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節
趙鶯鶯趙芹芹定睛一看,原來是自家請來給辦過宴席的崔仁崔大哥,和他一起的應該是他的家人。有老婆孩子,還有兩個弟弟。其中一個趙鶯鶯認得,就是年前在酒坊里見過的崔本。 聽說他是從小拜了酒坊的掌柜做師父,學著釀酒。他這個徒弟可不同于別的徒弟,別的徒弟簽的文契差不多就是賣身契,自學徒起十年之內賺的錢都歸師傅。因為學徒的時間短則兩三年,長則十來年才能成,所以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畢竟不能讓師傅白教一場。 其實事情沒那么簡單,寫的是十年文契,如果你真的打算只做十年的話,那幾乎不用指望師傅教你真本事了。而且文契里面彎彎繞繞好多呢,哪里那么容易搞清楚。就像那些賣身給戲班的男童女童,大多也是十年的身契,落到實處的話,則會比十年長的多。 所以學手藝這件事大家都向往,畢竟荒年餓不死手藝人,但是真正去學的人并不多,因為這里面是有風險的。沒有風險的有沒有?也有,只不過這就不是人人家里都能的了。 當年趙貴學木匠、趙福學廚、趙吉學染布都屬于沒什么風險的,因為他們是花錢了的。這就像是花錢上學學東西一樣,人家是花了錢的,你教給人家一些本事,這不過分吧? 崔本家里的情況算是很不錯的那種,所以崔本學的也就是最貴的那種。即一開始的時候各種拜師的禮節走完,然后學徒期間每年都要用錢,逢年過節的禮物也要記得,這樣算起來一年的花銷可不少。不過花錢也是值得的,據說他現在已經能獨當一面釀酒了,若不是他家花錢多,師傅能肯這樣下死力氣教? 崔本掃了兩姐妹一眼,在趙鶯鶯身上停了一下。他對趙鶯鶯有些印象,實際上在趙家搬家的那一次他就在廚房見過趙鶯鶯了,只不過當時他沒有多想罷了。后來再見趙鶯鶯,這姑娘出落的一次比一次漂亮,他就是想看不到都難了。 平常他們這個年紀的后生也會議論一番誰家的大姑娘長的好看,誰家的小媳婦生的嫵媚。他雖然不說什么,但是耳朵里可聽了不少。一開始說到的那些女孩子他也會想一想,只不過對比還是小姑娘的趙鶯鶯就搖頭了。 連一個小丫頭片子都比不上,有什么可看的。 直到一日他聽到了‘趙鶯鶯’這個名字出現在議論當中。 “太平巷子染坊趙家的那個姐兒,是叫鶯姐兒罷,嘖嘖,生的好看呢!特別是那通身的氣度,說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都有人信!” “什么大戶人家的大小姐,說的好像你見過大戶人家的大小姐似的!” “我就是見過,我如今在大酒樓里頭跑堂,夫人小姐見得多了!實在說吧,那些小姐還不一定比得上鶯姐兒哩!” “你這話我們不知道真假,不過那姐兒確實生的好,是個美人胚子,等以后長大了也不知道被哪個得了去!” “別多想了,咱們這些人也就崔本那小子還有戲,別的人也就是做夢!想想她jiejie吧,她jiejie嫁的是堂子巷龍家的龍閔宇。她比她jiejie還出色,怎么可能隨便嫁人。低門娶婦,高門嫁女,他們家很是紅火的樣子,女兒當然要往高枝上攀!” “這也太沒勁了,為什么戲文里演的知情解意的小姐這種時候就一個都找不見了?全都是嫌貧愛富的,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知道我們這些窮小子會不會發達?!?/br> 崔本聽著覺得不知所謂,人家不用等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能舒舒服服過日子了,憑什么跟著你吃苦受累?成親之后肯和丈夫同甘共苦固然值得敬佩,可是成親之前的男子,你哪點值得人家姐兒這般做——除了那些兩個人已經互生情愫的,但是你們這些人,恐怕人家都不認得你們吧? 莫不是想的太美哦。 覺得沒意思,但是在這般街坊鄰里少年中間總是避免不了這種事。直到最近這段時間,趙鶯鶯這個名字越來越頻繁。直到上次酒坊見到人,他才恍然大悟。這個姐兒恐怕最近像是長大了,開始有大姑娘的樣子了,引起注意也是應當的。 趙鶯鶯趙芹芹正準備說什么,旁邊就有一堆少年笑道:“鶯姐兒,來我們這邊,我們中間位置好!” 趙吉認得這些人,而且不用認得也知道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如今這么擁擠,當然是最好揩油。這幾日凡是往擁擠地方跑的小婦人大姑娘要是一個不注意,都會有這種事?;蚴敲耸?,或是摸了臉,有些大膽的浪蕩子,甚至捏了捏胸脯,掀了掀裙子,讓人瞠目結舌。 趙鶯鶯沒經歷過這種事,但是哪里不知道他們是不懷好意,連理都不理。這些人就是這樣,你要是理他們,他們就來勁了。最后兩姐妹也沒有去崔家那邊,因為這擁擠讓人不喜,所以她們干脆就是逛街了。估摸著那樣擠,也看不到什么了。 等到兩人腿都走酸了,這才打道回府?;丶业臅r候正好王婆子在自家坐著,王婆子眼就看到了做姐妹打扮的趙鶯鶯趙芹芹,連聲夸贊:“鶯姐兒芹姐兒越發出落的好了,侄媳婦有福氣,將來等著媒人把門檻踏破吧!” 趙鶯鶯很有眼力勁兒,看得出王婆子和王氏是有事情要說,所以行禮之后立刻找了一個借口拉著趙芹芹離開了。只留下王婆子和王氏,有事兒說事兒。 王婆子今日來趙家卻并不是沒事兒,她看了看周圍,確定沒人了這才道:“上一回你托我給你小姑尋親事的事情有眉目了,這件事剛有個信兒,我這就過來和你說了。你聽了也好心里有個底!” 王氏沒有想到王婆子手這么快,畢竟當初她自己說要等到開春的。年前年后的,大家忙過年,誰會想到續弦這種事兒?不過既然是王婆子特意這個時候過來說,那顯然就是真的。 王氏側耳聽王婆子道:“這件事是正巧,我原本是打算開春之后再說的,提前這么久就有了眉目,倒不是我多有本事,只不過運氣好,正遇上了。大概是昨日,我丈夫那邊的遠親,姓劉的人家。人家老夫婦是住在東街里頭古巷的人家,家里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做的是東街上賣餛飩的生意,家里頗過得?!?/br> 王氏聽到家里頗過得的時候已經心里在點頭了,便問道:“他家兒子多大年紀,性情如何,有沒有孩兒?” 王婆子一一說給她聽:“今年說是四十五歲,我們是還算認識的親戚,這上面沒說謊。我還見過那后生呢,性情最是誠懇不過,你要是信不過,到時候去東街看看就知道了。反正餛飩攤子開著,什么時候都能看得見。至于說孩子,那還真有,有一個嫁出去的女兒,還有一個已經成親的大兒子。另外兩兒一女,大的十五六,小的十一二?!?/br> 王婆子看王氏在考慮,與她分說:“孩子是挺多的,不過也正是因為孩子多了,人家也不好對女方這邊帶著孩子嫁過去說什么了。聽說我認識一個,帶的是兩個女孩子,并且只要幾年就能出嫁,他們十分歡喜,幾乎想讓我立刻點頭?!?/br> 和自家養孩子喜歡兒子不喜歡女兒不同,這種情況下,男方相比自己多了個便宜兒子,自然寧肯多了便宜女兒。女兒是為人家養的不錯,但是不是自己親兒子的兒子,難道就不是替別人養的了嗎? 女兒好歹日后少了分薄家產的風險,最多就是供一張嘴而已,相比之下顯然要劃算的多!至于嫁妝——親爹親媽還不能保證一定會陪送嫁妝呢,何況是這種隨母親做拖油瓶的女孩子。大不了到時候聘禮不動,這用來置辦嫁妝,也很說的過去了。真要是這樣做,外面的人都是會豎起大拇指贊一聲‘厚道’的。 王氏沉思了一下,小聲道:“這件事不好現在就說什么,晚一些我與吉哥商量,到時候再尋訪尋訪,真個不錯的話,倒是好人選——不管成還是不成,過幾日我都給您回音?!?/br> 晚間的時候王氏果然與趙吉說了這件事,趙吉立刻記在心里。等到第二日就去了東街那邊,萬幸的是餛飩攤子開著。他買了一碗餛飩就坐在那里,他當然不是為了買餛飩,而是看餛飩攤主如何接人待物。 差不多之后,他又在東街上四處走一走,特別是古巷入口那邊,格外打聽了一番。當然了,這打聽也是有技巧的。不然你一個臉生的家伙,別人憑什么告訴你這些?趙吉這幾年在生意場上也算是歷練出來。一路倒也順利。 這劉家獨子名叫劉勝義,今年也確實是四十五歲。性子不能說溫和,但是也算是正直誠懇,典型的不茍言笑那種,但也不會做出打老婆的混賬事就對了。 再說家里的情況,一家人單門獨戶地住在一個小小院落里。父母住著正屋的東屋,他自己則住著西屋,兒子已經成親,夫妻兩個住著西廂房。至于東廂房的兩間則分別住著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房子是自家的,這就算是有家有業了。 再看他兒子二十歲不到就能娶上媳婦,這樣就間接說明了他家情況不錯,不然決計做不到這個。 各方面考察了一番,趙吉倒是很滿意。唯一的不喜就是他家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說是沒有鬧騰的,可是后媽進門后誰知道會不會有那種厲害的。這么多孩子,要是真打算搞事情,那可就太辛苦了。 王氏吧趙吉的話記在心里,然后就與王婆子道:“這個人家也算是不錯了,只有一點,他家孩子實在是太多了,有個萬一,麻煩恐怕十分大。您在尋摸尋摸,看看有沒有更好的?!?/br> 孩子太多確實是個麻煩事,這一點王婆子也要承認。這種娶續弦,而且續弦還帶著孩子過去的,更應該十分小心。 “行,這件事我再看看,這會兒說親的人還不多,等到開春之后一個個的都會來求了。我這里沒什么人上門,但是那些老姐妹的,那個袖子里不是藏著好些個要續娶的?你小姑生的不錯,這件事不難?!?/br> 這句話安心之后,王氏就回到了家里安心等待。只不過她的安心也沒等多久,因為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和方婆子通氣的好時機——真等到什么事情都塵埃落定了再說,恐怕方婆子會意見不小。 就是這時候,事情已經成了一半,但是人選還要慢慢挑的時候,告知方婆子最好。這樣她不用想太多,又能參與決定,而不是覺得王氏和趙吉已經決定了一切,根本不關自己的事。 只不過怎么說卻還要想一想,又等了兩三日,正好趙嘉帶著曾月娥曾雪梅出門。王氏看準了方婆子在東屋休息沒出來,端上剛煮好的酒釀蛋,敲響了方婆子的門:“娘,我煮了酒釀蛋,端來給您喝?!?/br> 哪怕家里已經有了李mama,王氏偶爾也會下廚,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所以方婆子也沒有多想,立刻打開了房門。王氏端著兩碗酒釀蛋,旁邊放著兩個瓷調羹,略有一些酒香的酒釀蛋正在冒熱氣,正適合冷天里享用。 婆媳兩個一起吃酒釀蛋,氣氛頗為舒適。王氏偷眼看了婆婆一眼,覺得她心情大概不錯,于是給自己定了定神,道:“娘,我想和您說件事兒,只不過說這事兒的時候您別急?!?/br> 王氏很少這樣和方婆子說話,這樣鄭重其事的話應該不是小事,方婆子這樣想著滿口答應:“你就說吧,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經歷過多少事兒?哪里那么容易就著急起來?!?/br> 說是這么說,王氏卻知道,這種話也就是聽聽而已,至于真實如何,還是得等到她真的開口了再看。不過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不論怎么說,她還是要把這件事說出來的。 “娘,這件事很重要,和小姑有關。我和吉哥想了想,小姑還是趁著年輕再找個好人家才是最好的。留在家里,幾個固然愿意照顧小姑,但這也是一年兩年的,十幾年幾十年的話,誰受得了——還得考慮以后是小輩當家了,那時候恐怕更不好過?!?/br> 王氏說的非常誠懇,也沒有任何夸大的意思,但是這一次她不像之前和趙吉說的時候那樣有把握。畢竟她也是做母親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再有理也沒用吧,有的時候做了母親就不太講道理了。 第113章 王氏的憂慮沒有錯, 一個人無論平時多講道理, 遇上關于自己孩子的事情之后也常常會變得不講道理。而方婆子在這種事情上又是有前科的,所以王氏也不能不預防著這個。 實際上方婆子也的確生氣了, 站起身來板著臉道:“你說的好聽!還不是你這個做嫂子的不愿意供養嘉姐兒和兩個外甥女兒。如今能把嘉姐兒趕出門,是不是以后就能把我這個老婆子趕出門了?” 王氏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方婆子果然滿肚子的怨氣。只不過她并沒有忙著辯解, 而是聽著方婆子責備, 等她把這一陣怒氣發泄完了, 這才開始說明自己的想法。 “娘說的是實在話,我也承認是我不喜歡家里有嘉姐兒母女這樣的。只不過娘親將心比心,這要是您在我這個位置, 您會喜歡?嘉姐兒是您的女兒,人都說疏不間親??墒菓{良心說, 這些天嘉姐兒表現又像是個省事兒的么?” 這話也就是對方婆子這樣好說話的婆婆了,不然就正像是王氏自己說的那樣,自古疏不間親。在方婆子面前說趙嘉的壞話,即使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又怎樣,對于親人來說,很多時候重要的都不是真相。幫理不幫親,這只是極少數的情況,不然大義滅親也不值得拿來百般贊頌了。 方婆子聽了王氏這個話,臉都紅了,但同時也是無話可說,只能道:“嘉姐兒她這是從小慣壞了, 你費心提點她,等她漸漸明白過來就好了——你上次不就是那樣待她的,怎么如今就不行了?” 方婆子對王氏話里很多東西都避而不談,王氏也無法,值得實處殺手锏:“我這方面其實只是一個方面,我不否認我是圖自己舒服所以想把小姑嫁出去??墒悄屑毾胂?,嘉姐兒是嫁出去來的好,還是留在家里過一輩子來的好!” 聽到王氏的話,方婆子下意識就想反駁。要知道趙嘉就是因為夫家那邊她人要把她嫁掉才跑出來的,當然是留在娘家好!至少都是一個姓的家人吧。但是話沒出口,腦子里轉了一圈,又不確定了。 她首先想到了自己,做寡婦的苦處她是知道的。如今趙嘉在自家住著,當然不會有自己當年生活上的困窘,但是其他的苦處,該有的,趙嘉肯定是一樣不少。那既然是這樣,為什么不嫁人呢? “當寡婦是難!”最終她也只能這樣嘆息。 王氏等的就是這句話,立刻打起精神道:“可不是這樣!真要說起來,要是能嫁個不錯的,不比呆在娘家強?至于說擔心月娥和雪梅,那就更不必了。您是知道的,月娥今年都十五了,雪梅也十三了,再有幾年就出門了,能受什么苦?而且實話來說吧,這上頭吃苦的一般也不是當娘的帶來的孩子?!?/br> 人都說有了后娘就有后爹,但很少有說有了后爹就有后娘的。這個事情是這樣,只能說是男人和女人,一個薄情,一個情深。孩子是親生孩子,能不疼愛嗎?但是親娘沒了時間久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有時候為了家宅寧靜,只要續弦的老婆做的不過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女人則不同,絕大多數的女人都是護崽的,別看女人帶過去的孩子被稱為拖油瓶,十分屈辱。但論到實際生活,除了極少數,那都是不錯的。 王氏見方婆子不言語,大喜,接著道:“至于說能不能嫁到好的,實話說吧,小姑畢竟不是黃花大閨女,帶著兩個女孩子,年紀也老大不小,眼光太高恐怕不能成??墒遣畈欢嗟娜思依飳ぶ鰝€續弦難道還使不得?一個鰥夫,一個寡婦,誰還能挑剔誰不成?!?/br> 說著就把之前王婆子說的那個劉家的如何如何說了一遍,道:“確實是個不錯的,只不過家里孩子太多,這樣的人家容易生出是非來。就這樣,吉哥和我就讓王嬸子幫著另外尋摸了。后來我一想,您是小姑的娘,這件事還得您拍板做主。您要是覺得人選要得,咱們再說,若是覺得就那樣,不應就是了?!?/br> 這個話說的方婆子舒心,就像是天底下母親都舍不得女兒出嫁,但又盼望著女兒出嫁一樣。她當然怕趙嘉如今身份出嫁將來會吃虧,但是讓女兒當寡婦又不是什么好事,趁著年輕再嫁也好,她當年不就是這樣的。 進入到這個立場之后就好說話了,她也是嘆息了一回:“那劉家的倒也還好,只不過可惜了,家里孩子太多,到時候要是有一個淘氣的,那就該頭痛死了。下次你王嬸來家里說這件事的時候你讓她到我屋來說,我們老姐妹兩個可以好好合計一回?!?/br> 這說話也是很靈的,方婆子說完這話不幾天,王婆子果然就上門了。問清楚來意,王氏便把人迎進了方婆子的東屋。方婆子見是王婆子來了,哪能不知道這是什么事兒,臉上也是喜笑顏開。 之前來的時候還沒有和方婆子說上話,這一次就不同了。王婆子是個人精,這有什么不明白的?自然是王氏已經把她婆婆拿下了,心中暗贊王氏有手段,也覺得她懂事——真等到最后關頭了先斬后奏也不算什么,但終究容易傷了感情。 而王氏和方婆子這樣的婆媳關系已經很難得了,若不是不得已,還是用心維持著好。 王婆子看方婆子急切的樣子,也不說廢話,只道:“這一回來問的人家是南門口楊老四?!?/br> 聽到是南門口的人家,方婆子先皺眉,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太窮了。揚州富裕是沒錯,但是揚州也是有窮人的,而窮人大都居住在老城區這邊,而老城區南門附近又是窮人里面最窮的一批。 像是趙家所在的太平巷子就屬于舊城區南邊,只不過位置上并沒有那么靠南,所以往北走走就頗看的過去了。這里充其量只能說是魚龍混雜,有有錢的,也有貧苦的??墒悄祥T口那邊,真個就能說都是窮鬼了。 王婆子像是知道方婆子怎么想的一樣,笑瞇瞇道:“你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我還能給侄女尋個不好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個道理我從不含糊。那楊老四是個懂經營的漢子,年輕的時候也頗賺了一份銀子在手里,于是在南門口附近買了地蓋那種最普通的房子?!?/br> 按王婆子所說,這種房子其實就是大通鋪。專門租給進城做工的城外勞力來住,因為比別的租處都要便宜的多,十分對那些租客的胃口,常常都是住滿的。這些鋪位收錢很低廉不假,但這種都是積少成多,他手下這種鋪位又不是一個兩個的。賺來的錢當然也不是一個兩個的銅板,反正讓趙嘉母女三人過上殷實日子并不難。 又說了楊老四家的情況,他上頭父母早就去了,不用擔心要此后公婆。底下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已經成親,女兒估計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了,只有小兒子年紀小一些,還要等幾年。 這樣說起來倒是很好,只不過方婆子想到他做的那些營生又狐疑起來。租鋪位給人住看著簡單,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這里要處理幾個情況,第一個是租戶拒不付錢或者半路跑路,這個也是最容易處理的麻煩,像是普通租房子一樣,交押金就可以了。 第二個就是租戶都是年輕力壯的漢子,火氣很大,租的鋪位也沒什么隔檔,說不定有什么不和的,就要打起來了。這種事發生的多了是很影響聲譽的,到時候恐怕來租的人就會越來越少。所以楊老四要為人強悍,鎮的住場面,再多的最好有幾個兄弟,親兄弟也好結拜的也罷,總之就是杵在那里就能震懾的住場面。 第三個就是地頭要打理好,城南,特別是南門口那個地方,街痞、無賴、混混最多。這些人最愛的就是打老實人買賣的主意,若是開門做生意的沒把他們的香燒好,到時候恐怕要難過。 楊老四能將生意經營的很好,這些當然也就一一做到了。而做到這些的人往往脾氣都不會太好,脾氣不好的男人這對于女人來說可不大妙。要是遇到一個混賬的,說不定就要常常打老婆了。 這就是方婆子的唯一憂慮。 王婆子卻道:“你是知道我的,我并不靠說媒賺錢,如今也就是街坊鄰里之間互相幫忙,所以我這里盡管和您實話實說。這楊老四并不是什么好脾氣的漢子,這是真的。但是打老婆這件事是沒有的,莫說是打老婆了,他這人的性子硬派的很,只要不是那等撒潑胡鬧的,女人他根本碰都不碰一下?!?/br> 江湖人有江湖人的規矩,下三濫們什么都做這不假。但是混的好的那些人往往比一般人還要講究,譬如說義字當頭,譬如說不欺侮最苦的那種百姓,譬如說不打女人。 去看看監牢里最鄙視的犯人是哪一種吧!一種是jian.yin.婦女的,另一種就是拐賣兒童女人的。從犯罪上來說,這些人其實都是在欺凌弱小,這對于江湖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 方婆子當年做穩婆的時候也是下九流的行當,因此對這些門道略懂?,F下王婆子這么一說,她當然就全明白了,心中放心不少。 只不過人都是得隴望蜀的,所謂一山還比一山高。這個楊老四雖然不錯,但是說不準還有更好的,于是試探道:“就只有這么一個人家?難道就沒有別的了么?我想仔細挑一挑?!?/br> 王婆子倒也很爽快,當即道:“還有一戶人家,這也是極好的。按說這個情況都能討一個黃花大閨女了,只不過啊......” 王婆子說的第二個人家是一個四十出頭的秀才,雖說在揚州這個地方秀才并不值錢,但好歹是個功名了。嫁過去人都說是秀才娘子,那也是要多一分尊重的。所以這種人就算是窮,也有人家愿意把黃花閨女送過去做續弦。 這秀才本身也還好,并沒有因為自己功名在身就自高自傲起來。而是十分踏實,平常時候就坐館教一些蒙童,賺一些束俢,只有府試考舉人的時候才會出門去考試——按理說這樣的應該很好找續弦才是。 但實際上不然,至少黃花大閨女是沒戲了。無他,實在是太窮了太麻煩了。 他坐館教蒙童能收幾個束俢?靠著這個束俢他要養活膝下一個兒子,以及老家一大家子的人——據說他在這個兒子之前還有幾個兒女,都是小時候餓的太多了,體質差沒站住腳,這才夭折的。 他的窮并不是他自己不事生產,那樣反而還好一些,說來說去那就只用養他一個人了。無論是媳婦家里有錢,還是媳婦能干,都應該不難做到。他的窮是因為老家一家人就是一個無底洞! 若是他不把錢送過去,鄉下就有人來他的蒙館鬧。說他當年讀書用盡了家里的錢財,家里為了他賣田賣地,所以家里如今才如此貧困的?,F在老家要餓死人了,他卻不管,只顧著自己在城里快活! 有這種家人,那就得有金山銀山才夠填。但是有金山銀山的女孩子也好,寡婦棄婦也罷,為什么要嫁一個四十多歲依舊一事無成,并且家里麻煩的老秀才?真喜歡當秀才娘子,憑這樣的嫁資,有的是二三十歲的秀才公上門求娶。 讀書人金貴不假,但是金貴的是舉人以上功名的讀書人,秀才一般怎么說——窮秀才、酸秀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