾雜著微甜的清香撲面而來。只見三足鎏金掐絲琺瑯火盆里燃燒著上好的銀霜碳,寢殿里鋪了寧夏進貢的米色地菊花邊彩蝶舞春絨地毯,敏嬪正坐在床上用著一碗湯藥,那股清香味卻是來自火盆上方的銅罩子上供著的一盆金桔。 現在沒有大棚技術,冬天的水果都是打數百里外快馬送來的,永壽宮卻用來熏屋子。繡瑜愣了一下,側頭瞟一眼身后竹月托著的盒子,沖她微微搖頭。 竹月立刻會意,不著痕跡地止步于殿門口,沒有跟進去。 繡瑜這才領了兩個孩子進了寢殿,雙方互相廝見過。敏嬪拿眼睛一遍一遍地瞧著胤祥,瞧著他跟十四兩個站在一起,兩個孩子都如菩薩座前的金童一樣活潑討喜,心里喜歡得不得了,一個勁兒地說:“坐遠些說話,別過了病氣給你們?!?/br> 胤祥也瞧見了那些橘子,略一眨眼,又掛起笑容沖敏嬪道:“冬日屋子里燃著炭火,煙氣重,兒子想額娘病著,聞不得煙味,特意問德額娘討了些茶葉來給您熏屋子。沒想到,您用了柑橘……” 敏嬪自知出身不顯,性情模樣言談在宮妃里都不算拔尖兒。全靠著胤祥,這些年皇上待她才多了幾分情誼。她本就重視兒子,聽得這話如何不高興,虛弱的臉龐陡然綻出笑容,連連說:“我原說用柑橘熏屋子,太過糜費可惜。還是茶葉好,你費心了?!?/br> 繡瑜笑說:“老十三孝順,本宮可就小氣一回,沒有旁的東西給你了。竹月,拿上來吧?!?/br> 敏嬪感激涕零:“老十三這些年討了您多少好東西去,我豈敢計較這個?!?/br> 十四一頭霧水,出了永壽宮才揉揉鼻子,低聲問十三:“不是額娘說送茶葉的嗎?你怎么撒謊呢?” 繡瑜聽見了一個腦瓜子敲在他頭上:“光吃不長心眼兒,快住嘴吧?!?/br> 那柑橘是康熙賞的,敏嬪多半不舍得拿繡瑜送的茶葉換掉,收了不用傳出去反倒不美。胤祥送的,就又不一樣。 送走了胤祥,敏嬪用了膳暫且睡不著,索性披了衣裳起來,站在火盆旁邊,嗅著那清苦的茶香,果然覺得心神暢快,靈臺清明,竟比吃藥還要管用幾分。 宮女笑著上來給她披了衣裳,猶豫著問:“娘娘,皇上原先讓十三阿哥隨德妃娘娘往湯泉行宮修養。您病著,咱們是不是該跟德主子和皇上說一聲,讓十三阿哥留下來?” 敏嬪不由愣住,不自在地攏了攏肩上披著的衣裳,語氣不虞:“這話說的,皇上和德主子都是重視孝道之人。我病著,十三阿哥留下來不是應該的嗎?” “奴婢該死,奴婢多言了?!睂m女說著,卻欲言猶止地看了她一眼。 敏嬪猛地想起,雖說是生母,可成貴人衛貴人平日里有個小病小痛的,七阿哥八阿哥可從來沒去侍過疾。她心里沒由來地一陣慌亂,抓了個貢橘握在手里,瞧著那黃澄澄的喜慶顏色,才好受了幾分。 她為皇上誕育一子二女,雖然自認不敢跟德宜相比,可在新人里頭也該是拔尖兒的?;噬献屗×诉@尊貴的永壽宮,見她病了親自請醫問藥,總該是有那么一兩分上心的吧? 章佳氏望著火盆里燒得正旺的炭火,一時看住了。北風吹得書房的窗紙嘩啦啦作響,漏進來一點兒寒氣,她穿著單薄的寢衣,受涼咳嗽了幾聲,沒幾日病情就加重了。 大軍出征在即,敏嬪的咳疾卻越發厲害,她心里不安,永壽宮派人到乾清宮請了康熙多次,都只得了“安心修養,朕閑了再來瞧你”的敷衍之詞。 詭異的是,以往總是護著她的德妃反應卻過于平常了。德妃雖然仍舊往永壽宮送東西,可是涉及到撤牌子、令敏嬪閉宮修養這些真正的大事,卻一聲不吭。又叫眾人隱隱幸災樂禍許久。 前朝的事情也不順利,康熙想到戶部那空蕩蕩的庫房,不由倚在乾清宮東間炕頭上,以手撐頭,愁眉緊鎖。繡瑜在一旁低頭寫字,時不時跟他說一兩句話,稍解這壓抑的氣氛。 十三十四奉召而來。兄弟倆都看出皇阿瑪心情不好。胤祥有心為額娘求個體面,卻礙于康熙的黑臉,心里砰砰打鼓,遲遲不敢開口。 眼見著康熙都快問完話了,十四心里一急,咬著牙往皇阿瑪面前跪了,拖著十三結結巴巴地把事情說了:“皇阿瑪,您就去瞧一眼敏額娘吧?!闭f完,兄弟兩個伏在地上,彼此的心跳聲都清晰可聞。 康熙縱然不耐,也不愿在出征前沖兩個小兒子發火,只不悅道:“朕自有分寸,你們就別cao大人的心了。在承德好生念書,聽你們額娘的話,記住了嗎?” 兄弟倆低頭應是,對視一眼,臉上都是顯而易見的沮喪。十四張嘴就要再替哥哥求情,繡瑜見了忙搶先喝道:“讓皇上好好休息,你們跪安吧?!庇洲D頭對康熙說:“外頭風雪有些大,臣妾把他們送到門口?!?/br> 康熙抬抬手叫去。 繡瑜這才牽了兩個孩子出來。十四瞪大眼睛瞧她:“額娘,怎么連你也……” “住嘴?!崩C瑜瞪他一眼,一邊拿石青彈墨的羽緞披風給胤祥圍在身上,一邊摸了摸他的腦袋飛快地說:“傻孩子,快回去吧。別怪你皇阿瑪?!?/br> 胤祥雖然不解,但是聽她這么說,還是乖乖地點頭去了。 繡瑜轉頭進了暖閣,卻見康熙費力地扭著頭,透過湖水綠的窗紗瞧著外頭,直到太監們簇擁著兩個阿哥走遠了,才撫膝嘆道:“這兩個小子,倒讓朕想起老四老六小的時候,也是這么老湊在一起嘀嘀咕咕的?!?/br> 深知十三十四猴子本性的繡瑜扶額嘆道:“皇上記差了,老四老六小時候可乖多了!” 康熙聽了頓時凝神思索,眼中流露出懷念的目光,也不知想起了什么,不時點頭微笑,端起茶碗在手里把玩著,突然問:“你這次怎么不勸朕去瞧敏嬪?”說著挑眉打量她,眼中暗藏精光,答案分明早已了然于胸。 繡瑜故作驚訝:“您既想去,何不早些開口?也免得臣妾在中間枉做小人?!?/br> 康熙不依不饒:“大膽!朕問你話呢,速速回來?!?/br> 喝,還有逼著人說這話的?繡瑜笑而未語,恰好這時梁九功進來說,晚膳已經齊備,端上來,卻不過是兩張檀木矮桌,寥寥二十來個小碟。 一個人吃二十道菜,瞧著是不少了,可是皇帝吃飯是不能超過三筷子的。原本的御膳菜單上,康熙每天的份例都是九十九道菜寫了水牌轉著吃的,因為內庫緊張,他叫裁了大半,如今這樣也不過將將夠罷了。 明明是天底下最有資格錦衣玉食的人,卻肯如此自苦。繡瑜垂了眼,沉默半晌才說:“她年輕不懂事,只知道自己苦??煞彩且娺^這桌御膳的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妨礙您?!?/br> 敏嬪患的是咳疾,肺上的病是很容易傳染的??滴踅^非冷心無情、貪生怕死之人,只是他上回出征前染病,險些拖累全軍,如何還敢以身犯險? “呵,這話深得朕心?!笨滴醣凰雌鹦闹泻狼?,眼中一時風云匯聚,仿佛眼前看到不是膳桌,而是縮地千里的沙盤。二十七年邊防一觸即潰、被噶爾丹長驅直入直逼京師之辱,二十九年親征出師未捷之恥,西北邊防耗用全國民脂民膏、幾近動搖統治之殤,全部都涌上心頭。 康熙突然拿象牙筷敲了一下膳桌左上角那只明黃地琺瑯花卉碗,在那清脆的回響聲中暗自默念:“朕誓滅準噶爾?!?/br> 繡瑜突然有點跟不上他的思路,不知道敲碗是什么暗示,只能試探著舀了那碗里的一塊紅燒rou,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皇帝面前的盤子里。 作者有話要說: 左上對應西北對應準噶爾部落方位 第121章 康熙三十四年初, 大軍開拔一個月,前鋒營已經行進到準噶爾騎兵肆虐的漠北克魯輪河流域, 正在四面勘查叛軍的行蹤。 康熙跟噶爾丹就好比兩個蒙著眼睛的人關在一個黑屋子里打架, 都知道對手就在身邊, 因而斂聲靜氣,屏氣凝神耳聽八方, 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搶占先機的人。 戰局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藏波詭, 一旦雙方相遇,即是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戰。 然而后方部隊明顯還沒感受到這劍拔弩張的氣氛,仍在慢悠悠的行進著。尤其是拖后的輜重營里有好些宗親權貴人家的幼子、次子、庶子。這些人多半血統高貴,父母祖宗赫赫有名, 真論起來個個都是皇家的親戚, 因不能承爵,家里才托關系送進這輕易見不著血的輜重營里混個前程。 一群平日里游手好閑、浪蕩京城的公子哥兒,進了軍營也改不了那身臭毛病。營里規定卯正起床點卯, 一個時辰之后還有人衣冠不整、睡眼惺忪地從帳篷里出來! 裕親王黑著臉綁了那人到近前。那人還猶自不服,梗著脖子嘟囔:“不就晚起了一會兒嗎?營里又不差我一個幫手。按理說,我還該稱您一聲伯父呢,何必……” 裕親王氣得上前一腳踹在他肩膀上, 喝罵:“大貝勒褚英跟著太祖皇帝南征北戰,功勞赫赫。怎么就生了你這個畜生?軍營之中誰跟你論親戚, 來呀,拉下去按軍法處置?!?/br> 那人頓時慌了, 扯著嗓門大聲求饒,卻被裕親王的親兵按住,掏出塊破布堵了嘴:“不知天高地厚的玩意兒,少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六阿哥一早帶人去接固北口送來的軍糧,只怕都快回來了,那才是天潢貴胄、我們王爺的正經侄兒呢?!?/br> 福全綁了好幾個把打仗當旅游的敗家玩意兒,叫親兵抄著鞭子挨個抽了一頓。那些鬼哭狼嚎、求爹喊娘的聲音,他越聽越憋氣。 上次出征他還是撫遠大將軍呢!打了勝仗卻替大阿哥背黑鍋,這次直接成了打雜管糧草的,還要面對這么些糟心玩意兒。 福全大步回了營帳,抄了桌上的水囊,對著嘴里猛灌。誰曾想,那壺里灌的卻是熱水,他喝急了,燙得舌頭生疼。對著銅鏡一瞧,舌尖起好大一個泡,他不由罵道:“狗奴才,想燙死本王嗎?” 伺候的小太監嚇得跪地磕頭不止:“昨兒六阿哥囑咐奴才說,您上了年紀,慣常喝涼水對身子不好。今兒早上伙房開火造飯的時候,六爺親自拿菊花紅棗決明草煎了茶,叫灌在水囊里,奴才哪敢不依啊?!?/br> “胡說八道!本王身子健旺著呢!他小孩子瞎cao心,你也跟著糊涂!”福全吹胡子瞪眼,對著不知身在何方的胤祚運氣。 他嘴上氣呼呼,心里卻是一暖?;实圻@幾個兒子,哪個不是鼻孔看人的,哪個又把他們這些旁支宗室真當叔伯長輩了?這回出征唯一的好事也許就是六阿哥分在他帳下,倒享了幾回侄兒子的孝敬。若是換了老大老三,還不知有多少閑氣要生。 恰好這時傳令兵在外頭通傳說:“六阿哥回來了” 這是胤祚頭一次帶兵辦差,裕親王心里著實掛念,忙帶人迎了出去。 堆放輜重的庫房門前,二百多輛糧車排成整齊的三列縱隊,運糧的士兵席地而坐,捧著個雜糧餅子大口啃著。胤祚騎在馬上,正瞧著糧草入庫,瞧見裕親王過來,忙翻身下馬:“給皇伯父請安?!?/br> 福全上去扶了他,往肩膀上捏了幾把:“很好,胳膊腿兒都還在,路上順利嗎?” 胤祚哭笑不得:“去接個糧而已。我帶了五百輕騎,一路上所經之地,都在我大清治下,需要防的不過是些山賊馬匪罷了。您也太小瞧人?!?/br> “不過是些山賊馬匪?呵,你還真別小瞧這區區山賊馬匪?!痹SH王攬了他的肩膀,“走,邊用膳邊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