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節
“真正的傳國玉璽是自中原出現第一個皇帝秦始皇開始,就成為中國皇帝的信物。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視為國之重器。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總覺得有些底氣不足,宋太祖趙匡胤稱帝時自稱生平最大憾事便是少傳國之璽。這樣的寶物,自然不是等閑金珠玉寶可以比擬的,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塊寶玉本身億萬倍。早有傳言說唐朝玉璽雖然樣式和印字與傳國玉璽都相仿,但也只是仿造的傳國玉璽。后面其他諸國玉璽更是連仿造都不算。比如遼國是一尊螭龍為紐的玉璽,這枚玉璽印字是‘昊天之命,皇帝壽昌’,來自當年的晉國。昔日,契丹太宗皇帝提兵南下,滅晉國,得其國璽,從此奉為契丹的傳國玉璽。而當時晉之余孽衍生了漢國,漢之一支誕生了周國,而周又易幟變成了宋,所以宋國的玉璽同樣的不是真正的傳國玉璽。最主要的是,傳說在當年唐朝李氏立國,隋朝滅亡之際,隋朝一位皇子神秘失蹤,隋朝傳自前朝的傳國玉璽也隨之失蹤?!?/br> 寇準一口氣將他所知道歷史典故說完,蘇增書、劉金元、劉志偉終于明白了傳國玉璽的重要性,也大體明白了寇準剛才為何那般激動失態的原因。 “寇大人,難道你懷疑傳國玉璽在這些隋朝皇族后裔身上……”劉金元將眾人心中的猜測說了出來。 寇準點點頭,說道:“沒錯,若是這島上之人真的是隋朝皇族后裔,那傳國玉璽很可能就在他們身上。諸位應該知道傳國玉璽對一個王朝的重要性,特別是所擁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所謂君權神授,而傳國玉璽歷經一千多年,每一次朝代更迭,他必然是爭奪的重要目標。誰拿到他,誰就有了道義上的正統地位?!?/br> “天佑陛下,陛下乃真命天子?!币贿叺膭⒔鹪舐曊f道。 看到眾人已經明白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原委,寇準心中卻已經恢復平靜,重新坐了下來,對也已經站了起來的眾人說道:“大家都坐下吧,那島上有沒有傳國玉璽還不一定呢!更何況,就算有,那也要先將此島拿下再說?!?/br> 劉金元忍不住說道:“傳國玉璽固然非常重要,但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實力,如那隋朝當年雖然手中擁有傳國玉璽,不也是傳了兩代,便被滅國,留有一支后裔遠逃海外,自囚于海島之上?!?/br> 寇準搖了搖頭,說道:“劉將軍所言固然在理,但若我們祥符國實力夠強,若是再有了這傳世玉璽,那便是錦上添花,陛下發兵征戰天下,取大宋,便名正言順,到時候,只要亮出這件東西,天下士子歸心不遠矣。劉將軍應該知道,陛下因為當年是反叛宋國,至今中原和江南不少士子都不愿意向陛下稱臣。但若是有了傳國玉璽,那便不一樣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拿下這隋朝皇族后裔控制的大島?!?/br> 第1090章 談判 “寇大人,劉將軍,如今我們旅已經消滅了他們的水師,攻上了岸,但是島上軍力頗強,我們只有五千兵力,難以拿下此島,所以下官才來求援?!眲⒅緜ミm時說道。 “既然這傳國玉璽這般重要,那本帥親自去一趟,帶領水師五個旅過去,一舉將那隋島拿下?!眲⒔鹪I然有聲地說道。 “不錯,大帥帶五個旅加上齊海濤五千人馬,已經出動三萬水師,要拿下那隋島輕而易舉?!碧K增書也信心滿滿地說道。 寇準搖了搖頭,說道:“不!劉將軍坐鎮金元島,這一次我親自去?!?/br> …… …… 鋒利的刀刃輕而易舉地破開對手的肚腹,溫熱的液體噴出,手上感覺有些滑膩,水師步兵一旅陸戰營營長魏寶強面無表情地將染滿鮮血的手身上隨意擦拭了一下,一腳踢開已變成尸體的對手,仰著看了一眼前方。 戰場上的血腥味很濃,但魏寶強卻已聞不到,這些天來,每天都處在這種濃郁的氣味下,嗅覺早已習以為常,正如茅坑里呆得太久,便再也聞不到臭味了一般無二。 海港攻防戰并沒有打上多久,人海戰術并不是每一次戰事中都有效的,當一架架巨型拋石機和槍弩機,以及十數架百發弩車被搬到防線上,面對著裝備簡陋的島軍,恐怖的遠程攻擊展開之后,以島軍上軍隊的裝備,一次次進攻除了留下數百,乃至上千具尸體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五千人要想征服這個擁有近三萬軍隊,二十多萬百姓的小隋國的確是不可能,但是依仗著強大的恐怖武器,只是短時間內守住港口防線,卻是游刃有余。當然,若是時間一長,拋石機所用火藥包和石彈,以及槍弩機和百發弩所用弩槍和弩箭消耗完,且對方若是不計損失依靠人海戰術一次次來攻,那最后結果卻是難料。所以,雖然一次次輕松擊退島軍,但是齊海濤一直沒有下令沖出防線,主動發動攻擊。 齊海濤站要塞頂上,看著要塞之下的士兵沉默地收拾著戰場,抬走陣亡的,受傷的戰友,將射出去的羽箭、弩箭一根根回收,將拋射出去的石彈一塊塊抬回。對手的尸體被堆放一起,再放上木柴,淋上油脂,點燃火頭,付之一炬。 春夏之交,正是瘟疫橫行的季節,一場戰事結束之后,不管是敵我雙方,戰死的尸體都迅速地被火化,金元州水師陣亡的士兵骨灰被收起來,放進一個個刻上名字的小木盒之中,準備日后送回金元州,葬入寇準剛剛讓人修建沒有多久的烈士陵園。 這個小隋國的戰斗意志比以前碰到的海盜強了不是一點半點,短短二十來天時間,他們死傷近千人,當然對方死傷是他們的四五倍。還好他們目前沒有繼續向島內腹地進攻,據探子回報,這個小隋國幾乎所有的子民都已集中到了他們的都城附近,近三十萬人正夜以繼日的構筑防線。齊海濤、魏寶強等全旅上下都相信,他們若是打到島內那被小隋國命名為長安的小小京城,對方的抵抗恐怕更為激烈,從而他們的死傷也就會更大。 “旅長!”身后傳來呼喊聲,魏寶強來到防線中最大的一個要塞頂部,向齊海濤敬了軍禮。 “敵我傷亡如何?”齊海濤問道。 “回稟旅長,我軍剛才戰死二十一人,受傷十三人,敵軍死傷四百七十多人?!比绱藨鹂?,魏寶強臉上卻是沒有什么欣喜之色。 齊海濤手中望遠鏡可以看到,近十里之外,那座小鎮子上,隱隱約約又有數千人的島上軍隊來援了。 “讓各營連抓緊時間休息,明天的戰斗可能更加激烈?!饼R海濤拿下手中望遠鏡,說道。 他話音剛落,忽然遠處傳來急驟的馬蹄聲,兩人抬起頭,看見從海港方向,一匹駿馬如飛而來,來者背插紅旗,一看就知道是傳令兵。按照金元島水師編制要求,每個旅有五百戰馬養在船上,登陸之后,由陸戰營出五百人可化成五百騎兵,所以出現戰馬并不意外。 二人聞聲,轉頭看去,不由精神一振。 傳令兵飛馬來到要塞下,翻身下馬,大步流星地奔上要塞頂部,敬禮,大聲說道:“旅長!我們援兵來了?!?/br> “來了多少人?”齊海濤興奮的問道。 “啟稟旅長,來了五個旅,共兩萬五千人,蘇參謀長帶大軍來的?!眰髁畋d奮地道。 齊海濤和魏寶強對視一眼,看來寇大人和大帥對這什么小隋島非常重視。也是!這什么小隋國距離他們新設的兩個軍事基地太近,留下他們在后方,他日若是大軍登上大陸作戰,豈不是如芒在背。 沒過多久,兩人快馬返回海港,旋即被一只小船接上了一只七千料的戰艦,這是金元州水師軍團參謀長蘇增書的座艦,同樣以蘇增書的名字命名,為增書號。 此時,增書號寬敞的會議室內,蘇增書與另一位文官打扮的人正在研究水師一旅這些天通過探子打探回來的情報畫出來的簡略地圖,旁邊其他五個旅長也在低聲交談。兩人跨進艙室,傳令兵不認得那名文官,劉海濤和魏寶強卻是認得的,來人竟然是如今金元州的最高執政寇準寇大人。 “見過寇大人,見過參謀長!”齊海濤和魏寶強連忙向兩人敬禮,問好。 寇準與蘇增書兩人都客氣的站了起來,后者回了軍禮,寇準說道:“齊旅長、魏營長辛苦了?!?/br> 齊海濤和魏寶強趕緊齊聲說道:“多謝寇大人,這是下官本職?!?/br> “齊旅長和魏營長剛剛從前線回來,具體的前線戰事,我們還是讓他們先說說吧!”蘇增書直接說道。 “是!”齊海濤恭敬說道。然后簡略地將前線戰事敘述了遍,最后又道:“寇大人,蘇參謀長,現前往那小隋國核心小長安城的路上,遍布小型要塞,而駐守這些要塞的,除了這島上正規部隊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島上的當地百姓,戰力雖然不強,但抵抗意志卻格外強烈,我們也試過勸降,但幾乎沒有多少效果!” 寇準眉頭蹙起,說道:“齊旅長言下之意,是說要想拿下這小隋島,我軍損失也必然會不小?!?/br> 齊海濤說道:“下官正是此意?!?/br> 寇準有些感慨地說道:“看來數百年前這位隋朝皇子逃到此處的時候,帶了不少世家文官和武將在身邊。此島雖小,但經過三百年來的發展,卻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個國家了。所以,軍隊能有如此抵抗意志,且能夠讓百姓全民皆兵也算正常?!?/br> 聽到寇準贊揚對手,眾水師將官面面相覷,一時不解其意,不知說什么好。 而寇準說到這里,頓了一下,說道:“既然不是蠻夷之輩,且國雖小,但也算是一國朝政,那便可以通過談判解決問題?!?/br> “不錯!”蘇增書接口道:“這些天齊海濤帶領第一旅已經將我們強大的武力展現出來,如今我們又增援五倍的兵力,給對方定是極大的威懾,想必對方主事的人也是心生恐慌。正是談判的最佳時期?!?/br> 寇準點頭道:“蘇參謀長所言極是,這島上也算是延續著隋朝皇族逃亡海外的小朝廷,那必定就不缺乏成熟的政治家,利害得失必然是看得很清楚的。說不定前期對方拼命的抵抗正是他們借機展現自己的能力,來提高自己談判桌上的籌碼而已!” 蘇增書目光掃過全場,略一猶豫,說道:“寇大人,不如由下官先去和對方談判?!?/br> 齊海濤等幾個旅長頓時搶著說道:“參謀長,這些天對方死在我們手中已經有四五千人,去談判的人恐怕兇多吉少,有去無回。不如由屬下去和對方談判?!?/br> 其他幾個旅長也紛紛表示愿意去談判,蘇增書笑了笑,說道:“你們一個個打仗還行,只是去和人家談判,你們有這個本事?” 齊海濤等人頓時語塞,但還有一個旅長不死心,說道:“寇大人和參謀長可以先指教我們去了說什么便是了?!?/br> 蘇增書搖頭道:“不行!我們之前和對方沒有任何接觸,雖然有些猜測,但對方會提出什么條件,擁有什么底牌,我們一無所知,你們去了可沒有該有的應變能力?!?/br> 幾個旅長不再說話,寇準說道:“蘇參謀長所言極是,只是此事事關傳國玉璽,實在是關系重大,直接和那小隋國皇帝談判,萬一對方一口拒絕,或者對方性格固執,便沒有了和平解決的回旋余地。所以,先打探清楚他們這個小朝廷中有哪些能夠左右朝政的大臣,私下里想辦法和這些人聯系上,然后與其接觸,威逼利誘將其拿下再說?!?/br> 蘇增書、齊海濤等人頓時眼睛一亮,紛紛點頭,這的確是穩妥之計。 寇準緊接著說道:“而且此事,只有我親自去,才能成功?!?/br> 第1091章 大旱之年 眾人頓時齊聲阻止,但寇準心意已絕,蘇增書等人勸阻不了,只能轉過頭去,想辦法讓寇準此行成功。 齊海濤說道:“寇大人,參謀長,我們抓了不少俘虜,其中有一個將校出自這個島上除那楊氏皇族之外的第一大世家高家?!?/br> 寇準眸中精光一閃,說道:“現在便將此人帶過來,我親自與他談一談?!?/br> …… …… 幾乎整個隋島上的百姓都聚集到了他的京城“長安”地區,夜以繼日的建各種防守設施,加高加固城墻,所有人都拼命地趕工。 都城周圍的農田早已被鏟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小型要塞,各種樣式的小型小塞聯為一體,與小長安的城墻構成一個完整的防守體系。 “周將軍,我們修建這么多要塞,真能擋得住對方的那些恐怖的遠程武器?”小長安只有三丈高的城頭之上,這小隋朝宰相高正斯問身邊的統兵大將周武彬。 周武彬神色沉重,說道:“高相,剛剛探子回報,敵人來了援兵,是之前五六倍。那些巨型的拋石機、弩機又增加了數百架。最主要的是,我們拷問了前些天抓獲的幾個海盜,從他們口中得知,那金元島如今是海上霸主,擁有五六萬水師,戰艦數千艘,且聽說背后是大陸上一方強國。即使我們用盡全國之力,不計百姓死傷,擋住了這三萬人,可對方源源不斷的派來大軍,我們又能夠擋到什么時候?!?/br> 高正斯臉色同樣沉重,嘆了口氣,說道:“這些事情老夫豈能不知,只是希望我們頑強的抵抗,讓他們感到死傷與所得利益不值,然后退兵而去,這樣我們方能有一線生機??!” 便在這時,有一名家仆模樣的人來到高正斯身前,說道:“老爺,三公子回來了?!?/br> 高正斯愣了一下,然后一臉驚喜地說道:“中正回來了,他不是已經戰死了嗎?” 那家仆說道:“沒有,三公子說他當是僥幸逃脫,在一名百姓家中養傷,今天傷勢好了一些,所以被三名百姓送了回來。老爺,三公子說他有緊急軍情要給老爺匯報?!?/br> 高正斯說道:“好,我們現在便回府?!?/br> …… …… 高正斯回到府中,看見自己死里逃生兒子的同時,也看見了坐在其身邊的寇準,以及站在寇準身后的兩名青年男子。這三人雖然都是一副島上百姓的裝扮,但是高正斯一眼便看出這三人絕非島上百姓。 寇準年紀輕輕,但眸中睿智和深邃,和那兩名青年男子沉穩冷冽的氣息都絕非尋常人。高正斯再一看他兒子的神色表情,他便大體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 心中念頭百轉,高正斯站在門口,沒敢再向前走動,但也沒有即刻離開或者喊來護衛。而是將目光定格在寇準身上,直接說道:“閣下是金元島的什么人?” 寇準神色中流露出意外之色,說道:“高相果然是聰明人,這樣的話我們雙方談起來就容易了?!?/br> 頓了一下,寇準肅然說道:“在下是金元島之主寇準?!?/br> 高正斯聞言,瞬間眸中精光爆閃,深深看了寇準半晌,說道:“果然是少年英杰,閣下想和老夫談什么?” 寇準眸子瞬間變得冰寒一片,冷冷地說道:“傳國玉璽若是在你們手上,你們便有一線生機,否則島上百姓還可活下,你們這小隋朝君臣便要亡國滅種?!?/br> 高正斯臉色微變,但隨即卻是微微一笑,說道:“我們若是將傳國玉璽毀了又如何?” 寇準瞳孔收縮,死死盯著高正斯,半晌之后,長笑一聲,說道:“高相說笑了,高相若是喜歡玉石俱焚,在下也不會來找高相了?!?/br> 高正斯微微一笑,說道:“閣下既然主要目標是傳國玉璽,那老夫以為和閣下倒是有可談之處?!?/br> 寇準說道:“如此說來,高相能夠拿到傳國玉璽?” 高正斯說道:“那就要看貴方的誠意了?!?/br> 寇準暗忖這小小島國,竟然還有這么一個老狐貍。面上不露聲色,說道:“你拿出傳國玉璽,我們幫你成為這島國之主。當吾皇統一天下之后,你自然要向吾皇稱臣?!?/br> “吾皇?你們金元島背后到底是大陸上哪個國家,宋國、吳國,還是吳越國?”這隋島上勢力并非完全封閉,有時候還會派人出海去做生意,亦或裝作海盜黑吃黑,所以對于大陸上的信息并非完全不知。 寇準冷笑道:“宋國、吳國和吳越國算什么東西,在吾皇面前這三國的皇帝狗屁都不是。你聽清楚了,我金元島隸屬于祥符國。你既然知道宋國,想必不會不知道祥符國,不會不知道吾皇傳奇皇帝吧?” 高正斯身體一震,心中狂喜,但面上不露聲色,說道:“傳奇皇帝果然厲害,遠在西北,大海卻已經成了他的天下,老夫若是沒有猜錯的話,北邊倭國也已經是貴方領地?!?/br> 寇準似笑非笑,說道:“不想高相對大陸勢力如此了解,看來你們小隋國這數百年一直沒有放棄過殺回大陸復國的愿望?!?/br> 高正斯說道:“若非吾皇昏庸軟弱,早在二十多年前,大陸五代亂世之時,老夫便帶人殺回大陸了?!?/br> 寇準說道:“不想高相擁有飛鴻之志,吾皇朝堂之上正缺高相這般人才,高相若是愿意,在下可代為引見?!?/br> 高正斯說道:“開國功臣正是吾輩畢生所愿?!?/br> …… …… 李明軒神色沉重,眉頭緊蹙,如今已經是六月末了,比起往年今年實在是太過酷熱。此時他走在皇宮之中,雖然沒外宮外蟬鳴聲讓人心浮氣躁,但迎面吹來的穿堂風竟然都是熱哄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