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朱俊陽難得見她如兔子一般乖順,平日里他說一句話,她有好幾句在那等著反駁他。面對如此可憐巴巴又聽話乖巧的余小草,冷面小郡王竟然還有心思跟她說玩笑話:“并不是不能提,而是看在誰面前。如果見了皇上,這兩個字還是可以說的?!?/br> 余小草眼淚還沒干,又開始懟他了:“我一個平頭小老百姓,哪有什么機會見皇上?你是我目前見過最尊貴的人了……不對,好像以前太上皇微服私訪的時候,我給他做過飯呢!” 朱俊陽想起那個三句不離美食的皇爺爺,有些不知道還說什么好。上次他回京的時候,皇爺爺還特地登門向他討要余家小丫頭做的豬頭rou、豬耳朵什么的。還說京城里珍饈樓做得不地道,就余小草做的對他的胃口。 一聽自己說因為天氣熱,沒帶吃的回去,他那個吃貨皇爺爺吵著嚷著要來東山村,說是好久沒吃余家小丫頭的農家飯,想得慌了。最后,還是他皇上堂兄好所歹說,許下“找機會召余家小丫頭進京,給他做一大桌好菜”的諾言,才讓他消停下來。 皇爺爺年歲大了,皇上怕他天南海北的轉悠,身子骨受不了,所以不想讓他多奔波勞累,讓他在皇家園子里榮養著。 可皇爺爺偏說什么:“生命在于運動!”總是沒個安生,讓他們這些皇子皇孫的,整天提心吊膽的。據說前幾天如果不是皇上發現的早,皇爺爺早跑邊疆跟趙將軍搞什么軍事演習去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土豆盛宴 余小草順手拿了個刮刀給他,左手拿土豆右手拿刮刀,示范給他看之后,笑道:“就這樣,把土豆皮給刮了,中午的土豆大餐,就靠你了哦!” 過來看要不要幫忙的柳氏見了,驚得叫了起來:“你這孩子,怎么能讓郡王爺干活呢?” 令劉總管驚掉下巴的是,自家主子一句話沒說,手上的刮刀翻飛,一會兒就把一個大土豆刮的光潔溜秋的,還還一臉得意地向余家小姑娘顯擺:“看!爺刮得比你快多了!你那小笨手哪是拿刀的料?也就拿個炒勺了!” 劉總管捂臉:我的爺誒,拿刮土豆的刀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不過,自家主子能夠表現出如孩子般的一面,讓他還是感到欣慰和高興的。余家小姑娘用她的純真和誠摯,讓主子能夠全身心的放松,就連性情也隨和了許多。 靖王殿下也發現了這點,還特地把自己給叫去書房,詢問主子在東山村有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事。當靖王殿下知道主子的改變,是因為一個小農女,而且是個年僅十歲的小農女時,哭笑不得地搖搖頭,道:“緣分吶!或許陽兒是家里最小的,沒有弟弟meimei,所以才會把那小姑娘當做柔弱的可以保護的對象吧?” 當劉總管走出書房的時候,耳尖地聽到靖王殿下低聲自語道:“嗯……美娟(靖王對靖王妃的愛稱)身子大好,是不是該給陽兒添個弟弟meimei了?” 劉總管差點被自己的腳后跟絆倒。主子只是因為余姑娘比他小,需要保護才改變的嗎?京里那些夫人們帶著的姑娘中,比主子小的比比皆是,咋沒見主子多給人家一個眼神呢?上次大理寺卿年僅十歲的小女兒,見了主子想要湊過來,被主子一記眼神給嚇得哭鼻子,咋沒見主子對她憐香惜玉? 比起京中那些自詡為名門閨秀,時刻端著的架子,臉上帶著如面具般的笑容的姑娘們,余家姑娘身上有著她們所缺乏的純真、自然、真誠、善良!或許主子想要親近的,正是余姑娘身上散發出來的品質吧? 劉總管收起思緒,上前就要接過主子手中的土豆,卻被朱俊陽給躲開了。 朱俊陽手中削土豆的動作更加嫻熟了,他指了指余小草端過來的一大盆土豆,對劉總管道:“別搶爺的,想練練手,那邊土豆多著呢!” 劉總管頓時寬面條淚垂在兩頰:我的爺??!老奴是想讓您從削土豆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沒想到您不領情,還把老奴給拉進去了! 認命的拿起一個土豆,既然主子都能干這個,當奴才的還有什么說的?劉總管努力地削著土豆,自己多削一個主子就少干些活。 余小草從廚房里探出頭來,看了一眼在院門口柱子一樣杵了一排的侍衛們,她膽兒肥地朝著小郡王吆喝一聲:“小郡王,你那些手下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坐下來幫我們搓玉米了!你看,不光這邊院子里,隔壁的院子里也都曬著玉米呢。這幾天趁著天好,把玉米搓出來曬透,好早日裝袋子里儲藏?!?/br> 朱俊陽瞪了得寸進尺的余小草一眼,朝著院門的方向招招手。侍衛首領吳德順昂首闊步地走過來,等候主子的吩咐。 “把你那些兄弟叫過來,看看人家是怎么搓玉米的。這些玉米好不容易搶收回來,別再出什么岔子。趕緊的!”朱俊陽面不改色地吩咐道。 吳德順偷偷瞟了一眼主子手里削著的土豆,心道:主子都被使喚著干活了,他們這些做隨從的還能閑著。啥都別說了,搓玉米吧! 余小草再從廚房探出頭時,院子里坐了一溜十幾個侍衛,他們的手上有勁兒,搓起玉米來,只聽到刷刷地往下掉玉米粒。余小草笑得見牙不見眼,沖著院子里喊上了: “各位侍衛大哥辛苦了!中午給你們加餐??!小石頭,你去隔壁村李大叔家割些五斤五花rou,和十斤肋排回來。小方平,你到周嬸子家買五只小公雞,讓你哥幫著殺了!” 兩個小家伙得令后,放下手中的玉米。小石頭跑進屋里取了銀子,給小表弟一角碎銀子,然后分頭行動了。 侍衛中吳德順和其他的兩個侍衛來過東山村,知道余家小姑娘做飯的手藝杠杠的,比京城許多有名的飯館味道都地道,便笑著對兄弟們說:“兄弟們,好好干,中午有好吃的!” 其他的侍衛不以為然,不就是五花rou、排骨和雞嗎?這些在家可沒少吃,農家飯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兒去? 等到廚房里飄散出誘人的香味時,這些侍衛們不淡定了,手中搓著的玉米不停,腦袋卻齊齊地朝著廚房的方向,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著那邊,不時地咽咽口水。 吳德順看著這些沒出息的手下,笑著搖搖頭,騰出一只手來摸摸自己的肚子,太香了!把他饞蟲勾得在肚子里造反啦! 時間似乎有人在后面拉著它的尾巴,慢慢地溜達著。等啊盼啊,終于盼到了午飯時間。余家人拿出凳子、木板,在為了搓玉米搭的棚子下,支起了簡易的飯桌,又從左鄰右舍借來椅子凳子。十幾個侍衛,再加上余家十幾口人,場面跟辦流水席似的,頗為壯觀。 侍衛們排排坐,目光殷切地朝著廚房的方向。開始上菜了! 果然是土豆盛宴!紅燒土豆、香煎小土豆、孜然烤土豆、青椒番茄土豆片、土豆燒排骨、土豆紅燒rou、土豆rou片、酸辣土豆絲、干鍋土豆片、土豆絲炒雞蛋……還有孩子們喜歡的薯條、薯片和土豆泥,配著自家熬制的番茄醬。就連主食也是土豆做成的,例如香煎土豆餅、土豆雞蛋餅,還有烤得香噴噴的土豆酥餅——好一個土豆大餐??! 雖說都是家常菜,可畢竟土豆是新鮮玩意兒,味道又杠杠的。侍衛們甩開腮幫子,吃得滿嘴流油,根本停不下來! 爺爺和大姑一家,跟小郡王待在一個桌上,手腳都不知道往哪放了,更不用說吃飯了。余小草便體貼地在西院屋里給他們開了一桌,端了菜肴過去。 余家人已經習慣了跟郡王爺同桌用飯。別看郡王爺平時不大愛笑,人可真不錯,沒架子,也沒那么大的規矩。 “小郡王,你嘗嘗二姐炸的薯條,蘸著番茄醬吃,酸酸甜甜外焦里嫩,可好吃了!”小石頭端著二姐特地放在他面前的薯條,讓陽郡王品嘗。 朱俊陽很給面子的拈了一根,蘸了點番茄醬,放入口中細細品嘗,然后在小石頭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地點點頭,道:“嗯,好吃!” 小石頭頓時好像有了盟友似的,眉開眼笑地道:“好吃您就多吃點!我二姐的手藝,無論什么都能做出不一樣的感覺來!” 朱俊陽吃了一口香煎小土豆,剛煎好的小土豆外脆里糯,保留了土豆最純粹的鮮香,香氣撲鼻,咬一口,綿密的滋味在嘴中化開,的確是讓人難以放棄的樸素好味道。 “小石頭,不能光吃薯條、薯片,那些只能當零食吃吃,要想長成像侍衛大哥們那樣的大高個,還得多吃飯!”余小草見小弟捧著薯條,一根一根吃得香甜,忍不住提醒道。 小石頭乖巧地點點頭,道:“我再吃最后一根……二姐,等書院恢復上學的時候,你能給我炸些薯條和薯片帶去嗎?小胖子、金輝兄還有司徒,肯定沒吃過這些,我想讓他們也嘗嘗!” 余小草朝著小郡王看了一眼,對小石頭道:“當然可以!不過,你要跟你的小伙伴們解釋,咱家吃的土豆,是收獲的時候有傷的,不能作為種子的土豆!” 朱俊陽謝了她一眼,道:“不必如此小心!千把斤土豆,爺還是能做主給你們的!按理來說,這土豆和玉米,是你們家種出來的,所有權屬于你們。當初給你們種子的時候說得很清楚了,種出來后朝廷按價收購。你們商議好,定個什么價格?” 余家人都非常地道實在,朱俊陽絲毫不擔心他們會定出天價出來。嗯!這些土豆吃起來味道的確不錯,烹制的方法也簡單,要是普及開的話,老百姓們也都能學會! 朱俊陽口中不停,還不忘對余小草道:“你把土豆的烹飪方法整理一下,最好能寫成冊子,爺下次回京的時候帶上!” 余小草嘰嘰歪歪:“小郡王,您嘴皮子一碰,就把我的菜譜給充公了?不給點好處啥的?當初太上皇私訪的時候,買我豬頭rou的鹵制方法,可是花了三百兩銀子的!我賣給珍饈樓的燒雞烤鴨的方子,更是源源不斷地給我們家賺錢……哎呦,娘,您干嘛打我?” 柳氏看了看小郡王的臉色,假意又在小女兒身上拍了一下,道:“你這孩子,鉆錢眼里去了?郡王爺和皇上,是為了咱們老百姓能吃飽肚子,才弄來這些高產的玉米和土豆。你倒好,幫了個小忙,還要好處,羞不羞??!” ———————— 第二更,請支持正版哦! 第二百八十四章 賑災 余小草理直氣壯:“皇上是為了他的江山千秋萬代,小郡王是為了圓滿完成他的差事。你說說我是為了啥?不就為了多掙點銀子,讓家人吃飽穿暖不受貧嗎?咱們家十幾畝地,一畝糧食都沒種?,F在糧價多貴呀!地里蝗蟲還禍禍著呢,要想種上糧食至少也得明年開春,有收獲也得明年夏天。這近一年時間,都得買高價糧,咱家雖說賺了些銀子,也不夠一家人這一年嚼用的呀!” 柳氏想到鎮上粗糧已經漲到一百多文,還在一天一個價的向上漲著。家里囤積的糧食,能吃到秋天已經不錯了。這些玉米土豆,雖說產量挺高,可他們沒有一分一毫的支配權,全得上交給朝廷的。聽小女兒這么一分析,一家人的心變得沉重起來,本來香噴噴的土豆吃在嘴里也沒了味道。 朱俊陽把眾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他吃了一塊紅燒rou里的土豆,慢條斯理地咽下去,才開口道:“有道理!不過,你漏掉了一點!” “哪一點?”余小草喊完以后,舒暢了,又大口大口地吃著酸辣土豆絲。前世,這道菜是她的最愛,百吃不厭。 “你忘記還有爺在呢!”朱俊陽見她吃得津津有味,也夾了一筷子塞進嘴里,繼續道,“爺從來不虧待手下辦事的人!看到院子里那兩車貨物了嗎?一車白米一車白面!少說也得兩千斤,夠你們吃上一陣子了吧?” 余家人一聽,兩千多斤精細糧食??!以一口人一個月吃十五斤糧食來算,家中目前大小加起來十二口人,一個月就得近兩百斤糧食。兩千多斤的話,足足夠他們吃上大半年的! “小郡王威武!”余小草高興得差點蹦起來,在他臉上狠狠地啃幾口。不過,想起這可是古代,要是這么做的話,太驚世駭俗了。還是低調些吧! 朱俊陽看著一副狗腿模樣的小姑娘,哼了一聲,又道:“爺是皇上親封的賑災大臣,朝廷已經撥了錢糧,很快就能分到各個州府。爺已經調查過了,唐古鎮是重災區,應該先緊著受災比較重的地方救災?!?/br> 余小草擔憂地道:“可是,京城也受到波及,國庫能拿出多少糧食來?” “這就不是你能擔心的了!”朱俊陽又吃了口酸辣土豆絲,愛上了這酸辣可口的味道,“船隊已經起航,近兩年南方風調雨順的,糧食滿倉。賑災的糧食,不會接不上的!” 余家人聽了,這才放下心來,對愛國愛民的皇上感恩戴德,好話說了一籮筐。 有了十幾個免費勞動力,余家的玉米三天就全部搓出來,裝進統一大小的麻袋里。十畝地,一共收了近一萬八千斤。也就是說畝產平均在一千八百斤。 要知道現在的糧食產量很低,麥子一畝地能收五百斤就是非常高的了。畝產一千八,這說明什么?打個比方,原本一畝地的收入,能養活兩口人的話,那么現在的一畝地就能養活六七口!算算,有了這么高產的作物,何愁老百姓吃不飽肚子? 余小草一家商議了一下,決定按照良種的價格出售這些玉米和土豆。一斤玉米一百文,一萬八千斤玉米朱俊陽只收了一萬五千斤,留下三千斤給余家做種子和口糧。這么算來,光玉米余家就有一千五百兩的收入。土豆按一斤二百兩的價格,五千斤土豆就是一千兩。 雖說對現在的余家來說,兩千五百兩銀子還不如余小草珍饈樓一年的分紅來得多??墒寝D念想一想,十一畝地,一年居然有兩千多兩的收入,這絕對是大明朝的頭一份??瓤?,當然,余家的早熟西瓜除外。 現在,除了小郡王帶過來的兩千斤細糧,余家還有三千斤玉米和六七百斤的土豆,再加上庫房里那些囤積的糧食。余小草再也不用擔心手里的銀子,因買高價糧而嗖嗖的離她遠去了。 余家的玉米和土豆沒有受災情的影響,依然取得了大豐收,而且產量都那么高!朱俊陽坐不住了,草草安排了賑災的事宜,就拉著幾車玉米和土豆往京城邀功??! 賑災的糧食,三天后抵達津衛府府城。知府大人知道賑災大臣陽郡王在唐古鎮呢,自然首先把糧食運往唐古鎮。五日后,一車車賑災的糧食,運到了唐古鎮的縣衙。 縣令趙大人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深切體會到天災對老百姓意味著什么。他不眠不休地配合陽郡王派來的官員,把賑災的糧食分派到每一個村子,尤其是受災比較重的四個村子,糧食的比重更大些。東山村,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一天,東山村的銅鐘又敲響了。村民們聚集在村長家門前的空地上,一掃往日的沉悶,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趙縣令親自坐鎮東山村的分糧事宜。前幾天,賑災大臣陽郡王,可是天天往東山村跑,說是實地調查災情。陽郡王對東山村余家的看重,趙縣令哪里不知道?把東山村的賑災事宜安排妥當了,他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村長臉上的笑容一直停不下來,他高聲對村民們道:“皇上圣明,體恤災區老百姓,為咱們運來了賑災的糧食,解了咱們的燃眉之急?;噬险媸菒勖袢缱拥暮没实?!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著,朝著京城的方向跪了下來,認認真真地磕了三個頭。村民們也跟在村長后面,真心實意地磕著頭,呼喊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村長顫悠悠地爬起來,看著村民們繼續道:“第一批賑災的糧食已經到了,經過青天老爺趙大人,和京里賑災的官員合計,按照人頭分派糧食。成年人每人攤十五斤糧食,小孩每人十斤糧食。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十三歲以上的按成人算!” 村民們頓時發出一陣陣歡呼。每人十五斤糧食,省著吃的話,能吃上兩個月呢!現在在鎮上買的話,十五斤糧食沒有兩三兩銀子是買不回來的!東山村的村民手中雖說近兩年有了些存款,可也禁不起如此高價的糧食折騰??! 村長向趙縣令詢問道:“趙大人,您還有什么話示下嗎?” 趙縣令站起身來,如炬的目光向村民們掃視了一圈,本來的竊竊私語很快安靜下來。趙縣令滿意地點頭道:“村民們!困難只是暫時的,災難終究會過去!朝廷對賑災的事很是重視,派了陽郡王作為欽差大臣,監督賑災的事宜!村民們不用擔心,陽郡王下西洋的船隊,已經去南方采買糧食。陽郡王說了,買回來的糧食按本錢的價格出售給百姓,不會從中賺一個銅板的!再堅持這兩個月,兩個月后平價糧就能投入市場,那些私自抬高糧價謀取暴利的jian商,不會長久的!” 村民們聽了,又發出一陣如雷般的歡呼聲。陽郡王的聲望,在東山村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村長心中也是萬分的激動,可他強忍著內心的激蕩,安撫著村民們的情緒:“鄉親們,咱們是攤上了好皇帝,好官員??!下面,大家排隊領糧食!不要爭不要搶,每個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一隊,成年人一隊!大家趕緊回家拿家伙去!” 村民們一哄而散,余家人也夾雜在其中。本來,按照余海的意思,他們是不想領這賑災的糧食的??墒?,又怕這樣做太打眼,讓某些人惦記了去!成年人一人十五斤糧食,堅持兩個月的話,也只能保證不餓死而已,想吃飽肚子的話,是不可能的! 要是余家人不去領糧食,不就告訴村民們“我手中有糧食”,到時候東家來借幾斤,西家來借幾斤,鄉里鄉親的,你說借給誰不借給誰吧?東山村三十幾戶人家,再多是糧食也不夠借的呀! 經過這么一分析,余家人決定還是低調點兒,回家拿了籃子筐子口袋,回到了村長家門前的空地上。此時,已經開始分糧了,兩條隊伍歪歪扭扭地排出去老長了! 余小草這對雙胞胎姐妹,帶著弟弟小石頭,劉燕兒領著小弟劉方平,在老余頭的帶領下,排在了老人和孩子的隊伍中。余航在一旁猶豫著,他虛歲十三,實際上十二周歲的生日還沒過呢,排在成人隊中的話,會不會有人說嘴?衡量了片刻,他還是來到小妹的身后,加入孩子的陣營。 旁邊村里人見了,忍不住夸贊一句:“大海家真會教孩子,小沙(余航的小名)真是個實誠的好孩子!” 也有不贊同的,那人撇撇嘴,道:“都快餓死了,還管什么實誠不實誠?一個人少五斤糧食呢!五斤糧食,也夠一家子吃上幾天的了!” 其他人沉默了。面對天災,什么都沒有保住性命重要。 分派糧食的是衙門的人,手里拿著一個器具叫斗,往糧車里一插拿出來用板子抹平上面的尖,一斗就是十五斤。老人孩子那邊,也特地做了一個小一點的斗,一斗是十斤。這樣一來,一人一斗,分派糧食的速度就大大的提升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 使壞(第二更送上) 很快就輪到余家了,余海讓大姐和姐夫先領。衙門的人正給余彩鳳裝糧食的時候,突然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出嫁的閨女,也能參加領賑災的糧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