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節
景安帝覺著顏色有些嫩了,秦鳳儀道,“雅致大方,陛下穿來一定好?!?/br> 秦鳳儀極力推薦,景安帝就換了這件月白的,之后頭上也不再束金冠,只是用發帶束髻,身上威儀都減了幾分。秦鳳儀笑道,“陛下這樣穿戴,一下子年輕五歲?!?/br> “是嗎?”換好衣裳,景安帝打發了閑雜人等,就馬公公在旁服侍,景安帝笑道,“朕看你昨天不管不顧的什么都說了,還以為今天你得愁得老五歲呢。如今看來,倒還好?!?/br> 秦鳳儀道,“昨兒我回家,叫我媳婦可是好生說了我一回。吃過午飯我都沒閑著,跑了四個衙門,還去了鄭老尚書家里,又往我師父和我岳父那里跑了一遭,入夜才回了家。陛下,您看我今兒這奏章寫得還可以吧?” 景安帝笑,“一看就是方相的手筆?!?/br> “那也不全是,是我先寫好后,我師父看過,哪里有不合適的地方,我添減了一些?!鼻伉P儀半點兒沒隱瞞,一五一十的都與景安帝說了。 景安帝道,“以往看你與清流不共戴天的模樣,這回你們倒是走一路去了?!?/br> 秦鳳儀道,“昨兒我媳婦叫我往盧尚書那里去的時候,我心里其實提溜著哪。只是,這不是性命攸關嘛,硬著頭皮也得去。我與盧尚書一直不大好,不是我挑他眼,打我剛來京城,第一次去他家拜訪時,他就看我不順眼,您說說,那時我是雄心萬丈的來參加春闈的。而且,春闈成敗關乎我終身大事,我要是考砸了,我岳父非反悔不叫我媳婦嫁我不可!可我把文章獻上去,他竟叫我下一科再來!您說說,這是一位科場前輩該說的話嗎?哪怕我文章不好,也得鼓勵我一二??!半點兒不鼓勵我!要是我心理承受力差的,早叫他打擊傻了!虧得我沒聽他的!后來我中了探花,又嫌我是憑臉得到的!這不是赤果果的嫉妒嗎?我長這好看,這是老天爺的意思,能怪我嗎?后來經常說我壞話,我就不提了!不過,沒想到,這大事上,盧尚書還是很夠意思的,雖然我去禮部,他先時不想見我,但知道我做的是于國有利的大事,他也沒說以前的事,就諷刺了我幾句,早朝上還是幫我的!” 秦鳳儀兩眼含笑,“以后,我不能再管他叫老盧頭兒了,我得尊敬他,以后就叫他盧尚書了?!?/br> 景安帝聽得都笑了,“唉喲,到禮部還被為難了???” “這其實也不能怪盧尚書,先時我是把禮部得罪慘了。他先時不見我,是因為不知道我說的是宗室改制的事。后來他曉得我是為這件大事而來,立刻就見我了?!鼻伉P儀認真道,“我這回,感觸挺深的。陛下,昨兒我在您跟前,一時心直口快,就把事兒給說了?;丶液?,我媳婦與我分說了這里頭的利害,我也有些后怕??珊髞?,我往幾位大人那里過去,說到此事,幾位大人根本沒有怕事大不理我。就是我師父,這樣的一把年紀,眼睛老花,晚上看不清字,還叫我把寫得奏章,一字一字的念給他聽,他一條一條的幫我修改。不然,我哪里寫得出這樣詳實的奏章來。我突然覺著,這件事雖是我說破的,可其中卻是不知有多少人的心血。像我師父,他要是沒想過宗室改制之事,能一下子就給我改得這般周祥么?他老人家怕是早就想過宗室改制之事,只是,先時或是時機不到,或是因著什么緣故,一直沒能辦了此事,可他是真正的想過這事的。還有盧尚書、耿御史、程尚書、鄭老尚書、駱掌院,沒有一個因為這是件得罪人的事,或是先時與我不大好,就袖手旁觀的。我想著,以后我也要做他們這樣有心胸的人才好。昨兒我輾轉半宿才睡著,今兒一上朝,其實我心里也還有些懸著。待上了朝,我的心就安定了,凡事,只怕不能同心同力。今宗室之事雖則難辦,可咱們君臣一心,這事兒啊,不怕辦不成!” 景安帝瞧著秦鳳信自信滿滿的樣兒,笑道,“昨兒這半日沒白跑?!?/br> “那是!”秦鳳儀也很有些驕傲,宗室改制這事,自然不是他一人能做成的,只看早朝就知道,要抗衡整個宗室,非清流莫屬。但,秦鳳儀身為這樁國之大事的參與者之一,也是很榮幸的。榮幸之際,他又被皇帝陛下留下一并早膳了。 說來,被皇帝陛下賜膳自然是一樁體面事,被皇帝陛下賜過膳的自然不只秦鳳儀一個,但也只有秦鳳儀每次在皇帝陛下這里吃飯時,馬公公會特意吩咐御膳房做幾樣淮揚早點的。其實,即便不做淮揚菜也沒什么,只是秦鳳儀就會一直叨咕他們淮揚菜多好吃多好吃罷了。 沒法子,世間就有秦鳳儀這樣厚臉皮的家伙,因他時常在御前留膳,馬公公也習慣了。 吃著地道的揚州早點,秦鳳儀先前說了對宗室改制的信心,不過,他到底不是那等認為有信心就能把事做成的人。秦鳳儀夾著個三丁包子咬一口,道,“這自來做事,給人錢的事最好做,從人手里掏錢,可就不好掏了,何況,咱們這是現成的革了宗室多少年領慣了的糧米。我那奏章里的規章是極周詳的,不過,要是想宗室痛痛快快的應下,還是要給些好處的?!?/br> 昨兒個不過半日,秦鳳儀甭管是求爺爺還是告奶奶吧,能搗鼓出今日早朝的景象已是不易,景安帝沒料到,他想的倒比自己想像中的還要深些。景安帝問,“依你說,要給他們什么好處?” 秦鳳儀道,“這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爹做生意時,譬如食鹽漲價,百姓們多有不滿,就是過來進鹽的鹽販子,也會唉聲嘆氣,您知道我爹是怎么干的嗎?” “賣什么關子,說?!?/br> 秦鳳儀道,“我爹就去買些米面來,交給家里鋪子里的掌柜的,但有買鹽十斤以上者,送他們一斤米,或是半斤面。這些買鹽的小商販心里一面,鹽雖漲價,卻是有米面白送,算起來與以往的價錢也差不離,于是,也就不再報怨了。待他們適應了這價碼,慢慢也就沒米面送了,他們也就習慣了?!?/br> 景安帝大笑。 第223章 宗室的條件~~ 秦鳳儀雖然自稱沒跟他爹學做過幾天生意, 不過,他“夢中”那幾年, 沒考過春闈, 沒做過探花, 更沒做過官,還是跟他爹學了一些生意經滴。而且, 他本就是出身商賈之家,家里主要的來往對象, 也多是商賈人家。秦鳳儀這人吧,雖然為人做事的經常受清流詬病, 但論起腦筋靈活, 大概是因為出身商賈的緣故, 這小子的確是機伶百變。 景安帝原想著, 秦鳳儀能把這事說破,已頗具膽量, 而且, 關鍵是, 并不是景安帝有什么暗示,秦鳳儀才去說宗室改制之事的。他完全是話到此處,情到此事, 并未多想,直接就說了。這尤其難得, 可見秦鳳儀亦是打內心深處認為, 宗室的確是要改一改了。秦鳳儀的這種見識, 倒比待景安帝授意,然后,他去捅破宗室改制之事,更令景安帝欣賞。其實,依景安帝對秦鳳儀的喜歡,景安帝心中第一個拿來捅破宗室改制之事的人選并不是秦鳳儀。偏偏,不需暗示,秦鳳儀就說了。景安帝不是個不愛惜臣子的人,能在朝為官的,沒有傻子。尤其是朝中重臣,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他們盡忠朝事,一則是讀書人的理想,讀書人的本分,但與景安帝彼此之間,未嘗沒有君臣情分。怎么說呢,那句老話,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在景安帝的計劃中,便是秦鳳儀負責把此事捅破,秦鳳儀的職責,也已盡到了。哪怕宗室要針對他的小探花,景安帝也會護住秦鳳儀。不過,秦鳳儀的表現,遠遠比景安帝預計中的更好。怎么說呢,這孩子的潛質像是一座待你去挖掘的寶藏,便是以景安帝的眼界,都認為,他平生所見的出眾人物,秦鳳儀年紀雖小,卻是不比許多前輩年輕時遜色了。 待用過早膳,景安帝與秦鳳儀道,“你這就去宗人府當差吧,待有事,朕再叫你?!?/br> 秦鳳儀應下,行一禮,便退下了。 接下來的事,就不只是朝堂上的唇槍舌劍了,更多的是利益上的交換。就像秦鳳儀說的,朝廷要動宗室這樣巨大的利益,總要拿些什么來安撫宗室。秦鳳儀雖則與往常一般與二皇子在宗人府當差,但現下,他是真的閑不住了。 二皇子與秦鳳儀相處的時間不長,卻是極信服秦鳳儀,二皇子私下同秦鳳儀說了,“有人來找過我?!倍首硬缓锰崮侨诵彰?,接下來的話,他卻是不知要怎么與秦鳳儀說。秦鳳儀看二皇子有些猶豫又有些為難,卻還想與他說的模樣,秦鳳儀先道,“讓我猜一猜,我想,必然是宗室的某位長輩私下同殿下說了些什么。尤其是,殿下以后也是要做宗室的。今日裁撤宗室許多糧米,以后殿下的后代,一代代的爵位傳承,到最后,怕也有人難免淪為尋常宗室。像眼下的尋常宗室,又有哪一位不是太祖皇帝的子孫呢。是不是?” 只看二皇子那不可置信的眼神,秦鳳儀就知道自己猜對了。 二皇子不掩訝意,“秦探花,你怎么猜到的?” “若我是宗室,我也會聯合幾位殿下,在御前進言,說一說宗室的不易?!鼻伉P儀覺著,這實在太好猜了,不過,他好奇的是,“殿下您的意思呢?” 二皇子道,“宗室大比什么樣,我也是眼見的。我雖無能些,可做的文章還是比他們要強些的。只要宗室大比成定例,只要祖孫知道努力,我并不擔心。要連努力都沒有,我也只有隨他們去了?!碑吘勾訉O無爵起碼是五六代以后的事了,二皇子也不是那等杞人憂天的性子。 秦鳳儀先道,“二殿下這話,我贊同?!?/br> “你贊同?” “當然啦,殿下忘了,當初為了宗室大比,我都把禮部得罪成什么樣兒了?!鼻伉P儀笑。 二皇子似是松了口氣,心里又很高興,笑道,“我就曉得,秦探花你是個好人?!?/br> “那是!”秦鳳儀大言不慚的收下二皇子的贊美,悄聲問,“那二殿下可以與我說了吧,是哪位藩王來你這里請你來探我的口風的?” “探口風?”二皇子搖搖頭,“并沒有啊。就是康王叔昨兒下午過來,說起宗室不成器之事,也是痛心疾首。只是,宗室越是如此,越是要好生管,越是要讓子弟上進。想讓子弟上進,就得有考校子弟們的方法??低跏搴苁琴澩谑掖蟊?,我心里,也覺著宗室大比很好。不然,你說你學問好,他說他武功高,到底好在哪兒,到底有多高,一比也就知道了。不然,只聽人說,終是不可靠的?!?/br> “殿下這話很是?!?/br> 二皇子是個老實人,二皇子笑道,“多是康王叔說的,我心里覺著有道理就同你說一說?!?/br> 秦鳳儀誠懇道,“我也覺著,宗室大比是應該保留的,而且,宗室大比就應如每三年一次的春闈一般,每三年考一回,宗室子弟,擇優錄用,給實缺,讓他們做官,為百姓謀福祉?!?/br> 秦鳳儀正色道,“殿下,昨兒我說了革了普通宗室糧米之事,并不是要逼宗室入絕路,也不是與宗室有什么仇恨,我與宗室有何相干呢。實在是,宗室若是不改,朝廷已是供應不起了。而且,國家榮養宗室這些年,可養出什么驚才絕艷,為國為民的宗室子弟了?一個都沒有。宗室大比就能看出現在宗室是何境況了。宗室要改制,就是為了讓宗室子弟上進。他們只要肯學習肯習武,一樣做官,一樣有出息,而且,能有益江山社稷。更重要的是,如果再像以前那樣恩養宗室,便是尋常宗室子弟,不必做事,每月都有糧米可領,殿下想想,眼下宗室已是這般,再過百八十年,不說朝廷能不能供養得起宗室,就是宗室自己,怕是連如今的景象都沒有,真要落到‘不堪入目’四字去了?!?/br> 二皇子在宗人府當差的時候比秦鳳儀在長,頗知一些宗室年度開銷,二皇子嘆道,“是啊。你們今早朝拿出的,不過是戶部的銀米開銷。每年除了戶部,就是父皇的內庫對宗室也有諸多賞賜呢?!?/br> 宗室那里,顯然是與幾位皇子有所接觸。 二皇子既然做了傳聲筒,眼下秦鳳儀與宗室的關系是掰的不能再掰了,索性就將自己對宗室的種種擔心也與二皇子說了。只要二皇子能明白,傳給宗室那邊知曉也無妨! 像傳聲筒這樣的差使,也就二皇子這樣的好性子能做。譬如三皇子這樣的硬人,就做不來的,因為三皇子的脾氣,自宗室大比后,他就不大看得上宗室子弟,便有藩王過來游說,三皇子就一句話,“要是以后我的子孫這般不爭氣,不要說糧米,都不配姓景!” 過來游說的藩王叫三皇子險些沒把肺葉子頂出來,私下都說,“怪道諸皇子里,三皇子人緣兒最差,不是沒有理由的!” 如四皇子五皇子,他們年紀尚小,還未到參政的年紀。六皇子更不必說,更是不懂這些事。倒是大皇子,這位所有人認定的儲位之位的唯一侯選人,將來的皇帝陛下,對宗室的態度很是溫和,哪怕就是宗室改制,在京的宗室意見不小,大皇子也都耐著性子一一聽取了。 當然,聽聞意見的同時,大皇子也不忘在宗室們說起秦鳳儀時再拱兩句火什么的。 秦鳳儀對于自己在宗室里現在的人緣兒如何是完全不關心了,反正也好不了,而且,他現在與清流一伙了。 清流們對于秦鳳儀還挺重視,盧尚書都私下與秦鳳儀說過不少清流對于宗室改制的意見,盧尚書道,“宗室必要提出條件的,若是宗室想要實缺,斷不能應的,知道不?”清流們可不愿意把自己的飯分給宗室吃。 秦鳳儀倒沒想到宗室提出的條件是用實缺來交換,秦鳳儀道,“這事說得容易,瞧瞧宗室現在的模樣,就是朝廷有實缺,他們接得住嗎?” “就是這話!”此話大合盧尚書之心。盧尚書的性子,一向就很有些瞧不上宗室的。 “所以,如果宗室要用實缺來換改制之事,反是容易?!鼻伉P儀的意見則與盧尚書不同,秦鳳儀悄聲道,“就宗室今年考得這慘不忍睹的樣兒,能有什么好實缺給他們?再說,他們這里頭,矬子里拔高梁都拔不出幾個來。要是實缺,只要不過分,先以宗室改制為主,大人不妨先應了他們。待改制的事成了,實缺不實缺的再說唄?!?/br> 盧尚書一樂,拈須笑道,“你小子倒是挺滑溜啊?!?/br> “我這還不都是受大人您的指點嗎?”秦鳳儀頗會順竿兒爬。盧尚書笑斥,“你少奉承我,我可指點不了你,凈讓我生氣了!” 秦鳳儀笑嘻嘻地道,“咱們這就叫,不是冤家不聚頭啊,非得有先前的不對付,才有如今的好感情??!” 盧尚書正直了大半輩子的人,實在聽不得秦鳳儀這rou麻兮兮的話,一面搓著手臂上給秦鳳儀麻出來的雞皮疙瘩,一面問他,“老實說,是不是御前經常這樣奉承?”不然陛下咋這般看這小子順眼哩~ “哪兒啊,我就這樣奉承您老人家?!鼻伉P儀端盞茶,笑嘻嘻的奉給盧尚書。 盧尚書接了,還是正色與秦鳳儀道,“你是清流,還是要正直做人的,知道不?” 秦鳳儀站得筆直,神色肅穆,大聲道,“聽尚書大人的話!” 盧尚書給他嚇一跳,險些碎了手里的茶盞,揮揮手,“行了行了,記得不能對宗室心軟就成啦。去吧?!?/br> 秦鳳儀肚子里憋笑,見盧尚書沒什么別個吩咐,便一幅恭恭敬敬的模樣告退了。 總得來說,盧尚書對于秦鳳儀近來明辯是非的行為很是滿意,想著,年輕的孩子,便是一時走了歪路,只要能拐回正路上來,也是好滴。為此,盧尚書特意去了老恩相方閣老那里一趟,以往他去都是告狀的,這回不同,這回是去夸老恩相收了個好弟子的。盧尚書一臉憂國憂民狀,道,“自秦翰林入朝,我每每見他就沒有不堵心的,不論行事還是談吐,皆不合時宜。如今總算是捋順了,他也走到正路上來了。我過來跟老恩相說一聲,老恩相以后不要擔心了。秦翰林還是個明白人,沒辜負老恩相的栽培?!?/br> 方閣老笑道,“是個好孩子???” 盧尚書點頭,“小事毛糙,要改的毛病還很多,但大是大非上頭,清楚明白,真不枉老恩相這幾年的教導?!?/br> 方閣老頗是自得,難得不謙虛的顯擺了一回,道,“當初我就看中他這份大事明白,心術純正?!?/br> 在清流看來,一直在邪路上徘徊的邪教分子秦鳳儀總算是被清流感化著走回正道皈依正派了。但,宗室改制之事,清流們是做夢也沒想到,宗室竟提出這般合乎情理,卻又讓清流大為頭疼的條件! 那就是,清流們你們不是嫌我們宗室子弟不學無術嗎? 好啊,我們接受你們的批評。我們也想自家子弟好啊,自家子弟不成器,我們比你們急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是,宗室子弟是該上學,但,這也得有學可上??? 既然你們讓我們宗室子弟念書,那就先得建宗室書院??!于是,宗室光要求各地的宗室書院的修建,就不下百所,而且,還要求京城建一所大大的宗室書院。當然,宗室馬上就要革糧米了,宗室沒錢,就得有勞朝廷為我們出錢了。 而這筆錢,戶部算下來,程尚書的臉直接就黑了。 第224章 準備就序 甭看宗室大比, 這些宗室子弟考了個亂七八糟,但, 只要有腦子的, 便不會小看宗室。只看想要宗室改制, 景安帝繞多大的彎子,內閣想這事多少年, 都沒人捅破,還是叫秦鳳儀這愣了巴唧的七品小官兒說破之后, 內閣趁此東風,將宗室改制之事提到朝上來。 其實, 不論景安帝還是朝中大員, 抑或秦鳳儀這愣子, 大家心里都明白, 要動宗室這樣大的利益,必然要給宗室一些好處的。 哪怕宗室想多要幾個實缺, 如盧尚書這樣有些刻板的大員, 都被秦鳳儀勸著, 愿意默許了??烧l都沒想到,宗室提出的不是實缺之事,而是請朝廷蓋書院, 供宗室子弟念書! 而且,宗室的理由簡直是正當的了不得, 為了讓宗室子弟上進! 而且, 清流大員們, 你們也說過我們宗室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吧,皇帝陛下,咱們都是姓景的,您肯定也是盼著咱家孩子能改了壞習慣,認真讀書習武,一意上進的吧。 非但如此,宗室還進宮給裴太后請安時,同太后娘娘說了這事。便是裴太后,不知內里如何,卻也覺著給宗室蓋幾所書院不算過分。不過,裴太后何其政治素養,裴太后笑道,“讀書明理,我盼著不論皇家還是宗室,都是多念書的好?!边@位娘娘深知現在朝中正說宗室改制之事,倘是旁時,這事她應了無妨??稍谶@宗室改制的關頭,裴太后便是以太后之尊,亦是極為謹慎,不肯多說一句,更不會應承什么。 平皇后比起裴太后,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平皇后得了景安帝的叮囑,景安帝就明說了,“宗室改制正是要緊的時候,宗室怕要是來你這里說情,不論什么事,虛辭拖著他們就是,凡事有朕在。你莫要應承什么,不然,倘以后朝廷法令與你當初應承的不一樣,宗室或有微辭不說,你面子上也不大好看。 故而,平皇后亦是有所準備的。 宮中其他妃嬪皆非正位,宗室便是到她們那里說話也沒什么用??! 不過,裴太后還是私下問了兒子此事,裴太后道,“如果宗室只是要求建幾所書院,倒也無妨?!?/br> 景安帝道,“不是幾所,是一百所宗學?!?/br> 裴太后眉梢一挑,這就有些跟朝廷較勁了,裴太后眉峰一動,道,“這也不怕,又不是一下子建一百所,先略建幾所做做樣子,待裁撤宗室糧米之事辦下來,余下的書院慢慢修建就是?!?/br> 因是母子倆私下說話,身邊連馬公公都去外頭守門了,景安帝低聲道,“朕倒不是吝惜建書院的銀子,建幾所,還是建一百所,于朝廷而言,時間拉長一些,沒什么不同。只是,宗室書院一旦開建,必是要先建諸王所在藩地的宗室書院?!?/br> 裴太后心下一跳,明白了兒子的意思,“這倒真是不可不防了?!?/br> 要是景安帝說,與其建幾所,倒不如建一百所,若只有幾所,必然要在藩在鎮藩之地建宗室書院,這樣,周遭大小宗室的子弟,豈不是都要在藩鎮念書、上學……不是景安帝小人之心,若天下十萬宗室集中幾家藩王所在州府,初時還好,可在這裁撤宗室糧米的節骨眼上,景安帝怕是要睡不好覺了。 景安帝沉聲道,“宗室書院便是修建,也只能建在京城!” 裴太后道,“你這想法自然好,只是,怕如今的藩王宗室不樂意?!睋褡谑易觼砭┠顣?,自然是好。只是,這要是想得多的,就如同皇家不愿意宗室學院建在藩鎮之地一個理,人家藩王宗室難道不會多想嗎?好啊,建個學校把咱們的孩子都圈京城去了,你什么意思???宗室可不是傻子,只看他們上折建書院就能叫天家至尊母子都要發一回愁,便可見一斑了。 景安帝道,“一件東西,賣家要出高價賣,買家卻不愿意出高價買,不一定是東西不值這個價,怕是沒想對吆喝的法子?!?/br> 做皇帝的,并不一定如何天才卓絕,也不一定要上知三千年下知五百載。 一位皇帝,做對一件事,就是難得的好皇帝了。 那就是,會看人,會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