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第三個結局沒有辦法在電影里上演,它發生在電影之外。 …… 大川最終給出的打分是9.6。他認為不論從質量還是寓意上,這個分數再合適不過。 江十完全不同意他的評價。 他給出的打分是10分。 《誰說不能圓滿?》 哄堂大笑告訴我們: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倒計時說:悲劇的內核是現實。 于是觀眾們全都哭了,二刷泣不成聲,三刷嚎啕大哭,四刷眼淚干涸,再刷一遍紀錄片,直接目光呆滯。我還見識過同一場電影里,有人哈哈大笑有人哇哇大哭。 離開電影院之后,一邊臭罵林景一邊想方設法給他花錢,一邊在自己微博說哭到脫粉恨死魔鬼大豬蹄子,一邊到彩虹屁中心投稿跪舔。 人啊,就是這么情緒化這么矛盾的生物,正因這種矛盾所在,生活才有樂趣。 比金句誰不會?你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他說悲劇的內核是現實,我能不能說現實的內核是喜??? 聽起來不也挺有道理的? 為什么一定是be?為什么就不能圓滿?林景直說了他的第三個結局在電影之外嗎?就算他直說了,為什么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理解呢?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以前個哈姆雷特,倒計時是一部太豐富的電影,不論從哪個角度理解,都是對的。 逝者含冤一年,終于討回公道,殺人犯的惡行得到懲治,難道不是好事嗎? 已逝的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紀念,所以林景拍攝了這部電影;命運充滿無奈,同樣飽含希望,所以醫療研究得到了大筆捐款。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美好的推動擠壓中一步步走向美好,這才是我們努力奮斗的意義。 聽說林景要為他的弟弟舉辦追悼會,不如把眼淚收一收,一起來為逝者送行,說不定老天爺果真如我們所愿,讓他在下一世生活得幸福安康。 人類內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一直這么堅信著。 正如一個演技那么爛的林景,卻能在演出這部電影時瞬間入戲;正如一群經驗為零的新人,卻能完成如此驚艷的電影表達;這都是內心帶來的奇跡。 張三一向擅長用浪漫手法拍攝現實題材,然而這次,有了林景的加入,《倒計時》絕不僅僅是一部揭露現實的作品。 它是現實主義者的禮贊,更是浪漫主義者的歡歌。 抱歉了,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 所以,任性,10分圓滿。 …… 《倒計時》票房爆了,口碑更是爆了。 這部電影的口碑,呈現一種史無前例的兩極分化。 不是好評和差評的兩極,而是9.6分和10分的兩級。 相關話題下聚集了大量影迷,他們一邊討論電影里的細節,一邊接頭對暗號。 ——口黨天下第一! ——啪黨永不為奴! emmmmm因為69只能口,10可以啪,所以叫口黨和啪黨……天知道這是哪門子沙雕起的外號。 戰火四起,口啪恩怨逐漸擴大,由于電影國民度的升高,最后竟然成了和甜咸豆腐腦粽子并稱的一大互聯網黨爭! 網友拿著這個問題到處去詢問專業影評人,正好這些專業影評人也覺得以前給出的分數不對,趁此機會改了一波分。 他們改得五花八門,并不一定都是9.6和10。巧合的是,華語電影周刊最終計算的時候,發現如果剔除所有10分,剩余的平均分正好是9.6。 當周華語電影周刊發行電子刊物時,比以往晚了整整三小時,三小時后,主編終于下定決心。 《倒計時》的最終評分是“9.6和10”,它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部 獲得兩個評分的電影。 公布分數的那一頁,刊載了大川和江十的兩篇影評,下面有句主編寄語。 “生活在不圓滿的現實里,也為圓滿提供沃土?!?/br> 愿意給出這個答案的周刊編輯部,本身也是一群任性的家伙呀。 —— 電影上映一個月后,院線找到發行方續簽合同,延長《倒計時》的放映期。 因為這部電影上映十多天才突然爆發,很有后續的賺錢余地,各大院線都打算延遲下線,順便把放映方式也改成三大院線那樣的一票兩看。 這種策略證明了它的價值,只有走進電影院看了第二遍的觀眾,才會想要看第三遍甚至更多,在官方“倒計時三個故事看三遍”的宣傳策略下,越來越多人再次走進電影院花錢買票。 也是在這個月的末尾,原主的追悼會如期舉行。 上萬人聚集到了公墓前的廣場上,佩戴白花,一身肅穆。 臨時布置的靈堂里,一家三口對前來悼念的人鞠躬,羅敏站在前面,神情最是認真。 林景已經很久沒和他講話了。 那天,父母看完電影首映之后,沉默地回了家。他們什么都沒問,不知道怎么問,也問不出口。 林景也沒有主動解釋,至少現在不是時候。 父親林建真還能和他說幾句話,羅敏就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樣,工作也請了長假,每天在家里讀原主的日記。 悼詞是林建真念的,本來由林景來比較合適,但他們拒絕了。 悼念進行了很久,終于鐘聲響起,該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