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節
這事兒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往簡單里面說,不過是竺貴人擔心兒媳婦。@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皇帝就取笑道:“朕看你是盼孫兒吧?” 六皇子雖然說是皇帝一度放在心尖兒上的兒子,可是二皇子才是皇帝實際上的長子。當年皇帝剛登基的時候,二皇子就已經為皇帝生了皇長孫出來了。到如今,不止二皇子那邊有兩嫡三庶五個皇孫,就是四皇子也有三嫡五庶八個皇孫。 皇帝真的不缺孫子。 竺貴人略帶歉意地道:“是的,陛下。臣妾,關心則亂,還請陛下恕罪?!?/br> 皇帝道:“這句話,你不應該對朕說,應該對皇后說。老六媳婦,終究是要叫皇后一聲母后的?!?/br> 竺貴人的臉色發白了。 她聽出了皇帝的語帶警告。 沒錯,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皇后的權責。方才竺貴人應該先跟皇后回稟才對。結果,皇后很知趣地離開了,竺貴人卻什么表示都沒有,然后跟皇帝說這個,也難怪皇帝會警告她了。 竺貴人低聲道:“陛下,臣妾知錯。只是,有件事情,臣妾必須跟陛下報告?!?/br> “你說?!?/br> “聽說,臣妾聽說,陛下委任娘娘的表妹夫衛若蘭為商丘守備。陛下,這個衛若蘭終究出身于龍禁尉。還請陛下三思?!?/br> 說著,竺貴人已經跪了下來。 皇帝沒有說話,他只是靜靜地看著跪在他腳邊的竺貴人。 換了他跟竺貴人情濃的時候,他絕對會認為竺貴人是為了他好。 但是,這不等于說,他對后宮干政沒有忌諱。 只聽他冷冷地道:“竺湘兒,什么時候,官員任命需要后宮多嘴了?” 低著頭的竺貴人猛地瞪大了眼睛。 這情況不對啊。 竺貴人雖然人沒有動,可是她忘記了她今天頭上簪的是蝴蝶簪。蝴蝶的翅膀又薄又輕,哪怕她人沒有動,可是這頭皮一緊,簪頭的蝴蝶就開始輕輕地扇動翅膀。 把一切看在眼里,皇帝這才淡淡地道:“竺湘兒,皇后喜歡跟朕討論政事不假??墒撬龔膩砭蜎]有過問過官員任命之事。就是有開口,都是要求朕壓著她的父兄、不許她父兄進入中樞之言?!?/br> 言下之意,竺貴人的哥哥已經進了樞密院,比起皇后的父兄,一個領著空頭爵位,一個遠在天涯,竺貴人難道還不滿意? 竺貴人萬萬沒想到。她原以為自己跟皇帝怎么也恢復了往日的柔情蜜意,偶爾跟皇帝說說這個,也是不妨的。 她哪里想到皇帝竟然會這么敏銳?! 她急急忙忙地抬起頭來,道:“萬歲,萬歲,臣妾也是擔心父皇惱了萬歲……” “那是朕需要考慮的事情?!?/br> 他與太上皇之間的爭奪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哪里是一個小小的衛若蘭就能夠改變形勢的?這個竺湘兒,不懂裝懂,鬧些什么?! 皇帝越發心煩,拂袖離去,把竺貴人落在了明月橋上。 途徑喜雨亭的時候,皇帝就遠遠地看見賈琰站在喜雨亭里,身邊的隨侍都在亭子外面候著。 皇帝瞇了瞇眼,登上了喜雨亭: “皇后,你在看什么呢?” “自然是看這藍天。天空如此廣闊,也不知道這蒼穹之下,大地是如何廣袤,各地風光,或者雄偉或者秀麗,也許我終其一生,都不得見?!?/br> “那容易,讓下面再修一座園林便是?!?/br> “萬歲又來了。園林也不過是園林而已,難道還能夠再現天然景致的宏偉壯麗不成?”賈琰笑道:“罷了罷了,不說這些。萬歲可想好,要在哪里開這新鹽場了嗎?” “長蘆,不,長蘆實在是太近了?!?/br> 長蘆位于滄州,其中漢沽鹽場歷史最為悠久,乃是全國最大的鹽場。 皇帝沉吟了片刻,道:“皇后,你覺得,哪處最適合?” “這我哪里知道?好歹也要欽天監派出水文博士、陰陽博士實地勘察過吧?不過,要我說,距離燕京太近了,只怕會讓高句麗和東瀛人不敢輕舉妄動。所以,越靠外越好。當然,考慮到季風的影響,東海沿岸自然是不適宜的?!?/br> “也就是說,北海么?” 北海,也就是渤海的舊稱,因為是內海,風多雨少,因此北海沿岸,尤其是西側的滄州一帶,自古以來都是華夏最大也是最古老的鹽場。不過,這不等于說,只有滄州一處適合撿鹽場了。實際上,在萊州,一樣有鹽場,只是規模不如滄州長蘆,而且萊州鹽場還多在用煮鹽法制鹽。@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而萊州正好與高句麗隔海相望。 皇帝給欽天監和有關部門下達的命令是,在萊州試驗曬鹽法,最好研制出適合萊州氣候并且不需要鐵鍋,也就是不需要煮鹽的制鹽法。 上面一句話,下面跑斷腿。 在華夏的歷史上,這句話總是裹挾著無數的鮮血和尸首躺在歷史的陰影里面靜靜地凝視著每一個人。 哪怕負責制鹽的官員連連搖頭,負責監工的內侍也總是尖聲叫罵: “鬼知道你們說的是不是托辭!咱家只知道,在宋代的時候,人家就用曬鹽法!咱家可不管什么做不到做得到!既然古人能夠做到,你們就必須想辦法做到!” 沒有辦法,當地的官員被這幾個內侍噴得滿頭包,有的人回去查書,有的人去拜訪當地的老人,有的人則帶領著手下的灶戶——不,現在應該說鹽戶——鹽戶們試驗各種可能。 也虧得皇帝并沒有什么都沒有給。什么擴大鹽場的面積,擴建鹽池…… 在這方面,那些內侍們比那些鹽官們還積極。 如此一年有余,付出了三位鹽官的生命,終于讓萊州人試驗出了適合萊州的曬鹽法——而在這個過程中死去的鹽戶們,更是輕輕地被五十兩銀子給打發了——更多的撫恤銀被那些內侍們給吞掉了。 也因為新式的曬鹽法的成功,讓萊州的鹽場產量翻了兩番,就連滄州鹽場也跟著受惠。 如果說滄州四個鹽場關系著國運,而且還要太上皇的人的話,那么,與滄州相比,萊州鹽場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都有些不夠看了。 沒有辦法,萊州靠近東海,怎么也會受臺風的影響,對比之下,滄州受到的影響就要少很多。@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當然,為了加大對高句麗、東瀛以及倭寇的吸引力,皇帝讓人在寧海鹽場之外,又建了一片鹽場,直接受他的控制。 也因為寧海鹽場和龔家灘鹽場,皇帝手里可以用來交易的鹽,更是大大增多,僅僅是一年時間,萊州往高句麗和東瀛方向的海上貿易就暴漲百分之三百,往來的商船絡繹不絕。 中原往高句麗和東瀛輸出銅錢、鹽巴、高級絲綢和茶葉,往國內運回大量的黃金。 剛開始的時候,皇帝對高句麗和東瀛那邊遲遲沒有反應十分不滿,可是看到自己的腰包一點一點地鼓起來,他也就不說話了。 海外貿易,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 第236章 打林黛玉嫁給了沂王世子, 賈琰就時不時地邀請沂王妃和林黛玉入宮。對此, 沂王妃做保留意見。比起孟皇后, 當今皇后自然是圣眷在身的,可真正熟悉宮中舊事的人都知道, 先頭的孟皇后手里還有那么一點權力, 而當今皇后……不是沂王妃悲觀, 在她看來,皇帝如果有什么一個意外,當今皇后只有一個下場——幽禁至死,而她的兒子們,除非能夠登上皇位, 否則的話, 也難逃一死。 雖然沂王對皇帝的所有決定都百分百支持,可沂王妃卻對當今皇后沒有什么信心。 當然,她會點頭,讓林黛玉做她的長媳, 完全是因為沂王的關系。沂王決定了要讓林黛玉做他的兒媳婦,沂王妃也沒有資格反對。 因此, 林黛玉嫁入沂王府之前,沂王妃很少會進宮拜見皇后。一般情況下,非年非節的,除了正常進宮給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磕頭的日子, 她最多進宮兩次,跟如今這位皇后娘娘不遠不近地處著。 雖然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當今皇后的孩子最后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很大,不過,對于皇家來說,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事情,要她打心眼兒里臣服于當今皇后,等一切塵埃落定,等嫡皇子真正登上了皇位也來得及。 沂王妃是真心這么想的,所以,對于賈琰時不時地召她們婆媳進宮,她很有意見。 只是她有意見又如何?第一,沂王不理會,第二,宮里召見,她還能推諉了不成? 這也造成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在私底下十分爽利的她,進了宮之后,就顯得特別沉默寡言,跟賈琰說話,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 好在賈琰的目的也不是她。 賈琰會時不時地召林黛玉進宮,自然是為了豫州和齊魯之地的現狀。 對于賈琰來說,時刻把握黃河的現狀,這才是她最關心的。哪怕現在商丘那邊基本已經穩定了,她還是喜歡時不時地把林黛玉叫進來問問。 這日,沂王妃忍不住道:“皇后娘娘很喜歡我們家澈兒媳婦?!?/br> 賈琰笑道:“是啊,不瞞弟妹說,澈兒媳婦打當年還沒進大觀園的時候,就是我的左膀右臂。這些年,我托賴澈兒媳婦的地方良多。只是以前她到底是外臣之女,就是我有心,也不方便。如今可好,她是我的侄媳婦,又跟我年齡相近,她能常常來看我,也能夠排遣我的寂寞?!?/br> 因為是沂王妃,所以賈琰特地沒有用帶著身份意味的本宮,而用了我字。 沂王妃聽說,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看了賈琰一眼,方才道:“娘娘,臣妾惶恐?!?/br> 賈琰笑道:“看弟妹說的。弟妹也太小心了?!?/br> 沂王妃心中一跳,就好似自己心中的小九九被這位皇后娘娘給看穿了一般。 反而是林黛玉,她望向賈琰的目光一如往昔。哪怕外頭的謠言再多,她堅信,她的二jiejie從來就沒有變過。 賈琰從來就是這樣的人,時機未熟之時,她會一直蟄伏,等到了時機成熟之刻,誰都阻擋不了她的一飛沖天之勢。 當年的紅薯之事便是如此。 如今亦是如此。 沂王妃不敢接口,礙著婆母在,林黛玉也不好開口,只是沉默地跟在賈琰身后,慢慢地,慢慢地走過一道又一道的風景。賈琰既然說了,邀請她游賞御花園,她就坦坦蕩蕩地跟著賈琰游賞御花園,就跟當初她們姐妹還在大觀園的時候一樣。 當她們走到明月橋下,皇帝正好從那邊走來,慌得沂王妃連忙行禮。 皇帝讓沂王妃起來之后,就對賈琰道:“皇后,皇后,你可聽說了,這一次北海玄武七只船帶回多少好東西?” 沂王妃都傻眼了,這種事情,皇帝怎么能跟皇后說呢? 可是她乃是臣子之婦,哪里能夠打斷君王的話?也只能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什么都不說。 賈琰道:“萬歲且讓我想想。高句麗雖然有絲綢和瓷器,可論工藝,絕對不能跟我們比,不過高麗參卻是頂有名的。若是說東瀛,除了黃金之外,東瀛的走盤珠也是頂頂有名的。然后就是水產了?!?/br> “可讓皇后給說中了?!被实圩咴谫Z琰身邊,也不管后面的沂王妃和林黛玉婆媳,帶著幾分雀躍地道:“皇后可知道,如今這東瀛正處于亂世?;适移H?,各方軍閥征戰不休。更好笑的是,據說,他們一個小小的村落,不過一二百人,就敢自稱什么,什么……” “大名?” “對對對,就是這個,大名!皇后果然知道!” 賈琰道:“只是自幼喜歡這個,而宮里的書庫藏書更是浩瀚如海。關于東瀛之事,臣妾也聽說過,據說他們那邊也有君王,而且萬世一系,如今的天皇一脈,在千年之前,就已經是東瀛的君王了?!?/br> 皇帝聽說,心中一動,道:“果然如此?” “是的。不過有得有失,就好比如今,天皇手中的權勢旁落,各地藩鎮此起彼落,也不知道未來如何?!?/br> 賈琰當然知道,經過五百年的戰國征伐之后,幕府將軍這個名詞即將走向政治舞臺,而天皇,會在接下來的數百年里面,成為擺設。只是這些,卻不是現在的她能說的。 皇帝笑道:“皇后果然睿智!不錯,現在的東瀛就是這樣的狀態?!?/br> 賈琰道:“陛下,這樣的東瀛,對于我們來說,未必不是機會?” “皇后的意思是?” “其實就跟中原一樣。既然東瀛內亂不止,他們勢必會爭奪國內中央的膏腴之地。而我們,則可以趁機蠶食東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