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北京戰役(六)順天歸明
崇禎十九年一月九日早上,隨著聯排的炮響,長安左門的塌陷,驚慌的順軍士卒看到了一塊黑疙瘩,旁邊的黑棍棍發亮了,自己的生命也被這魔法帶走,隨之而來的還有劇痛。 根據江山黨三人小組和二集團軍的軍委召開之后,一致決定,未得到朱鴻宇的肯定下,不得進入紫禁城。 于是,長安街路上的門被暴力的轟開了。坦克不顧一切直接朝上碾過去。大炮轟鳴基本沒有停止過。后面那些拿著槍帶著鋼盔的士兵面懷微笑走上來,火光一閃,順軍士卒大叫著倒下,后面的士兵驚慌失措不及就被打死。 如果,朱鴻宇在的話,他絕對會制止,因為,他是現代人,這場戰爭或者說是屠殺,對他來說道德上十萬分不可的。就連很多明軍都下不去手。 而這三個老練的有文化的流氓,只是單純的達到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勝利最大化。曹cao曾言:“天下士卒,即為棋子?!?/br> 順軍在剛開始戰斗時還憤怒無比,滿懷斗志,到了后期則是恐怖而無法形成戰斗力。李自成忙鳴金收兵,十萬人躲入紫禁城,剩余十二萬順軍留在北城北部。 多爾袞此時大叫不好,這個新來的明軍好像那皇帝老兒的親軍禁軍,不過怎的這么多!這李自成手握四十萬大軍,現在二十萬竟然失去,估計明軍損失不過三萬! 多爾袞自知自己跟明軍斗就只能靠一些計謀,如今估計連遼東一偶都守不??! 西四單樓北街上,明軍浩浩蕩蕩,一有順軍敢死隊出現就被射成了篩子。整編第一師師長自以為徹底勝利了,不再分散部隊。結果到了西四牌樓,遭到了順軍集團伏擊。他們從大街旁邊樓房頂,隔層跳下,小巷胡同口沖出,而且沒完沒了。順軍奪了明軍的械,也學著明軍開始反射。神威將軍炮不知道從哪里對準明軍開火,使得傷亡變大了。 “愚蠢!何翔東發了怒,他本來想四萬平四十萬,恐怕這希望要落空了?!?/br> “弱智!”在永平府的多爾袞同時發怒,他開始后悔自己最先征討南方而把晉陜二地交給其他軍隊,他很重視明軍,但是,最好最先還是穩固中原,如今明朝又盛,一切晚已! 李自成不斷潰敗,黃振明親率集團軍直屬裝甲旅,直接前往延慶八達嶺,居庸關,劫了順軍的糧草和補給。李自成必敗。 一月九日夜,戰役即將結束,清軍自古北口北逃,撤出關寧防線。一切即將結束。 李自成由于部下嘩變,北京,這座明代原都城,又回到了大明帝國的手里。 根據原先明朝律法,這里是不得由地方軍隊駐扎的,所以,由整編一師,二師向西收復順天府大部地區,整編三四兩個師收復永平府和關寧防線地區,其余部隊維穩北京城。但不得在此過夜,一到夜晚立刻撤走不做駐扎。 當然急報不由火車傳遞而由快馬,近乎火車兩倍速度(50km/h)火車均速(25km30km/h)千里加急,終于在宿遷渡口趕上了朱鴻宇的火車,此時朱鴻宇本人正在渡口等待,因為根本沒有能力建造一個石橋或鐵橋可供極其笨重的火車壓。 聽到了順天府被徹底占領后,朱鴻宇立即表示,現對北京不做建筑補建工作,允許部隊暫時駐扎,現在南京應天府依舊是大明首都,朝廷所在地。 正月十日,朱鴻宇到了南京南站(揚州渡口太過繁忙),低調的從人聲鼎沸的火車站迅速離開,此時是鐵路建設的輝煌時期,為了工期和明元,匆匆過完年,他們又開始在播種以前參與到了鐵路建設之中,不少人還前去聽鋼鐵學校的免費講解,培養重工業人才(當然是為了更多工資)。所以經過南京鐵路局這個地區時,朱鴻宇的人馬竟然堵在街上了。 “不要聲張!”朱鴻宇說。 總算是進了洪武門。早就有文案員拉著馬車裝滿了各級機關的報告書跟在皇上后面。朱鴻宇嘆了口氣,首先就是厚達四千二百頁的鐵路報告文案,包含了行政院交通部鐵路建設司等三個司,經濟院財政部,稅務部,等四個部,甚至還有軍事委員會的使用調查。 這個文案員比當年老子秘書強多了!朱鴻宇想著。不過,他現在想的是張茹的暖被窩了。 他順便去看了看皇長子,戎馬時間這么長,竟然沒有多待在皇宮里陪老婆,真是失職!小孩子留著口水,吧吧的叫著,還摸著他的胡子笑了。朱鴻宇也開心多了,他有孩子了! 正月十五一過,各地區大明百姓大會和地方行政總結會全面召開,從村,鄉一級到府一級到省府再到首都,各地區熱火朝天,熱情滿滿。不少人長篇大論,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文案員面無表情的全寫了下來。 這一寫不好啦,紙張消耗宣紙近六千四百斤,墨水一千二百斤。 順天府附近也是熱火朝天,當然是第二集團軍的士兵們,他們作為大明大會軍事委員會掌握一半的席位的單位,列了長長的名單,詳細講述了槍支,坦克,子彈,石油問題,還有路上火車質量問題。但是百姓們還沒從北京戰役中逃脫出來,他們仍然躲在家里,不愿意參加大會。 不得不說的是,順天府地區,部隊大致前進至宣府鎮轄區,此時山西地區,整編七八九三個師包圍太原。 李自成戰敗的消息傳出,順軍軍心大變,李自成此時坐在囚車車廂內,被押往南京應天府,進行司法會審。 張獻忠于漢中府大敗順軍,士氣滿滿,順軍大勢已去,只得退守西安。 順天府歸明,明即順也。 應天府完明,民即應也。 李自成亡明,明本亡也。 天有不知命,氣數不可知曉也。 多爾袞亡明,天下本一統。 朱鴻宇降明,天下即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