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邊忱:「好吧,其實我發現我最近經常會想到你,這不科學。要說起來的話,我根本不認識你(′▽`〃)」 第8章 zyx 1 新學期開始后,好幾天晚上,章敏都看見邊忱紅著眼睛站在洗手臺前刷牙。 她的眼睛紅得可怕,像兔子那樣。有一次還邊刷牙邊掉眼淚。 章敏記得剛開始認識的邊忱,并沒有這么愛哭的。 不對,應該說,章敏認識的其他方面的邊忱,從來都不是這么愛哭的。 白天一起去教學樓上課時,在人少的廊道里,章敏小心翼翼地問她:“是不是因為獎學金的事情,所以你最近心理壓力很大?” “哈?”邊忱丈二摸不著頭腦,“我上學期的綜測分數不夠啊,肯定評不上獎學金,所以我都沒咋在意過了?!?/br> “那你這幾天晚上到底在傷心什么?我看你連刷牙都在哭……” 她不好意思了,她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躲藏得很好了,因為刷牙的聲響可以掩蓋掉抽泣聲。沒想到還是被章敏注意到了。 “就那什么……”邊忱轉著滴溜溜的眼睛,“就是我用的那支牙膏太辣了嘛,把我給辣哭了?!?/br> “……”章敏感覺她應該是不想被人知道原因,就順著她的話說,“那你給我推薦一下你那支牙膏的牌子?” 2 所以她到底在哭什么呢? 邊忱自己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單向遷徙》已經更新到第六十六章了。 越看到后面,知道的關于張飲修的事情就越多;夜深人靜時設身處地去感同身受,她就覺得自己隨時都可能要哭死了。 她從小在健康溫暖的環境里長大,雖然中學時父母離異,后來爸爸沒再管過她和她mama。 但邊忱一直都不否定爸媽的努力,大人能為她做到的就是這樣了,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私人感情。 再跟張飲修比起來,她覺得自己簡直是前世燒了香,所以這輩子才會成長得如此順風順水。 真實世界有多殘酷,她所見識到的估計只有萬分之一。 故事里的講述者冷靜如斯,盡管那是他自己的故事。但越是這樣,邊忱越覺得心里頭難受得不行。 她看著一個自己極其愛護的人在那里經歷恐怖的虐待,她所能做的事卻只是對著他冷靜的文字講述流眼淚。這大概是一種很慘烈的酷刑了吧——對于她這種揮霍真情的人來說。 如何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一個注定靠不近的人? 邊忱想,這個問題應該不存在標準答案。 因為她會在這條路上不斷地擴充答案。 3 《單向遷徙》完結那天晚上,故事里的小女孩以一種灰飛煙滅的形式從故事里消失了。 二十多萬字,到最后,只剩下她的張飲修孤獨地從時空隧道里走回來,坐在筆記本電腦前,沉靜地敲上最后一個句號。 然后呢?然后他在做些什么?是望著書房窗外的寂寞星空,還是小口小口地抿他的冰果醋? 邊忱也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反正一邊哭一邊寫下亂七八糟的即時感想,留在他的小說評論區。 第二天醒來時,眼睛腫得不能見人,還向楊瞻借了一副暗色無度數眼鏡戴著,才敢走出寢室去上課。 漸漸的,邊忱發現,張飲修的形象跟程惜、張梓游重疊起來——在她心里。 4 三月,他閑置了微博和微信公眾號; 四月,原本他專給讀者開的q·q郵箱被他關閉了。連帶那個,邊忱沒能加上好友的q·q賬號,也被他注銷了; 四月尾,他被真愛讀者吵煩了,任由她們給他注冊了一個新的微信公眾號,得空了就在上面寫寫隨筆分享; 五月到六月初,邊忱每一天又有了興奮點和攀上新高的期待值——守在公眾號等他更新隨筆。 他在所有閱讀他文字的人中,劃了一道隱形的圓弧。 圓弧之內的是具有某些特質的“天才”,圓弧之外的是與他無關的讀者。 邊忱相當有自信地認為,她是他的“天才”來著。 這份自信從哪里來的?從毫不懷疑自己的資格中來的。 因為,當一個人會去思考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時,那就說明他/她并不具備十足的資格。這個道理是張飲修教的。 他曾在某一篇隨筆里說過:該如何定義所謂的「單純」?當你覺得這不是一個純粹的褒義詞時,你就跟「單純」無關了。 邊忱的自信是根據他這句話同理證明而得到的。 可是,好像他在四月份之后,分給網絡讀者的時間真的越來越少了。 她所擁有的跟他互動的渠道也越來越少了,只剩下公眾號、微博、晉江網站。 他還一度刪光了自己微博賬號上的所有動態。 很后來的后來,邊忱才知道二零一七年四月份那段時間他在忙些什么。 不過也沒太大的關系,她還是可以在他每一次出現在公開的網絡平臺時準時“捉到”他,并且還樂此不彼。 她認真閱讀他的隨筆,從他的文字里觀望他的心情,在他偶爾的日常分享里補全他在她心目中的形象。 她超級認真地把自己的閱讀感想發給他,不管他到底看到了還是沒看到。 很明顯的,邊忱看得出來,隨筆里的張飲修會照顧到讀者的角度,分享的東西都是比較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而且在犀利言語中注入了些許溫情。 他在隨筆里是比較具象的,比較容易理解的。不像他在中長篇小說里那樣,時而尖銳地指出周遭世界的病態,時而孤獨地盡情傾瀉隱秘的內心世界,時而極盡嘲諷地以自我剖析為起點去剖析生活里的所有。 邊忱簡直沉迷于他的每一面。 他讓她認識到,最接近“自在”這一狀態的人,不是那些在世俗意義上光鮮亮麗的人,而是有能力做到圓融的人。 ——他可以游走于每一個層面而不暴露自己的其他層面。 ——他能夠決定什么可以影響到自己,什么不可以影響到自己。 ——他就像個狡猾的游戲者,永遠掌握著對自我和游戲規則的主動權。 以至于世人永遠無法猜透,他的底牌和真實資本到底有多少。 邊忱把這幾句對他的認知寫在日記本上,拍照,然后在他發完當晚的隨筆后,發在他的公眾號后臺。 5 插曲二: 某年某月某日,邊忱舉著自己大學時的日記本,躺在沙發上,腦袋枕在他腿上,讀日記給他聽。 讀到以前對他的認知:“……你讓我認識到,最接近“自在”這一狀態的人,不是那些在世俗意義上光鮮亮麗的人,而是、而是……” 正當邊忱愣巴巴地盯著日記本上自己寫下的那句話不敢念下去時,張飲修毫不留情地幫她念出來:“而是有能力做到圓潤的人?!?/br> 邊忱:“……” 完兒了,沒臉了,跪了跪了!能不能讓她直接變成水滴蒸發掉呀! “一個能把‘圓融’寫成‘圓潤’的女生…”張飲修扔下手里的書本,低頭湊近她的臉頰,“我當時挺好奇的,她寫日記時到底在想些什么才能寫出這么一個天差地別的錯別字?” “想……想你來著?!?/br> 第9章 zyx 1 六一兒童節,“天才”給張飲修寫“情書”,錄音頻; 七八月暑假,她們每天晚上都在晉江等他更新《不夜城》; 七夕前一天,“天才”集齊自己的唇印送給他,形式各樣; 他十月生日,她們畫出各自心中的張飲修,相當抽象,自己看著都笑倒。 邊忱行走在這群人當中,把這些記憶一點點收編進她吵鬧而平淡的日子里。 她們歡樂又文藝,張揚又克制,喧嘩又安靜,充實又滿足。 在平行時空中一起往前走,誰都看不見誰,誰都碰不著誰,卻又彼此感受著對方。 他說要寫幾篇輕魔幻系列的長篇小說,邊忱就開始反思,以前自己看待他文字的方式是不是太狹隘了? 他寫這篇輕魔幻小說的時候,每一次更新的時間都被她們緊緊盯著,算著時差來判斷他是不是又熬夜了。以至于一眼看過去,小說底下的留言區全是催他睡覺的。 邊忱只在官博小jiejie那里見過他的半身照,真的只是半身,純白襯衣黑色長褲,禁欲而勾人,但不見五官。 沒關系,這一點也不影響張飲修在她心中的完美外貌,盡管她根本沒見過他。這叫心理學上叫“粉絲濾鏡”。 有好些早期的真愛讀者見過他流傳在網絡上的年少舊照片,還有幾位“天才”有幸見過他真人,但大家都特別有默契,從來不會私傳他的照片。 邊忱聽聞,若是站在他面前,人會不自覺地慫。 她本來不太相信的,心想哪有氣場那么強的人? 后來嘛……膝蓋疼。 邊忱至今不知道他確切的年齡和職業,只了解到他應該不超過三十歲,工作與投資相關。 邊忱不清楚他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信息,只知道他現居德國,身邊稱得上家人的只有容姨。 他蔑視學校教育,也很少提到學校經歷。還自嘲自己學的專業是挖掘機,專注挖土一百年。 他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寫進小說里充當敘事的背景,而非主線。所以,假如對他一點都不了解的話,雖然不會影響閱讀,卻也讀不到他想表達的東西。 但即使如此,邊忱還是理不清他的成長歷程。因為他狡猾地打亂了每一篇小說里的時間線,隨意根據劇情需要調整。旁人若要動手理起來的話,簡直是一團亂麻,自相矛盾。 她當然明白他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不想被網絡讀者過多地關注到他文字之外的東西。 他只是需要結合個人經歷來表達,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成長歷程一清二白地寫出來,作秀展覽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