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往年,何田會很苦惱地捉蟲,或者是熬一大鍋花椒水辣椒水, 放涼之后噴灑在菜葉上, 驅趕這些蟲子,今年,他們就不用這么辛苦了。 每天早上小麥都會積極地跳過山澗, 站在鴨舍門口躍躍欲試,易弦打開門,它就激動地躥進去。一陣雞飛狗跳之后,鴨子們慌慌張張地拍成一隊, 爭先恐后沿著架在山澗和鴨舍附近的小木板橋,搖搖擺擺走向菜地。 鴨子們先被小麥趕到小米地里,它們在秧苗之間蹣跚走動, 撲扇著翅膀,藏在小米秧苗葉片上過夜的各種小蟲子都給驚飛了, 不管是落在泥土上盤成一團的幼蟲還是正要跳飛的成蟲,甚至試圖趕快鉆進土壤里的, 很快都進入了鴨子們的扁扁嘴里。 之后,小麥會在主人的一聲呼哨后,把鴨子們從小米地里趕出來, 趕向菜地。 鴨子不像雞子那么喜歡刨土,它們長著蹼的腳和扁扁嘴也不適合亂刨亂叨,要是把雞子放進菜地,估計它們帶來的破壞比蟲子還可怕。 當鴨子們完成了每日的驅蟲工作,小麥汪汪叫著,再次做出各種威嚇的舉動,又把鴨群趕出菜地。 它在鴨子們的屁股后面轉圈,要是有哪只鴨子掉隊了,或者是不服管教,立刻就會撲過去兇狠地進行流氓式威脅,嚇得鴨子撲棱翅膀呱呱大叫。 何田站在門口搖頭,“真是狗叫鴨子呱呱叫。這熱鬧的?!?/br> 進入夏天之后,每天早上就是這么熱鬧地開始的。 這些素食小昆蟲還是容易應付的,那些吸血的小蟲子才真正令人頭疼。 何田把春天割下的幾塊樺樹皮放在泥爐子上烘烤,再在樹皮上倒扣一個鐵鍋,樹皮中的黏膠般的煙膏很快就變成棕黑色的黏稠汁液,粘在鍋上。把這汁液刮下來,摻上油脂稀釋,涂在大米小麥還有兩只山羊的臉上鼻子上,還有腹部、四肢毛比較稀少的部分,就能防止蚊蟲叮咬。 這個藥膏對于驅蟲非常有效,但是去年易弦堅決拒絕使用它。他寧愿在脖子上再裹上一層布巾,忍著熱,也不愿意把這臭烘烘的藥膏涂在自己身上。 藥膏的氣味確實不怎么好聞,因為用來融合的油脂都是用剩下的動物油脂嘛。給牲畜用還行,怎么能用在人身上呢? 所以何田今年專門改良了配方,用蜂蠟代替油脂,再加上曬干的菖蒲、薄荷、山菊、鼠尾草等等芳香植物所磨成的細粉末,做出了給人用的驅蟲藥膏。 這藥膏還沒做好,易弦就在陶器倉庫里找了兩個精致的小花朵陶盒子,洗凈了之后再在盒蓋邊緣捆上一根皮繩,做好的藥膏澆進去,凝固之后是深琥珀色的凝凍,擦在脖子上涼絲絲香噴噴的。 因為覺得好聞,他擦得十分頻繁,沒幾天就用完了一盒。 何田只好帶著他和小麥,到了家附近的樺樹林子,再割了幾塊樹皮回來,制作更多的藥膏。 這次做藥膏時,按照易弦的要求,何田還做了加了紫藿香和玫瑰花汁的。易弦的本意是想讓藥膏的顏色更好看些,但成品的顏色比之前更深了,看起來和小麥它們使用的幾乎沒有區別,不過,氣味倒是更好聞了。 為了便于隨身攜帶,他又用小竹筒做了兩個小盒子,再用香蒲葉子劈成的細絲編成一個小籠子,掛在腰上。 因為建房子,再加上準備工作,夏天來臨前的十幾天他們一直都非常繁忙,白天他指揮參與建房,何田負責做飯,照顧家中的作物,喂養動物,現在房子已經建起來了,可是今年的夏季工作積累了很多沒來得及完成,老房子的房頂要重新翻修,新房子的房頂也要涂上泥漿,又養了兩只吃草的動物,今年準備的過冬草料要更多。 房子是建好了,可還是個空殼,要做些新的家具,還要做門和窗戶,還有,移動墻的軌道,房子外還要鋪上門廊,連接新舊兩個房子之間的玄關通道,等等,等等。 這樣一來,記事本上的to do list越來越長,采集念珠草,用絲線纏小粽子,做各種端午節的裝飾,這些事情的優先性排序就越來越靠后了。 不過,對何田來說,端午和春分、中秋、冬至、新年一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可以從簡,卻絕不能省略。 于是,在一個晴朗的夏日,太陽還沒升起,她就帶上易弦小麥,劃著船去了下游支流的池塘邊,采集香蒲葉和蒲根。 在忙于建房的那十幾天,何田幾乎沒有怎么外出收取魚獲,所以,看到熟悉的河道中長出一片片又大又圓的陌生綠葉子時,她懵了。 這些大大小小的碧綠圓盤挨挨擠擠,有些葉片上滾動著圓溜溜的晶瑩水珠,再加上此時河面上還有蒙蒙薄霧,看起來亦真亦幻。 “這是什么?” “這就是荷葉??!”易弦興奮地抓住何田肩膀亂晃幾下,“我們成功了!我們種活蓮藕了!” “啊……?我們有種這么多?”何田努力回想,他們確實摘了好多蓮蓬回來,不少蓮蓬整個扔進山澗里隨波逐流了,后來打魚的時候還一路丟了不少蓮子,在沼澤地和池塘邊倒是有好好地挖幾個坑…… 所以說……隨緣的種法還比他們刻意挖坑種的還成功?他們家中寶貝似的養著的那幾盆都還沒長這么大呢,最大的葉子也不過手掌心大,立在細細的莖上,微風一吹,搖曳生姿如柔弱的少女。 易弦用力扳了幾下槳,將小船劃到綠葉叢邊,趴在船舷上,卷起袖子,順著葉子往水里摸,啪嚓一聲輕響,水波一撩,他手里握著一截手指粗細的根莖出來,在水中洗了洗,遞給何田。 何田接過這根雪白的根莖,看看截面,“這不就是蓮藕么?不過小了好多!” “對呀,這叫藕尖,可好吃了!能當水果吃!”易弦一邊笑,一邊又伸手在水中摸索,“藕尖長大了之后就變成塊莖,就是蓮藕了?!?/br> 何田一聽,立刻覺得手里的這截藕尖金貴起來,“那把它掰斷吃了,不是就長不出荷花和蓮藕了?” “是呀,所以藕尖可比蓮藕貴多了,而且,這東西只有這時候有?!币紫艺f話間手不停,咔嚓咔嚓又拔了幾根扔進船艙里。 何田趕緊抓住他的胳膊制止他這么禍害,“別拔了!咱們家的都還沒長出來呢!” 這可不是一飽口福的時候??!這、這、這滿水面都是藕粉、藕夾、藕餅和蓮藕排骨湯呀!怎么能這么糟蹋?! 易弦把何田按住,笑嘻嘻在她唇上啾啾兩下,“你急什么?我們只拔河道里這些就行了。你看,池塘和沼澤地里還多著呢!” 何田心疼歸心疼,也確實很好奇這么金貴的食物到底味道如何。 易弦采了小半竹筐藕尖,和何田繼續劃著船,收起魚籠。 他們又差不多二十天沒來了,不管是魚籠里,還是用樹枝做的陷阱里,都滿滿當當的魚獲,還有幾條黃鱔和泥鰍,滿船底游走,小麥又撲又叫,怎么也抓不住這些滑溜溜的家伙。 采了藕尖,收了魚獲,易弦何田又采集了好些菖蒲、艾蒿,還割了兩大捆草,扎緊了放在船頭船尾,這才劃船回家。 因為用動力鋸鋸木頭耗費了不少柴油,他們只有在回家的時候才用了金鐘罩馬達。 回到家,易弦喜滋滋地把一筐藕尖提到山澗邊,筐子上罩上蓋子,就把筐子浸在水里,讓流水沖洗藕尖。 采回來的香蒲葉今年沒有劈成細絲,而是撕成手指粗細的長條,編成了一個比拳頭還大的“大粽子”,“粽子”里填上艾蒿和野菊葉,芬芳宜人。 何田編好十幾個大粽子,再用剩下的香蒲葉邊角十幾根扎成一束,做成穗子,綴在草編粽子下面。 這些大粽子用紅色線繩串成幾串,分別掛在兩個木屋的房檐下,窗口下,穗子被風吹得飄起,風中帶著草葉的淡淡香氣。 何田又將艾蒿扎成幾束,掛在窗下和門兩側。 一入夏,房門上就得掛上竹簾了。 在新房子建成前,她就和易弦砍好了竹子,編了幾掛新竹簾,今天剛好一起換上。 新竹簾沒經過日曬,依舊是碧瑩瑩的,何田想了想,拿出了幾塊去年做的花朵肥皂。找了幾塊里面放了玫瑰花瓣的,鉆了孔,穿上繩子,掛在簾子上。 易弦看了看,“挺好看的。要不咱們再掛幾塊在屋檐下面吧?!?/br> 去年的肥皂液做得有點多。易弦這個好奇寶寶,當然要花樣的都做幾塊,于是,現在光是花朵肥皂就還有一木箱呢。 何田真的選了幾塊顏色鮮艷的花朵型肥皂,鉆了孔,穿上繩子。 這些肥皂有的是雛菊形狀,有的是梅花形狀,還有葉子樣子的,顏色各異,有放了紫色馬鞭草、藿香和野菊的,放了紅紅的玫瑰花瓣和橙色的玫瑰果的,還有放了薄荷等等綠色葉子的,都掛上去,裝飾效果竟然還真的不錯。 兩人站在門廊下欣賞,美了一會兒,何田產生疑慮,“好看是好看,要是下雨了怎么辦?” “下雨了趕快摘下來唄?!?/br> “那走路可得小心,肥皂水滴在木板地上,撲哧一下——哈哈哈!”她話還沒說完,易弦在她背后輕輕一扳她肩膀,不知怎么踢她腳跟一下,何田就不由自主向后一倒,正好倒在易弦臂彎里,只見他邪惡地笑著,“撲哧一下就這么摔個倒仰!哈哈哈!” 兩人打趣一會兒,到了午飯時間。 今天的午飯是早上出門前就放在火上開始做的,陶鍋里放的是胡蘿卜燉鴨,鍋上的竹蒸籠里是板栗蜜豆米飯。 易弦把洗凈的藕尖斜斜地切成薄片,再配上一把豌豆莖的嫩尖兒,灑上一點點醋、鹽和砂糖,再淋上一點芝麻油一拌,放在黑陶盤上,有碧綠的豌豆尖兒襯托著,更顯得雪白晶瑩,我見猶憐。 何田夾了一筷子,放進口中一嚼,脆生生的口感也就不必說了,更重要的是藕尖里有一股甘甜的汁,清香從口中蔓延到鼻腔里,那種甘香讓她不禁要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慢慢欣賞。 “怎么樣?好吃吧?” “好吃!” 易弦笑瞇瞇的,“我剛才去溫室摘菜的時候看見幾個豌豆莢就快能吃了,用它配藕尖,要是能打到一只松雞就更好了,藕尖炒rou也好吃?!?/br> 何田估計著,這么泡在冰冷的山澗中,剩下的藕尖大約可以保存一周左右。 這一周的時間,怎么也夠打只松雞了,就算打不到松雞,難道兔兔不可以么?兔兔那么好吃。 吃完了午飯,易弦又笑著端來兩個小碗。 他遞給何田一個,“你再試試這么吃!” 小碗里裝著一碗底砂糖,放著一根仿若玉簪的藕尖,直接蘸著糖,咬一口,那股甘甜清香真是無法形容。 夏天,真是個不錯的季節啊。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第116章 魚頭豆腐湯和各色粽子 116 森林中的夏季, 在正午時最高氣溫可以達到二十六度。盡管夜晚的最低溫度仍然不足十度。 同時, 日照時間越來越長,太陽在早上五點前就升起, 到了晚上□□點鐘依然還有陽光。 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和超長的日照時間,各種瓜果蔬菜拼命地生長。 何田孵化的第一批蠶,也完成了最后一次蛻皮, 開始要上山了。 蠶上山, 說的是蠶寶寶要吐絲結繭了。 那為什么叫“上山”呢? 按照何田家那本破損缺頁的關于養蠶繅絲的書中所說,是因為過去蠶農為了便于收集蠶繭,會在蠶蟲要結繭時, 用竹篾、麥秸、樹枝之類材料扎成一個個仿佛倒立的掃把似的東西,放在它們從小住到大的竹匾里。蠶蟲要結繭時,就會爬上這些仿佛天然樹枝樣子的倒立的小掃把,看起來, 就像是在爬一座草木做成的小山。 為了便于收集蠶繭,也方便蠶蟲結繭,蠶農們根據經驗會把“山”搭成x型。 何田也選用了這種方法。 她找了些最細的竹枝, 兩束交叉,穩穩地放在蠶寶寶們住了幾個月的竹匾里。根據竹匾的大小和蠶寶寶的多少, 每個竹匾放入三到五個。 要結繭的蠶蟲已經不再進食,在竹匾中焦急地游走爬動, 遇到竹枝做的“山”后,立即憑著本能向上攀爬,在竹枝間尋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開始吐絲了。 它們剛開始吐絲時會在枝條之間先拉一個網,看起來像是十分凌亂的蜘蛛網,然后,蠶蟲停留在網之間,不斷吐絲,很快,它的身形就隱沒在一層一層的絲后了,短則幾個小時長則一整夜后,再也看不見了,原本凌亂的網上就出現一個長圓形的絲繭。 何田這批蠶結出的繭大多是雪白的,因為她去年挑選的都是最大最飽滿最有光澤的蠶繭,這些蠶繭中羽化出的蠶蛾產出的蠶卵,孵化的蠶蟲也像它們的父母一樣,結出了飽滿漂亮的蠶繭。 不過,有幾顆蠶繭,卻是金黃色,粉紅色,還有淺綠的。 何田再仔細翻翻書,想找找關于蠶的遺傳的部分,很遺憾,關于怎么篩選蠶種那部分缺失了。 不過,書中還介紹了蠶農在蠶上山時的各種習俗和禁忌,比如,要拜蠶花娘娘,蠶上山時不能有大的聲響,這樣蠶繭就不圓不美,等等,不過嘛,書中只是當風俗趣聞介紹,何田當然也就看看就算了。 但是,她對于端午的到來還是很嚴肅的。 今年的第一聲蛙鳴比去年早了四天。 何田鄭重地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日期,連夜泡發糯米,準備米豆rou菇等材料,第二天做粽子。 今年的粽子依然是用兩種葉子做的,香蒲葉主要用來做甜粽子,蜜豆豆沙餡兒和咸蛋黃豆沙的;帶斑點的大竹葉用來包咸rou棕,建房子前抓的那頭野豬切好rou之后專門留了幾塊肥瘦相間的,放在地窖里冰凍起來,這時拿出一塊化凍,用黑醬油、紅糖、鹽、姜末、麻油腌上一晚上,加上幾粒泡發的花生和紅豇豆,再放上半個香菇,滿滿地包成一個大粽子;寬度還不足三指的碧綠嫩竹葉用來包糯米紅棗粽子,包好之后小小的一枚,單獨煮上一鍋,煮熟了打開葉子,糯米都染上了青碧色,半透明的粽子中心鑲著一顆紅棗,清香撲鼻。 除了這幾種粽子,何田還按易弦的要求做了咸蛋黃栗子rou粽,她自己覺得膩,不過易弦倒吃得很香。 何田自己做了一種純米豆的粽子,除了糯米,還放了些小米、玉米粒、紅小豆和黑眼豆豆。黑眼豆豆是去年秋天集市時跟人家換的。這種豆子乍一看跟黃豆似的,但是豆子的“肚臍”上有一個黑點,看起來像小鳥的眼睛,換豆子的人說這就是黑眼豆豆。黑眼豆豆泡發后不管是煮粥還是和米飯一起蒸熟,都挺好吃的,放在粽子里也好吃。 易弦本來對不甜也不咸的米豆粽子不感興趣,但粽葉一剝開,晶瑩的糯米間雜各種顏色,居然很好看,就拿起一個蘸了砂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