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東西發聲
徐州城頭,刀羅眺望遠處清軍,旌旗滌蕩,馬匹如蟻。 明軍士氣普遍低落。 又一次召開會議,刀羅也不記得,這已經是多少次了。 各將憂心忡忡。 刀羅首先打破沉默:“我決定,假降,以保存我軍實力,南撤鳳陽?!?/br> 這不禁為之一驚,十多萬清軍,明軍就算插上翅膀,也是南逃覆滅,更何況若是假戲真做了,士卒嘩變投降,那更是得不償失。 “大帥,末將有異?!闭阋卉娷婇L抬起頭。 “說吧?!?/br> “何不通過城內運河,從黃河離開?” 眾將抓住了救命稻草,紛紛跪下,“請大帥成全!” “我早就想到了,可是,誰來做岸上護衛軍?又有什么船擋得住紅衣大炮?” “刀帥!末將有法!”岳鵬忽的站起來。 “岳將軍只管說來?!?/br> “將艦艇裝上鐵甲,雖然緩慢,但是我們隨著黃河順流而下,絕對不會擔心動力?!?/br> “好!這就命令當地鐵匠和船夫,將我徐州水師二十艘船全部裝上鐵甲!” “刀帥,還有我們天系軍的佛郎機!” 死氣沉沉的徐州,忽的熱鬧了,叮叮當當,火星四濺,到了夜晚,也不停息。 運河邊,各匠上上下下,敲敲打打,全然不顧城外清軍火把林立,馬隊崩騰。 十月十日。 揚州。 德妃有喜了,眾臣進行祝賀,但都是心不在焉。 淮安戰事敗,淮安府南逃的指揮使全部被斬殺。 石云達是個能將,守住淮安,以防新的清軍從淮安再攻擊。也防止八旗軍北回。 朱鴻宇不光在忙中央改革,也在加強地方上的權力行使能力,國務部姜衛國南下微服私訪,只留下副部長劉洪碩,這個東林人也是一位能臣,但由于結黨營私而埋沒。 很多大臣看到朱鴻宇將權力放的這么大還是很累,建議重建內閣和首輔,但被拒絕了。 “但吾惰一日,大明亡一分!”朱鴻宇送給他們一句話。 這幾天,他不斷加強訓練,建立了天系軍中的特種軍隊,都是各軍精英組成,番號天龍軍,轄三萬人。 但是,他發現,千里銃和其他改造的銃后座力大,很多士卒肩膀都腫了甚至碎裂。 這個想法,讓他想起了自動步槍和機槍。 是??!單發不行,連射總可以了吧! 夜晚,他剛和張月滾完床單,便正衣著,在左書房召見揚州軍工場的場長。 此后,約莫五六日不上朝,愣是把一把利用后坐力完成裝彈,上膛,拉栓的連射槍發明出來。一次可以射出十發,采用水冷式,在槍口套一個小型的水套。 幸好,現在外貿經濟貿易還算發達,大明國有貿易局已經是從維嘉亞納格爾(今印度南部)和當地剎帝利結盟,并且提供新式火槍絲綢,瓷器等中國先進產品,換來大量黃金白銀香料等。海禁自從解除以后,第一批膽大的人賺大了,引領無數人為了解決貧困,外出經商。 十月,最后一次收糧。 為了加快生產,朱鴻宇提出了“時間就是金錢,金錢就是生命?!钡目谔?,以大明國有企業為領導,帶領其他民眾開展手工工場和一些新的軍事工業廠比如鎮江工業區軍工場和常州府,蘇州府的大明兵器工業集團分場。應天府建立了發動機場,全面建設蒸汽機和燃氣機,大量量產蒸汽機,發展煤礦工業,大力發掘可掘石油,明代已經有石油運用的工業水準。 十月四日,前線,徐州。 徐州戰艦在中午從運河緩緩駛出,天六師,天二師從北城出發,和浙軍騎兵掩護鐵甲艦,一同沖向清軍大營。 中午很多戰士還在吃飯,清軍士卒立刻丟下飯碗,沖上戰馬,短短半個時辰,就有六萬清軍聚集在運河兩岸,和天六師天二師交火。戰船緩緩前行,三十里的運河很漫長。 清軍傳出炮響。 戰船上爆炸火光突起,但是未曾著大火,船也沒有被炸出大洞。 鐵甲艦救了八萬人。 天系軍奮勇殺敵,兩個師不滿編約兩萬兩千人與清軍撕咬在一起,打倒下午,明軍戰艦全部進入黃河。 天六師剩余三千人投降,其余全部戰死,岳鵬率警衛團殘部奉命逃到黃河邊,與久等在那里的浙軍小型戰艦匯合,離開。 任江山則率軍奮戰到底,不愿離開,以至于全部戰死,天二師投降一千人。 浙軍騎兵投降八千九百人,其余戰死。 兩萬精銳,救了八萬明軍無能之輩??芍禅櫽顩]辦法說什么,無論哪里的軍隊,都是大明的軍隊。 對于清軍來說,這也是多爾袞的失誤,缺乏進攻力,沒有及時強攻,殲滅明軍。 多爾袞率十萬大軍南下,鳳陽無兵可守。 此時,寶應八旗軍整頓完畢,南下。 揚州六萬天系軍,分文未出。朱鴻宇還未訓練好,而且裝備還未齊全。當然,他根本沒想到寶應陷落。 直到張家溝,清水潭被破,揚州才知道寶應失了。 高郵是揚州前戶,高郵不失則揚州必穩。 高郵,天一師駐地。 天一師,師長楊萬明,崇禎十五年曾在關寧軍當兵,立下赫赫戰功,后被為鎮壓中原之亂而來到南京府保衛南京。 自動步槍已經發配到天系軍警衛手里,這些改進后可以打出十五法子彈的槍有了彈夾,他們還不熟悉如何使用彈夾。 為防止八旗軍來襲,他們在各地設置了反騎兵的防御裝置和碉堡,并且運用了近代化守備戰壕,火力多種交叉。 之前,朱鴻宇親自來過,稱贊“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防線?!?/br> 但他忽略了一點,八旗是騎兵。騎兵就是機動性強。 十月中旬,天已經漸漸冷起來了,八旗軍在清水潭駐扎下來,似乎不愿意打下去。 他們在等待多爾袞軍的命令。 此時的多爾袞帶著后軍緩緩前進,中軍和千軍輕騎迅速沖向鳳陽府,其中,宿州守軍不戰而降。 中都留守司指揮使楊政率當地一萬義軍與殊死拼搏,鳳陽府知府張天一在城破時自殺。 大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