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節
都督府長史的女兒沈柔華,爹娘有意娶給他的那位。 明知他回府后會來拜見,母親卻仍叫沈家人陪坐在側,可見來往已十分親密。 梁靖只掃了一眼便挪開目光,朝梁老夫人行禮問候。 老夫人上了年紀,最看重的便是兒孫滿堂、承歡膝下。這一年沒見梁靖的面,好容易盼到孫兒歸來,臉上堆滿了笑意,親自起身將他扶起,握著梁靖兩只手不肯放開,只管上下打量。 “瘦了,瘦了很多?!彼奶鄣啬钸吨?,蒼老的眼睛里便有些渾濁淚意。 梁靖對老祖母感情頗深,扶著她坐下,繼而朝母親薛氏行禮。 薛氏倒沒老夫人那么激動,一身秋香色團花錦衣穿得嚴嚴實實,仍舊站在椅旁,只關懷道:“路上順利嗎?用飯了不曾?”叫旁邊仆婦去準備些糕點小菜,繼而又笑道:“這位是沈夫人和沈姑娘?!?/br> 說著,微微一笑,遞來個心領神會的眼神。 梁靖眸光微斂,對她眼底的暗示視若無睹,只客氣拱手,“沈夫人,沈姑娘?!?/br> 沈夫人含笑點頭,直夸梁靖年少有為,又有膽識,考了進士還能去邊地從軍歷練,如今回了魏州,定能襄助梁家,成就一番事業云云。 她說完了,旁邊沈柔華便也盈盈行禮,叫了聲“梁大哥”,見梁靖并沒往她這邊再看,便悄然收斂目光。 氣氛有片刻尷尬,顯然梁靖對沈家女眷只有客氣,沒半點即將融為一家的親近。 梁老夫人跟侯爺夫妻多年,心里有陳年舊事的疙瘩,對梁元紹極力推崇的沈家態度不算太熱絡。 只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聽憑兒子和兒媳安排。 薛氏卻是一心想把沈柔華娶進家門的,方才外頭仆婦來報消息時,也是她極力挽留,想讓梁靖借機見見沈柔華。若兩人能看對眼,那可就皆大歡喜了。 如今氣氛稍覺尷尬,薛氏只能出來打圓場,熱絡了幾句,親自將沈柔華母女送出客廳。 回來后,見梁靖正坐在老夫人下首說話,陪著聽了會兒,便又忍不住探問。 “你父親家書里提過的事,晏平你可考慮過嗎?方才那沈姑娘你也看見了,容貌長相不必說,別說咱們魏州城,就是擱到京城里,那也是出挑的。品行也好,性子溫良端方,進退有度,實在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你覺得怎樣?” 梁靖方才跟老夫人說著軍中的事,陡然被問到這個,神情微頓。 旋即淡然道:“不怎么樣?!?/br> “這是什么話!”薛氏跟梁元紹換個眼色,是讓他開口的意思。 梁元紹對沈柔華倒沒執念。 這世間多的是美人,看多了也就那樣,且沈柔華雖端莊溫良,卻因拘束太過,木頭似的,他瞧著不算喜歡。不過沈家也是魏州高門,她父親是都督府長史,府里跟皇家沾親帶故,若娶了此女,對梁靖定有許多助益。 遂開口勸道:“娶妻娶賢,她的品貌也算過得去,先娶進來放著,也配得上你?!?/br> 是否般配梁靖不知道,但這門婚事上爹娘各自打的什么算盤,他清楚得很——跟朝堂上的利益糾葛沒差別,想想便覺得寡淡無味。 且對這位名滿魏州的大美人,他也確實沒什么興趣。 梁靖面色未動,仍舊直白道:“父親費心了,可我不會娶她?!?/br> 一句話堵住所有迂回彎繞的勸說,薛氏笑意收斂,梁元紹亦氣道:“這婚事門當戶對,兩邊都快說定了,就等著你回來完婚。我跟你母親都商議過了,你別再任著性子胡來!回頭跟我去趟沈家,也該拿出個和氣的態度?!?/br> 這跟家書中的語氣別無二致。 梁靖也沒爭辯,只站起身來,“我想去見祖父,他身子不好,我在外一直很掛念?!?/br> 他出生時據說命格不太好,梁元紹和薛氏都是趨利避害的性子,加上當時處境確實不太順,即便對親生骨rou也有幾分芥蒂,不像對長子似的萬般疼愛。且梁靖上有兄長撐著門戶、下有幼弟博取寵愛,他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倒是在老侯爺膝下承教更多。 如今大夢歸來,爹娘俱在,就只祖父的身體叫人懸心。 ——倘若他知道故人遺孤尚且在世,會是怎樣的態度?若他見到玉嬛,會不會稍覺慰藉,卸下心頭壓了多年的重擔? 念及謝家那抹麗色,梁靖神情中的緊繃不自覺地稍稍和緩。 旁邊梁老夫人笑了笑,起身讓他扶著,“走,一塊過去瞧瞧?!?/br> 作者有話要說: 老侯爺:會呀。 第19章 第19章 梁老侯爺近年體弱,甚少出門應酬,也不大愿意受人拜訪,平常深居簡出。 他雖是侯爺之尊,卻住在后院僻靜處的夷簡閣,住處也樸素簡單,別說擺設寶鼎翰墨、名物書畫,就連屋中所用桌椅床榻,也俱是普通松木做的,不用名貴之物。 閣樓建在蒼翠樹蔭間,門前砌了一道石壁,題著陸機《君子行》的幾句詩—— 天道夷且簡,人道險而難。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 閣樓正廳的門常年不關,當中墻壁上懸了幅字,跟石壁上的一模一樣。 是韓太師獲罪抄家那年,老侯爺在靜室獨坐數個日夜后寫的,筆力蒼勁,著墨濃厚,落筆遲緩凝瑟,隔了十來年,仍能看出其中的憤懣悲嘆。 后來這閣樓落成,便起名夷簡閣。 負責照料老侯爺起居的劉伯見老夫人帶著兒孫過來,當即往靜室去請老侯爺。 梁靖站在那石壁前,上頭風霜雪雨,留了十年的歲月痕跡,斑駁分明。猛聽幾聲咳嗽傳來,抬目看去,就見老侯爺被劉伯扶著慢慢走來,身形微微佝僂。 沙場上斬敵萬千,早已練就鐵石心腸的硬漢,卻在那一瞬覺得眼角潮潤。 梁靖忙快步上前,將老侯爺穩穩扶住,“祖父,您慢點?!?/br> 那只久病孱弱的手握在掌心,分明憔悴瘦削,而漸露龍鐘的臉上,卻帶了久違的笑容。 “晏平啊?!崩虾顮斣S久沒見他,只管上下打量。 河清海晏,四方升平。 那是老侯爺年輕時的抱負期許,卻在韓太師一家遭逢冤案后,如石沉大海,再也不忍想起。然而等梁靖年近二十時,卻仍舊沒忍住,幫他取了這個字。說起來,當初梁靖這個名字,也是他跟韓太師把酒夜談時起的。 老侯爺膝下兩個兒子,孫子也不少,最偏愛的卻仍是夾在中間爹不疼娘不愛的梁靖。 他手背略微枯瘦,順著梁靖的手臂摸索到肩頭,似是很滿意他身上的勁瘦力道,眼底笑意更深,點了點頭,才掃了梁元紹一眼,“你也來了?!?/br> “來給父親問安?!绷涸B也帶著點笑,扶老夫人一道進屋。 書童奉茶上來,老侯爺居中而坐,自是關懷梁靖在邊關的處境。 梁靖耐心說了些在軍中的趣事,又問他身體是否安好。祖孫倆許久沒見,似是攢了一籮筐的話要說,梁元紹陪坐了半天,本想提一提跟沈家定親的事,見老侯爺的目光始終不肯落向這邊,幾回欲言又止。 老夫人知道父子心結,便朝梁元紹擺了擺手,“這邊暫且無事,你先回去忙正事?!?/br> 梁元紹無法,只能暫且告退。 …… 夷簡閣里,梁靖跟祖父說完家常,老夫人便在旁邊陪坐,唇邊笑意始終都在。 末了,老侯爺見妻子身邊空空蕩蕩,才問道:“他剛才過來,又是為那沈家的事?” “是為這個?!崩戏蛉艘膊谎陲?,微皺了皺眉,道:“我瞧著,他跟薛氏是鐵了心,想娶那沈家的姑娘。晏平方才回來,薛氏還特地留了沈家母女在旁邊,硬生生見了一面。瞧著晏平神情冷淡,才送人走了?!?/br> 說著,接了梁靖遞過來的茶杯,問道:“你是果真瞧不上她?” 梁靖點了點頭,“我記得當年祖父曾為我定過一門婚事?!?/br> 提起這茬,梁侯爺倒是想起來了,原本微佝的身姿也挺直幾分。 “說起那孩子,早年我叫人探查,聽說韓家的人都被斬盡殺絕,那孩子也年幼早夭,一直也沒聽見消息。近來倒是聽見有人說,那孩子興許還在世上?!?/br> “是嗎?”梁靖稍感意外。 前世此時,梁老侯爺并沒提過這話頭,他雖沒娶沈柔華,卻也沒探到過關乎玉嬛的消息。直到后來她進宮做了女官,他夾在太子和永王爭斗的夾縫里,才從永王那邊查出了她的身世。 遂問道:“祖父是從哪里聽的消息?” “是那孩子的舅舅,謝鴻。前幾日他要來拜見,我念他是跟韓家有姻親,就見了。他說當初那孩子和她哥哥都被人帶著逃了出去,大的生死不明,小的據說還活著,他還在追查下落——若果真能找到,文達泉下有知,也該寬慰了?!?/br> 老侯爺說到此處,眼睛便皺出個深深的笑。 梁靖愕了一瞬,旋即明白過來。 想必謝鴻將玉嬛的身份藏了十多年,也是極為謹慎的,先前不肯泄露,如今見了他真容,才給老侯爺漏了點風聲,顯然也是探梁家的態度——若梁家趨利避害,不念舊情,謝鴻必定就找不到外甥女了。 他心里笑了下,點頭道:“這樣最好?!?/br> “是嗎?”老侯爺抬頭看她,“若那孩子還活著,你敢娶嗎?” 在梁靖開口回答前,他伸手示意別急,道:“文達兄當年的案子,是皇上欽定,周圍那么多虎狼逼著,是肯定沒法翻案了。她即便找回來,也是個罪臣之后,容貌性情、處境身份如何,都沒人知道。莫說于你沒半點助益,興許還會連累。你敢嗎?” 他問得鄭重,梁靖亦挺直脊背,“敢!” 意料之外的回答,又似在意料之中,兩位老人都舉杯不飲,盯著他。 梁靖續道:“既然是長輩當年的約定,豈能作廢?” 屋里安靜了半晌,老侯爺肅然的臉上也緩緩露出笑意,“好。若能找回來,我便拼著再費些心力,也會成全這事?!?/br> 這便是說定了。 梁靖又陪著祖父坐了一陣,便回梁元紹那里,開門見山,斷然回絕了跟沈家的事。 至于緣由,他知道父親的性子,不能提玉嬛和當年跟韓家的婚約,便只說瞧不上沈柔華,更無意與沈家聯姻。他自有抱負志向,婚事也不著急,讓爹娘先cao心三弟梁章,他的事不用急著辦。 梁元紹籌劃了大半年,連跟沈家聯姻后如何相處、如何牟利都想好了,哪里肯依? 當即黑了臉,怒道:“這是我跟你母親已商議妥當,非辦不可!那沈柔華是魏州出挑的美人,有什么配不上你?當初你放著官不做,要去軍中白費力氣,我也沒攔你,這件事,斷不能再由著你的性子!回去歇一晚,明天跟我去拜訪沈家?!?/br> “我不去?!绷壕刚驹诎盖?,似壁立千仞,巋然不移,挺拔而剛硬。 梁元紹氣得拍案,“不去也得去!” 梁靖也不說話,扯著嘴角笑了下,那意思,分明是覺得梁元紹的身手奈何不了他,想強抓過去都不容易,逼急了他腳底抹油跑回茂州,就能再拖個幾年。 這般死倔的態度,梁元紹更是生氣,也顧不得外頭有人沒人,關上屋門就是一頓臭罵。 從當初梁靖跑出國子監去游歷,到他扔下唾手可得的官位去軍中吃苦,乃至如今,放著羨煞旁人的美人和婚事不要,非要跟長輩對著干…… 一通數落,連斥帶罵。 梁靖畢竟是他兒子,這點責罵還是得受著,便只管木著臉站在那里,似充耳不聞。 屋外,聽見二哥回府后喜滋滋跑回府的梁章才趕過來,便隔著門扇聽見了那通臭罵。 他素來頑劣,雖被爹娘寵愛,也沒少被梁元紹責罰。 且因大哥梁端規矩懂事,梁元紹每回還要拿來比一比,說梁端行事穩重能幫他分憂,梁靖才學出眾科舉中了進士,連家族蔭庇都不用,在外受盡贊賞。 三個兒子里,就只他不學無術,貪玩好閑,須跟兄長多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