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早稻的生長周期是108110天,并且口感太差,盡管如此,莊戶人家能夠吃到白米,都要叫一聲阿彌陀佛了,所以早稻一定要種好,才能給晚稻米起一個好頭。 大河村這邊,有兩季的稻子栽種時間,所以早稻要二月底或者三月初的時候就要插秧了,再往前算,培苗就得一月底開始。 介于春節期間通訊都比較困難,所以要買種子,必須盡早就要準備了,所以何小麗,才會火急火燎的來跟大隊長何直“請示”,畢竟他不松口,這事知青們要是自己干了,可就是了不得的大事情。 本著說干就干的心情,幾個知青分路行動,付鷗騎著自行車去縣城的種子店看看,有沒有這種種子,若有,買夠能種兩畝地的就可以了,畢竟知青點后面那塊地,開辟出來也就只有不到兩畝。 結果沒有找到種子,這種種子,還沒有在新蔡當地推廣。 于是付鷗和王有志給在城里的同學寫信,特別是付鷗,他的同學大部分留在了西安,西安好歹也是大城市吧,總歸多一點希望,信寄出去以后,各人都帶著期望盼著。 眼看著就要過年,別說過年,就是平時,火車票也很難買到,他們很難說出去大城市再找一找,目前來說,希望就只能在外地的同學身上。 如果二月份以前找不到種子,再多的準備工作也是白搭。 三個人干的熱火朝天,連余敏和劉恩慈的積極性都被帶動了,有點空的時候,五個知青就在光腳挖地,弄得過來過去的人都看他們。 以為知青點自己也有菜地了,而且那么大一片,大家都羨慕不已。 聽說幾個知青是準備種試驗田,大家的意見又是一邊倒。 “早幾年時候的事兒,這些小孩子是不知道,當時牛皮吹上天,結果吶?” “就是,幾個小年輕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知道買種子的錢,會不會花公家的……” 這種議論不是沒有,但隨著時間過去,發現議論也不頂用的時候,干脆的,也不說了,反正出工也不要他們出,種地也是他們自己種,愛咋咋。 就這樣等了一個禮拜,還沒有音訊,大家漸漸都有些急了。 村民忘記議論這件事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村里要收甘蔗了,起碼有一個禮拜好忙,甘蔗太重,太多,沒有那么多車可以運的情況下,需要人力去挑,去背,除了熬糖的師傅跟幫工,其他的人,都要去地里幫工。 要分紅糖了,咋能不高興呢?。。?! 第57章 擺在眼前的事情就是隊里要收甘蔗,到了這個季節,幾乎就是全民皆忙。 全隊上下,哪怕是十來歲的小孩子,都要征用。 這又是好一場農忙! 數十萬斤的甘蔗,要從地里收上來,送到制作蔗糖的地方,壓榨出來,澄清、提純等數道工序,一點不差,分毫不離的做出來,是需耗費大量的人工、勞力。這也是是一年之中最集中也是最大的一次勞動壯舉,整片整片的甘蔗田里,都是密密麻麻的人、板車…… 學校也會在農忙期間放假,所以這次學校便在收甘蔗前頭提前放了假,何小麗本指望著上課能躲過去農忙,結果還是要加入到其中。 這也是新蔡縣這一帶的蔗糖的產出,除大河村,附近幾個大隊歷年來如此,將近數萬斤的紅糖,都在這里誕生。 這個過程,簡直是大河村的盛事,因往年,即便產了紅糖,也是孫有才家里貪了村民該分的大半,能分到村民手里的便寥寥無幾了。 今天想著終歸是有個盼頭了,何直上來了,且他做事公正,除了要交公的那些,其他的,幾乎都是分到村民手里的。 所以這個分糖就要看收糖和做事的時候記的分,分值越高的,分的也就越多。 當然,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除外,他們不用下地,也有權利分到一個平均值。 所以各家各戶,有丁出丁,有力出力,除了隊里不要的太小太瘦弱的孩子,幾乎都參與進來。 連何小麗都被叫到地里砍甘蔗,像她這樣的,只能記六個工分,分糖的時候,跟何建設這樣的孩子差不多的比例。 彎著腰一根根的把甘蔗砍下來的時候,她的心里是充滿怨念的。 但你說我不稀罕這糖,我不去干著活,也是不行的,畢竟隊里能出動的勞力都出動了,你若是不去,那就是缺乏社會主義積極性。 如今她也怕,怕自己被扣個大帽子,連老師的工作都要丟,左右也不能一個人閑著,所以也參與進來。 反正學校也提前停了課,老師紛紛回到各個村里,幫著砍甘蔗,裝車,運輸,一板車一板車的甘蔗從地里源源不斷的運出去,熟練的村民,把甘蔗略加清洗,斬斷,壓出汁水出來,剩下的工序,就是煉糖師傅們去做了。 因為需要數日不間斷的煉糖,中間的過程是不能斷的,村里的六個師傅只能輪班的休,一班帶著幾個小學徒才后面幫忙,等到十日過后,也就是臘月十四那天,大河村一千多斤的紅糖,差不多都煉好了。 會計王有志也是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將這一壇壇的紅糖過稱,記錄好,算好要交上去的數,其他的才是按比例分了。 最后算出來,能分的大概是八百來斤,剛好隊里有七百多口人,先把按平均數分出來的那些撇出去。 其次就是按共分等量分。 因為每個人做的事情不一樣,計算的工分也不一樣,要是一個不平均,短了誰,到時候人家意見大了,你也不好過。 所以這里面比熬糖的師傅更忙的,恐怕就是王有志,整天忙著算數,還要跟隊里的人一家家的對工分,忙不過來,索性叫上何小麗幫忙。 他去喊何小麗的時候,剛好何小麗彎著腰,在地里苦逼兮兮的砍甘蔗了。 “給你算數,對工分?”何小麗擦了一把汗,這可是臘月時節,臉上都冒汗,簡直了,雙搶都沒這辛苦,看著干勁十足的村民,她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還有計數,我一個人干不來,看了一下也沒有別人能幫上我,每個壇子長得都一樣,我剛稱好,就被人弄混了?!蓖跤兄居行╊^疼,確實他一個人忙不來,如果付歐在他更愿意叫上付歐,畢竟付歐是個男人,還能幫忙抬東西,何小麗就純粹只能算數了。 王有志就是想找一個人,可以計數,腦子又靈活,還不愛占便宜的,這個人何小麗正好合適。 “給我算工分嗎?”何小麗問。 “呃——”王有志早就料到了何小麗沒有什么覺悟,決定會自己要工分的:“工分就不算了,給你一斤紅糖吧!” 補充了一句:“我也是一樣,我也沒有領工分的?!?/br> 反正,意思差不多,要正經八百的算分,何小麗說不定還分不到一斤,所以她爽快的答應了。 果然有了何小麗的幫忙,稱糖這件事情就簡單了許多,王有志之前總是擔心會弄混,何小麗則用紅漆筆,在壇子外面標好了數字。 “這個數字也是有講究的,這次要交上去一千斤的紅糖,在交上去的紅糖的壇子上面我用阿拉伯數字1234來標注,而在留給村里分的紅糖上面,我用漢語的一二三四來標注,這樣就不會弄混了?!边@是何小麗的主意。 王有志一拍大腿:“我怎么沒想到啊?!?/br> 這樣就不會搞混淆了! “所以說你笨啊,叫聲小何老師聽聽?!焙涡←惾滩蛔〈蛉に?,甚至忘記了剛開到這里的時候,看到王有志就會想到炮灰cp幾個字,所以一直都不曾搭理他,說到底,他本心還是很淳樸的,只是人有時候認死理,他見不得別人沾公家的便宜,所以在何小麗當初被人誣陷偷了谷子的時候,是從心底里厭棄的。 但這回不一樣了,他知道何小麗的人品,所以才會在當初孫振氣勢洶洶沖到知青點興師問罪只是,跟余敏兩人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她這邊,要不是王有志去通知李書記,恐怕她會有不小的麻煩。 聽到何小麗的打趣,王有志也是撓頭憨笑,要他叫小何老師他可叫不來,兩人也是忙了兩天,才把交公的紅糖給理清楚,因為村里沒有拖拉機,只有一個老式的驢車,兩人護送著紅糖,趕著驢車去縣里交紅糖。 說真的,何小麗長這么大,也沒有坐過傳說中的驢車,趕車的車夫叫老馬,年紀比較大了,這幾年都沒有年輕人會干這活,也多虧有個驢車,經常去縣城交東西,都得要趕著驢車過去。 如果是要交糧食這種更重的東西,則需要提前去礦場找人開條子,借拖拉機用一天,去送糧。 因為太遠,是不能像縣郊區的村里,拖著板車去縣城的,大河村還沒有那么多板車和勞力用來交糧了。 早上出門就早,這個季節也不是交糧的旺季,所以也不用排隊,到了就有工作人員很熱情的過來了。 農忙的時候,這些人可沒有這么好的臉色,過磅的時候,都是拉長了臉,一臉欠了他們多少錢的樣子。 一壇壇的過稱,一千斤紅糖,可一點也不能馬虎,一兩不差的稱好,并且稱要給的足足的,旺旺的,這樣一千斤糖,總是能勻出來一點自己偷偷拿回家。 也難怪這些工作人員的臉色會格外的好看了。 一千斤的紅糖交了上去,糧站的工作人員,才把隊里欠掉的糧食給劃了。 原來每年攤到大河村的公糧里面,扣減掉一部分,用紅糖來抵,也只有這樣,村里那一片甘蔗地也不白種,而少往上頭交的糧食,也可以勻勻的,分給隊里的人。 剛準備走了,聽見糧站的人在議論在海南推廣的秈米的事情,這件事情通過報紙的報道,許多人都知道了,但是經過了慘痛教訓的國人,對于這種新型的嘗試還是嗤之以鼻,誰也不信,地里的稻子能畝產四五百斤,笑話了。 就連糧站的工作人員,也是覺得這件事情玄乎的很呢,大家都用看笑話的態度來看。 甚至斷言,因為這件事情,搞不好,明年年初又要鬧饑荒了。 可不是前幾年試種新品種,搞的一片片的試驗田出不了稻子,造成減產,跟鬧一場蝗災也差不多了。 何小麗聽到這個,耳朵都豎起來了,她靈機一動,剛還愁著沒地方弄種子呢,這地方不是糧站嗎,他們總是能探聽到消息吧。 王有志還來不及拉,就看見何小麗沖了出去:“同志,請問您說的那種秈型水稻的種子,哪里有賣,我們村也想搞一塊試驗田?!?/br> 這實在是太冒失了,能在這個地方打聽嗎? 王有志感覺自己冷汗都要飆出來…… 第58章 糧站的大媽也是閑極無聊八卦著呢,誰知道就有個小姑娘就沖出來,還問她們什么型水稻的種子哪里買。 大媽皺了皺眉頭:“什么型?”她也不知道這種新型水稻的學名。 何小麗:“就是你們剛剛說的那種稻子,我們村里搞了一小片試驗田,想買點種子,但種子站沒有,請問你們知道哪里有買嗎?”好歹也是糧站的,八卦消息是不是會靈通一點呢? 王有志在旁邊都替她尷尬了,大家伙到處打聽都沒打聽到的事兒,她能夠從幾個大媽口中得知嗎,這也太…… 大媽看著眼前這個清秀可人的小姑娘,不像是能種地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何,會對新型水稻這么感興趣。 一看就是讀書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莊戶人家的辛苦,她們年輕的時候也種過田,下過地,知道種糧食不能一撮而就,至于畝產四五百公斤的神話,那就是哄這些讀書人的啊。 浪費一片試驗田不要緊,年輕人的熱血可算是要白撒了。 大媽:“小姑娘,你可別聽人說說就信,這種東西,真是講不準的?!?/br> 何小麗差點去捧著大媽的手了,非常誠摯的懇求:“就求您了,那個種子我到處找了,就是找不到,如果您知道哪里有,請務必告訴我?!?/br> 呃…… 大媽:“我也不知道??!” “您真的不知道?” “笑話,我一天到晚除了糧站就是家里,怎會知道新型稻種哪里有?!?/br> 剛剛燃起來的一點點小火花,就在瞬間撲滅了。 何小麗松開大媽的手。 不過,本來也不應該指望能從她們口中得知什么,畢竟付歐和王有志都給城里寫信了,都無法弄到新型稻種,怎么可能突然就知道新的稻種得來的途徑呢? “走吧,何小麗,早點去供銷社,還不知道有沒有那么多牛皮紙?!蓖跤兄居行┲?,趕驢車的老馬是個急性子,知道要等他們,臉色都不好了,他還想坐驢車回去呢,想想要走二十多公里,他就覺得腰疼。 也不是他一個壯小伙懶,實在是最近忙的連覺都睡不好,他還計劃著回去路上躺著睡一路呢。 “好吧……”雖然有些不甘心,但也知道問不出什么名堂來,只能先去供銷社了,萬一牛皮紙不夠,還是一宗麻煩。 兩人跟守在門口的老馬商量了一下,要去一趟供銷社,所以還得讓老馬等一下。 老馬坐在驢車上面,從旱煙袋里面拿出一張紙,又抽出一小撮煙絲,卷成三角卷,點燃火柴,猛抽了一口,然后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