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幾番討論和計算之后,考慮到枯水期(也就是冰凍期)和水位最高時橋底部距離水面的距離,兩岸懸崖上能當做橋臺塔架的樹木巖石的高度、到懸崖邊緣的距離,何田最后決定建一條跨度5.8米,寬度0.8米的索橋。 橋由六條藤索組成,其中兩條為底索,在上面橫鋪木板,木板上再鋪幾道竹竿作為橋面——一側懸崖山下有大片的竹林,把竹子劈成長條比把木頭鋸成長板要容易得多。另外四條藤索安在橋兩側,作為扶欄。 藤索每根最少要有8.4米長。此外,還需要一些小藤索,在兩側的扶欄上做成x型,會更安全,也能加固橋欄。 兩岸的橋臺,因地就利,一邊的懸崖上有兩棵粗大的橡樹,另一邊的懸崖,則將藤索固定在巖石底部。 他們現在的藤索是綽綽有余的。當年爺爺奶奶為了建橋,真的花了不少時間收集藤條。 快到春分時,何田又制作了一次香。 春分這天和冬至時的天氣很像,暴風雪突如其來,一下就不會停的樣子。 但是這次,雪下了三天,停了。 雪停之后,何田他們已經做好了所有準備。 架橋那天,何田出門前在放了沙子的陶盤擱在桌上,和易弦并排站在桌后,用一根柏枝點燃香,默默祝禱。 祈禱結束,兩人相視而笑。 他們趕著大米,帶上帳篷、木炭和食物,在懸崖下的林子里開辟一處營地,暫時就住在那里,打算把橋架好了才回家。 凌晨時,易弦聽到帳篷外的竹林里“咔啪”一聲響,醒了。他知道這是什么獵物踩上了何田設在那里的陷阱。 他轉過頭,借著帳篷外篝火的微光,仔細看看躺在一旁的何田。 然后,他伸出右手,放在被窩邊緣,猶豫了好一會兒,凍得手腕都發麻了,快速地探出手指輕輕沿著何田的眉毛滑了兩次。從最彎最高的眉峰到細細的眉尾。再從眉峰滑到眉尾。停在眉尾最淡的地方。被子外面冷冷的,何田的眉毛絨絨的。 他指尖停在她眉尾不動,目光又不由自主看向她的嘴唇。 她嘴唇長得十分飽滿,可是嘴又很小,睡著的時候放松地微微嘟著,從側面看,像是在吻一朵看不見的花。 又像是一顆櫻桃。 一顆漬在蜂蜜里的櫻桃。 為了防止嘴唇皸裂,何田每天早晚都要在唇上涂一種藥膏,這讓她嘴唇亮晶晶油汪汪的。她還給他了一盒,讓他隨身帶著,隨時涂抹。 藥膏放在兩指粗細的小竹筒做的扁平盒子里,蓋子也是竹子做的,蓋緣捆一道細細的皮繩,蓋子就能嚴嚴實實地蓋緊。 不管是手被木刺竹刺扎到了,被刀子割破了,還是不小心燙到了,立刻涂上這個藥膏;從門外回來,洗碗了,燒火了,洗手后,也涂一次藥膏。甚至肚子脹氣了,涂上藥膏揉一揉,立刻會好很多。 在何田看來,這藥膏能治療各種小傷小痛,刀傷火燙,跌打損傷,還能保持皮膚健康,讓你老了不會得關節炎。 不知道她小時候她奶奶是怎么跟她說的,何田幾乎是虔誠地信任這個藥膏??衫锩娴某煞植贿^是水獺油脂,蜂蠟,還加了幾樣草藥。聞起來有點薄荷和蜂蜜的香味。 這時,何田的睫毛顫了顫,易弦趕緊把手鉆回被窩閉緊眼睛假寐。 他聽到何田翻了個身,呢噥了一句什么。 天亮之后,何田開心地發現昨天黃昏時設的夾圈陷阱里夾住了一只雪雞。 這些鳥類很害羞,只在夜間活動。還有,它們很美味。 何田審視帶來的各種食物,最后選中了一顆大白蘿卜。她準備做點特別的食物。 吃過早餐,易弦把堆滿藤索的藤筐抬上爬犁,帶上大米,運到冰凍的河面上。 現在,要把藤索放到兩邊的山崖上了。 他們在藤索兩邊拴上皮繩,再在皮繩上栓一塊石頭。 何田爬到一側懸崖上,易弦用兩根接在一起的長竹竿把皮繩舉起來,遞給何田。 何田把皮繩固定好,易弦爬上懸崖,和她一起把沉重的藤索拉上來,先松散地用皮繩系在當塔架的兩棵橡樹上,再爬到另一邊的懸崖,重復這個過程,把藤索拉上去,固定在當塔架的巖石上。 之后,兩人再返回橡樹那一端,把一根根藤索拉緊。 他們還在橡樹下做了個簡單的絞盤,讓大米拉著,絞盤轉動,把藤索拉得更緊。 全部六根繩索都固定拉緊之后,日影已經西斜了。 可何田這時的心里光芒萬丈,她看著初具雛形的索橋,站在懸崖上對著對岸的森林大喊:“啊——啊——” 這個壯舉值得吃點好的慶祝。 從前何田問了易弦,得知他們那里也吃面條,她就計劃著什么時候做一次了。 回到山下的營地,何田讓易弦先燒開水,自己把帶來的面粉用水瓶里的溫水混合,揉勻,抓住面團在鐵盆邊緣反復摔打幾次,再蓋上一塊濕潤的布,讓面團松弛。 這時,水也燒開了。 何田把那只雪雞退毛剝洗,取出內臟,切下雞胸rou,和一小塊靠近內臟的黃色脂肪備用。 然后她拿出一顆大白蘿卜,去皮,刨成絲,灑上一勺鹽,放在盆里揉一會兒,讓鹽分拌勻,靜置十幾分鐘后,蘿卜里的水分就被鹽帶出來了。 倒掉這些水,把蘿卜絲包在一塊布巾里擠掉剩余的水分,剁碎雞胸rou和脂肪,加上一點點面粉,攪成糊狀。 坐在開水鍋邊,何田用一只小勺子把蘿卜雞rou糊挖出一勺,輕輕丟進滾水里,就變成了一個丸子,丸子很快又浮上來,就煮熟了。 一盆餡料全都做成了丸子,放在一邊備用。 這時,面盆里的面也醒好了。 易弦把面團重新揉好,交給何田。 她坐在開水鍋前,揪起一塊面團,拉長,拉薄,拉到面伸長到最長,再拉就會斷掉時投入滾水中,再揪一塊面團,如法炮制。 她遞給易弦一團面,“你也來試試!” 兩人像玩耍似的一邊笑一邊做了一鍋面片兒湯,再把剛才做好的蘿卜丸子放進湯里,加上一點蘿卜干切的碎丁,就可以吃了。 這碗面片兒湯吃下去,全身熱乎乎的。 剩下的丸子裝在木盒子里,很快凍硬了。 “以后吃火鍋的時候用?!焙翁镄Σ[瞇地說。 剩下的面團被搟成薄片,切成手指寬的條,三五條盤成一團,也凍起來,沒時間準備食物時可以直接下在滾水里煮一碗面。當然了,這個手搟面也能放在火鍋里,易弦說了,吃完火鍋里的菜、rou,最后把手搟面下在湯鍋里,面條就能吸收之前在鍋里燙過才那些食材的香味,吃一碗這么煮成的面,這頓火鍋才算吃得完滿了。 吃過一次魚rou涮鍋之后,易弦跟何田說了更多火鍋的事。 森林里沒有牛羊,但是魚,雞是有的,冰河化開后,河水重新流動,林子間的水塘和沼澤再次成為食物豐富的地方。候鳥們又飛回來,在水塘覓食,求偶,下蛋,這時能打到很多的禽鳥,野鴨,大雁,野鵝……河里的魚蝦也更多了。 河蝦可以用來做蝦滑,林子里又生出很多菌類和野菜,通通都可以用來當火鍋的食材。 討論著怎么做更多美味的食物,雖然帳篷外還是冰雪世界,可是帳篷內,卻恍惚間已經聞到春天的氣息。 作者有話要說: “我想讓你好好的?!?/br> 今天也祝大家用餐愉快。 第26章 竹筒臘rou飯 第二天早上, 何田和易弦去營地附近的竹林砍伐竹子。 大嚴寒的突然到來和之后上百年的延續, 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森林物種的多樣性。 寒帶植物得到更多適宜的環境而向南擴大它們的生存范圍,一些溫帶甚至是亞熱帶植物在變成寒帶的地區存活下來, 曾經是人類頻繁活動的地區引進了許多外來物種,也有存活下來的。 何田所在的這片森林就是如此。 除了寒帶森林中常見的針葉樹木,這里還有大片的竹林, 沼澤邊上有一片柳樹林, 一直到十月底還綠意盈盈。 竹子的纖維有木纖維沒有的一些特點,它們更加柔韌,有彈性, 而且最棒的是,竹子中空,可以用來做很多工具,比如水壺, 水杯、水舀,小盒子之類的容器,打通竹節之后一根長竹子就能當煙囪, 劈開之后能做成竹凳竹床之類的家具,劈得更細的竹篾可以編織各種籃子、筐子、竹匾等等器具。 當然, 竹子還可以當做建材。 易弦告訴何田,他們的城市里有很多河流, 有些河上的橋就是用竹子做的竹索橋,還有些窮人,把一排竹子捆在一起, 放進河里,就是竹排了,可以當船用。 竹子還有個優點,就是中空,砍伐同樣高度的竹子要比砍樹木容易得多。 倒下的竹子帶著竹葉上的積雪簌簌下落,摔在雪地上。 何田和易弦一邊閑聊,一邊砍倒了四五棵高大的竹子,就在原地鋸成一米一米的長段,用繩索栓好,讓大米拖著向營地走。 林子間的路并不太順,走了一段路后,很多時候還得何田和易弦抬著裝上竹子的藤筐,在林中移動。 終于返回了營地,已經接近正午了。 何田擦擦汗,取出水壺喝水。 易弦看她雙頰紅得像涂了胭脂,額頭、鼻尖、人中全是汗珠,擦過之后很快又出了一層,知道她是很累了,于是對何田說,“我在這兒把竹子劈了,你去做飯吧?!?/br> 何田想想,“也好。我先做上飯再來幫你?!?/br> 何田選了一節碗口粗竹子鋸斷,從竹節邊緣大約一指的地方鋸開,另一邊也如法炮制,就得到兩個天然的竹碗,比平常吃飯的陶碗略深一點。 剩下的竹子,她沿著比竹節高兩指的地方鋸斷,這就成了竹碗的蓋子。 她抓一把雪放進兩個竹筒里,再抓一把干草,擦洗竹筒。 竹子里有一層干膜,還有鋸斷竹節時的鋸末,這下全都被擦凈了。然后,她從周圍的松枝上取下一些雪,放進竹筒里,再用喝水的鐵杯量了一杯米,將三分之一倒進一個竹筒,剩下的倒進另一個,輕輕晃動竹筒,最后,她切了些臘rou,也放進竹筒,再用筷子把竹筒中的米、rou、雪攪勻。 何田在鐵鍋里化開一些雪水,等水溫和手溫差不多了,再把竹筒豎直放進鍋里,蓋上蓋,加上柴火,大火蒸煮。 她做完這些,易弦已經在營地邊上劈了不少竹板。 他們最后放棄了在底索上鋪木板。冬季砍下的木頭沒有曬干,到了夏季,原本一米長的木板可能只剩下九厘米長。著急鋪上木板,只會使橋索變形。 于木頭相比,竹子的質地更加密實,縮水率也低,而且,劈竹子,比劈木板要容易得多,通常只要一刀,就能順著竹子的纖維走向,將它劈從頭到尾。要不怎么有句話叫勢如破竹呢。 實驗了之后,何田決定先用竹板鋪好橋底,再逐漸用木板替換。 易弦腳下放了七八塊已經劈好竹板,每塊都是一米長,手掌那么寬。 何田有一個手搖鉆頭,她坐在一截還沒劈開的竹子上,抓起一塊竹板放在膝蓋上,在竹板兩端分別鉆兩個洞,然后將兩條細藤繩穿進洞里,在洞口打一個結,拉緊。 這樣,鋪橋的時候,只要把竹板兩側的兩根藤繩固定在底索上,一塊橋板就鋪好了。 又工作了一會兒,何田叫易弦,“我們先吃飯吧?!?/br> 易弦擦擦汗,問何田,“我們吃什么?” “竹筒飯?!?/br> “???我們還有米么?” “還有一點?!?/br> 一起生活了這么久,何田早就熟悉了易弦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