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人魂畫骨
幾萬年前昭華天君初時繼位,因上任天君羽化時親傳觀天鏡驗看自身命劫,卻在元界之中一株枯樹前見到了一縷靈象朦朧之中已有感知,加之那時魔君幾次三番起兵抗九重天,致使三界之中無一處生靈得以安寧,昭華無法只得于三生石前揮劍,斬落七情六欲,再將那石上深現的女子名一并抹去。 目光望向遠處緩緩流淌的忘川河,仁圣帝君感嘆道:“從來沒有人能躲得過,既是遇見了那必是該見的人,原想著能夠躲過了的,始終都躲不過,正如這河源已止,卻不一定能夠真結束!”話畢彼岸花飄落,落在河面上隨波逐流,最終沉入河底逐漸被吞噬。 冥帝司聽著心中卻反而愈加屢不清,既是天君早些年便已斬斷了青絲,那仲靈這處又當如何算,莫不是那一劍是個幌子?這樣想著追問道:“我自認三界閑話聽的最多,為何從沒聽人說起過天君這茬?” 仁圣帝君輕輕一笑:“之所以從未聽過,那是因他忘記了,之后種種也不過都是后話,正如你也忘記了忘川河上等你的人?!?/br> 昭華未免與魔君大戰會被人探聽了自身命劫,斬落情絲便來了地府尋仁圣帝君,由那一杯水,忘盡了女子之貌,常駐于九重天,可終躲不過宿命的兜兜轉轉,那女子最后還是尋到了扶搖臺上,撞進了他的心中亂了不該妄動的邪念,所謂的天命所造,締做姻緣,不過如此。 那杯中水起初甘甜往后苦味無盡,冥帝司眸中驚詫自己竟知其味。 抬眸時恰好對上仁圣帝君的目光,迎著那陰柔一笑,心口忽的一滯,他也曾為人喝下過。 轉過身望著忘川河,好似有一名女子千年流連于此,不分晝夜吟著小曲,那是戰國的古曲,字字句句念著心中情郎,卻終不見那人再來地府赴約,只因她是凡人,所愛之人修得一方仙者,駐守東海歸墟,名喚顓頊。 原來這幾萬年里的時光流轉,不是他糊涂忘了名字,而是想忘了她,一日不提及便多忘記了一日,終于有一日他真的再也記不起來了。 他為她造了人魂,卻帶不出地府,唯一能過的便只有這條忘川河,她只著一身粗布青衫,浮于水面滿目淚痕卻仍然強笑著,不曾怨天恩不識將兩人隔開,拂袖帶起了株株彼岸花,在河水中為他最后舞了一曲,便像那株落花一般沉入水中,再未出現過。冥帝司那時不過初登仙界,難過情關神識盡斷在河畔,毫無生念。 仁圣帝君終是不舍他斷了仙根,化作清風渡了些修為,冥帝司轉醒,看著彼岸花,又想起了她,猶如昭華一般,是個過不去情劫的主兒,帝君無法掏出了落情水,冥帝司癡癡的看著,落下一滴淚砸在花枝上濺開,此后化歸墟為界,再不問世事。 腦中逐漸恢復清明,冥帝司如鯁在喉,原來最了解人魂的就是他自己。 他原本術法也強健,雖不能匹敵昭華那般精純,卻也可在三界中站穩腳跟,但若想造就人魂,必要以修為做筋骨血rou,覆以散魂,方可重返人間脫離地府渡過忘川河??扇怂憬K不如天算,人魂造好卻難渡河,她原是凡人,河底數萬惡鬼豈能放過,唯留那一抹淺笑仍在腦海中,冥帝司腳步虛浮,一個踉蹌跌坐在地上。仁圣帝君探頭過去問:“你這是記起來了?”黑色錦袍抖動襯得青絲甚是飄逸,這副失魂落魄的面容,近幾年看得實在是太多了。 不想再糾察下去,冥帝司苦笑一聲,伸手無賴般的扯住了仁圣帝君的黑袍衣角,轉手掌心向上攤了過去,一雙原本沒有波瀾的眼中,遍布凄苦,只想再求得那水,將這一切忘了干凈,坐回歸墟之主帝司,而非顓頊,也再不想知曉什么人魂做骨,亂了塵間萬事。 仁圣帝君扯回衣角丟下一瓶轉身離去。 冥帝司沒有遲疑合著眼中落的淚水,一并仰頭吞入腹中,果然甜味被苦澀掩蓋,神識也不甚清楚,耳畔隱隱傳來曲聲,他不知道她是誰,因何而來,又為何在這河上低聲流轉,好似是在等著什么人,未來得及深想,眼前便昏花一片,倒在地上沉沉睡去,被暗處中的仁圣帝君一朵云,送出了地府...... 待清醒時冥帝司已然在皇城中,碰巧仁圣帝君的云便落在昭華這處,也算未擾了凡界原就亂的運數,他抬手指過去欲言又止:“天君......你是不是......”話音未落,卻不再記得往后該問什么了。 昭華抬眸,疑惑道:“不是說你去地府,替仲靈探人魂的事了,結果如何?” 冥帝司坐在軟靠上神情迷茫,腦中好似知道關于人魂的,卻又不知為何記不清,猶如失憶一般,竟癡傻了。 昭華未見回應,索性放下了手中的朱筆奏折,看著冥帝司呆立不動,好似經歷了什么,不由得嘆息:“待明日我親自去地府問清楚!” 雖未能將人魂之事記起,冥帝司于心尖處,卻不知為何清楚曉得,決不能讓天君再涉足地府一步,在那平靜的忘川河之下隱隱埋藏著什么事情,那是他和天君都不愿再見的,關乎于仲靈,始于很久之前,唯有,地府那廝一人守著這些秘密,陪著彼岸花看盡世間萬般情事,皆苦楚,無人道衷腸。就如同最開始說的那般“從來就沒有人能夠躲得過,注定了要相見的人,還是要相見?!?/br> 昭華見冥帝司極力相阻,卻未能說出什么道理來,料想地府仁圣帝君,心中便有了算計,緩緩點了頭,將人魂另想別的辦法。 正逢此時宦官通報,晏修遠求見,候于前殿門外。 昭華蹙眉,這書生倒是生得硬骨,為了一名女子欲擔血戰百里,若非此時身兼人皇,此人倒真可提攜上九重天做名武將,鎮守三界,也算是為欒溪這一世苦修圓了個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