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節
“你,你說什么?”寧氏簡直不敢相信李崇會做這樣的事情。 別說寧氏了,在場所有聽說此事的人都不會相信,因為不管怎么說,孩子在別人家受到些欺負,縱然氣憤憋悶,但實在達不到徐亞奏本啟奏的程度,說白了,皇上、丞相、內閣大臣那么忙,誰管你家孩子有沒有在外面受欺負呢,別說只是單純受欺負,沒受什么傷,就算是真有難申之冤,也該先告應天府,辨明冤屈,沒有直接讓御史參本的道理。 但實際上,因為李崇告的人是永安侯府,永安侯為世襲罔替的侯爵,所以這件案子就不能算是普通的民事糾紛,應天府根本不會受理,而李崇雖中狀元,但實則還在六部行走,并未委任官職,不是官身,完全就是借著狀元之名,行告發之事。 這種行為,簡直等同于把他今后所有的前程全都拿來做賭注。 第52章 在大多數人眼中, 李崇這種為了孩子受欺負而上書啟奏的行為已經不能算不理智了,簡直是不可理喻的,一個普通人寒窗苦讀十多載, 中個功名不容易,像他這樣一舉高中的更是鳳毛麟角,不說要他多珍惜吧, 可也沒有像他這樣糟蹋的。 皇上和丞相他們又不是吃飽了撐的, 來管你孩子有沒有在別家受欺負的事情,更何況, 李崇告的是永安侯府,世襲罔替的侯門府邸,皇上不予理會李崇的話,對李崇來說可能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畢竟如果真的理會,那用膝蓋想也知道皇上更偏幫誰了。 總不會因為一個新科狀元大驚小怪的奏本而去處罰一個世襲罔替的侯爺吧。這不是以卵擊石, 自取其辱嗎? 李崇在奉天門外跪了大半天的時候, 永安侯薛良碧就得知了消息, 下人告訴他的時候, 薛良碧都忍不住哼笑了起來: “這李崇是瘋了不成?” 不僅瘋了,還瘋的不輕,他以為自己是誰?皇親國戚?天潢貴胄?不過一個小小的狀元郎, 連正式的官職都還沒有委任,他便如此囂張,到御史那兒告他的狀, 若是偷偷的告也就算了,他居然還大張旗鼓跪到奉天門外去? “侯爺,李家告咱們,咱們要不要對應些什么?”薛良碧的貼身長隨問道。 薛良碧蹙眉:“對應什么?他糊涂,難不成咱們永安侯府也跟著糊涂?每年像這種不知所謂的家伙多的是,理他就是給他面子。我倒要看看,他無憑無據,不過是幾個孩子回家哭訴一番,他就沖動至此,一個縱女欺人的空頭罪名能奈我薛家何?理他作甚?!?/br> 薛良碧此言其實一點不差,在他眼里,李崇今日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偏激之事,所依憑的不過是幾個孩子回家之后的哭訴之言,根本毫無證據,把一件毫無證據的事情拿到朝堂上去說,那不就是無理取鬧嗎? 所以,薛良碧根本不需要理會李崇這般,在他看來像是跳梁小丑般的行徑,由著他自取其辱的鬧去,根本不需要他出手,自然有人會跳出來制止他。 **** 李賢回來說了李崇現在所做的事情之后,暫時還沒來得及管外面如何,但整個李家已經亂作一團。 李韜和李光聞訊回家,來到李賢面前,李韜急的團團轉,焦急抱怨: “爹,您說八弟這是想干什么?咱們家拿什么跟永安侯府對抗,他這么一跪可把咱們李家全都給賠進去了。侯爺怪罪下來,咱們都得受牽連啊?!?/br> 李光也覺得李崇此舉十分不妥: “其實說白了也沒多大的事情,把這種孩子間鬧別扭的事情搬上臺面……唉,八弟太糊涂了?!?/br> 李賢擰眉坐在一旁,寧氏憂心忡忡:“能不能想辦法去把他拉回來?” 寧氏這句話像是點燃了李賢心中的炮火,拍桌子怒道: “你告訴我怎么拉?御史把折子都遞進去了,他跪在奉天門外的事情,現在也都傳到宮里去了?!崩钯t氣的扶額,頭疼欲裂。 原本以為李崇考中狀元,光宗耀祖,李家的危機已經度過,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就是坦蕩明亮的前途,就算在他身上沒把李家發揚光大,但只要老八肯用心,李家的前程想來是不成問題的。 但李賢就算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李崇會突然來了個神龍擺尾回馬槍,殺的他是潰不成軍啊。關鍵他是毫無示警的,人來瘋似的,好端端突然就跟永寧侯府杠上,他杠上就杠上,如果是因為軍國大事,社稷攸關也就罷了,可偏偏是這種上不得臺面的事情。 李賢覺得李家要完了。要被那個不孝子玩完了。 ***** 元陽殿中,獸籠熏龍涎,肅穆無聲。 康德帝立于龍案之后,一身明黃龍袍,四十出頭,此刻正凝眉注視手中的御史折子,另一只手還拿著朱砂御筆,眉頭緊鎖,每當這個時候,秉筆太監全福端立在后,連呼吸都不敢大聲,因為他知道,皇上正在生氣,可不敢湊上去打擾。 ‘啪’的一聲,康德帝將手中折子扔在龍案之上,發出一聲響,元陽殿中的宮婢與太監皆嚇得跪地,不敢抬頭。 “于嵐何在?”康德帝問。 秉筆太監全福立刻回稟:“回皇上,于大人還在殿外跪著呢?!?/br> 康德帝冷哼一聲:“讓他進來?!?/br> “是?!比F鹕?,正要出去喊人,可剛走兩步,就又聽康德帝喊了一聲: “站住?!?/br> 全福停止腳步,躬身側立,等待康德帝的下一步指示,只見康德帝從龍案后走出,負手在龍案周圍轉了兩圈后,才擺手對全福道: “算了算了,別傳了?!?/br> 傳與不傳,還不都是皇上一句話的事情,全福領命:“是?!?/br> 康德帝從龍案另一邊,這個李崇,簡直存心給他找麻煩,康德帝再次拿起桌上的折子,折子里寫的名字,使他越看越生氣,越看越想把折子摔在地上。 正閉目調息時,小太監在外有話傳進來,全福聽后進來回稟: “皇上,貴妃娘娘今兒中午用了一碗雞湯細面,兩片甜姜,太醫去請平安脈,說貴妃娘娘的身子比前些日子好了不少?!?/br> 康德帝原本眉頭緊鎖,但聽到全福來回稟張貴妃的事情,眉頭豁然開朗,關切的問: “一碗面果真用完了?太醫具體怎么說的?算了,去把太醫傳過來,朕親自問他?!?/br> “是?!?/br> 對于康德帝的這種表現,全福等元陽殿伺候眾人都已經很習慣了,這闔宮上下誰不知道,只要是張貴妃的事情,哪怕只是斷了一根頭發絲兒,在他們這位英明神武的皇上面前,都算是一件大事。 張貴妃與皇上乃少年夫妻,恩愛的很,但這些年張貴妃患上憂思病,有時候頭疼起來,整夜整夜的睡不著,宮里太醫也無法根治張貴妃的頑疾,這段日子張貴妃胃口不好,皇上急的不行,命宮人與太醫必須時時刻刻照看張貴妃的起居,生怕貴妃有任何閃失。 貴妃已經沒胃口好些天了,因此今日進了一碗面,在康德帝看來都是天大的好事。 想了一會兒總覺得放心不下,干脆更衣過去瞧瞧她去,康德帝從屏風后走出,正在自己系脖子上的衣扣,眼角瞥見龍案上的折子,猶豫半晌之后,才把那張折子塞進衣袖里去。 康德帝對張貴妃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始終保護的很好,就連皇后在宮中亦不敢對張貴妃如何,而說起來,當今皇后的這個位置,有些老人都知道,根本就是張貴妃讓出去的,若當年不是張貴妃堅持,憑著皇上的意思,如今母儀天下的女人,哪里還輪得到如今的皇后娘娘? “皇上起駕平安宮?!?/br> 平安宮是張貴妃居住的地方,張貴妃喜靜,因此她的宮殿稍稍要遠一些,她與皇上年紀差不了多少,生的十分美貌,據悉當年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她便在太子府里伺候,與皇上日夜相對,日子平靜寬和,膝下有一兒一女,女兒是今年十二歲的芙純公主,兒子今年五歲,剛出生便有了平王的封號,憑著皇上對張貴妃的寵愛,朝堂和后宮早有傳聞,今后太子之位非這位莫屬。 康德帝趕到平安宮的時候,張貴妃正在廊下修剪花木,身姿羸弱,動作輕柔,僅穿著一身素底花紋繡裙,烏黑的秀發以一根玉簪束在背后,清雅秀麗的樣子,絲毫不像是生過幾個孩子的婦人。 悄悄潛到張貴妃身后,屏退宮人,接過張貴妃身后宮婢手里托著的工具盤子,安靜的站在那里,頑皮的看著張貴妃忙碌的單薄背影,張貴妃將手里剪掉的花枝遞過來,等了一會兒,宮婢都沒有接過,她才發覺不對,回頭便看見了康德帝有別于朝堂中威嚴的笑臉。 張貴妃先是嚇了一跳,反應過來后,似嗔似怨的瞪了康德帝一眼,并不行禮,繼續回身修剪花草,柔雅的聲音在廊下響起: “每回都這樣,沒點新鮮?!?/br> 雖是抱怨之言,但聽在康德帝眼中卻別有意味,只要她好好的,哪怕天天跟他拌嘴,天天給他臉色看,康德帝覺得心里都是高興情愿的。 將手里托盤放在一邊玉石臺上,親自拿起披風披在張貴妃肩上,而后借著替她系披風繩結的機會,從后面抱住了她,將她禁錮在披風之中無法動彈。 張貴妃被限制了行動,這才無奈直起背脊,又好氣又好笑,怨道: “好了好了,越說你越來勁兒,沒個正行?!?/br> 這么多年了,這人依舊如當年一般,毫無二致,與他說過多回,他也只是敷衍,下回依舊我行我素,從來不會去管旁邊人的眼光。 “聽說你今兒進了一碗細面,兩片甜姜?”康德帝抱著張貴妃,雖是老夫老妻,卻仍像少年夫妻那時般膩歪,不知為何,后宮佳麗三千,能讓康德帝有這般沖動的,唯有張貴妃一人。 張貴妃依偎在康德帝懷中,淺笑低吟: “我進了一碗細面,有什么可新鮮的?也值得你跑這一趟?” 康德帝感到懷中人微微掙扎,便放開了手,讓張貴妃轉身,替她理了理披風,猶豫片刻后,才幽幽嘆息: “也不全是為了這個,今兒御史上了個陳情折子,朕很為難,便想著拿來與你瞧瞧?!?/br> 第53章 張貴妃聽康德帝說完, 眉峰微顰,溫婉笑道: “折子上的事情我如何懂得,皇上莫要說笑?!?/br> 康德帝將袖中折子送到張貴妃面前, 張貴妃覺得奇怪,伸手接過,打開折子將里面陳情的內容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眉峰越蹙越緊, 到后來竟閉起了雙眼,康德帝以為她不舒服, 將她擁入懷中,下巴抵著張貴妃的頭頂,安慰道: “是不舒服了嗎?都是朕不好,自己看了就得了, 還非要拿來與你看?!?/br> 張貴妃再睜眼時已恢復清明,靠著康德帝, 輕聲問道: “此事皇上想如何處置?” 康德帝一愣, 低頭往張貴妃看去一眼, 說出去可能都沒有人愿意相信, 身為皇帝的他,竟然也有別不敢說話的時候。 斟酌試探道: “朕……駁回?” 如果真能選擇,康德帝更想直接把李崇這個混球發配三千里外, 讓他永遠都回不來京城。然而這一切卻只能在心里想想,萬萬不敢說出來的,所以才折中, 說了個‘不予理會’。 張貴妃沒有說話,低頭再看了一眼折子,很顯然對康德帝的‘提議’不太滿意,康德帝深吸一口氣,又道: “朕……不予理會?” 張貴妃依舊沒有說話。 康德帝干咳一聲:“愛妃覺得朕該如何處置?” 張貴妃將折子遞還給康德帝,微微抬起眼眸,問道: “折子上說,永安侯縱女欺人,欺負了李家姑娘,不知欺負的是哪個姑娘?” 康德帝被問了一句話,翻折子看了一眼,折子里寫了大姑娘李繡和四姑娘李莞,心中無奈一嘆,回道: “約莫是李家大姑娘和四姑娘吧?!?/br> 張貴妃轉身過去重新拿起了剪子,不再說話,埋頭在廊下繼續剪花草,把康德帝冷落在一旁,良久才道: “那永安侯縱女欺人,怙惡不悛,委實過分的很。李家姑娘上門做客,卻沒有得到相應尊重與招待,委實可憐的很,皇上您覺得是這個理兒嗎?” 張貴妃的聲音很輕,聽起來沒什么起伏,卻能在康德帝心里掀起一陣陣的漣漪,但仍保佑一些理智,對張貴妃勸道: “理兒是這個理兒,只不過……李崇他不該把這事兒動用御史,當兒戲一般告上來?!?/br> 說起李崇,康德帝也是郁悶的,這么些年,原以為事情已經揭過去了,可誰想到那天殿試的時候,居然看到了李崇,想起李崇當時那驚愕萬分的目光,康德帝就隱隱覺得,他太平的日子就要過去了。 不偏不倚,按照實際才學,點了狀元,直到現在,對于李崇當時那幾乎要沖上來跟他拼命的神情,康德帝仍不能忘懷,要不是確實是自己理虧在前,康德帝很愿意把李崇當場給叉出去。 今日之事,不明緣由的人肯定會覺得李崇瘋了,不過是一些孩子間玩鬧的事情,他居然拼了一身功名利祿,一本正經以狀元之名,請御史上書啟奏,按照常理來看,李崇可不就是瘋了嗎? 然而,只有康德帝知道,李崇不僅沒瘋,還很討厭! 新科狀元第一次讓御史遞陳情訴冤的折子,于情于理,皇帝都要看上一眼的,只要康德帝看了這折子,就算是落入了李崇的陷阱,進退不得。 跟張貴妃講了一通道理,也得不到張貴妃的認可,康德帝就知道事情已經快要不受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