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節
…… 七月二十四日,宋國大口寨。 黨進一大早起來,便例行前往軍營巡視。 宋國大口寨與祥符國黃灣關相距不到百里,因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原因,此處是兩國相接兩千多里邊防線上最重要的一段。 宋國方面大口寨往東南方向一百五十里外便是西北大營主力駐地慶州,而祥符國方面則是由白狼軍團負責駐防此地。黃灣關中更是常駐有白狼軍團一個旅的人馬。 近日宋國西北邊軍十萬駐于大口寨,做出大軍壓境姿態,一方面是為了牽制祥符國白狼軍團;另一方面萬一祥符國在河西走廊吃了敗仗,而蘭州戰事也敗于吐蕃人之手,那么宋國和遼國便可隨時真正的發兵進犯祥符國。 但是,祥符國只要沒在河西走廊吃敗仗,沒有大敗于吐蕃人,作為宋國也好,遼國也罷,都不會輕易向祥符國發兵從而惹火燒身。畢竟他們先后在祥符國手上大敗時間過去沒多久。但對于宋國來說,不會向祥符國輕易發兵主要指的是朝廷和宋帝。對于黨進來說,他無時無刻都不會忘記一年前大敗于祥符國之手,且自己身受重傷的恥辱,做夢都想報仇雪恨。 所以,在數天前樞密院發來命令讓大軍前置于大口寨,以牽制祥符國駐邊兵力時,他毫不猶豫的將所有兵力全部調動至大口寨,且每日都做好隨時真正的發兵攻打祥符國的準備,確保自己不錯過任何一次有可能出現的機會。每日更是一早一晚,兩次巡視各軍大營。 但今天黨進方出得大口寨城門,便聽身后有數騎追來,這些人一面大聲抽打著坐騎,一面大聲喊叫著黨進的官諱,他只得勒馬停住,派親兵前去詢問。只見親兵領令前去,與那些人交談數語,便領著那幾人疾馳而來,到了眼前,黨進不由吃了一驚,原來其中一個,卻是他認得的,乃是宮中一名內侍官,名喚侯文剛,黨進知道此太監頗得當今天子的信任,不知為何出現在此地。 雖然只是一名七品內侍官,但黨進卻知道這些天子身邊的近人卻是最不能得罪之人,特別是他們這樣統兵在外的大將,更是如此。所以他不敢怠慢,急忙策馬上前,問道:“侯內使怎么會出現在此地?” 那侯文剛卻不答話,只是揮了揮手,旁邊一個大內侍衛裝束模樣的護衛連忙下了馬,鄭重其事的拿出一個精致無比的檀木盒,雙手捧著送到了侯文剛手中。然后侯文剛高高捧起這檀木盒,尖聲道:“黨將軍,有皇上御批?!?/br> 黨進大驚,連忙滾身下馬,跪在地上,口呼萬歲,接過木盒,驗過封漆小心打開,細細完,令身邊的書記官收好,起身對侯文剛說道:“皇上旨意,下官已知。侯內使遠來辛苦,尚請暫回驛館歇休,待下官辦完這趟差使,晚上回來,再給內使接風洗塵?!?/br> 第927章 韓熙載的恐懼 那侯文剛抱抱拳,說道:“出宮時,陛下囑咐咱家早去早回,之前來的路上在京兆府下大雨耽誤了兩天,再加上若是回去的遲了,陛下不喜,咱家這躺差事的功勞不說,恐怕便連苦勞都沒了。所以,黨將軍亦不必客氣,當是軍務要緊。這大口寨咱家便不逗留下了,今日便回京兆府,只是要請黨進將賜幾個字,回去咱家也好交差?!?/br> “如此豈非令下官太過意不去……” 侯文剛卻不待他說完,馬上說道:“非是咱家客氣,實是這一路上經常下雨,回京都亦免不了要耽誤時間,只能早些往回去?!?/br> 黨進在開封時就知道此太監,知道是個膽小怕事的。在他想來,這太監這番巴巴的跑來送御批,多半見著這個難得的機會,便要表現表現。要知道,不辭辛苦從開封跑來,日后他這邊將陛下交待的差事做好,免不了也算是一功。但侯文剛雖到了大口寨,心里多半還是大口寨乃前線,說不定什么時候便打起仗來,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便是如此,侯文剛自然是離危險越遠越好。 黨進自以為是的想清楚其中原委,因此也不再挽留,抱拳道:“如此,下官亦不敢恥噪,他日有機會回開封,再給侯內使賠罪?!闭f罷,喚來一個校尉,令其點了百騎人馬,護送侯文剛,又暗中叫心腹返回他在大口寨臨時帥府,取了五百兩銀子,送給侯文剛。 直到目送侯文剛遠去,黨進才轉過身來,神色中一片振奮,吩咐道:“傳本帥軍令,召集軍都指揮使以上將官到白虎節堂進行軍議?!?/br> …… …… 侯文剛完成宰相大人交待的大事,暗暗松了口氣,不露聲色的一路回到慶州驛館時已經天黑。待黨進派出的百名騎兵離開后,侯文剛秘密見了一位神秘客人,然后連夜坐馬車消失不見。一個月后,江南蘇州某縣多了一個面白無須,深居淺出的富家翁。 時間回到七天前,開封皇宮,有人給趙德昭匯報侯文剛生病了,趙德昭只是吩咐讓侯文剛好好治病,便不再理會此事,然后三天之后,又有人給趙德昭稟報說侯文剛疾病惡化死了。趙德昭只是眉頭微微皺了皺,安排人接替了侯文剛的位置,便徹底將此事拋擲腦后。 再說黨進,卻是絲毫沒有懷疑過諭旨的真假。唯一讓他有些顧慮的是陛下這道旨意沒有經過兩府特別是樞密院的同意,走的是中旨。 大宋朝的制度,凡是不經過學士院、兩府、門下后省的詔旨,皆是非法的。任何官員在理論上都可以封還詔令,拒不執行。但是,卻仍有一個很大的弊政,可以突破這種制度,那便是“內降指揮”亦稱中旨,也即是“手詔”、“御批”,此類似于唐代所謂的“墨救斜封”。所不同的是,唐代的“墨救斜封”,只是皇帝不經過門下省任命官員,而宋朝的“內降指揮”,卻是事無不預。 不過,黨進一想起當前朝廷局勢,便嘆了口氣,能夠理解陛下為何要用這種弊政——顯然當今皇帝害怕宰相的拒絕,便濫批手詔,在黨進看來,這也是陛下逼不得已。 黨進雖然是武將,但并不缺乏政治意識,他心里也明白,在天子為上的朝廷,想要從制度上完全去除這種弊政是不可能的。制度規定得再如何完善,照樣都會被突破。如內降指揮這種東西的效力,更多的是取決于政治傳統、外朝與中朝的博弈,以及整個文官階層的覺悟。 一般情況下,所有內降指揮,便是全都局限于禮儀制度上的煩瑣小事,但凡涉及官員任免、軍國之事,從無一事不經兩府。但如今天這“內降指揮”卻是直接干涉軍國大事。 皇帝的這道手詔,是讓黨進根據形勢對祥符國邊關進行挑釁,給祥符國施加壓力,只不過是在當前大兵壓境基礎上近一步而已。如今祥符國內的局勢黨進怎能不知,事實上在他看來,即使趁著祥符國已經兩面開戰,真正的發兵讓祥符國三面開戰才是當前最正確的做法。 因為,在他想來只要大宋對祥符國發兵,遼國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只是黨進也知道,去年兩次大戰宋、遼兩國先后慘敗,讓兩國朝廷心中顧及實太太多,說白了已經有懼意,擔心萬一發兵未能滅了祥符國不說,反而又吃了敗仗那就后果不堪設想了。 另外,黨進知道若是文官可以不客氣的拒受皇帝手詔,卻不用太過擔心,可是武將卻不能如此,也不敢如此。因為武官們手握兵權,遠比文臣們要敏感得多。 皇帝不會跟一個拒絕他手詔的文臣太過計較,因為那危害不大,事實上只要是有點見識的皇帝都明白這是對他的統治有好處的,而秋后算賬成本太高。但是,對于敢于拒不聽從他命令的統兵將領,那在皇帝的心中,便是與謀反之臣無異。 將領們會寧可聽從皇帝的指揮打敗仗,也不會拒絕執行皇帝的手詔。這一點自古以來便是發此。在漢唐時間便已經有不少先例在前了。 黨進仔細看過那份御批的意思,和眾將商量之后心中便有了注意,進一步細化之后,便做出了安排。 …… …… 西北夏天的白天和晚上溫差相對很大,所以七月份的夏京其實一點都不悶熱。但韓熙載這幾天卻一點都睡不踏實。這其中自然是有陛下受了重傷,他心憂國事的緣故。但卻也與深更半夜突然出現在他臥房中的年輕人有著很大的關系。 韓熙載是被惡夢驚醒的,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身邊的年輕漂亮的侍妾睡得很沉,像是一個死人一般。然后他在抬頭的瞬間便是瞳孔一縮,一名青年不知何時坐在一旁椅子上,青年腳下爬著一頭小狼,借著燭光,韓熙載看得清楚那是一只小銀狼。此時這只小銀狼正在一動不動的盯著他看,那眼神好似一頭惡魔正在盯著自己的祭品,想著要從何處下口一般。 自從了解了皇宮中陛下受重傷的經過,韓熙載便感覺這件事情很可能與孟飛揚有關,所以這幾天便一直忐忑不安。如今看來他的感覺沒有錯。韓熙載心中頓時憤怒無比,但卻又恐慌之極。 “韓相公別來無恙?!泵巷w揚淡淡地說道。 韓熙載到底不是常人,強壓下心中的憤怒和恐慌,深吸一口氣之后,便恢復冷靜,自然不會大聲喊“來人”之類的,說道:“孟飛揚,你好大的膽子,竟然敢行刺陛下?!?/br> 孟飛揚微微一笑,說道:“其實晚輩的目標并不是葉塵,而是你們那位皇后。只是有葉塵在,晚輩便難以得手,只好先想辦法將他弄死再說,葉塵果然如晚輩所料,雖然成了皇帝,但依然是個有情有義的情種,為救你們的皇后,不顧自己的生死,可惜你們這位皇帝陛下的強大還在晚輩的意料之上,所以功虧一簣。實在是可惜?!?/br> 韓熙載冷哼一聲,說道:“陛下乃真命天子,豈能是你輕易得手的。孟飛揚!你今日來找老夫,想要做什么?” 孟飛揚說道:“胡三光帶人查得緊,你這幾天找個借口派晚輩離開夏京辦差?!?/br> 韓熙載陰沉著臉說道:“我知道了,你走吧!” 孟飛揚說道:“韓相公不要著急,晚輩還有一事要麻煩韓相公?!?/br> 韓熙載一想到讓皇帝陛下受了重傷的小銀狼就在自己臥室,便感覺恐慌,耐著性子說道:“什么事情?快說?!?/br> 孟飛揚說道:“晚輩出城辦差的當天,這只小銀狼你要想辦法幫晚輩送出城去?!?/br> 韓熙載騰的一直從床上站起來,說道:“這不可能,沒有人能夠逃得過安全部的眼睛而送這頭狼出城?!?/br> 孟飛揚淡淡地說道:“你不送小銀狼出城也行,便讓它養在相公的府上好了?!?/br> 韓熙載怒聲道:“為何不將他殺了,毀尸滅跡?!?/br> 孟飛揚有些莫名地說道:“因為他已經不是一頭普通的狼。好了,不說了,小狼就交給你了,兩個選擇,你任選一個吧!” 話音一落,孟飛揚突然站起,也不見他怎么動,身體突然飄起,從窗戶飄飛了出去:“放心,它會很乖?!?/br> 韓熙載看著那頭始終很安靜的看著他的小銀狼,臉色已經異常難看。 …… …… 加上剛剛打下的河西走廊大部分,祥符國統治的地區大體可分為河西走廊及黃河河套平原一帶。境內卻是群山環抱,北有陰山與狼山,西北有賀蘭山,西南有祁連山,東南有六盤山,黃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直黃其中。夏京更是依山帶河,形勢雄固。銀州、靈州一帶,水利素稱發達,河套六縣和黨項州如今農業發達,已經有了塞上江南之稱。而祁連山為天然牧場,甘州、涼州一帶,水利資源同樣得天獨厚,可以想見經祥符國開發水利,修建水渠和風力水車之后,以諸河為溉,水草豐美,必然成為祥符國第二個糧倉和良馬的產地,于祥符國國力的提升不是一倍兩倍那般簡單。趙普和曹彬便是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才千方百計的挑撥、支持吐蕃人攻打蘭州。甚至曹瑋為此事親自來到吐蕃軍中充當軍師。 第928章 朱雀軍團作戰會議 然而,曹瑋雖然用了數日時間在格旺多杰等人心中建立了一些威望,但是吐蕃人對宋人顯然不會完全相信。所以,在最后關頭,格旺多杰終未聽曹瑋之言,再加上格旺多杰麾下兵馬單兵戰力雖然不弱,但是由各個大部組成,單從軍紀來看,被曹瑋說成是烏合之眾倒也沒有錯。 丁加剛展現出了一個老辣的將領所能擁有的一切。他早就在吐蕃大軍圍城之前便派出主管情報的參謀帶著數十名精干探子出了城。然后,他的這名參謀與趕來救援蓋朱城的特種大隊副大隊長高武陽部取得了聯系,主管情報的參謀早在前日便讓部下假扮樵夫,將這個消息帶回了蓋朱城。 于是,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高武陽已經率領著三千特種大隊戰士悄悄從蓋朱城東邊而來,原本兩軍是約定在圍城的第七日晚子時同時夾擊吐蕃大軍在蓋朱城東面的大營,不料吐蕃大軍卻在第六日就猛攻蓋朱城。高武陽遂當機立即,待吐蕃東營傾巢而出之時,派八百精銳輕騎直入,奪了吐蕃大軍東營寨,插上祥符國大軍軍旗,又帶領兩千兩百人散開縱馬奔騰,在后面大布疑兵,吐蕃大軍瞬間軍心大亂,連格旺多杰亦以為是祥符國援軍大至,而他們中了埋伏,倉皇撤兵。只有曹瑋看出了破綻,但格旺多杰在那種時候卻不會聽曹瑋勸阻。 丁加剛遂與高武陽合兵一處,縱兵追擊十數里,斬殺吐蕃大軍六千多人,大勝而歸。 格旺多杰南撤至蘭州下轄皋蘭縣城后,在曹瑋的解釋下,才發現自己中了疑兵之計,再加上郢成藺逋叱對格旺多杰稀里糊涂敗于敵手,且損兵折將極為惱怒,派人以密信叱責,格旺多杰羞惱無比,他派出大量探馬又抓到丁加剛派出探馬活口,蓋朱城和援兵的虛實頓時被格旺多杰知道得一清二楚。 七月二十五日,格旺多杰再次率領大軍圍困蓋朱城。而高武陽卻并未率人進入蓋朱城,而是再次由明轉暗,充分發揮特種大隊山地作戰、隱藏優勢,鉆入蘭州附近山中消失不見。使得郢成藺逋叱和格旺多杰總感覺如刺在喉,攻打蓋朱城始終不敢盡全力,派出不少探子進入山中搜尋,要不有去無回,要不就沒什么結果。 七月二十六日,鄧崇軒終于帶領朱雀軍團一萬人馬趕到蓋朱城東北方向一百里處的景泰縣。隨鄧崇軒而來的還有本來到蘭州上任通判的寇準。 景泰縣朱雀軍團大營,中軍大帳內,正在進行軍議??軠时秽嚦畿帨试S破例參加。事實上,自在三日前在順州寇準遇到朱雀軍團主力,并主動拜見鄧崇軒后,后者對寇準便頗為禮遇,特別是這些天接觸下來鄧崇軒對這位傳說中陛下的弟子,曾在宋國科考中拿下狀元頭名,且在十五歲的時候便主持將山神寨羌族改土歸流,親手建立山神鎮,為祥符國數十萬異族百姓改土歸流樹立樣板。后來又一手組建河套七縣中最難的黨項縣,并且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中,將黨項八氏中十數萬百姓吸引至黨項縣定居,使得黨項縣一舉晉升為黨項州??軠视兄@樣的背景和事跡,即使是貴為軍團長的鄧崇軒也不會怠慢。 “剛剛得到安全部情報通告,鎮東上將軍、清水侯、特種大隊白大隊長不知去向,副大隊長高武陽帶領三千特種大隊戰士與蓋朱城丁加剛里應外合,以疑兵之計大破吐蕃格旺多杰,斬殺六千多人。但因為兵力相差太過懸殊被吐蕃人看出破綻,如今蓋朱城再次被格旺多杰聚集了四萬兵力所困?!?/br> 朱雀軍團情報司參謀通報完當前情況之后,軍事會議就此開始。 一番爭論下來,有旅長認為蓋朱城隨時都有陷落可能,應該即刻前往蓋朱城救援。也有人認為,應該效仿高武陽與丁加剛上次大捷,先派人潛入蓋朱城中,與丁加剛取得聯系,在吐蕃人正全力攻城時,再行偷襲之事。 鄧崇軒只是聽著屬下爭論,不發一言,讓人難以清楚他心中傾向,或者是不是另有想法。 副軍團長王超此時說道:“眼下遼國和宋國大軍壓境,柱國大將軍西征軍還未回歸,值此險峻形勢之下,蘭州戰事不宜久拖。以蓋朱城的重要性,自然不可能不救,但若是按照正常戰略思維,解了蓋朱城被圍之局,再以蓋朱城為據點與吐蕃人展開大戰,若是只有吐蕃一家之敵,這種打法自然沒有錯,只是眼下這種打法耗費時間太長。我們需要近快打勝仗,將吐蕃人趕出國境之內?!?/br> 鄧崇軒點了點頭,說道:“副軍團長的意思是不應該即刻去救援蓋朱城,而是要效仿高武陽與丁加剛上次大捷,先派人潛入蓋朱城中,與丁加剛取得聯系,在吐蕃人正全力攻城時,再根據形勢盡快將行偷襲之事?” 昨日鄧崇軒和王超他們同樣收到夏京韓熙載等五人聯名密報和安全部關于宋、遼兩國最新情報通報,知道陛下受了重傷,全國形勢除了蘭州之外,看似平靜,但隨時都可能陷入祥符國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所以,鄧崇軒也知道王超所言是站在大局考慮,但是他作為軍團長必須要考慮得更加全面。倘若為了盡早將吐蕃人趕出去而犯了急功近利的錯誤,反而敗于吐蕃人之手,從而讓正在觀望的宋、遼兩國發兵來犯,那他可就成了朝廷的罪人了。想了一下,鄧崇軒轉頭對一直若有所思,沒有說話的寇準說道:“寇大是陛下弟子,乃文之狀元,官之能臣,想必在軍事一道也有所研究,以寇大人之見,眼下該如何做?” 寇準當然也知道葉塵重傷,而且他比鄧崇軒知道的更清楚,葉塵重傷罪魁禍首竟然是他和水兒送給公主殿下的那頭小銀狼。當時知道此事后,寇準和水兒的悔恨可想而知。二人很清楚若非是葉塵對他們猶如親人子女一般信任,換做是他人當皇帝,他二人此時早已進了安全部的大牢,被嚴刑逼供才對。如今也只是讓水兒回去協同安全部一起調查此事,而他甚至都沒有任何影響。 此外,鄧崇軒和王超考慮到的當前大的形勢,寇準同樣想到了,甚至因為內疚,這幾天一直在不遺余力的在思考如何近快將吐蕃人打敗,將蘭州收回。再加上剛才聽了朱雀軍團眾人討論,他心中的想法也越加完善。 此時一聽鄧崇軒發問,寇準立刻便站起先向眾人拱手行禮,然后才說道:“鄧將軍、王將軍,各位大人,在下認為,蓋朱城若只是由丁旅長一旅之軍駐守,吐蕃人便會認為他們能夠攻得下,這樣就會將他們至少三四萬人牽制于蓋朱城下。而高武陽三千特種大隊散隱于蘭州境內山中,且又有之前高武陽以疑兵之計和丁旅長大破格旺多杰之勝,這樣勢必讓吐蕃人如芒在背,分出更多的人手和精力去防范高武陽隨時隨地的各種偷襲。這樣的情況下,再除去吐蕃人用來駐守蘭州主城和三個縣城,其實能夠機動的兵力最多也就三萬人。所以,只要丁旅長守住蓋朱城,我們真正面對的最多也就是吐蕃三萬人而已,在這樣的情況下,下官認為按照王將軍之計,以蓋朱城為誘餌,如高武陽那樣伏擊吐蕃大軍并非不可能。當然,前提是丁旅長能夠守得住蓋朱城三天,否則蓋朱城若真被吐蕃人攻下,我們就被動了?!?/br> 寇準之言,言之鑿鑿,有理有據,眾人聞言,無不點頭稱善,心想陛下的弟子,果然不凡。更有幾個旅長紛紛請戰,表示既然面對的最多只有三萬吐蕃大軍,便沒有什么可怕的。 鄧崇軒揮手打斷麾下眾旅長的請戰,略一沉思之后,說道:“王將軍和寇大人所言有理,然高武陽能夠以疑兵之計偷襲成功,我們若想效仿高武陽以蓋朱城為誘餌進行偷襲,幾乎不可能?!?/br> 寇準和王超聞言一怔,看著中間沙盤地形,若有所思,眾旅長知道自家軍團長輕易不說話,但只要說出來的話,便很少有錯。 果然,鄧崇軒繼續說道:“特種大隊能夠躲開吐蕃人的探子偷襲成功,一是特種大隊擅長潛伏、隱藏、偷襲的游擊戰;二是特種大隊是從柔狼山軍寨去的蓋朱城,不需要渡河。而我們若去蓋朱城必須要渡黃河,吐蕃人不可能不在黃河沿岸布下探子,所以他們在第一時間就會發現我們行蹤,這樣一來偷襲幾乎不可能,除非吐蕃領軍將領真是白癡?!?/br> 說到這里,鄧崇軒頓了一下,又說道:“不過,剛才寇大人所分析高武陽和丁加剛二人,一散藏于山中,一堅守蓋朱城,勢必牽制吐蕃人不少兵力,讓我軍直面吐蕃大軍最多不過三萬人,本將認為寇大人分析很對?!?/br> 第929章 宋軍的挑釁 “至于丁加剛我相信他堅守蓋朱城五日沒有任何問題,而若再有我們替他分擔吐蕃兵力,堅守十日也當不是什么難事。另外,副軍團長所言當前形勢不容我們拖延,需要盡快將吐蕃人趕出國門之內,這也是實事。所以,本將決定休整一日,明日便準備渡河殺敵。我們伏擊難以成功,難道朱雀軍團正面野戰就不能以少勝多?” 包括寇準和王超在內,眾人早已對鄧崇軒的分析心服口服,各旅、營長也是戰意滔天。 …… …… 七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黨進接到御批的第二日,他遵照御批旨意安排的對祥符國邊關的挑釁就此開始了。 黃灣關原本是宋國邊關,去年祥符國立國不久,宋國大舉來犯,最后慘敗,還丟了三處軍寨,其中一個便是黃灣關。至此因為黃灣關距離宋國慶州最近,所以便成為祥符國對宋國一線最重要的軍寨,這一年多以來,已經有過數次修繕,不說銅墻鐵壁,但卻遠遠不是蓋朱城這種內地軍寨防御所能相比。 根據黨進所打探到的消息分析,要想攻破五千人駐守的黃灣關,若是沒有奇謀內應,他至少要用五萬大軍攻打一個月才有可能攻得破??墒窍榉麌衷趺磿斡伤ゴ蛞粋€月而不反攻。所以黨進一想到這點便感覺很無奈。 不過,針對這種情況,黨進這一年多也想了一些辦法,最大的戰略方向便是想方設法將黃灣關守軍引誘出來進行伏擊。但要想做到這一點牽扯方方面面,說是可遇不可求都不為過。因為這與黃灣關守將的性格和祥符國、宋國兩國局勢,等等各個因素都有關系。 今天,一支宋軍來到了黃灣關前。這支宋軍人馬并不是太多,大約五千騎左右,從旗號軍服可以看出,全是宋國西北邊軍。自祥符國立國以來,西北邊軍先后兩次敗于祥符國之后,為了對抗祥符國,兵力早已經不是最開始的五萬,宋國朝廷不斷增兵,如今的西北邊軍已經和宋國真定府的北大營一樣,有著十萬精兵。 這支宋軍便在離黃灣關數里列陣,然后有一千騎左右人馬自陣中緩緩前進,在黃灣關南城門前兩里左右處停了下來。 宋軍只來五千人,顯然是并不想攻打黃灣關,而是擺出了約戰的姿態。